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疆地毯上的“神奇”与“幻想”

2015-05-30赵妍

现代装饰·理论 2015年6期
关键词:巴依神奇兰姆

笔者通过追溯民间织毯的起源,对织毯图案文化的研究,探析民间人文学,即神话与传说对于这一研究的价值,本文主要阐述了传统织毯图案装饰艺术的特征及文化观念所赋予的民族地域传说;另一方面分析神话与传说对于艺术家及艺术作品及其受众群体之间的相互影响。

新疆广阔的草原,是游牧民族的主要生活区域,在此生存的过程中形成特殊的文化。他们对环境依赖很大,迁徙是典型的文化特征。他们历代传称“无地毯不成家”,无论财富悬殊,清真寺朝拜、野外露营都离不开地毯。在游牧民族人家,每户都有地毯是因为草原上严峻的生活条件,迫于生存环境而对功能性的服装,便于迁徙的住所的选择,使他们迫切需要一个支柱,在这样恶劣的条件下给予一些生存希望。他们历代流传着关于地毯的神话传说,这些神话传说就像信仰一样给人勇气与希望,作为一种精神依托赋予地毯之上,让游牧民族对抗残酷的自然条件时产生了一种家所带来的归属和安全感。

从民间传说里可找到很多关于织毯起源、名称来历、图案象征的故事,对地毯所赋予游牧民族的精神力量作出了进一步的解释。“假如人类和它那珍贵的艺术以及哲学财富突然一并消失,只留下神话传说,那么未来的人类在探寻先祖足迹的过程中如果发现了我们的神话,他们就可以从中得到线索,对于我们的样子作出相当准确的描述。”这就是民间人文学的价值所在。

维吾尔族语言有一个词语叫“格莱姆”,是地毯的意思,是古兰姆的变音,传说那是地毯之圣那克西万老人的徒弟阿不都拉的妻子的名字。当地毯鼻祖那克西万乘坐神毯飞向东方之后,塔玛古村村民在阿不都拉的携领下已是 “家家有织机,户户会织毯”的繁荣景象。巴依看到织毯有利可图,便派人暗中偷学手艺,不料从天窗掉下来摔死,于是巴依绑架了阿不都拉,逼迫其为他织毯,阿不都拉忍着剧痛砍断了自己手指以示反抗,绝不为巴依织一寸地毯。巴依随后绑走古兰姆,并用铁链把她锁在机架上,古兰姆始终没有给巴依栓结一个绒头,九天九夜后惨死在机架上。

古兰姆的灵魂飞向太阳升起的地方,找到了祖师。那克西万听了她的哭诉,同她乘坐神毯飞到巴依庄园的上空,呼来大风折断了他的机架,唤来大火焚烧了庄园,把被活捉的巴依甩到波涛汹涌的玉龙喀什河水中淹死。除恶之后,那克西万大声呼喊“古兰姆!古兰姆!”丢下神毯离去,此后,整个和田人都称地毯为“格来姆”并一直持续至今。

这就是民间流传的关于地毯名称“格来姆”的故事,它就像是对抗恶势力时的呐喊,所以对于织毯人来说地毯是赐予力量的。在每一张地毯上都分别织有以植物的花,果,叶和充满智慧和幽默的动物为模版,加以修饰和变形的图案, 并辅以有变化的几何形纹样,这些生动丰富的图案纹样在织毯上构成一幅幅美幻绝绝的画面。地毯上的图案就如民间的传说的种子在毯上盛开的花纹。毯上新颖别致,风格独特,色调高雅的图案被织毯人赋予了神奇的故事,又使看到它们的人展开了神奇的幻想,因为这些传奇的故事,让地毯上的图案更加活泼生动,富有生机。传说那克西万老人带领塔玛古村人民一起战胜了巴依后,丢在河畔一捆发着金光的毯子。毯中卷有一本织毯经书和一副“浪花四溅”的图案彩稿,后人照着彩色图稿织出了“开力肯”地毯,流传后代。

在新疆的织毯上,开力肯运用的最为广泛,几乎适用所有场面中。这类地毯的图案犹如大海中的漩涡和翻滚的海浪,被誉为“浪花四溅“图案,具体地说,它是以花果及变幻的几何纹样装饰于连续几个大小不同的等边菱形边缘,再以二方连续上下展开进行反复,有的则是以四方连缀格式向外展开进行反复。这样的变幻规律,给人以可以无限延长伸展的视觉感受,好似滔滔河水流之不尽,浪花四溅,波澜壮阔,从这些图案上仿佛可以看到正义战胜邪恶时呼唤来的滔滔河水,一番波澜壮阔的场面。

传说和神话是最早的民间散文作品,在文字尚未发明的时代,人们要对当时的生活的场景和事物做纪录,就只能用一传十十传百的方式让大家记住,所以在民间就有了,许多传说和神话,也就是最早的叙事人文学,可以影响人们的观念,带给人们生活的乐趣和生生不息的希望。神话故事产生的基础是远古时代极低的生产率和人们为争取生存的机会、提高生产能力而产生的,其中充斥着神奇的幻想,是从人们心底里自然的涌流出来的勇气和希望,会讲到弱者在严酷的困境之下所取得的胜利,是原始人类的认识和愿望的理想化,把原始劳动人民的愿望和世界万物的生长变化都蒙上一层神秘的面纱。比如,地毯之圣那克西万乘毯东去的传说赋予织毯人坚强对抗残酷的自然条件的勇气和改造自然的智慧,从浪花四溅的“开力肯”纹样中仿佛可以看到古兰姆面对恶势力不屈不挠的坚韧品格,以及恶势力最终被滔滔河水淹没,正必压邪的正能量。

正是因为这些神话传说才使得新疆人民对地毯有一种特殊的情怀,才会有无毯不成家的生活观念,它比起人文学的其他学科更具有渗透力,它默默潜入一幅绘画作品的题材中,或是作曲家的曲目里,甚至是一篇散文诗歌中,它们总是以这样或那样的方式带给我们的不只是欢乐和消遣,还有生生不息的希望。

(作者单位:新疆师范大学)

作者简介:赵妍(1991-),女,新疆,新疆师范大学,研究生(2014级硕士)美术学。

猜你喜欢

巴依神奇兰姆
扫帚也有梦想
阿凡提的故事之巴依赔鸡蛋
莎译史之兰姆体系:从“莎士比亚”的译名说起
11月微寒,来一口热奶油兰姆酒棕吧
阿凡提智斗巴依
罗斯福和凯恩斯的“神奇”结盟
那些“神奇”的疗法与魏则西的死亡
兰姆凹陷稳频工作点自动识别技术
巴依输元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