APP下载

中国房产调控政策全面转向

2015-05-30智谷趋势

精英 2015年5期
关键词:行政化常态住房

智谷趋势

目前来看,国内房地产市场的向下调整是长期的、趋势性的,导致房地产市场调整的也是系统原因,不是一两个政策放松就能扭转过来。中国政府已经完全改变了房地产调控的取态,由采取行政举措抑制发展,改为去行政化,甚至通过各种政策工具予以鼓励。

3月底,中央密集出台房地产救市新政,表明房地产调控政策全面转向。

多项新政带有明显“救市”色彩

3月底密集出台的房地产新政包括以下三项:

首先是国土部发布新规,在一定条件下允许房地产开发企业适当调整套型结构,对不适应市场需求的住房户型做出调整,满足合理的自住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根据市场状况,研究制订未开发房地产用地的用途转换方案,通过调整土地用途、规划条件,引导未开发房地产用地转型利用。这一政策给了开发商和地方政府更大的弹性。

其次是央行、住建部和银监会联合发文,将居民自住和改善性第二套住房房贷首付比例调整为不低于40%,使用住房公积金委托贷款购买首套普通自住房,最低首付款比例为20%。

第三是财政部、国税总局发布公告,从2015年3月31日起调整个人住房转让营业税政策,将从2011年初开始实施的个人住房转让营业税免征期限,从五年缩短到了两年。

通过上述系列救市政策,中央及地方政府从土地规划、房贷、限购及税收等诸多方面对房地产市场予以松绑,但从宏观经济数据以及各地反馈看,房地产救市的效果并不明显,难以扭转市场持续下行的趋势。

“救市”层级上升

房地产市场的低迷从2014年一直延续至今,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各项数据均指向这一点。

2015年1~ 2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名义增长10.4%,较去年同期大幅回落8.9个百分点;土地购置面积同比下降31.7%,土地成交價款下降30.2%;商品房销售面积与销售额分别同比下降16.3%和15.8%。2月末,商品房待售面积63922万平方米,比去年末增加1753万平方米,继续创历史新高。

总体来看,国内房地产市场呈现土地储备、投资开发与商品房销售“三降”,商品房库存创新高的局面。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期里,这样的“三降一高”都将成为房地产市场的新常态,困扰着地方经济与房地产企业的发展。

去年下半年以来,从地方政府开始,国内各级政府实施了一系列房地产救市政策。

先是二三线城市陆续放开限购,截至2014年底,在全国46个实施限购的城市中,除了北上广深和三亚,其余41个城市都宣布取消或放松限购。紧接着,地方第二轮救市从限购转向支持房贷需求,涉及首套房贷款利率优惠、放松首套房认定、放松公积金贷款及财政补贴等内容。

随着房地产市场形势进一步转冷,“救市”的层级由地方上升至了中央。去年9月30日,央行和银监会发布通知,全面放宽对房地产市场的信贷限制,明确“认贷不认房”,对拥有1套住房并已结清相应购房贷款的家庭,为改善居住条件再次申请贷款购买普通商品住房,银行业金融机构执行首套房贷款政策。

房地产市场调整趋势未改变

目前来看,国内房地产市场的向下调整是长期的、趋势性的,导致房地产市场调整的也是系统原因,不是一两个政策放松就能扭转过来。

首先,过去支撑中国房地产市场的,除了规模庞大的刚需,还有银行系统、国有企业、地方政府、投机者和投资者等众多参与者,从宏观上来说,房地产市场是靠着庞大的信用透支迅速做大的。现在,这一信用扩张周期已经结束,不可能短期内又被吹起来。

其次,由于周期性调整,许多投资者和投机客已经撤离房地产市场,中国房地产市场的购买力已经大不如从前。即使在全国绝大部分城市都放开限购,并且银行提供比较优惠的信贷条件的当前,全国房地产市场除了北上广深等少数一线城市之外,其他地区的房地产市场恐怕依旧是门前冷落鞍马稀。

第三,中国经济新常态以及愈加严格的政府债务及预算管理,已经缚住了地方政府搞土地财政的手脚。缺少了地方政府的大力推动,国内房产市场将缺少土地市场这块基础,几乎不可能再像过去那样繁盛起来。

第四,中央持续反腐败,已经极大地震慑了容易滋生腐败的土地市场和房地产市场,地方官员们的发展思路和工作胆量都已经改变了很多。他们不太会像过去那样来冒风险,做与新常态不合拍的事。

房地产企业待转型

对于房地产企业而言,中央及各级政府连续救市释放出来的信号值得关注,表明中国政府已经完全改变了房地产调控的取态,由采取行政举措抑制发展,改为去行政化,甚至通过各种政策工具予以鼓励。

这种态度转变的背后,是政府财政对于土地市场的依赖,以及房地产市场在大环境改变的情况下,发生了不可逆转的变化。在未来,粗放的房地产开发模式将被迅速淘汰出市场,取而代之以更为精细与专业化的开发、持有和运营。在房地产新常态下,市场竞争的关键不再是快速拿地、快速开发与快速销售,而需要房地产企业通过整体规划,为房地产项目注入内涵与价值,竞争环节整体向后移动。

在此期间,房地产企业的经营模式也将出现明显分化,那些具有特色的房地产开发商将脱颖而出。谁的资源整合能力更强,谁能将项目打造得更具有整体性和吸引力,谁就能在未来竞争中占得先机。这也对房地产企业的创新与创造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随着系列房地产救市政策推出,中国政府的房地产调控正式进入了去行政化的下半场,市场的出清将进一步加快,优胜劣汰效应也将更加明显。对于优质的房地产开发商来讲,除了守住稳健经营的底线,避免在新常态下采取过于激进的经营策略外,更重要的事情应当放在怎样创新,如何为房地产项目注入特色和吸引力上。国内城市尤其是产业新城的结构多较为单调乏味,缺少特色与内涵。这恰恰是新常态与去行政化条件下,房地产企业的机遇所在。

猜你喜欢

行政化常态住房
聚焦两会!支持合理住房需求,未提房地产税!
走街串巷找住房
高校行政化与去行政化探析
高等学校“去行政化”路径探索
“新常态”需要新举措
我眼中的医改新常态
主动适应新常态 积极争取新作为
新常态下的艰辛与希望
去行政化 必越的关山
“去行政化”破冰试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