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的高中化学课堂互动探究
2015-05-30王双芳
王双芳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6-0129-01
实行探究式学习和教学是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环节,它是一种重要的实践活动,同时也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将教学效果最大化,课堂师生实时、及时互动或不可缺,怎么样互动才能力争将学生的被动思维转变为主动思维,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实现课堂互动,并在互动中实现教师与学生的双赢。
笔者做了一些有益探索。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课堂互动的前提
组织教学必须以学生的兴趣为起点。增强课堂教学本身的吸引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是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的前提。没有学生的参与,课堂教学就缺少了主角,成了“剃头挑子一头热”,就缺少了动力源。“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如果学习有了兴趣,学生就有了积极性,课堂也因此有了活力,教学效果就会有很大的提高。当然,激发学生的兴趣对教师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有充盈的知识、丰富的经验、高超的技巧和对学生真挚的爱,还要认真钻研教材,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确定教学目的,组织教学内容,选择恰当的教学形式和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善于运用教学的各种多媒体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或是创造情境点燃学生兴趣的火花,或是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或是创设高潮强化学习的兴趣,或是不断设疑、提问的方式和策略,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以维持,或是使用艺术性的语言感染学生,或是创设实验,或是探索,或是抓住教材内容的逻辑性和趣味性吸引学生等,使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聚精会神,保持稳固的学习热情和激情,并将学习的兴趣延伸到课外,从而达到整正的互动,有效学习。
二、因“材”施教、因“生”施教是课堂互动的核心
如何形成互动的教学模式?核心就是教育者要能够材施教、因生施教。这说的“材”是教材,“生”是学生。即教师善于把握教材的特点,并结合自己教学的个性风格,从教材中寻找课堂互动的突破点;能够摸清学生学习知识和能力的起点和训练点,是对学生实行分层次教学,让每一层的学生都能进步。
因材施教体现了教师教学的个性,给教师灵活处理教材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实施个性化的课程和教学的条件正在逐渐形成,信息技术的发展也给课程个性化和教学过程的因材施教带来了新的机遇。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利用新技术带来的可能和机遇,为各种不同特色的学校和不同程度的学生,开发和提供相适应的课程和教材。比如,在原电池教学中,运用多媒体与实验相结合的方式,形象化组织课堂教学,通过一系列趣味实验,让学生参与进来,学生动手,让其去探索,去发现总结。如果没有对教材特点充分认识和准确把握,没有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个性、风格,对教材大胆取舍,精心设计教学环节,提供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情境,课堂互动仍旧不可能真正实现。
因“生”施教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也关注了学生学习个性的成长。调查表明,学生最喜欢的学习方式,排在前三位的是实验(25.9%)、用电脑(21.2%)、课外读书(12.3%)。在班级授课的情况下,教师面对众多的学生,既有共同的身心特点,又有不同的遗传素质、家庭环境、智力水平、人格特性;教学既要面向全体学生进行,又要承认学生的个别差异,采用多种不同的教育措施,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新课程理念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多样化,允许学生发展的不同,允许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和评估标准,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创造条件。现在有不少学校在进行分层教学的实验,其核心就是因“生”施教,更好的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开展互动式学习。
三、和学生平视是课堂互动的关键
实施课堂互动,首先是心灵的沟通,缩短师生的距离。教师要从情感投入开始,引导学生认识自我,发现自我。教师由单纯的权威的教育者到教学的组织者、管理者、引导者,从“师道尊严”向“学道尊严”转变。教师只能以精深的专业知识、广博的文化知识和兴趣赢得学生的信赖,和学生成为朋友的关系,创立和谐的课堂气氛,使学生主动投入到教学活动之中。讲课时,教师要尽可能地缩小与学生之间的空间距离,最大程度的和每一个学生心理上的沟通,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使学生从心理上感到他们每一个对教师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为师生进一步接触创造有利条件。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给学生以安全感和成就感。学生答题正确时,加以鼓励;出现错误时,给予指导;思维受阻时,善于启发诱导。因此,要使得课堂互动能够展开,采用协商的策略就成为保持师生互动关系的必要基础。师生之间显然是不平等的。但是教师应尽最大的努力给学生创造一个平等的学习环境,例如,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不妨让学生讲授,有的演示实验如碘的升华、Fe3+与SCN-的显色反应,可以通过学生来扮演,从而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们的气氛空前活跃。我想最重要的是因为学生自己上课,“师生”平等,可以随便提问致疑、发表见解,不管这个见解是多么的不正确或可笑。从同学们的课堂积极参与上,课后的总结,可以看出这是一堂成功的课。我想,心理上的放松是这堂课成功互动的关键。新课程体系要求建立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这个和谐的关系可能更多的教师要能够“退一步”或“降一级”,营造师生平等交往的氛围。交往就是互动。“交往意味着对话,意味着参与,意味着相互建构,它不仅是一种教学活动方式,更是弥漫、充盈于师生之间的一种教育情境和精神氛围”。对教师而言,交往意味着上课不是传授知识,而是一起分享理解。对学生而言,交往意味着心态的开放,主体的凸现,个性的张显,创造性的解放。课堂互动不仅为学生学会知识、学会学习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更让学生从中学会合作学习与竞争,学会平等和尊敬。
教育必须着眼于学生潜能的唤醒、开掘与提升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必须着眼于学生的全面成长,促进学生认知、情感、态度与技能等方面的和谐发展;必须关注學生的生活世界和学生的独特需要,促进学生有特色的发展;必须关注学生的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的形成,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要做到上述四个“必须”,我们就必须实现课堂互动。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实施探究性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团队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宗旨,以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参与性为前提,将师生组成类似科研团队的学习组合,并组织和引导学生开展互动探究,具有科研特色的学习过程。当今学生的主要学习任务不是固定的知识,而是培养其适应社会生活环境的能力,使学生掌握真正的知识,就必须使学生亲自去做、去解决问题。所以实行探究性教学是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根本的教学理念,是当今教育形式的大势所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