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京津冀,同圆一个梆子梦

2015-05-30安春华

当代人 2015年5期
关键词:河北梆子梆子戏迷

2014年11月8日晚,石家庄人民会堂。离开演还有半个多小时呢,河北梆子铁杆戏迷李梓先生早早来到这里。他因为没买上好票,位子太靠后,就自己到前排找了个空座坐下。谁知,来的人越来越多,人人都有票,对号入座的观众把他“撵来撵去”,从前排一路“撵”回到自己的座位上。等到开演时,不但1500多个座位座无虚席,而且两侧通道上也站满了人。

这一场“京津冀河北梆子优秀剧目展演”(河北站)的名家名段演唱会,被李梓称为“视听盛宴”,他听到了久已向往的天津河北梆子韩派传人金玉芳的演唱,那略显沙哑而富于磁性的嗓音让人迷恋不已。“以前要是想听得跑到天津去,要么就是在网上搜视频,这回不出家门就看到了三地名家的现场演出,真是太好了!”李梓说,“真希望这样的展演继续办下去。”

“音随地变”的产物

河北梆子,本是由流入河北的山西梆子、陕西梆子演变而成,普遍的说法是形成于清道光年间(公元1821年~1850年),近年有学者考证说可能还要更早。山陕梆子流入河北的历史较久,在清代有关记载中,有的称秦腔,有的称乱弹,有的称西部,有时也叫弋阳梆子。

山陕梆子流入河北后,根据当地群众的语言习惯、情趣、爱好不断进行改革、创造,特别是后继人才和从业群体也逐渐当地化,演员中河北人增多,导致山陕梆子发生重大变化。到了道光年间,长期活跃在河北的山陕梆子已经逐步发展成早期的河北梆子了。延至道光末年,在京南雄县马务头和定兴又相继涌现出三庆和、祥泰等直隶梆子科班。这些道光年间的科班,当属最早的河北梆子科班,也是河北梆子诞生的重要标志。

河北梆子在具备了有别于山陕梆子的独特面貌之后,发展甚为迅速,于清同、光之交开始呈现繁荣昌盛景象,迎来第一次发展高潮。一个具体表现就是:河北梆子同彼时在北京称雄的皮簧(即京剧)形成争妍斗盛、分庭抗礼的局面,而在广大农村,大量科班、戏班的存在,使河北梆子成为无可抗衡的剧种。

河北梆子以北京、天津两大城市和河北农村为基地,逐渐向相邻省市传播。但八年抗战时期,河北梆子走向衰落,甚至一度濒临灭绝。1946年,八路军冀中军区成立了梆簧合演的培新剧社,冀中第八分区也建立了河北梆子剧团。这两个戏曲团体的建立,使奄奄一息的河北梆子剧种得到了拯救。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河北梆子开始了全面复苏。

一“花”盛开在三地

河北梆子在新中国迎来全面复兴,同样是在京津冀三地共同体现。河北方面,在保定,原冀中军区培新剧社改建为河北省实验剧院(京、评、梆合演),此后不久又改建为国营河北省河北梆子剧团;与此同时,全省各地也先后建立了许多专业的河北梆子剧团,包括保定、沧州、天津、衡水、石家庄等专区级的河北梆子剧团,也包括定县、蠡县、满城、雄县等县级的河北梆子剧团。此外,1955年又建立了河北省戏曲学校,这是河北有史以来第一所由国家兴办的以培养河北梆子人才为主的戏曲教育机构。该校的第一、二届毕业生,后来大多成为各地河北梆子演出团的骨干。

天津方面,解放初期,以银达子、韩俊卿、金宝环、王玉磬、宝珠钻等为首的老一代表演艺术家正值壮年,精神振奋,艺术光彩夺目。1951年,他们赴朝鲜慰问志愿军;1952年,参加全国第一届戏曲观摩演出,获优秀奖项;1959年,院属的小百花剧团赴京参加建国十周年献礼演出,取得了极大的成功,主要演员受到毛泽东主席的亲切接见。继而,全团又北上南下,巡演于东北三省和中南六省区的十几个大中城市,还多次为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党的重要会议演出,并为四十多个国家来津的贵宾演出,声名远播。在20世纪50年代末和60年代初,小百花剧团创造了天津河北梆子空前的辉煌。

特别需要说明的是,1958至1966年,河北省省会在天津。

北京方面,1960年,正当河北梆子全面复兴之际,北京青年河北梆子剧团成立,第一任团长李桂云。1971年,更名为北京市河北梆子剧团。在北京这个首都城市,盛行京剧,同时北京又有自己的地方戏北京曲剧,北京的河北梆子艺人坚守阵地并且创造辉煌,比起其他地方来可能更为不易。新中国成立以来,剧团创演了《蝴蝶杯》《王宝钏》《大刀王怀女》等180余出剧目,拥有6位“梅花奖”获得者、14位国家一级演员,其中,老艺术家刘玉玲还是首届及20届“二度梅”获得者。

天津河北梆子剧院目前拥有“三朵梅花”:陈春、杨丽萍、赵靖;拥有国家一级演员12人、国家一级导演1人;经常上演的剧目有60余出,每年平均演出170场以上。业界评价河北梆子在天津传承得非常好:流派纷呈,脉络清晰。“就像京剧四大名旦各有各的传人一样,天津的河北梆子各流派传人一张嘴你就能听出来,这对于继承传统、保持特色是很有好处的。”河北省河北梆子剧院演艺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省梆子剧院”)副经理李平芳说。

而河北方面,省梆子剧院在1959年成立时,第一任院长是艺术大师荀慧生。从那时起至现在,50多年来创作、演出剧目200余出,代表剧目有《钟馗》《宝莲灯》《哪吒》《挡马》《大都名伶》《六世班禅》等。剧院曾有7人8次获得中国戏剧梅花奖,目前拥有国家一级演员27人、一级演奏员10人。

业界常说“三地四团”,是指除以上三个剧院外,还有石家庄市河北梆子剧团。它成立于1963年,已创作、排演剧目近百台,代表剧目有《女人九香》《石门风萧萧》《花甲颂》《魏征还乡》等。剧团演出足迹遍及京津冀城乡,目前拥有“两朵梅花”、7位国家一级演员。

三地“梆子人”携手共筑梦

尽管说河北梆子是同属于京、津、冀三地的艺术,但在2004年之前,三地院团之间的往来并不多,面向广大观众的同台演出更是很少。2004年之后,这种往来开始增多了。

“要我说,京津冀三地的河北梆子艺人,就像哥仨住在仨地儿,要多走动多来往才会更亲密。”李平芳如此比喻。而这种“走动”最集中最盛大的一次,当属从2014年4月份开始启动的“三地同唱盛世曲 携手共筑中国梦——2014年京津冀河北梆子优秀剧目巡演”活动。这次是北京先提出的想法,立即得到河北、天津的积极响应。为了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调研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推动京津冀三地文化实现同城化谋划、协同化发展,北京市文化局、天津市文化广播影视局、河北省文化厅、河北省石家庄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共同主办了这次巡演,首站在北京,演出地点定在梅兰芳大剧院。

“4月9日,是个晴天,天气不冷,我记得挺清楚。我以前多次进过梅兰芳大剧院,但都是以评委的身份,粉墨登场为观众献唱,这是头一回。”今年已经78岁高龄的河北梆子表演艺术家田春鸟回忆,“三地四团”“10朵大梅花”的强大阵容,为北京观众带来了一场饕餮盛宴,尤其是首场“名家名段演唱会”,更是盛况空前。因为来的名家太多,为节省时间,提前说好都不返场,但广大观众不答应,田春鸟在唱完河北梆子“看家戏”《宝莲灯》的一个选段“采药纪事登华山”之后,又唱了一段《蝴蝶杯》选段“蝴蝶杯传家宝世上罕见”。

那一次,剧院里云集的不光有北京戏迷,还有天津戏迷、河北戏迷。与专业院团的演出活动相呼应,三地戏迷组织也积极地行动起来。引人关注的是,近年来,三地都出现了以年轻人为主的戏迷组织。和传统的以中老年人为骨干的票友组织不同的是,它们以年轻人为骨干,会唱的不多但都会听,不是沉醉在票友身份的自唱自娱中,而是利用QQ、微信、微博等新的传播方式,致力于把河北梆子推广到更广大的人群中去。北京有一个“河北梆子戏迷联谊会”,受此启发,2013年河北也成立了“河北梆子戏友会”,会长赵子侃是个80后。河北的戏友会成立时,北京的联谊会派人来祝贺,三地巡演开始,北京的联谊会成员又积极帮河北戏迷想办法买票,并提供各种帮助。

1场名家名段演唱会,7台大戏,梅兰芳大剧院的8个夜晚几乎场场爆满。2014年11月8日河北站的演出,1场名家名段演唱会,9台大戏,参演团体除“三地四团”以外,还有河北艺术职业学院(前身即河北省艺术学校)、平山县河北梆子剧团、保定艺术剧院河北梆子一团、衡水市河北梆子剧团、隆化县河北梆子剧团。“即使是县级团体的演出也场场爆满,这在以往是很少见的情况。”李平芳说,“这样的巡演,打破了地域分割,有看头,有比头,各地都亮出自己的拿手戏,气氛是一浪高过一浪。”

的确,如果只是守着自家的一亩三分地,再红火能有多火?三地河北梆子各自的特点,放在一起比较才更容易欣赏。行内概括三地风格:河北的劲儿,天津的味儿,北京的韵儿。北京的河北梆子(业内简称“京梆子”)因为首都人文环境的浸染,变得很“雅”;天津的河北梆子(业内简称“卫梆子”)流派纷呈,各有特色,有一些独特的唱腔为别处所罕见;而河北的河北梆子(业内简称“直隶梆子”)对新剧目的改革、创新是最大的。更多的比较和欣赏,会激发人们对河北梆子更深的热爱。

打破地域分割,不仅仅是领导人的讲话精神,更是老百姓心里实实在在的期盼。今年4月26日至5月4日,1场名家名段演唱会、8台大戏,巡演的最后一站——天津站活动将如期举行,这让三地的戏迷非常期待。李平芳说,此轮巡演结束后,将来还会酝酿策划类似的活动,并且三地院团将想办法使河北梆子演出纳入三地的政府采购计划。“北京官方搞什么活动,可以从河北请戏,河北官方搞什么活动,也可以从北京天津请戏。”李平芳解释说。

与此同时,三地戏友组织也将展开更多的联络。河北梆子戏友会的活跃会员杨利军认为,三地戏迷有很多可做的事情,首先是联合培育市场,倡导看戏买票的风气;其次是互通信息,互相帮助;第三,对三地的新戏要畅所欲言,与艺术家形成互动。“但有一点很重要,因为戏迷多是性情中人,都认为自己的欣赏水平不低,所以很容易陷入情绪激动、互相攻击之中。三地河北梆子共同发展,不是让大家非比较出个谁高谁下,而是应该多一分理性、建设性,少一分‘愤青气、破坏性。别忘了,我们戏迷最终的目的,是让更多的人喜欢上这种京津冀共有的艺术——河北梆子。”(图片由安春华提供)

(责编:刘贤)

猜你喜欢

河北梆子梆子戏迷
飞雪漫天
我家的戏迷外公
小戏迷登台
公羊爸爸
俗说俗物
当前社会背景下河北梆子艺术发展困境分析
丁洋澜??《小戏迷》
河北梆子演唱的技法浅谈
戏迷的舞台 欢乐的天地
河北梆子艺术创新之路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