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江苏东部麦区赤霉病流行成因与监控对策
2015-05-30陈永明林付根赵阳黄婷婷丁蕾梅爱中成晓松
陈永明 林付根 赵阳 黄婷婷 丁蕾 梅爱中 成晓松
摘要:21世纪以来江苏东部麦区小麦赤霉病,流行频率增加,发生危害程度加重,已成为一种常发性病害。笔者简要回顾了江苏东部小麦赤霉病的发生概况,总结了近十多年来小麦赤霉病的发生特点,阐述了菌源数量、气候条件、栽培方式、品种抗性、病菌抗药性等方面是病害流行的主要因素。提出了加强抗性监测和病情预警、推广种植抗耐病品种、压缩直播稻种植面积、科学开展化学防治、推进统防统治等一系列措施和对策,为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最后对小麦赤霉病的监控进行了小结和展望。
关键词:赤霉病;流行成因;监控对策
中图分类号:S435.121
文献标志码:A
论文编号:2014-0874
0引言
小麦赤霉病是一种世界性病害。在中国,赤霉病发生区域过去主要集中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华南冬麦区和东北春麦区,近年来,在黄河流域及其附近也时有发生,逐渐向北扩展蔓延。该病不仅引起小麦大幅减产,威胁粮食安全,而且赤霉病菌分泌产生的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毒素可造成人畜中毒,严重危害人民健康。中国小麦赤霉病是由亚洲镰刀菌和禾谷镰刀菌引起。在江苏东部麦区发生的赤霉病由亚洲镰刀菌引起。江苏省小麦赤霉病南重北轻,太湖周边、沿江东部及苏南地区为重度发生区,而里下河及其东部地区,宁镇扬地区为轻发生区。地处江苏东部地区的盐城市下辖9个县(市、区),南北长240km,东西宽158km,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常年小麦种植面积37万hm2左右,约占全省的17%,分布于里下河、沿海和淮北农区。20世纪赤霉病为该区麦子上一种偶发性病害,进入21世纪以来,流行频率增加,已成为麦子上一种常发性病害。邵振润和曾娟等报道了当年度小麦赤霉病的发生特点,并从菌源、气候和种植品种分析了赤霉病流行的原因,只侧重分析抽穗扬花期气候对赤霉病的影响。仲凤翔等和孔令聪对赤霉病监测仅提出加强病情预报。仇学平等在赤霉病化学防治中未提及药剂品种的更换,以提高防效,减少毒素的产生。张沽等只指出抗病育种、药剂防治、生物防治控制小麦赤霉病发生。为此笔者从多年田间菌源监测,长期的气候趋势、栽培种植方式的变化、目前种植品种的抗耐病性、抗性菌株的发展,全面分析了近年来小麦赤霉病流行频率高、流行程度重的深刻原因,提出了加强抗性菌株监测,推广种植抗耐品种,压缩直播稻种植面积,加快药剂品种更换,改进施药技术等一系列措施和对策,综合防治赤霉病的发生和危害,供各地参考。
1发生特点
1.1流行频率增加,发生区域北扩
从1951年至20世纪末,江苏东部地区赤霉病大流行的年份有8次,其中发病最重的是1973年、1977年、1983年、1989年,平均6年多流行一次,从2001-2014年14年间,大流行频率明显增加,先后于2003年、2010年、2012年大流行,平均4年多流行一次,特别是2012年为近34年来发生最严重的年份。位于淮北麦区的响水县,常年赤霉病不发生或发生很轻,进入21世纪以来,有的年份赤霉病发生也很严重。2010年响水发病面积占种植面积的95.9%,病株率10%以上的面积占发病面积的23.1%,病穗率为10.8%,病指为4.68。
1.2发生范围广,危害程度重
2003年小麦发病面积20.67万hm2,占种植面积的98.7%,病穗率大于50%的面积占16.6%,病穗率30%-50%面积占22.2%,病穗率10%-30%的面积占36.1%,病穗率1%-10%的面积占25.0%,春性小麦扬麦系列品种未治田块病穗率平均28.6%,病指平均11.79,半冬性豫麦系列品种未治田块平均病穗率87.8%,病指平均61.31。2010年赤霉病发生程度仅次于2003年,发病面积30.8万hm2,占种植面积91.4%,病穗率大于50%的面积占7.0%,病穗率30%-50%的面积占15.1%,病穗率10%-30%的面积占34.7%,病穗率1%-10%的面积占43.1%,未治田块病穗率46.1%,病指26.95。2012年是21世纪发生最严重的年份,发病面积32.55万hm2,占种植面积的90.2%,病穗率大于40%的面积占21.6%,病穗率30%~40%的面积占19.2%,病穗率10%-30%的面积占36.0%,病穗率1%-10%的面积占23.2%,未治田块病穗率76.4%,病指51.85。
1.3地区间、品种间发病差异大
由于盐城市南北之间跨度大,小麦生育进程不一,生育期相差近10天,小麦扬花期遭遇不同的气候条件,导致地区之间发病程度差异很大。总体来讲,南重北轻。如大流行年份的2012年,南部东台市未治田块平均病穗率88.6%,病指51.50,病穗在10%以下的面积仅占13.2%,而北部响水县未治田块病穗率45.5%,病指26.80,病穗率在10%以下面积占94.7%,前者病穗率、病指分别是后者的1.9倍和1.9倍。2013年为赤霉病中等发生年份,但地区间发病程度仍有差异,表现在南部轻北部重,南部东台市病穗率5%以上面积191.3hm2,占发病面积的0.8%,而北部响水县病穗率5%以上面积846hm2,占发病面积的3.6%。尽管大面积种植的品种尚无高抗品种,但品种之间发病程度差异较大,总体上是春性品种轻于半冬性品种。具体地说,郑麦、豫麦、济麦、淮麦系列、‘矮抗58等半冬性品种发病重,而宁麦、扬麦、镇麦系列发病相对较轻。如病害大流行的2012年,东台市调查未用药田块,‘扬麦13、‘郑麦9023、‘扬麦16、‘宁麦8号、‘扬麦11、‘扬辐麦4号病情指数分别为55.75、53.30、45.50、32.75、31.75、24.75;中等发生的2013年,建湖县调查‘矮抗58、‘郑麦9023、‘新麦208、‘淮麦18、‘淮麦20、‘扬麦13病指分别为44.79、3.44、1.58、1.65、1.08、0.55。从大面积调查结果来看,在赤霉病重发年份,春性品种中以‘扬麦11、‘扬麦14、‘扬麦18、‘扬麦20、‘宁麦13、‘扬辐麦4号发病较轻,半冬性品种发生均较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