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阅读妈妈成长记

2015-05-30刘敏

父母必读 2015年5期
关键词:图画书亲子绘本

刘敏

和孩子在一起看书,妈妈有时会柔声细语地捧书讲故事;有时也会放下书热热闹闹地将看来的故事和孩子一起演绎一番,那种边讲边说笑,然后轻轻翻动书页的陪伴,是孩子和妈妈最享受的甜蜜时刻。

好书,孩子会以自己的方式读懂。

——小逗逗妈

出身美术专业的小逗逗妈,从和女儿翻看第一本图画书开始,就迷上了这种多角度审美、多手法创作的硬壳图画书。随着女儿的成长,她创办了“小黑鱼绘本阅读工作室”,旨在为更多家庭分享这样的好书并能引导孩子进入这奇妙、多彩的阅读世界。

女儿出生后看的第一本图画书是《神奇欢乐农场》,这本书是由不同材质制作的立体动物造型,能发出各种动物的叫声,集各种综合功能为一体的多功能布书,逗逗喜欢了很长一段时间。记得逗逗4岁时,有天晚饭后在楼下散步,她看到路旁的绿化带上有一个被随便乱扔的空牛奶盒,就要伸手去捡。我本能地加以制止,她转过头有点委屈地说:“妈妈,把牛奶盒丢在这里是不礼貌的行为,应该拿掉这个盒子,跟小树说对不起。”当时我震住了,这话是有出处的——图画书《走进生命花园》的原话是:孩子抬起头来,他看到月亮上面插着一面旗子,他想,真是不礼貌的行为啊,应该拿掉旗子,然后跟月亮说“对不起”。买这本书时只因我自己非常喜欢,想着逗逗还小不太能理解,只给她读过一遍。但事实却证明:只要是好书,就大胆给孩子读吧,她会用自己的方式和这本书建立连接。

开设“小黑鱼绘本阅读工作室”,我的初衷便是自己喜欢绘本,也想和更多的家长一起来分享绘本的美好。阅读是家庭行为,如果家长自身没有意识到阅读的重要眭,孩子也很难从其中感受到阅读的快乐。

0~2岁的父母对绘本的了解相对比较浅,但心态相对也比较好,因此我更多主张他们先从自身角度,找各种机会饱读好绘本,累积大量的前期储备,为即将进行或已经开始的亲子阅读打下扎实基础。

2~4岁的孩子已经进入了一个语言敏感期和理解能力高度发展的时期,建议这个阶段的父母要从孩子的年龄特征出发,要多关注孩子的兴趣点把阅读延伸到生活中,不能片面地强调阅读的重要性,却忽视了孩子的游戏天性。

4~6岁的孩子大多已养成睡前阅读的好习惯,阅读面也日益宽广如何根据孩子的需求选择适合的绘本是这个阶段的父母普遍关心的问题。建议父母给孩子读完—本书之后,不要着急念下一本,而是停下来和孩子就书中的内容聊几句,让他的思维跟随着故事进入一个延伸拓展的空间。

碎片阅读会影响孩子的阅读深度

阅读本身是一个从领悟到情景想象循序渐进的过程,对于孩子尤其如此,家长自身也要警惕碎片阅读带来的危害,当阅读流于浅表会很难深入。如果从小就习惯于碎片阅读,那么,将来孩子的阅读就很难深入,只能流于浅表。《你出生的那个晚上》:生命因为有你而不同。在你出生的那个美妙而神奇的夜晚,天堂里号角齐鸣。

母亲节里,分享怕书单

《有一天》:那一天,我数算你的手指,轻轻把它们亲遍……那一天,初雪飘落,我把你高高举起……有一天,你会感受到坚强的脊背上所负担着的小小重量……有一天,很久艮久的以后,你的头发也会在阳光下闪烁银光……

《大嗓门妈妈》:妈妈是个大嗓门,妈妈是个急性子,妈妈虽然嗓门大,但也会用母爱的温暖融化困难的坚冰。

《猜猜我有多爱你》:爱,实在不是—件容易衡量的东西。

《让我安静五分钟》:妈妈好忙好累,很想自己安静五分钟。

《记忆的项链》:重组家庭新妈妈的绘本,唯有以爱联结,才能修补心中的伤口,为生命带来前行的力量。

两年前,在挑选故事的过程中,我发现了一些适合给学生讲的绘本故事,如:班会课上我给学生讲过一本关于生命循环的图画书《蛋里装着啥》,语文课上讲过《爷爷一定有办法》《石头汤》《四季转呀转》等,学生都是全神贯注地听。由于课堂上时间有限,给学生讲完故事后不能像在家给朋朋讲故事那样可以有更多的延伸交流。我先后教过近300名学生,我发现学习困难的学生往往在入学前没有和父母一起进行过亲子阅读,因此,在每一届的新生入学家长会上,我都会反复强调阅读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

关于阅读,父母经常问:“如何激发孩子读书的兴趣?孩子不爱读书怎么办?”由此我总结了两点:一、需要父母坚持给孩子读书,而且是大声朗读。坚持是关键,孩子听不听,父母都要读。二、在家里孩子目之所及、手之触碰的地方,摆放上适合孩子看的书,父母需要耐心等待,仔细观察,终有孩子拿起书翻看之时,当孩子主动拿起书时,父母一定要在孩子面前表现由衷的高兴劲儿,并及时给予肯定和赞美。

新媒体阅读不能散发书香味

读书,就是在一页一页翻书的过程中感受到读书的乐趣,这是新媒体阅读所不具备的。因此,我认为在孩子出生的前几年父母尽可能不要拿着电子产品讲故事,纸质的书籍是小宝宝天然的玩伴。

阅读推广无捷径,读是硬道理

——壮壮妈

她笃定于将童书作为再次职业选择的方向,将阅读实践作为推广及深耕的起点,从而选择了成为独立的阅读推广人。她常常出现在幼儿园、绘本馆、小学校园以及出版社新书发布会等不同场合,带着孩子们进行集体共读。课堂之外,在儿子眼里她还是从小在身边给自己讲故事的壮壮妈。

童谣开始亲子共读

壮壮一岁之后,我们一家从《嘟嘟熊画报》中的童谣开始了亲子共读,嘟嘟熊圆滚滚、毛茸茸、笑眯眯、憨憨的形象深受儿子的喜爱。对于这个年龄段的幼儿,人文信息的输入无法替代他对真实生活中人与自然的体验和感知的过程。由此,阅读只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亲子陪伴的一部分,不拿书的时间里,我和先生常陪壮壮“聊天”,一起到自然中“阅读”更为丰富的色彩、聆听多频宽的大自然的“音乐会”。我们俩一起读的第一本精装图画书,应该是《爱心树》。那时壮壮2岁,记得第一次读这本书的当晚,我就是照着书上的话读起来,没加任何解释。壮壮却听得很认真,可以观察到他的面部表情随故事情节的起伏而发生变化。第一遍读完后,壮壮不断重复“还读,还读!还看,还看!”于是,在小家伙的要求下,那晚《爱心树》被我和先生读了5遍。壮壮直到困得实在支撑不住才转身睡去,共读才停下。

阅读进课堂,美好的心灵之约

随着壮壮入园,我的阅读也跟着他进入了壮壮幼儿园的班上,陪伴着一班孩子每周共读。当孩子们幼儿园毕业后,共读实践顺理成章地跟着孩子们一起步入了小学。

每周—次的阅读课上,我会根据阅读材料的不同气质,采取不同的共读方式。如亲情主题《会飞的抱抱》,我以朗读加现场演绎的方式带孩子们体会故事;科普主题“科学全知道”系列中的《绿狗》,课后我们一起将装有彩石和小鱼的水瓶放在班里,孩子们由此每日观察、轮流填写“绿藻生成观察日志”的题目;再如,讲述灾后重建的《1000把大提琴的合奏》,讲述前我和孩子们先在课堂上一起观察不同的石头,并由此创、编、绘、写“石头的故事”,之后延伸到地质与地震话题。

在老师、家长和各童书出版机构的积极配合下,至今小学阶段的阅读进课累计超过90堂课,每周还在继续。—路走来,来自不同家庭、不同籍贯、不同性格、不同爱好的孩子们,在共读的过程中变得宁静而专注,大家在共读的过程中平等相遇、柜拥,阅读课早已超越了知识学习、习惯养成、能力培养的意义,而是每周一次与孩子们的心灵之约,成为一段共赴“听故事·游世界”的美好旅程。

新媒体阅读环境下,信息载体不同使得读者的阅读体验产生差异性。电子设备提升了信息检索与查阅的便捷度与即时性,但阅读的过程却趋于碎片化,阅读与思考的质量趋于轻浅。往往,“工具”不是问题,“如何使用工具”是需要成人思考的问题。真空的成长环境是不存在的,我想到一些方法运用在生活中:

①继续保持家庭内良好的纸质书阅读行为,形成捧书而读的阅读氛围,保持共读。约定电子没备使用的时长,养成自我管理的习惯。

②在生活中选择性应用电子媒体,体验其作为工具的便捷性。如外出旅游时,交由壮壮操作地图导航、信息检索、照片拍摄等。

③根据儿子的兴趣爱好,优选高品质的APP适量提供,如:《神奇飞书》《第—次发现》等。与壮壮交流他感兴趣的内容及话题,包括不同阅读方式带来的阅读感受、对电子阅读器的看法等,客观地认知与判断。

④丰富孩子的日常生活,鼓励伙伴交往,以真实的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体验亲情与友情的陪伴。一起到户外接触自然界的动植物,培养他广泛的兴趣和健康的娱乐方式,减少壮壮对电子设备提供的虚拟世界的心理依赖。

对于至今依旧习惯出门时在书包里塞进一本纸质书的壮壮而言,新媒体的应用过程并未影响他对纸质书阅读过程的喜爱。

猜你喜欢

图画书亲子绘本
图画书
绘本
绘本
绘本
低年级写话,不妨从图画书入手
图画书里的格子象
花是一本图画书
亲子脸
亲子脸
亲子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