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课改感悟
2015-05-30韩公芬
韩公芬
【摘要】高效课堂改革实施以来,广大小学教师的教学观念发生了重大变化,教学模式和学生学习方式也发生了深刻变化。但农村小学教学还有不尽如人意之处,教师还应深化对高效课堂理念的学习,正确把握教学实质,提高学生的能力,主要是实践能力,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农村小学 高效课堂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6-0050-01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以来,在我县教育主管部门引领下,汪清各个小学课堂教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可喜变化。但欣喜之余总让人感觉还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和深入,也给我们带来了不少思考和困惑,尤其在我们农村小学,广大教师虽然也在努力践行新的高效课堂教育教学理念,但由于受种种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农村小学的数学教学还存在着不少问题,主要表现为:①对新课程理念的学习跟进不够,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虽言必称“高效课堂”,事实上绝大部分教师根本没有系统学习过高效课堂的相关理论,不求甚解、断章取义现象普遍存在;②驾驭教材能力欠缺,教师缺乏对教材的开发和拓展,就教材教教材现象还普遍存在;③教师仍占据课堂教学活动的中心地位,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宰”,教师是课堂的主要活动者,学生的学习缺乏自主性;④在课堂上过于关注情境创设而忽视了新旧知识间的衔接,过于强调能力培养而忽视了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过于强调教学创新而忽视了学生数学素养的提升。这就促使我们必须思考,在农村小学面对新课程如何有效进行教学?
一、認真学习高效课堂理念,更新教育观念
《教学大纲》是课程的“灵魂”,教师对《教学大纲》的理解程度决定了教师的教学行为,是课改顺利进行的关键。因此,高效课堂改革,理念是先导。教学行为与新理念的有机结合是深化新课改的必由之路。这就要求处在教育阵地最前沿的每位教师必须有强烈的学习意识,应认真学习新课改的相关理论,把理念吃透,用理念指导教学,在教学中体现新理念。
二、转变教学方法,变换角色
传统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主宰,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牵引下的被动行为。显然在今天大的改革背景下已经不适应新的教学模式,所以必须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教学大纲》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各种学习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知识与技能、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活动经验。”基于此,教学的核心应是让学生参与到富有成效的学习活动之中,关注学生的体验与感悟,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无论哪一科课堂教学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学习过程。教师必须更新观念,从根本上改变单一的、枯燥的、以被动听讲和练习为主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在自主探索中、在合作交流中去思考、去质疑、去辨析、去释疑,直到豁然开朗。要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激发学生获取知识的内驱力,给学生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使学习真正成为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生长、张扬、发展、提升的过程。
三、知识结构的更新
面对新教材的新内容、新要求,教师要重新审视自己的知识结构,看到自己在存在的缺漏和差距,在吃透课程标准,精研教材的同时,花大力气,下大功夫,深入学习所教专业的新理论、新知识,把握专业领域发展的前沿动态,及时吸收专业推出的新成果;以形成能适应新教材教学要求的过硬的业务功底。
四、思想观念的更新
课程改革是一场文化的变革,教师要融入这个变革之中,追求先进文化和先进思想,不是一般的拓展知识面,多读几本书,而是以思考的眼光站在一定的高度进行知识更新。做为一名实验者首先要树立全新的教育观。做为教师,应立足于学生的发展,以平等的姿态走近学生,尊重学生,相信学生,为学生创造一个宽松的民主的和谐的教学环境,在课堂教学中放手让学生充分地读,自由地议,大胆地评,让创新的火花在读中迸发,从而真正树立以人为本、以读为本、以创新为本的现代阅读教学观念。并做到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树立了个性教育意识。
总之面对课改,我们教师要快速转变观念、转变角色、转变教学方式,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成为学习活动的组织和引导者,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应用多种教学策略,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用现代的教育理念,现代的教学手段,培养现代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