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睿智哲思见精神

2015-05-30王瑢柴海军

课堂内外·创新作文高中版 2015年6期
关键词:哲理新课标人生

王瑢 柴海军

在高考作文阅卷中,笔者时不时会听到有老师边阅卷边夸赞:你看这素材用的,那叫一个好!你看这个作文写得多好,多有深度!那究竟是什么样的素材让阅卷老师刮目相看了呢?又是什么样的作文让阅卷老师感觉很有深度呢?高考作文要想有深度,要让阅卷老师一看就产生“高大上”的感觉,就一定要富有哲思,要善于运用古今中外名家名人的富有哲理的话语来论证。那么哲理类的作文素材在作文中应该如何运用呢?一般来说,有以下几个思路可以借鉴。

一 在文章开头引用要注意切题

高考作文的写作要求“不得抄袭不得套作”,有的写作要求中还有“不要脱离材料的内容和含意的范围作文”。如何判定不是抄袭和套作呢?不少考区阅卷组明确要求评判的一个重要的依据就是作文中必须要联系材料。

如果在作文开头就引用哲人名言的话,一定要在引用后面紧接着联系材料并分析,这样既显得文章深刻,又不脱离材料作文。

如2013年高考辽宁卷满分作文《坚硬的沙子脆弱的珠子》在开头就接连引用两句话语:

英国哲人罗素说:“尊严是每个人的基本。我们一出生,便成了人。”不管面对的是沙子的命运还是珍珠的命运,前提是我们都是人,都有做人的尊严。

作者一开头直接引用罗素的名言,并且将其直接和作文材料相结合,使人读来眼前一亮,让人不禁有拍案叫绝的感觉。

再如,2013年高考新课标卷II满分作文《心中有他人》在开头也是直接引用:

“他人即地狱。”萨特本来是想说,他人的目光、言论会让人不自由,顶多是像庄子般感慨不够逍遥,仅此而已。而现在,我们以维护自我意识为借口,确实把他人当作地狱、当作仇人、当作仇恨和攻击的对象,不管他人是父母、朋友,还是普通人。

2014年高考新课标卷II满分作文《理智的爱》在文章一开头就说:

“终身之计,莫如树人”“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爱其子而不教,犹为不爱也;教而不以善,犹为不教也”……这些久负盛名的家教名言,是古人智慧的结晶。从古至今,我国也涌现出了很多家教名人,如管子、诸葛亮、颜之推、曾国藩等,他们因教育子女立身处世取得了不小的成就,而为后世所推崇。

2014年高考福建卷满分作文《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在开头写道:

死亡跟他没有什么关系,而生命对他才有意义。——马尔克斯《百年孤独》

我日夜兼程、跋山涉水,只因听闻你立于空谷之巅。脚下可是悬崖?回顾兮?止步兮?我望见你一石一木修栈道、架桥梁,衣袂飘飘如仙而过。勇者如你,纵使空谷万丈,勇气也可直达云霄。

这些满分作文在文章的开头就直接运用哲理类素材,既达到了直接切题的作用,又可以让阅卷老师有眼前一亮的感觉。

二 在文章中间引用要注意论证

不少考生在作文时经常容易犯的错误是只有材料而没有论证,整篇作文不管是一个材料到底,还是几个材料并用,往往只是材料的罗列。这样一来,材料就不能支撑文章的主题,文章就缺少说服力。所以,在作文中间运用哲理类素材必须考虑两点:一是运用的素材是不是可以支撑文童的主题,一是引用的素材有没有经过论证。

2010年高考全国卷I篇低分作文《人生不能没有奋斗》在文中写道:

苏轼本来是宋朝的大才子,和他父亲以及弟弟并称为北宋“三苏”。但自从“乌台诗案”之后,他就开始了一生颠沛流离、一贬再贬的命运。但他毫不在意,能够看淡人生得失,不管到了哪里都能够积极投入新的生活。这就是一种奋斗的精神。

认真分析一下:苏轼这种看淡人生得失的精神是奋斗的精神吗?这分明是“旷达”。而苏轼是不是真的“不管到了哪里都能够积极投入新的生活”?显然,不管到了哪里,苏轼的文章中都会流露出一种或深或浅的失落。所以,这样的素材根本就没有考虑能不能支撑作文的主题,也没有论证就直接生拉硬拽过去,自然不会得到高分。

2012年高考新课标卷满分作文《补洞》在文中写道:

突然想起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吉卜林,在给儿子的一封信中的循循教导:“发现你的缺点和不足,尽你的能力去弥补,那么你的德行将与天地般博大,你就是我的儿子。”而面对吉卜林的期望与教导,我们每个人不应该好好思考并积极采取行动吗?

2013年高考山东卷高考满分作文《以人为镜》在文中写道:

周敦颐说:“今人有过,不喜人规,如护疾而忌医,宁灭其身而无悟也。”诸葛亮的信任给了马谡自大的理由,不听王平的劝诫,驻扎山上,结果让司马懿乘虚而入,造成街亭失守。生活中总有那么一些人,把朋友、亲人的劝诫当作耳边风,为所欲为,终走上一条不归路,悔恨当初。由此可见,以人为镜,何尝不是一种大智慧?何尝不是一个可以让我们在纷杂世界中保持自我、活出淡然的大谋略?

2014年高考新课标卷II满分作文《成长是苦难的历程》在文中写道:

尼采说过:“受苦的人,没有悲观的权利。”是的,地震时,没有喊晕的权利;失火时,没有喊熏的权利;成长中,没有永远赖在襁褓中的权利。只有不喊晕的人,才能逃离危楼;只有不怕熏的人,才能逃离火海;只有甩掉襁褓,自己走路,才能成为真正的人。

这三段文字中的哲理类素材都是在引用后紧接着进行分析论证,使得素材能够和作文主题紧密结合,也使得素材和文本水乳交融,同时又能体现考生广泛的阅读兴趣和认真踏实的积累功底,自然会让其作文获得高分。

三 作文结尾引用要注意升华

有些考生写作文总是很纠结,尤其是到结尾处,总是匆匆结束,甚至是虎头蛇尾。殊不知,一篇好的作文,结尾一定不会简单,很多高分作文都会在结尾的时候升华主题。即使是引用哲理类素材也是如此。

2014年高考上海卷满分作文《心不为形所役》在结尾这样写道:

孔子说过:“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我想,这里所说的“从心所欲”,应该就是思想的自由吧,心不为形所役。我们生活在一个美好的时代。作为莘莘学子,我们更应该努力拼搏,在自己的一片天地里,放飞思想,创造美好的未来!

这篇作文的结尾不仅引用了孔子的“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而且从这一句话出发,提出“心不为形所役”其实就是思想的自由,进而引申到“我们”所处的时代,引申到“我们”自己身上,提出要放飞思想,创造美好的未来,升华了主题。

2014年高考新课标卷Ⅱ满分作文《绿荫的过错》在结尾处写道:

有大树的荫庇,孩子是幸福的,可是,它能茁壮成长吗?它能练就一身铜枝铁干吗?不要忘了,你在给它提供荫庇的同时,你也剥夺了它经风雨见世面的机会。

“父母之爱,则为之计深远”,触龙曾这样劝说赵太后。然后我看见,齐国万乘兵车浩浩荡荡奔赴而来,当头那位摇旗呐喊赫然且威然的壮士不是别人,正是那赵国的长安君!

2014年高考上海卷满分作文《执掌人生之舵,扬帆远航》在结尾处写道:

人生无坦途,难免会遭遇困境和坎坷。面对人生的“沙漠”,我们要积极努力,勇敢前行。宋人张载说:“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冰心说:“走在生命路的两旁,随时播种,随时开花,把这一径长途点缀得香花弥漫……”作为莘莘学子,在路上必然会遭遇困惑或荆棘。每当这时,我们一定要直面现实,树立自信,乐观面对,迎难而上。

这两篇文章的结尾也都是引用哲理类素材,然后结合素材进一步升华主题,使得文章主题昂扬向上且别有趣味,让阅卷老师一目了然。

猜你喜欢

哲理新课标人生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人生中的某一天
漫画哲理
漫画哲理
斜倚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