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绿地油桐尺蛾生物学特性研究
2015-05-30陆恒孙思丁志烽
陆恒 孙思 丁志烽
摘要:油桐尺蛾BuzurasuppressamaGuenee是广东佛山市城市绿地植物的主要食叶害虫之一。通过结合城市绿地调查和室内饲养观察对油桐尺蛾生物学特性进行较为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该虫在佛山市发生4-5代,以蛹越冬,幼虫6龄;每年有2个发生高峰期,分别在5月和9月出现;该虫的发生与温度、降雨、天敌等因子密切相关。
关键词:油桐尺蛾;生物学特性;城市绿地 文章编号:1671-2641(2015)05-0004-63
中图分类号:S433 收稿日期:2014-11-12
油桐尺蛾,属鳞翅目,尺蛾科,又名油桐尺蠖、大尺蛾。近年来,油桐尺蛾危害在佛山市城市绿地暴发,对腊肠树Cassia fistula、大花紫薇Lagerstroemia spectosa、凤凰木Delonix regia、南洋楹Albizia falcat-aria、尾叶桉Eucalyptus urophylla等城市绿地植物造成较大危害,轻则影响绿地树木生长和园林景观效果,重则导致树木枯死。国内对该虫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该虫危害桉树Eucalyptusspp、柑橘Citrus reticulata、茶树Camellia sinensis、油桐Ver-nicia fordii、水杉Metasequoiaglyptostroboides等树种的生物学特性及发生规律等方面,而对该虫危害城市绿地植物的生物学特性未见报道。为系统了解该虫在佛山市城市绿地中的发生发展规律,探讨相关有效防治技术与管理措施,笔者对油桐尺蛾在佛山市城市绿地中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发生规律等进行研究。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地概况
佛山新城(中德工业服务区),位于佛山市中南部,城市绿地面积达300万m2,其中滨河景观带65万m2,佛山公园休闲区21万m2。试验地设于滨河景观带和佛山公园休闲区。佛山新城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干湿季明显。年平均气温22.5℃,最热月(7~8月份)平均气温33℃,最冷月(1月份)平均气温11℃。4~8月份为雨季,10月份至次年3月份为旱季。
1.2形态特征观察
采集佛山新城滨河景观带及佛山公园的油桐尺蛾成虫、卯、各龄幼虫以及蛹,在室内观察其体型、体色等外部形态的变化,用游标卡尺测量雌雄虫的体长、幼虫头宽,记录各虫态的形态特征,每个虫态观察和测量30头虫。
1.3生活史与生活习性观察
1.3.1室内饲养观察
室内以培养皿(直径9cm)、塑料盒(12cm×18cm×5L111)、窗纱养虫笼(35cm×35cm×60cm)等器具饲养油桐尺蛾卯、幼虫、蛹、成虫。每1~2d更换1次新鲜腊肠树叶片(若叶片被取食尽或叶片萎蔫,则提前更换),及时清理培养皿内的虫粪等杂物,观察记录各虫态生长发育情况。
1.3.2野外定点观察
以佛山新城滨河景观带及佛山公园为基地设置野外观察点,定期系统观察油桐尺蛾的生活史、习性、天敌种类,以及天气状况对其种群数量消长的影响。
1.4数据处理
采用DPSv7.05版本和MicrosoftExcel2003进行数据处理。
2结果与分析
2.1油桐尺蛾形态特征
参照《中国森林昆虫》对油桐尺蛾的形态描述,结合观察与测量到的具体特征、体长、幼虫头宽数据得到危害佛山市城市绿地的油桐尺蛾各虫态的形态特征如下:
2.1.1成虫
雌成虫(图1):体长24.32~29.12mm,平均26.42mm,翅展54.74~70.60mm,平均65.19mm,触角丝状,黄褐色并有黑点,体翅灰白色,胸部密被灰色细毛,头后缘及各胸节后缘有黄色鳞毛,翅面散布密度不同的灰黑色小点,翅反面灰白色,中央有一块黑斑;前翅基线、中横线及亚外缘线呈波状,缘毛黄褐色,后翅斑纹与前翅相同,前后翅斑纹相连;腹部肥大,末端有成簇的黄毛丛;产卵器黑褐色。
雄成虫(图2):体长20.68~24.12mm,平均22.23mm,翅展47.62~58.42mm,平均55.21mm,触角双栉状,体、翅色纹大部分与雌成虫同,腹部细瘦,腹末无黄毛丛。
2.1.2卵
椭圆形(图3),长径0.68~0.82mm,平均0.73mm,初产时鲜绿色,后变淡绿,再呈黄褐色,近孵化时黑褐色,卵块较松散,表面盖于黄色绒毛。
2.1.3幼虫
幼虫共6龄(图4~9),初孵幼虫体暗黑色,背线及气门线灰白色,亚背线黑色、节状。2龄幼虫体青绿色,灰白色背线消失,头顶开始凹陷,额区出现褐色。随着虫龄的增加,虫体变成灰绿、褐色、棕褐色,头褐色;体长及头宽亦随之变化(表1)。老龄幼虫头顶下陷深入,两侧呈角状突起,额区倒V字形状明显,头部密布棕色颗粒状小点;前胸气门红色;腹部第4-5腹节之间两侧各有一疣突,胸、腹部各节均有颗粒状小点,体表粗糙。
2.1.4蛹
蛹圆锥形,雌蛹长22.00~27.22mm,平均24.67mm,雄蛹长18.54~20.02mm,平均19.11mm;刚预蛹时为青绿色,透明,渐变成黄绿色和棕褐色,后期棕红色,越冬蛹黑褐色头顶有黑褐色小突起一对;腹末背侧有不规则齿突,臀棘明显,基部膨大,端部针状(图10~11)。
2.2生物学特性
2.2.1生活史
绿地调查和室内饲养观察的结果显示,油桐尺蛾2013年在广东佛山市发生5代,其年生活史见表2。
2013年,油桐尺蛾第1代幼虫为害期为1月中旬至2月中旬,第2代幼虫为害期为4月上句至5月下旬,越冬蛹出现在11月下旬直至2014年3月下旬。2014年第1代幼虫危害期为4月上句至5月下旬。因2012年暖冬(2012年12月至2013年1月气温较往年同期高),2012年末代蛹在2013年1月羽化产卵发生第1代幼虫,使得2013年发生5代。可见,2013年比常年多发生1代,可推测油桐尺蛾在广东佛山市城市绿地中1年可发生4~5代,在冬季气候温暖(暖冬)的年份可发生5代,其他平常年份发生4代,以蛹在城市绿地树干周围的表土中越冬。
2.2.2习性
油桐尺蛾成虫具有一定趋光性,飞翔能力较弱,白天常四翅平展静伏于绿地树木树干上,受惊即落地假死或向下进行短距离飞行。成虫傍晚至夜间羽化,羽化后当夜即可交尾,但以第二天交尾较多,交尾成“一”字形,并于次日产卵,卵多产于腊肠树干裂皮等缝隙、孔洞内,堆积成块状,越冬代卵块表面盖有浓密黄色绒毛,其它各代卵块外绒毛稀疏近裸露。每卵块的卵量200~1000粒,排列较松散,同一卵块一般在同一天孵化。
幼虫孵化后非常活跃,行动快速,善爬,3龄后行动变慢。1~2龄幼虫喜食顶芽以下的嫩叶,仅取食叶片周缘的下表皮及叶肉,留下的上表皮失水退绿,叶面呈现网膜状斑,日久表皮破裂成小洞;3龄幼虫开始从叶片边缘取食,吃成缺刻状;4龄后幼虫食量增大,嫩叶、老叶均可取食,仅留主脉和叶柄;5~6龄幼虫可取食全叶,仅留叶柄。虫口密度大时,可食光腊肠树的全部树叶。幼龄幼虫无自相残杀习性,幼虫具拟态。老龄幼虫取食到一定时期便停止取食,并从树冠沿着树干向下爬至树干周围表土下3~6cm深处作蛹室,期间幼虫身体缩短变胖,进入预蛹期1~2d后化蛹。
幼虫蜕皮时,头壳首先破裂脱掉,身体肌肉由前向后收缩,脱下的皮缓慢地向尾部褪去,整个过程约几分钟,幼虫不吞食头壳和脱下的皮。
2.2.3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1)温度和降雨
据绿地观测,通常1~2龄幼虫死亡率较高,温暖少雨的环境有利于该幼虫生长发育。平常年份佛山市1~2月气温相对较低,3月气温上升,4~5月孵化出第1代幼虫,出现首个虫口密度高峰期。6~8月佛山市雷雨及大风频繁,对蛹的羽化、成虫的产卵、卵的孵化及幼虫的取食等具有较大影响,绿地的大龄幼虫虫口密度保持在较低的水平。8~10月气温高,降雨减少,虫口密度出现第二个高峰。进入11月,气温逐步下降,虫口密度比前1代虫口密度稍低,12月老龄幼虫开始入土化蛹,虫口密度开始下降。因此可见油桐尺蛾幼虫在绿地的种群消长与温度及降雨具有一定关联性,温暖少雨的天气利于油桐尺蛾种群的增长,从而危害成灾(图12)。
2)天敌
野外绿地调查发现,油桐尺蛾幼虫的捕食性天敌主要有:鸟类、蜘蛛、蚂蚁、蝽;寄生性天敌主要有:寄蝇科、茧蜂科;天敌病原微生物有BsNPV等。
3讨论
对广东佛山市危害城市绿地的油桐尺蛾不同虫态特别是幼虫(共6龄)的形态特征进行较详细的描述和记录。所观察到危害城市绿地的油桐尺蛾的主要形态特征与《中国森林昆虫》所描述的油桐尺蛾主要形态特征基本一致,且与桂春根等所报道的危害柑桔的油桐尺蛾主要形态特征基本相同。桂春根等报道危害柑桔的油桐尺蛾幼虫一般6龄,个别5龄,但在佛山新城城市绿地采集的幼虫都是共6龄。
油桐尺蛾的发生与温度、降雨、天敌等因子密切相关。目前,第二三代幼虫对城市绿地腊肠树等树木危害较大,8~10月的高温干燥和暖冬气候极易导致四五代害虫分别在9~10月暴发成灾。对于气候状况与害虫发生程度的关系,在取得佛山市的气象资料后,将能更好比较两者间的关系。
绿地调查发现该虫有一定数量的天敌种类,今后应进一步研究这些天敌的生物学、生态学特性,并探讨利用天敌开展油桐尺蛾等城市绿地食叶害虫的生物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