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法公职人员奢侈消费特征分析

2015-05-30李江涛

2015年6期
关键词:行为特征公职人员

李江涛

摘 要:本文基于反腐视角下,以奢侈品为出发点,对公职人员的奢侈消费从获取渠道和消费准则两方面进行了行为分析。然后在行为分析的基础上得出了不法公职人员奢侈消费的五个行为特征:消费内容具有低端性、消费行为具有隐蔽性、消费方式具有隔离性、消费心理具有矛盾性和来源渠道具有灰色性。

关键词:公职人员;奢侈消费;行为特征

一、引言

近年来,一批又一批的不法公职人员在反腐高压态势下相继落马。其中有一部分公职人员是由于不合理的奢侈消费而身陷囹圄,奢侈消费一时间成为部分官员的滑铁卢。与此同时,“奢侈反腐”不仅成为公众热议的话题,随之也成了新兴的反腐手段。可见,基于反腐视角下,对公职人员的奢侈消费行为进行研究具有重大的意义。

二、公职人员的奢侈消费行为分析

公职人员的奢侈消费行为主要可以分解对奢侈品的获取和奢侈消费两个过程,所以下面我们就对奢侈品的获取渠道和奢侈消费的消费准则进行分别研究。

1、奢侈品的获取渠道

奢侈品有自己购买和他人赠送两个获取渠道。普通民众消费奢侈品主要是靠自己购买,而由于受到收入水平和行业制度的影响,公职人员的奢侈品的获取渠道有两个:一是来自个人购买,二是来自于他人赠送。

a.关于自己购买:

因为奢侈品有很高的价格门槛,公职人员在正常收入范围内出于消费偏好购买奢侈品以彰显自己的生活品味和身份地位。一方面公职人员购买奢侈品自己使用,以彰显自己的身份和地位;另一方面则是将奢侈品作为礼物赠送他人。

b.关于他人赠送:

(1)情感性表达:指的是出于沟通感情的需要,一些亲朋好友和亲密至交进行的礼品赠送。

(2)工具性表达:为实现某种功利性目的而来自关系不太亲密的人的礼品赠送。两种奢侈品的赠送方式中,公职人员主要接受的是工具性赠送。

2、奢侈消费的准则

公职人员由于其身份的特殊性,同时受制度因素的影响,在公开场合的时候要树立简朴廉洁的制度性形象,会选择一些“公务员品牌”“安全品牌”,实则也是低调的奢侈消费。但在私人场合,他为了和普通民众进行“区隔”,则会使用传统的奢侈品牌。可见,公职人员进行奢侈消费的时候与普通民众不一样,有自己的消费准则。

基于以上对奢侈品的获取渠道和奢侈消费准则的分析,我们可以知道公职人员与普通民众奢侈消费时在获取渠道和消费准则上有很大区别,同时其消费行为受到的影响因素也不尽相同。具体分析比较见表1:

三、不法公职人员奢侈消费的行为特征

基于已有研究和上述分析,我们可以总结出不法公职人员奢侈消费有自己的特征:

(1)消费内容具有低端性和常规性

北京一家媒体曾随机抽取北京法院2005-2007年间审理的100件受贿案,分析结果表明,受贿官员收受的礼单中,轿车与房子分列第二和第三,名列第一的居然是“小件奢侈品”。基于鄢雪娇的研究,根据奢侈品价格的不同,将奢侈品进行了入门级、常用级和顶级的奢侈品等级划分。可见,不法公职人员的消费内容多以低端性和常规性的奢侈品为主,也就是所谓的“入门级奢侈品”为主。

(2)消费行为具有隐蔽性

消费行为的隐蔽性体现在隐蔽的消费品牌。公职人员奢侈消费以安全品牌为主,不法公职人员为了显示自己的公正廉洁,不愿意在公开场合使用名牌包,更多将奢侈品作为隐藏在家里的“灰色礼物”。而在公众场合为了塑造符合身份的公职形象,他们会选取与自己社会身份形象相匹配的品牌,即所谓的“公务员品牌”和“安全品牌”。

(3)消费方式具有隔离性

在公共场合和私人场合,不法公职人员进行奢侈消费时,其消费方式完全不同。在私人场合,不法公职人员为了在朋友圈和亲友面前维护自己行政系统中的个人地位和形象,他们会选择与身份和级别相称的奢侈消费方式。而在公共场合,为了最大限度满足公共愿望,则受到制度约束和舆论压力,所以他们又拒绝奢侈性消费,以树立自己的制度性形象。可见,公职人员奢侈消费在不同场合有截然不同的表现,我们将其称之为奢侈消费的“隔离性”,具体如表2所示:

(4)消费心理具有矛盾性

一方面公职人员也注重奢侈品的“符号价值”和象征意义,以此来区别和彰显自己的身份地位,所以公职人员也有强烈的奢侈消费动机。但是另一方面,由于自己身份的特殊性,受制度和舆论约束,唯恐奢侈消费与自身人民公仆的形象不符,他们往往会出现“想消费却不能消费”或“想消费却不敢消费”的矛盾心理。可见,与普通民众相比,公职人员在奢侈消费的过程中心理更复杂,更加具有矛盾性。

(5)获取渠道具有灰色性

大多数公职人员由于收入有限,没有奢侈消费能力。所以,公职人员进行奢侈消费一般先是通过上游经济犯罪获取不法所得,将奢侈消费作为下游不法资产处置的方式之一。或者为了获取被赠与公职人员手中掌握的“公共资源”,或者是为了个人晋升的需要,赠送人都会将奢侈品作为礼物送给能为其办事的公职人员,而不法公职人员为了满足个人需求,接受了相应的“灰色礼物”。可见,不管是自己购买还是他人赠送,在非法收入范围内,公职人员进行奢侈消费都具有灰色性。

四、结束语

本文基于反腐视角下,通过对不法公职人员的奢侈消费行为进行研究,得出了不法公职人员在消费内容、消费行为、消费方式、消费心理和来源渠道五个方面的奢侈消费行为特征。希望以后能对公职人员奢侈消费行为的研究提供思路,同时希望能对相关部门打击不法公职人员的奢侈消费行为提供借鉴支持。(作者单位:山西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 鄢雪娇.国内奢侈品市场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的研究.消费导刊.2008,4.

[2] 王亚琼.公职人员经济犯罪与资产处置关联路径分析.太原科技大学.2012.P13、19

[3] 王飞飞.不法公职人员下游资产处置的实证研究.山西师范大学.2013.P20、22

[4] 张岱,薛耀文.不法公职人员非法资产处置及其洗钱特征分析.西南金融.2014,4.P17、20

猜你喜欢

行为特征公职人员
公职人员进修政策应该向基层倾斜吗?
张怀芝减薪有高招
安徽一公职人员成“黑老大”获刑20年
尊崇法治,从国家公职人员做起
基于老年人游憩行为的城市公园适老化设计研究
公职人员家庭财产申报主体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