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德国应用科技大学的办学模式研究及启示

2015-05-30刘冬张美丽

2015年6期
关键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

刘冬 张美丽

摘 要:本文通过对德国应用科技大学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介绍,分析其独特的办学特色,并结合我国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改革、加强“应用型”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探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有益途径。

关键词:德国应用科技大学;培养模式;课程体系

德国经济发达,工业化程度非常高,这要归功于德国特有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德国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是对学校与企业、理论与实践的有效整合,使学校和企业实现了完美的组合。借鉴德国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对研究我国高校高级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具有积极的发展意义。

一、德国应用科技大学发展概述

德国高校由综合性大学、应用科技大学、师范大学、艺术大学四类学校组成,其中应用科技大学是德国高等教育体系的核心,奠定了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中心地位。

德国应用科技大学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当时现代工业快速发展,经济处于高速增长的阶段,社会各个产业和部门对应用型人才需求不断提高,恰逢又处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此时迫切需要高校能够更好地培养应用型高级人才。在原工程学,机械专业,经济学等专业的高级专业学校的基础上,西德建立了应用科技大学。1976年德国颁布《高等教育法》,并在该法中明确规定综合性大学、应用科技大学是处于同一层面的教学机构。

1991年两德统一后,应用科技大学得到飞跃式的发展。从1990-2000年11年间,德国所有的应用型科技大学的数量、以及在校总人数均呈明显上升的发展趋势。在德国,应用型本科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具有各种专门技术的高级应用型的职业工作者,例如:工程师,建筑师。学校对毕业生的职业定位也大多集中在各种技术型企业,例如宝马、博世等大企业。这类大企业面向学校招收实习生,为自己的企业定向培养专业人才,这样一来提高自身人才的储备管理,也完善了校企合作。学校成为企业的人才培养基地,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率。德国的企业发展的速度领先其他国家的秘密武器就是本国的应用科技大学为其提供的高质量人才。

二、德国应用科技大学办学模式的特征

德国综合性大学与应用科技大学处于同一教学水准,但是两者在教育目标上差异较大,综合性大学较重视研究型人才培养,偏重基础理论的学习和研究,如自然科学,而应用科技大学较重视应用型人才培养,如土木工程专业,机械专业,这类专业对实践性培训要求非常高,需要学生具有较高的实践操作能力。

首先,从应用科技大学教育的培养目标看,应用科技大学侧重培养学生掌握各类专业的基础科学方法、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保证这一培养目标的实现,应用科技大学的学制规定为4年,学生除了在课堂上学习理论知识和掌握一些基础实验之外,德国应用型本科院校一般还安排学生有两个完整学期的实习,一般集中在大学的最后一年,分为上下两个学期进行实习。第一个实习期主要组织学生去社会各部门的工厂进行专业基础实习,目的在使学生掌握本专业基础的科学理论知识以及基本工程技能;第二个实习学期要求学生到不同企业从事本专业工程技术人员的工作,一般由经验丰富的技术专业人员,如企业的高级工程师或车间的技术管理人员指导完成一定的工程任务,一般是解决实践中的真实问题。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也加强了团队合作能力,提高了学生应对和解决困难的反应能力。

其次,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应用科技大学采用学校与企业相结合的二元合作教育模式。学校与企业相互依赖,学校向企业输出人才。学校是企业发展的摇篮,是培育人才的大本营。应用科技大学一般设立在著名大企业的周围,这些应用科技大学设置的专业适应企业的需求,学校负责理论教学,企业负责实践教学。

最后,德国应用科技大学有一支高水平的专业师资队伍,应用科技大学对教授聘用有着严格的制度,教师录用的门槛非常高,具备教师的从业资格,而且教师必须具有博士学位且有至少5年的职业实践。对于年轻的教师需要严格筛选,而且学校组织对其进行专业培训,考核评估。年轻的教师需要三年以上的校外从业资格证明,以保证对学生的实践教学质量。兼职教师也需要相关的资质证明,兼职教师主要是负责开展知识讲座,技术培训这类实践环节的课程。定期举办相关技术知识大赛,加强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能力,提高实践操作能力,促进学生解决实际困难的应变技能。

三、德国应用科技大学办学模式对我国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启示

德国应用科技大学教育的经验, 对我国开展应用型本科教育的探索实践有着非常大的启发,我们国家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各部门经济都需要大力发展,需要相关专业的高级技术人才。所以我们要借鉴德国的经验,积极发展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战略。

1.确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改革课程设置

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目标应根据以能力发展为核心的标志培养,现代社会,企业注重的是人才的技术能力,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注重知识的实践性,提高学生的务实能力,除教授基础知识保证学生掌握科学理论,还需要加强实践操作能力,别是专业技术很强的科目,例如土木工程,机械专业,计算机专业,需要学生到实践中去适应锻炼。加强提高学生业务技能,实际操作能力。

“课程体系”是整个大学教学活动的中心,我们必须要完善教学的课程体系。在中国的传统教学的模式中,教师授课主要是以理论,基础知识为大纲,实践教学环节比较弱,这一部分主要靠学生在社会上实习锻炼为主。课程体系改革,可以借鉴德国成功的经验,改善课程结构,对相关专业进行改革,将其实习期作为毕业考核的一个重要环节。开设灵活和实用性强的课程,课程体系围绕市场变化进行调整,教学和考核体系坚持以能力培养为目标的基本原则,同时将毕业生送入社会后,要加强社会各企业对毕业生能力的考核和反馈,接受行业对教学质量的评估。建立一个完善的考核体系以及反馈系统,这样可以提高学校与企业的合作,针对性的输出人才,达到学校与企业的双赢。

2.改革教学方法,进一步增强实践教学的有效性

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要根据经济发展的需要调整科研的成果。应用型本科教育的课程应以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目标,加大案例教学的比例,以真实的案例进行分析讲解,结合教学大纲进行基础理理论的教授。

实践课程包括基本业务技能、岗位综合培训。这样可以提高学生适应技术岗位的能力,例如机械专业,土木工程专业,应该让学生去相应企业进行技术实习,获得相应的资格证或是技术实践合格证明,再予以发放毕业证书。

3.转变教学模式,推进应用型人才培养战略

在我国,由于教学传统上“重理论轻应用”的情况比较严重,学生一旦离开学校到社会各部门就业,立刻陷入了无法开展工作的局面。这样就加大企业各部门培训的人力,物力成本,很多企业不愿意招收应该届毕业生原因都集中在这里。这就要求高校必须大力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实践教学质量,为学生的职业生涯做好准备。(作者单位: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经济系)

基金项目:本文系陕西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4年度课题《国内外应用性本科经管类人才培养模式比较研究与实践》(编号SGH140907);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第七批教改课题《国内外应用型本科经管类人才培养模式比较研究与实践》(编号071005)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 陈莹.对德国教育“发展动力”的研究[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2(5)

[2] 孙进.德国应用科学大学专业设置的特点与启示[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1(4)

[3] 杨春生.创新型工程应用本科人才培养新模式探索[J].江苏高教.2010(1)

[4] 钟小斐.借鉴德国经验建设应用型大学[J].宁波工程学院学报.2008(3)

[5] 汤敏.英德应用型本科教育的比较及启示[J].盐城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6)

猜你喜欢

培养模式课程体系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青年农民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论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
英国大学课程体系特色借鉴
法国高校课程体系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