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生为本教育理念在高中思想政治综合探究活动中的体现

2015-05-30卢嘉慧

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 2015年5期
关键词:探究评价活动

卢嘉慧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在取得巨大成就和进步的同时,也出现了不少问题,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教师的教育观念未能及时更新。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往往只是把注意力集中于教材知识的传授中,忽略了每个单元的综合探究活动,而探究活动又是能够真正培养学生各种能力的重要渠道。本文将从综合探究活动的活动组织、活动实施、活动评价三个方面来体现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和全社会的大力支持下,我国的基础教育取得了巨大成就,基础教育课程也在不断改革。同时,随着时代的发展,面对未来的挑战,我们发现确实存在有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教育观念滞后,人才培养目标已不能完全适应时代的需求;思想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不强;部分课程内容陈旧;课程实施过程基本以教师、课堂、书本为中心,难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课程评价不能满足学生多样发展的需求等等。而导致这些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教师的教育观念未能及时更新。

一、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教育是人的活动,是以人为对象的社会活动,人是教育的主体。这一“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是近代以来影响了整个世界的一个思潮。这一思想表现为:教学要以人为出发点和归宿,不仅要求教学目标在于培养学生个性与创造性的发展,而且也要求教学模式与方法在于以学生为中心,以教会学习为目的。

因此,以西方人本主义为发源,而后伴随教育思想与教育实践不断得以拓展的“以生为本”的教育思想,它的内涵也就体现在教育者必须对自身的主体地位加以辩证地否定,以学生为根本;将人的发展视为教育活动的核心,将受教育者视为教育活动的主体;把培养身心和谐、全面发展的受教育者视为自身主导的教育活动的根本目的。[1]

二、教师改变教育观念的必要性

1. 知识经济时代迫切需要教师更新观念。知识的创新是知识经济的命脉,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是教育的重大使命。当前基础教育面临深刻的变革,这种变革首先体现在教师的身上。教师不再是传统的知识传递者,更多的是要全面培养学生的素养,特别是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2. 基于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要求教师变革教育观念。作为高科技,信息技术的发展是高端科学与高新技术的融合,是最新理念与大胆实践的有机结合,是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的一体化,是研究与开发的统一。基于信息技术的现代教育科学技术手段的合理应用本身,就要求同时变革人的传统教育观念、教育思想与教育模式,代之以尊重人的独立性、主动性、首创性、反思性、合作性以及相信人固有的强大学习潜能的全新的教育观念、教育思想与教育模式。[2]

3.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内在地推动与促进教师树立以生为本的理念。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涉及许多方面,而这些改革是否成功,关键在教师。新课程的实施会遇到很多方面的问题,只有处于工作第一线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所处的教育环境与面临的教育问题又深切的感受;只有他们知道要研究什么问题和怎么样研究才有效。要确保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成功,就必须首先要改变教师的观念,如果教师一味固守旧经验,用旧的教育观念和教育理念来指导教学,照搬老方法,那教育课程改革将无法推进,同时,教师自身的发展也会止步不前。[3]

三、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在高中思想政治综合探究中的体现

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制约和高考与社会的压力,教师往往只是把注意力集中于每一课的内容中,却忽视了每一单元综合探究的重要性。而且就传统的课堂教学来说,大部分教师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很少能够真正做到让学生的个性、创造能力以及各方面的素养得到充分发展。举个简单的例子来说,就传统的课堂讨论而言,大多数都是以教师为中心进行的,教师既是讨论主题的提出者,也是讨论方向的引导者,甚至由谁发言、如何发言都是由教师来掌握。正如人们比喻的,课堂讨论类似于以教师为轴的自行车轮在运转,而所谓“讨论”,实质上成为教师一直让其他人作为解释说明的系列对话。也就是说,学生如果在讨论的过程中产生了自己感兴趣的话题或者其他与讨论主题无关的内容,就会被忽略,而实质上,学生的个性以及好奇心在这种一次又一次的忽略中泯灭,最终所有的学生都成为由同一个模具制作出来的整齐划一的失去个性的人。[4]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高中思想政治课更加不可忽略能够培养学生创造性,发展学生个性以及各方面能力的“综合探究活动”。那在综合探究中,我们应该如何体现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呢?如何充分通过综合探究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发展学生的个性和各方面的能力呢?

综合探究活动是一种研究性的学习方式,是指教师不把现成的结论告诉学生,而是学生自己在教师的帮助下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的过程。这种方式是与“接受学习”相对的。并不是说接受学习不好,而是我们在过去过多地倚重“接受性学习”,把“接受性学习”置于中心,无视了学生自身的主动性和探索知识的能力。所以,我们在综合探究活动中,要尊重学生自身的需求,引导学生知道如何去研究和探索自己想要获取的知识。这样的探索活动应该是符合实际的,否则,脱离实际的探索活动,仅仅将学习方法和研究方法抽取出来进行指导,实际上仍是知识的传授,只不过传授的是关于方法的知识。这样做的有效性确实令人怀疑,因为事前传授不能穷尽学生探索中可能用到的所有方法,而且片面强调操作技能很有可能阻碍活动进程中,学生问题意识的产生和发展。

同时,综合探究活动重视学生的自主体验和探究并不意味着放弃教师的指导。如果在尊重主体性的名义下疏于指导,甚至放弃引导学生走上正确、合理的研究之路,学生活动就会陷入经验主义的误区。所以,为了充分发挥综合探究活动的功能,避免学生的探究活动随意游离课题和放任自流,教师可以通过适当的监控手段引导学生的探究活动。

1. 在活动组织中体现以生为本的理念。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综合探究活动方式是多样的,可以采取参观、调查、访问、实验、宣传、郊游、野营、义务劳动、公益服务等,引起学生的兴趣,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同时,在活动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打破原来教科书的限制,结合本单元的内容,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鼓励学生自己参与设计、自己选择主题、自己组织实施、自己进行评价。为学生提供更加宽广的学习和发展空间,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实质性的锻炼,将活动的实施过程作为学生改变学习方式、学会学习的过程。除此之外,在活动中应多提供并指导学生充分相互交流、分享成果的机会,培养学生的交往能力和合作精神。

下面以《文化生活》中最后一个单元的综合探究活动——“感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例。有的学生在学习完本单元的知识内容后,发现自己从小生活的农村地区仍然存在不少“算命”的迷信现象,于是想了解这种现象的来龙去脉,并希望为自己的家乡出一份力,去除这种封建迷信的思想,鼓励大家相信科学。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应支持和鼓励学生去实践,并引导学生可以通过哪些方式来进行了解和调查。尽管这些主题并不符合正在进行的单元研究的要求,但它却是学生真正感兴趣的。教师应该及时捕捉学生的探究动向,充分肯定这些生成性主题的产生价值。同时,对于学生在研究中可能会遇到的困难以及相应的监控、评价手段等都是教师应该预先加以考虑的。

2. 在活动实施中体现以生为本的理念。综合探究活动具有开放性的特征。开放性特征要求我们彻底改变一切从书本、从教室出发的传统,要不时去关心书本以外、教室以外的事情,不时将学生引向社会实践中。综合实践探究活动应该放在历史的、社会的和道德的背景中,对学生和教师都应该是经验的不断扩展。这包括活动内容的开放性:在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广阔天地中去学习和发展;活动时空与形式的开放性,真正做到将活动的实施过程作为学生改变学习方式、学会学习的过程。教师在实施的过程中,重点关注学生的认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领域的进步和发展,尤其是个体相对于以前所发生的变化,而不是急于展示成果。同时,教师要高度注意课程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问题,保障学生的身心健康与安全,防止有害于学生身心及易引起诉讼的事件发生。

还是以《文化生活》中最后一个单元的综合探究为例。学生希望了解自己生活在农村的“算命”现象的来龙去脉,希望改善这一状况。教师在这一过程中,首先要全面考察、了解活动所需人力、物力等条件,确定参观、访问等活动对象、时间和地点,与参观、访问的对象取得联系。其次,由师生共同商定实施方案和计划。方案的内容包括:时间、地点、参加人员、具体步骤、组织形式和必要的活动设备。再次,教师既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及时了解学生的进展情况,做好组织和引导工作,注意与家庭、社区保持密切联系。活动如果没有家庭、社区的大力支持,是很难取得预期成效的。教师应利用各种条件,让学生走出课堂,让他们通过亲身经历、实际操作和活动来获得各方面的能力以及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设计有关“算命”这一现象的调查问卷,让学生先尝试自己去做调查,在调查中发现问题再进一步改进。同时,可以通过向相关的有文化的老人、政府社区工作人员了解情况,再由学生进行归因总结,提出相应的改善措施。

3. 在活动评价中体现以生为本的理念。完整的评价应该包括对学生知识、能力、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评价。综合探究活动在全面评价学生的基础上,尤其注重对学生综合应用知识于实践的能力、社会参与意识和能力、社会责任感、服务社会的态度、精神与能力进行评价,不强调记住了多少系统知识与具体技能。同时,更强调把评价贯穿在整个活动中,活动最后的成果可以作为评价时的参考依据,但主要依据应该来自活动过程中学生的策划、参与、组织、体验、表现、感悟的情况。教师应该明确认识到,评价是整个活动过程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而不完全是在结束的时候另外进行的工作。

传统课堂的评价都是由教师来进行的,但是以生为本的理念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所以在评价过程中,也应该让学生参与评价。学生既是评价的对象,同时也是评价的主体。让学生主动对自己和其他同学的活动经历做出评价,帮助学生逐步学会客观地评价自己和他人,使评价过程本身成为学生学习、体验和发展的过程。我们鼓励学生对自己的活动经验做出评估并和其他人讨论他所开展的活动。我们进一步鼓励那些参与活动的学生写出他们的经历,并与教师、同学探讨在这一过程中是如何与他们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相联系。[3]

综合探究活动的评价并不是为了给学生下结论、分等级,而是为了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丰富学生的生存体验,鼓励学生在活动中充分施展个性和才能。教师应该营造鼓励学生积极进取的评价氛围,使学生乐于投入到活动的学习中,只要学生积极参与活动,即使结果不理想,也不应得到否定性的、伤害自尊的评价。不论如何评价,我们都应明白,对于中学思想政治课中的综合探究活动而言,其真正的价值应该是以激发学生活动兴趣、满足学生活动要求、提高学生活动能力、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来衡量。

就上述例子,可以采取自评与他评相结合、日常观察与活动成果展示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教师评价与家长、社区有关工作人员的评价相结合。

四、总结与反思

教师观念的转变和实质上的重视是高中思想政治课综合探究活动实施成功的基本保证。如果没有教师实质上的支持,社会生活这一最重要的教育资源就会枯竭,综合探究活动将流于形式。

首先,教师必须树立以生为本的理念,认识到自己的主要职责在于为学生的学习创设一定的教育情景,营造良好的精神氛围,把充分的学习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而不是代替学生、强迫学生或把学生束缚在书本、课堂的圈子里。

其次,教师在实施综合探究活动的过程中要善于发掘各种教育资源,重视积累相关资料,而且结合本校、本地的实际情况来开展活动。

最后,教师应积极参与到活动的研究探索工作中,与学生共同学习和积累经验,不断探索的过程中吸纳新知识,改善能力的结构,提高自身的素质。

同时,我们也应该认识到,要让综合探究活动能够顺利进行,除了教师要有这方面的意识之外,还需要多方配合,比如学校、社会、家庭的支持;还需要教师善于处理课时的安排,克服考试等多方面的压力。

参考文献:

[1]吴光辉.试论“以生为本”的教育观[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07(6).

[2]钟启泉,崔允淳,张华.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 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8):20.

[3]邝丽湛.中学德育学科教学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10.

[4]王余峰.21世纪中国基础教育“以生为本”价值取向研究[M].高教探索.2012:12.

猜你喜欢

探究评价活动
“六小”活动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活动随手拍”
SBR改性沥青的稳定性评价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