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中学初中生思想行为状况的调查与对策分析报告
2015-05-30周玲
周玲
为了客观地了解吉林省双辽市普通中学初中生的思想行为状况,掌握他们在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方面的思想政治意识、道德能力水平及心理素质状况,探求其形成发展的原因,分析对策,以更好地指导学校德育工作,增强教师思想教育的实效性、针对性和科学性,提高学生自我教育能力和水平,有效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入学生头脑中。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下,对吉林省双辽市两所中学进行了关于普通中学初中生思想行为状况的调查以及分析。
一、调查情况
这次调查采用的是吉林省双辽市“实施精粹教育,促进基础教育质量整体提升相关问题的研究”课题组下发的“初中学生思想行为状况的调查问卷”,调查对象是初一初二两个年级学生,共发出问卷454份,收回有效问卷435份。学生们认真填写,这次活动如实地反映了学生的思想状况。
二、调查结果的理性分析
1. 第一组试卷调查结果。(1)爱国方面。53%的学生认为学习是为自己发展;22.5%的学生认为学习是为报效祖国;听到国歌时大部分同学都感到激动骄傲,只有少数几人说没感觉;有233人非常关心并且了解家乡发生的变化;谈及对待祖国发展变化的感受时,大部分的学生表示“有信心”、“很自豪”、“留学旅游方便多了”的体会,有5%的人说没感觉。
(2)守纪方面。问及学生是否懂得日常行为规范的要求,绝大多数同学都懂得,只有11人答不懂,也不愿意做。有334人能遵守交通规则和不闯红灯。有8人常上网吧。当看到同学违反纪律时,有335人能够上前制止或告诉班长老师,有8人跟着取乐,还有48人说不管,还有38人怕得罪人,不敢管。当问及是否玩过打山雀扎青蛙的活动时,408人说能够保护小动物或看到别人干时能制止,极少数同学说玩过或看到别人干也跟着玩。
(3)勤学方面。当问及你是怎样上课的时,120人答喜欢的才用心上,161人答无论上什么课总是认真听课积极发言,少数同学则有趣就听,听不懂不听,有时说话,有小动作。谈到完成作业情况时,只有36人答有时作业过多,做不完只好不做,绝大部分同学都能完成,只不过有些人认真程度差一些。395人在上自习时自觉守纪学习,2%的人说老师在和不在都想玩。
(4)勤俭方面。有381人积极对待班级劳动,13人能躲就躲,7人应付差事。对待家务活动方面,194人积极面对,9人爸妈叫干也不想干,还有69人想干而爸妈不让干。当问及节假日作息是否和平时一样时,有22人会玩到半夜。问及穿着打扮,194人答一身学生装就很好,35人喜欢穿名牌,极少数同学喜欢戴首饰,化淡妆。在平时花钱方面,有223人有零钱花就买书和学习用品,28人被家长控制,其他人把零花钱全用于吃穿玩,有的表示没钱再向父母要。
(5)孝敬方面。在遇到困难和委屈时,有66个学生不能告诉家长。84%的学生能准确说出父母的生日。98%学生愿意照料年老体弱父母。36人不经常和父母谈心。75%的学生给方面办过事,当过参谋。
(6)尊师方面。问老师有哪三条品质让学生尊敬,比例最高的前三条为:待学生平等(89%)、常和学生一起活动、打成一片(60.9%)、处理事情公正(44.2%)。绝大部分学生都向老师敬礼,听从老师教育,进办公室先敲门。
2. 第二组试卷调查结果。在学历目标中,近400人选择大专及大专以上学历。在职业选择中,比例由高到低的前10位职业为公务员(90人)、军官(69人)、教师(47人)、科学家(43人)、军事家(37人)、高级干部(34人)、企业家、大学教授、医生、技师、专家……
学生对自己个性特点满意的占61.8%,不太满意的为32.6%,有46人不满意。绝大多数学生关心班级,都在活动中起积极作用,参加活动的目的明确,愿意参加有意义的活动。137人赞成公而忘私,147人认为公私兼顾,大部分人员以为事业而奋斗,实现自身价值。
3. 第三组调查问卷结果。共5种类型,都是在创新意识,进取意识,奉献敬业的价值观,自治能力,自主发展能力,性格品质等方面的综合反映。第一类型最优秀,共有42人选定。第二、三类型是优良,有253人选定。第四、五类型属于自控能力差,进取意识弱的,分别有77人和70人选定。
三、对调查结果的理性分析
通过这次调查,我们不难发现从中反映出来的喜与忧。
1. 喜。(1)大部分学生在政治品德修养上是较好的,主流是积极向上的。他们热爱祖国,关心国家政治经济生活,关心祖国的前途命运,自觉遵守学校纪律。遵守交通规则,保护自然环境。
(2)大多数学生自治能力较强,热爱集体,尊敬师长,勤学好思。能够尊敬父母,积极参加班级活动,关心集体的成绩和荣誉,主动帮助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
(3)大多数学生积极进取,生活朴实,不追求物质享受,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4)大多数学生心理品质和性格发展较好,自立自强,开朗乐观,不骄不躁,正直善良,关心他人。
2. 忧。(1)有的学生没有明确的政治思想方向,对发生在身边班级和国家的大事无动于衷,不关心,无所谓。逃避在集体中的责任,使命感差,没有形成积极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有的学生在学习上自觉性差,自我要求低,违反班级纪律,社会公德意识薄弱,讲究攀比,追求享受。
(3)有的学生不愿和父母沟通,对父母关心少,亲子关系有待提高。同时有的学生诚信观念差,缺少责任意识。
(4)有的学生心理素质和行为习惯都亟待提高。在心理素质方面表现出来的现象是自卑、怯懦、孤僻、自闭,容易焦躁、悲观,心理承受能力差,抗挫能力不强等。在行为习惯上表现为懒惰,缺少必要的礼貌,劳动习惯未养成等。这些学生以自我为中心的特征明显。
四、加强学生的德育对策建议
1. 构建务实科学的学校校本化德育课程体系,加大落实和评估力度。要进一步转变学校的办学理念,改变“唯分是举”应试教育指挥棒导向,纠正片面追求升学率的错误倾向,建立学校校本化德育课程体系。
校本化德育课程体系的建立,要依据学校的历史渊源以及当前学校的办学思想和未来愿景,依据学校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依据重大节日和当地的文化特点,来设计和构建学校的校本化德育课程体系,做到每月有主题德育课,每年级有本年级的个性化德育课程,改变德育教育“活动化”、“大帮哄”的局面,力求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同时,把德育实效作为评价工作的衡量标准,建立德育工作实施的具体规定和相应制度,建立规范的评估细则,指导并监督德育工作的进行。
2. 开展学校的大型德育活动,树立德育品牌。学校应将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布置的德育活动有机地融入到本校的德育课程体系之中,在活动中努力挖掘并树立本校师生的典型德育范例,发挥校本资源教育优势,达到德育活动的教育目标。
3. 更新德育观念,定期开展师德培训活动。师德培训的方式是多样的,包括专题培训讲座、教师座谈会、教师论坛、专题工作坊等。培训内容包括法制教育、心理教育、校风校训、学生存在共性德育问题等方面。培训人员的选定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既可以邀请校外的教育专家或专业人员,也可以让本校具有实践经验和专研精神的德育领导和班主任来进行培训,有的放矢,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思想觉悟、业务素质和心理素质,为德育工作的有效进行做动力保证。
4. 突出发挥班主任的德育主力军作用和各学科德育渗透作用。依据学校德育课程体系的安排,在班级德育课或班会、学校大型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中,扎扎实实地进行班主任的德育工作,是学校德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还要发挥政治课德育主渠道作用,并寻找其它学科德育渗透的契合点,并把此作为学科教学中必备环节,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中要有所体现。除此之外,还要设立和培训学校专兼职心理教师,加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力度。
5. 努力优化教育的外部环境。寻求社会各方积极力量,协助其他部门控制社会不利因素的影响,积极探索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社会教育点,帮助学生抵制不良现象的诱惑,远离网吧、歌厅、游戏厅等场所。
6. 加强校本化家长学校建设。加强对家庭教育的指导,通过每学期家长培训、班主任家访、建立学校联系卡、家长参观学校、学校开放日等工作安排来提高家长教育水平,最终使学校、社会、家庭统一起来,形成教育合力。
总之,经过对普通中学初中生思想行为状况的调查和分析后,凸显出来的成绩表明学校的德育工作是有实效的,积极地促进了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不过,呈现出来的问题也启示教育者们,当前要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务实做好德育工作,需要真正地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不断思考和实践,常抓不懈,方能使德育工作如春风化雨般滋润学生的心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