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生活是作文的宝库
2015-05-30林素英
林素英
叶圣陶先生指出:“生活就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淌不歇……写文章不是生活上的一种点缀,一种装饰,而就是生活本身”。叶老的话道出了生活作文的真谛。《小学语文课程课标》曾指出:拓宽习作的渠道,参与生活,做生活中的有心人,是学生作文提高的重要途径。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课程资源,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课标的这些论述可以说和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是一脉相承的,也为我们农村小学实施生活化作文教学指引了方向。
一、走一走,感受农村优美的田园风光
农村的孩子,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如诗如画的田园风情、自然风光,像一幅幅美丽、动人的泼墨写意画,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写作题材。法国大雕塑家罗丹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这样看来,要真正的认识事物,了解事物,还需处处留心生活,时时在意观察生活。当春姑娘的脚步走近时,我会带着孩子们去感受阳光和煦的明媚春光,观赏田野上金灿灿的油菜花,果园里粉红的桃花、雪白的梨花、水沟里欢快畅游的小蝌蚪,天空中叽叽喳喳的小燕子,花丛中上下翻飞的蝴蝶。当夏天来临的时候,我们会一起去观赏欣赏接天莲叶无穷碧的荷花,蝴蝶翻飞下的瓜棚豆架。当秋天到来的时候,我会带学生去欣赏晴朗的天空,金黄的稻子,傲霜的秋菊,火红的枫叶。当寒冬光临时,我又会饶有兴致地组织学生观赏落光叶子的大树,一动不动冬眠的乌龟,街上裹紧大衣的人们。这一切,都是农村这块肥沃的土地早已为儿童准备好的观察题材,只要我们让孩子们走出封闭的教室,走进大自然的怀抱,就能诱发他们用新奇的目光看着这色彩斑斓、光怪陆离的世界。
二、做一做,体验田间劳动的辛劳与乐趣
农村的孩子虽然比城市的孩子见的世面要少,但他们每天都会经历更多的劳动场景,这每一种劳动的场面都会让他们历历在目,印象深刻,于是在潜移默化中,他们也习得了更多的劳动本领。这时,我们的老师不妨可以牢牢抓住这些让学生有话可写的题材,给予他们展示自己实践风采的舞台。如在农忙时节的时候,我要求学生每天帮爸爸妈妈干一样农活。让他们参加劳动,一方面可以为家长减轻劳动负担,培养了孩子的能力,使他们充分的体会到为人父母的不易和辛苦。另一方面,有了亲身体验,源于他们内心的那份真情实感就能让他们的习作变得饱满而有活力。
三、听一听,品味农村语言的纯香“农”味
劳动创造了生活,农民在劳动、生活中,由于表达需要,产生了许多劳动用语和生活语言,形成特色语言。如“清明前后,种瓜种豆,立秋摘花椒,白露打黑桃,霜降采柿子,立冬打晚枣”,这是农村一年四季采摘农作物特色的谚语;“锄头下面一层水”、“立夏一过,茶叶成木屑”这是阐明科学道理的农谚;“雨下元宵灯,日晒清明田”这是跟气象有关的谚语……新课程特别强调学生语言的积累。平时我引导学生多问、多听、多记,在生活中学习语言、丰富语言,感受农语特色。我通过组织学生深入村井里头去查找,或是虚心向长辈请教,把富有农村特色的语言收集起来。这样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积累,还会使学生的习作富有“农味”,具有个性特征和乡土色彩,进而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我们坚信通过这样多问、多听、多记,必要时做好记录,然后回家进行归类整理等形式,学生的作文语言一定能够得到很大的提升。
四、演一演,感受农村“新”变化
自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村人无论是衣食住行,还是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充分展现出焕然一新的时代气息。曾经阡陌纵横的泥泞小路现已成为能行使汽车的繁忙康庄大道;曾经在田野边寥寥无几的低矮小屋现已被一幢幢犹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的精致小别墅所替代;曾经只能靠灶头、煤炉做饭菜的简陋设备到现今一缕缕沼气火焰跳跃着生态家园建设的音符。农村这些可喜的变化,为学生提供了崭新的视角,也为学生积累了很好的写作素材。当福建特产龙眼上市时,我特地开展了一堂主题为“家乡龙眼”的作文课。大家都知道龙眼对于这一带的孩子来说那是再熟悉不过了。于是上课伊始,我先让学生谈谈对龙眼有哪些了解?再利用多媒体引领学生走进龙眼的世界。随着大屏幕的推进,一边模拟摘龙眼,一边真实品尝龙眼。在孩子们品尝的过程中,我当讲解员,介绍了有关龙眼的资料(如传说中的来历,龙眼的作用,龙眼目前的市场……)之后我又创设了卖龙眼的生活场景。学生做卖主,我来做游客,让他来推销自己家乡的龙眼。有了这样的丰富情境做积淀,在作文课上,我启发学生可从有关“家乡龙眼”的这些材料中提炼出不同的主题,进而指导学生围绕不同的主题有所取舍地进行选材、组材。如有的学生选取了品尝龙眼的角度,拟题《我心中的最爱——家乡龙眼》,有的同学从传说故事的角度出发拟题《龙眼的故事》,还有的同学截取了买卖的场景并拟题《教室里的卖龙眼声》……如此以家乡脆龙眼为线索表现不同主题的优秀习作从学生的笔下一一产生了。立足家乡特色产业,能使孩子们更真切的感受到富饶家乡的崛起,从而让他们满怀着对家乡的自豪之情去写作文。这样,作文就水到渠成,言之有物,言之有情了。
五、记一记,拉近农村生活与作文距离
陶行知先生说过:“一切课程都是生活,一切生活都是课程。”农村的孩子经常要喂养小动物,帮助家长干家务,有时还会种些花草树木,瓜果蔬菜。这时我们老师就可以教给孩子写观察日记的方法,鼓励他们把平时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的感受积累下来,并动笔写下来。这样长期坚持,能够拉近孩子们与生活的距离,使他们成为生活的有心人,更能培养起他们养成实事求是、认真细致、克服困难的好品质。农村的传统节日气氛特别浓郁,春节到时,孩子们会跟着大人蒸年糕、炸丸子、和大人一起贴春联、贴门神。立夏的时候,在门楣上插艾草和榕树的枝条。端午节和大人一起包粽子、观看热闹的龙舟赛。这些都是学生们的精神营养品,有很高的利用价值,可以为孩子们充满欢乐和探索欲望的精神世界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总之,农村自然风光优美,社会生活丰富而独特。是不可多得的资源,只要我们善于发现和挖掘农村生活这座宝库,引导学生走进农村生活,观察自然界的新奇和绚丽,体验农村生活的独特魅力,学生就会用明亮的眼睛和敏锐的心灵去获得源源不断的写作之泉,创作出五彩缤纷、感情真挚、富有个性的文章。
参考文獻:
[1]顾成连;透视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及建议[J];教师;2013年27期
[2]宋金花;浅谈推进农村小学素质教育的途径[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09年10期
[3]谷礼娜;让作文教学充满人文的阳光[J];作文教学研究;2005年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