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Web Quest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模式研究
2015-05-30钱晓蕾
钱晓蕾
[摘 要]目前,《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传统教学模式受固有困难和新兴慕课的冲击面临不得不变革的局面。本文基于Web Quest模式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上的启发,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四章为例讨论了Web Quest教学模式的操作。该种教学模式的操作已经运行了一个教学周期,教学效果良好。
[关键词]Web Quest ;教学改革;《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5)05 — 0175 — 02
一、 问题的提出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学生的一门公共必修课程,是一门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大学生成长成才道路的课程。在高校开设该课,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具体落实和现实体现,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因此,本课程在高校教育教学体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但是,该门课程在我国高校的教学遇到了一些困难,例如:客观上,大多数高校思政理论课实行大班教学,学生人数在120-150人之间,在比较有限的课时内,要适用教育部统编的教材融会贯通地讲授完其中的内容;主观上,学生们知识层次不一,应试教育培养出来的思维缺乏独立思考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对该门课程的学习非常被动,毫无兴趣,对自己未来的生活和学习没有任何意义;在教师教学层面,大班教学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师生互动,稀少的课时也使得课内互动无法更多地开展,在通常情况下,想要完成教学任务,“满堂灌”的理论讲授教学方式必不可少;在学生成绩评价方面,目前许多高校的思政理论课基本上由学生总评成绩由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组成,分别占60%和40%的权重,尽管是注重过程,但平时成绩往往考评出勤和平时作业情况,而部分高校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期末考试虽然取消了应试测试的方式,采取大论文的形式,但论文的质量亟待提高。因此,这种考核评价方式既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也影响了人才培养的质量。
同时,网络时代背景下,“慕课”的异军突起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传统教学模式的冲击很大。例如,东西部高校课程共享联盟已经比较成熟地开发并推广了该课程的在线学习。置“慕课”是否能够取代传统的面对面教学存在争议而不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传统课堂如何能够吸引并培养出更多的优秀学生是值得深刻思索和探讨的问题。
二、Web Quest模式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模式改革的启示
1995年,美国圣地亚哥州立大学教育技术系伯尼·道格(Bemie Dodge)和汤姆·马奇(Tom March)提出了Web Quest模式,即网络主题探究模式,利用网络资源的授课计划或课程单元,通过向学生提出一些本质性问题,提供进一步探索的机会,让学生在动手做的过程中应用知识,从而努力让他们在较高的水平上思考。一个Web Quest必须包括导言(Introduction)、任务(Task)、过程(Process)、资源(Resources)、评价(Evaluation)、结论(Conclusion)等6个部分。Web Quest网络主题探究模式主要分为短期Web Quest和长期Web Quest。短期Web Quest指的是1~3个课时单元的学习,其主要目标是知识的获取和整合。学习结束后,学生能够获得大量有用的新信息,并获得探究体验和感受。长期Web Quest的学习目标是扩展和提炼知识,提升学习能力。时间在一周到一个月之间。一次Web Quest结束后,学生就能够学会分析某一主题的深入知识,学会将知识进行转换和迁移,并且能够提供某些体现他们理解能力的作品,如网页或模型等,以帮助他人进行学习。虽然Web Quest这种网络主题探究模式形成的时间已经是20年前,但是对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模式改革的启发还是很大的。
(一)教学内容改革方面
依托Web Quest,对该课程统编教材的教学内容进行提炼,整合出相应的教学专题,课堂上集中讲授该专题,但是同时也在本课程的网络教学平台上设计并发布配合该专题的学习任务,请学生根据自己的水平和需要,结合该专题的学习要求,自主地在课堂教学和网络中进行探究,寻找和发现自己需要的知识。由是,学生是按照自己的认知水平来学习和提高相关能力的,关于学习任务通过主动参与完成,线上有教师的指导,线下有教师的专门讲授和指导,这是传统教学和新兴慕课所不能比拟的。
(二)教学方法方面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由于传统课堂受到技术条件和授课时间的限制,无法呈现所需要的更多的知识和富于启发性的音视频資料。而通过网络集文字、图形、影像、声音、动画于一体,听得真切,感受深刻,能引起学生的反应,激发学生的思维,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获得较为鲜明的感性认识。以原有的课程网站作为平台,按照Web Quest的要求,增设功能性版块,设计制作Web Quest网络课件,每个教学专题都有一套包括首页、导言、任务、过程、评价、结论、讨论在内的网络课件。同时,为学生自主探究式学习提供Web Quest资源,使学生能有效地收集信息,进而能够分配更多的时间用于解释、分析信息。这样的教学方法充分地彰显了我校参与型、合作型、探究型教学和学习的特色。
(三)评价体系方面
Web Quest模式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理念、教学组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变革的影响必然引起教学评价的相应完善,Web Quest 教学设计和实践过程充分提供了能激发学生发展潜能所需要的各种情境,使形成性评价的特点和功能得以体现和实现。具体表现为:
1.评价主体多元化。Web Quest是一种小组合作的探究式学习,在整个过程中,师生都要参与到评价中去。
2.评价方式的多元化。自评、互评、师评相结合。
3.评价指标多元化。既有对学生基础知识掌握程度的评价(自测、自评),又有对学生参与探究活动的态度、情感、协作等因素的评价。
4.评价活动的过程化。评价贯穿于Web Quest过程的每一个环节,关注学生在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的每一个表现,使学生的个性特长能得以充分的体现并成为个体发展性评价的亮点,促使其持续性发展。
三、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礎》第四章为例的Web Quest教学模式的操作
(一)确定Web Quest主题:道德的常识与共识。
1.了解本讲教学目的与要求
知识层面:道德方面的基本知识
能力层面:继承和弘扬优良道德传统的责任感和自觉性
观念层面:认识道德的本质和价值,主动提高道德修养。
2.明确教学重点
(1)道德的起源、本质与发展
(2)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
(3)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与原则
3.分析教学难点
(1)理解道德的基本立场
(2)道德的本质
(3)道德修养的自觉性
4. 根据教学目的、要求、重点与难点提炼讲授主题,也即Web Quest主题。
原标题:第四章 学习道德理论 注重道德实践
↓
提炼后的主题:道德的常识与共识
(二)提出研究任务。从主题出发,按照学习的顺序和要求,设计四项任务。
1.我们应该以怎样的道德视角看待“薛蛮子嫖娼事件”?
启发点:高尚的道德情怀不是以道德的大棒去攻击或“审判”他人,而是自我审视,对私行为的宽容和救赎。
2.丈夫为救妻子私刻公章面临刑责,“北京凄美爱情故事”背后道德与法律的冲突。
启发点:了解道德与法律的区别,明确道德的自律本质。
3.“光盘行动”背后的“勤俭自强”道德规范。
启发点:“勤俭自强”的利己利人,对自身和他人的尊重。
4.“地沟油”到底污染了什么?
启发点:污染了体格、人格、国格,触及了人的社会联结的基本纽带—诚信。
(三)教师围绕任务,预设资源。
Web Quest的资源是一个由教师研制的,或者是选定的将有助于学习者完成任务的网页清单,学生使用的链接都由设计者预先设定。这是Web Quest区别于其他网络活动的又一特征。所以相对于信息的搜索,Web Quest更侧重于信息的使用。针对“道德的常识与共识”这个主题,可以为学生提供相关的资料、书目、视频以及搜索相关信息的网址。
1.涉及古今中外名家学者的道德名言若干条和一些案例
2.廖丹私刻公章救妻的记者采访和新闻纪录片视频
3.薛蛮子微博截图、嫖娼及其后被起诉和认罪的新闻视频
4.各高校和社会单位号召和相应“光盘行动”的新闻文字与视频
5.“地沟油”危害分析报告文档以及相关法制新闻
(四)研究过程
把35—50人的班级分成若干个4人小组,选出小组长,通过合作搜集、整理、分析和处理信息,经过课前小组多次讨论和研究,形成自己对研究任务也就是几个讨论问题的看法,通过PPT、网页设计、论文报告等形式将各组的理解和观点在理论课课堂上呈现出来。教师在整个活动中扮演指导者和监督者的角色。
(五)对小组探究成果进行评价,包括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
围绕问题意识、探究能力、反思能力、学习态度、成果评价等几个方面,开展自我评价与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
(六)探究学习活动总结
这个环节主要是教师对学习小组的研究成果进行一对一反馈,并要求学生撰写心得体会和总结材料,对探究过程进行反思。教师在下一次课堂讲授开始前或在网络教学平台上对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进行总结,提出建设性意见。
四、 结论
Web Quest教学方式体现了新的教学理念。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在创设情境、适时地启发引导上;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在主动思考、自我探究发现的学习过程中。在这样一种教学范式中,融合了合作性学习、主体性学习等多种教学方式。Web Quest教学的突出特点是学生自主探究。通过这种教学,学生可以突破时空限制,在海量的信息资源中学会有效学习、自主学习。这种学习方式,呼应了网络时代的学习特点,增强了思政理论课教学的生动性,对大学生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同时Web Quest教学模式是对网络课程的一种深化。
宁波大红鹰学院社科部在2013—2014学年的第二学期开始就已经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中运用了该种教学模式,上述具体操作即为教学实例的概括。结合数据来看,采用此种教学模式的教师在2013—2014学年的第二学期本门课程的学评教打分名列本单位第一名,良好的教学效果的确超出了改革前的预期,希望在深化教学改革的路上能够再创佳绩!
〔参 考 文 献〕
〔1〕金林南,孙晓蕾.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范式研究的若干思考〔J〕.思想政治理论教育,2013,(06).
〔2〕王贤卿.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创新的特点与路径〔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1,(01).
〔3〕陈岸涛.体验式教学模式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运用〔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09).
〔4〕王越芬,杨丽艳.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08).
〔责任编辑:侯庆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