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道德教育的思考
2015-05-30刘成财
刘成财
道德是在一定社会经济基础上产生的,用来调整个人与他人以及社会的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应该说,现在的中学生常住场所和交往的社会主要还是学校和家庭,教师、同学和家长是他们交往的主要对象,好奇和好思是他们的主要心理特征。所以,我们教育工作者在实施学生道德教育时,首先必须了解他们常住场所和交往的社会,熟悉他们交往的主要对象,把握他们的心理特征,然后确定道德教育的内容,采取恰当的道德教育形式。
一、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确定道德教育的内容
就中学生而言,应以戒奢和立志为中心内容的准则要求。开始涉足学龄中期的学生,对于五彩斑斓的缤纷世界,产生了似理解非理解的印象,尤其是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西方社会文化泥沙俱下而涌入的今天,好吃懒做、好逸恶劳、贪图享乐容易成为他们的习性,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国家,“奢侈”和“腐化”是常常联系在一起的孪生兄弟,奢侈易于腐化,腐化导致堕落。白居易曾说过:“奢者狼藉俭者安,一凶一吉在眼前。”我们要用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思想长期影响学生,努力使他们戒掉一个“奢”字。从进入中学的第一天起,教师就要自觉培养中学生的集体观念和群众意识,帮助他们树立高尚理想和崇高目标,不失时机地对他们进行开眼界、长见识、壮志向的道理教育。“不患人之不能,而患人之不勉”,中学教材中也说:“人患志之不立,何忧令名不彰耶。”这些,都是中学生道德教育必须强调立志的最好例证。
二、切合中学生的心理特点,采用道德教育的形式
共产主义道德的基本原则是集体主义,实施中学生道德教育,提倡循循善诱,绝非严厉的新兵式训练。
形式一:榜样的示范。革命先烈特别是少年小英雄的道德情操,是中学生学习的典范。我们可以在中学生中举办革命先烈和少年英雄道德情操报告会、演讲会,让每位同学自觉树立一位榜样,作为自己道德修养的楷模;同时,我们也要敢于在中学生群体里树立身边的榜样。比如教师,就要牢记自己是学生得到的表率,做到言足以为人师,行足以为人范。
形式二:教师的诱导。教师要循循善诱和耐心引导学生,注意从小事导式出大道理,注意耐心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绝不能要求学生是遵循道德规范的一套,而教师的言行却是违背道德规范的另一套,一定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
形式三:家庭的熏陶。对孩子的道德教育,不单是在学校在教室里进行的,家庭对孩子的道德熏陶特别是父母对孩子的道德教育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团结向上、和睦友爱的家庭,对于孩子的道德修养有着十分重要的积极影响;相反,分崩离析的家庭,对于孩子道德修养的消极影响,也是触目惊心的。只不过是,这种影响(或积极地,或消极的)表现为一种潜移默化。
形式四:课堂的宣讲。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应充分利用课题讲台这块神圣的阵地,尤其在当今,应以政治课教学为轴心,广泛对学生宣传共产主义人生观、道德观;其他学科的教学,有机渗透理想道德教育的内容。
形式五:“诤友”的直言。从小教导孩子抛弃“逢人只说三分话,不可全抛一片心”的陈词滥调,鼓励同学之间以诚相待,敢直言。教师和家长随时注意以学生诤友的身份活跃在他们之中,用朋友的直言进行道德教育,以求教学相长。
总之,现在的中学生道德教育是一项“集群活动”,提倡拨动他们的心弦,点燃他们的激情,使他们在感染之中逐步融进高尚的道德品质。一言以蔽之,提倡以情动人,以形感人,以理导人,以境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