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机遇 谋化发展 用好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机遇
2015-05-30邸玉敏张凯
邸玉敏 张凯
2014年2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主持召开座谈会,专题听取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汇报,强调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一个重大国家战略,要坚持优势互补、互利共赢、扎实推进,加快走出一条科学持续的协同发展路子来。这标志着中央将京津冀协同发展提到了国家战略层面。这是我国区域发展战略的一个重大突破,也预示着三地新一轮高水平、深层次、全方位的合作正式拉开帷幕。作为三地中的一方,天津市深刻认识这个战略的意义以及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从而把握主动权,采取措施加强工作对接,在助推区域发展的同时加快自身发展,是十分必要的。
一、天津市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
地位和作用
面对京津冀联动发展战略,天津市首先要结合自身的区位优势、发展条件和功能定位,明确自身在实施战略中的地位和作用,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认清方向、明确任务,有所为、有所不为。国家对天津市的定位是:国际港口城市、北方经济中心和生态城市。围绕这个定位,结合区位和资源禀赋、发展现状和产业基础,天津市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分工至少有以下几点:
1区域经济发展的引擎。从2013年经济总量来看,天津市GDP为14370亿元、人均GDP为101689元,同期北京市GDP为19501亿元、人均GDP为92210元,河北省GDP为28301亿元、人均GDP为38651元。天津市GDP总量上和北京的差距在缩小,且人均上已经超过了北京,而河北省则还有较大差距。根据增长极理论,一个国家要实现平衡发展只是一种理想,在现实中是不可能的,经济增长通常是从一个或数个“增长中心”逐渐向其他部门或地区传导。因此,应选择特定的地理空间作为增长极,以带动经济发展。综合三地情况来看,随着北京市经济功能的消解,天津市担任这个区域的增长极、作为发展引擎当之无愧。
2制造和研发转化基地。滨海新区作为国家发展战略,无论从功能定位还是从现有基础来看,其高端制造业和研发转化实力都较为雄厚,2013年已建成5个国家级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培育超百亿级企业集团21个,其中超千亿级企业集团3个,126家世界500强外资企业落户。已建成7个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基地、10个行业技术中心、15个产业技术联盟,新增96家国家级和省部级工程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和重点实验室。在研发上可以和北京合作,利用首都科技资源搭建平台,发挥制造业基地优势,促进成果就地转化。同时,还可以在产业升级中与河北省合作,促进产业转移和承接,利用研发优势为河北省服务。
3货物进出海上的通道。天津港位于京津城市和环渤海经济圈的交汇点上,是天津市的最大优势与核心资源,是北京的海上门户、中国北方最大的综合性港口与重要的对外贸易口岸。利用港口优势,天津市可以在物流上服务北京。目前,天津正努力构筑北京直通东疆保税港区以及与南部港区的快速通道,并积极在北京等腹地建立无水港,北京平谷国际陆港已启动运行。在深化京津冀合作中,可以着眼首都货物大通道,加强进出口贸易的便利化程度,打造便捷的物流体系。
4生态环境保护的屏障。在环境上,三地紧密相连、唇齿相依,必须加强合作。天津在生态城市建设、发展循环经济等方面有较好的经验。天津依法划定全市国土面积的25%为永久性保护生态区域,积极推动建立生态环境联防联治。在今后三地的合作中,天津应该发挥自身优势,在中新生态城创造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城市环境。同时,加强污染减排、水环境专项治理和工业污染专项整治,防治大气污染,对山水林田湖海进行综合治理,为目前污染严重的京津冀地区再现蓝天白云、碧水清流、碧海金沙作出贡献。
二、天津市借助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
加快发展的建议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对天津来说是一个加快发展的机遇,可以抓住这个机遇加强与周边省市的基础设施建设的合作,借重首都资源进行招商引资,促进产业发展。因此,必须把握主动,加强研究,系统谋划,在服务区域发展中加快自身发展。
1加强规划引导,明确在区域发展和产业布局中的定位。国家正在加强顶层设计,国家部委牵头协调制定协同发展规划。北京拥有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的城市战略定位,重点要发展金融、信息、科技、商务、文化创意、旅游等高端服务业,调整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优化三次产业结构,优化产业特别是工业项目选择,突出高端化、服务化、集聚化、融合化、低碳化,有效控制人口规模,增强区域人口均衡分布,促进区域均衡发展。从天津来讲,应该发挥制造业优势,做大做强航空航天、节能环保、智能装备、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为先进制造业服务的金融创新、金融交易、商务服务、科技研发等生产性服务业。发挥天津港优势,深化口岸和航运物流合作,服务北京企业投资贸易便利化,促进北京货物通关更便捷。天津市应围绕这些优势,抓紧搞好规划衔接,坚决打破“一亩三分地”的思维定势,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大局中进一步细化在区域中的功能定位。在此基础上,找准着力点,尽快出台总体工作方案,明确目标、任务和责任主体、工作措施及政策,形成全市推进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指导和工作遵循。
2抓好载体建设,加强资源共享,促进互利共赢。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生产要素流动应该更加自由,特别是北京部分功能疏解、产业转移到津冀,离不开合作的载体和平台。天津市要结合现有功能区和各类产业园建设,加强对各区县的协调和指导,各有侧重、有序承接北京功能外溢和产业转移。完善产业链分工和创新链合作机制,在产业链的分工合作、商业链的分工合作、创新链的分工合作上下功夫,着力推进有序合作,形成核心竞争力。发挥滨海新区高水平研发转化基地的功能定位优势,与北京形成创新链错位发展,加强技术对接和技术支援,加强产业研发转化大平台建设,聚集包括北京在内的全球研发转化资源。积极打造“京津科技新干线”,使之成为首都经济圈区域协同创新的新引擎。打造“京津科技新干线”,重在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聚集区。探索共同建设京津“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京津科技创新示范区”。积极支持园区间的创新合作、设立重大创新合作专项等来推进其建设与发展。针对可能转移和扩散的总部经济、金融和科技研发服务产业,加快中心商务区、滨海科技城、南站科技商务服务区的规划和建设,特别是把人流、资金流吸引到中心商务区来。发挥武清区、宝坻区等临近北京具有地缘优势的区县的作用,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结合新型城镇化建设,完善基础设施,提高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水平,明确产业方向,推进与京冀的深度合作。
3健全合作机制,激发各方工作动力。京津冀在发展中能否合作好,关键在于能否互利共赢,在目前行政区域主导的区域经济管理体制下,这就取决于是否能处理好彼此间的利益关系,能否建立良好的合作机制。三地建立健全各类工作机制,形成良好合作关系,才能顺利推进协同发展战略。一是基础设施建设上的合作。加快铁路、公路、机场一体化规划、同标准对接、同步骤建设,特别是着眼于发挥天津港口的作用,加强直接与京冀对接的集疏运大交通体系建设。二是创新市场共建机制上的合作。积极探索区域内资源要素自由流动的制度安排,形成有利于承接京津功能疏解和产业转移、有利于资金科技人才等各类要素自由流动、促进一体化发展的政策体系。三是创新利益共享机制上的合作。破除京津冀之间的合作障碍,让河北的要素进得去、京津的要素流得出。其中北京是关键,不能光转出那些落后、污染严重的产能,一些制造业比如汽车等,完全可以转移到津冀,但出于税收考虑北京不愿意转出,这就需要探索实行合理补偿机制,比如承接地可以在3—5年内与转出地就企业税收实行比例分成,以提高转出地的积极性。四是公共服务协同管理机制上的合作。优化文化、教育、卫生、体育等公共事业布局,推进社会保障服务一体化。五是生态环境建设上的合作。进一步加强京津冀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建设,试点跨地区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加大渤海湾和引滦水源污染的治理力度,着力治理水污染、土壤污染和农村面源污染。这些机制,有的可能需要国家出面建立,有的也可以由省市自行先做起来。
4创造良好环境,为吸引企业和人才提供保障。抓住生产要素流动的要件,主动对接,在打造一流环境上下功夫。一是抓紧完善交通设施,协调相关部门与民航和铁路部门开放数据接口、实现售票平台对接,为实现空地一体化服务提供保障。完善天津旅游集散中心设立城市候机楼功能,协调铁路天津站完善站内旅客导向标识,设置引导服务台,完善相关服务配套设施,进一步方便旅客出行。二是研究解决吸引人才来津落户和子女上学的问题。借鉴国际国内先进经验,制定区域之间人才流动或天津、北京承接人才的补贴政策。三是建立北京新引进企业落户园区发展的优惠政策。加强调查摸底,掌握北京有转出意向的企业和单位的情况,列出清单,提前做好工作,加强招商引资,重点承接北京企业总部转移。四是加快区域协同创新体系建设。探索建立符合实际的产学研合作模式,构建联合攻关、自主创新的创新合作平台,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和技术转移服务体系,为需要技术支撑的企业提供服务。通过打造方便、快速、便捷的办事环境,形成吸引资金的洼地和人才的高地。
作者单位:天津市禁毒总队六支队
责任编辑:朱 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