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与李达:对话四十载
2015-05-30
毛泽东曾对李达说:“你从五四时期传播马克思主义算起,到全国解放,可称得上是理论界的‘黑旋风。胡适、梁启超、张东荪、江亢虎这些‘大人物,哪个没有挨过你的‘板斧?你在理论界跟鲁迅一样。”
毛泽东和李达,是同乡,也都是一大代表、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他们共同经历了摧毁旧中国,建立新中国的伟大革命;他们的一生都充满了坎坷和传奇色彩,表现出十分突出的个人性格;他们在长期的交往中有过多次对话,有时相谈甚欢,有时激烈交锋,有时不欢而散,既体现了他们之间的深厚友谊,也反映了认识的不同,以至留下最后的遗憾。
一大相识开国前后十分热络
李达,1890年10月2日生于湖南零陵岚角山镇(今属永州市冷水滩区)一个佃农家庭。
1911年,李达入北京京师优级师范学堂读书。1913年赴日求学,后因病回国。1917年再次赴日,考入日本第一高等学校(即东京帝国大学)学习,开始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1920年李达回国,夏天在上海与陈独秀、陈望道等人共同发起建立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并代理书记,任《共产党》月刊主编,参加《新青年》编辑工作。
1921年中共准备召开一大,会议正是由李达、李汉俊通知的。李达给长沙党的早期组织的信就是寄给长沙文化书社毛泽东的。
1922年,李达应毛泽东的邀请,回到长沙担任湖南自修大学校长一职,与毛泽东一家一起住在长沙清水塘。湖南自修大学是一所传播马列主义、培养革命干部的学校,李达主持校政、教学工作,还编写教材并亲自为学生上课。1923年秋,由于种种原因,李达脱离了中国共产党。之后,在湖南大学担任教授,主讲马克思主义社会学。1927年3月,李达又受毛泽东之聘去广州,在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任教。此后,李达先后在武昌、上海、北平、湖南、广西等地的大学里任教,仍教授唯物主义哲学。其间,他埋头于著述,写出了《辩证法唯物论教程》《经济学大纲》《社会学大纲》3本书。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李达托人将新出版的哲学著作送给老友毛泽东,毛泽东如获至宝,仔细阅读。这一阶段,毛泽东受李达思想影响很大。毛泽东认为这是“中国人自己写的第一本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写信称赞李达是“真正的人”。毛泽东在延安讲“山沟里出马克思主义”,也讲“零陵出马克思主义”。据毛泽东自己讲,《社会学大纲》他就读了10遍,还做了许多眉批,《经济学大纲》已读了3遍半,也准备读10遍。李达的著作成为毛泽东和其他许多革命者学习研究哲学的重要书籍。
后来随着共产党领导的队伍节节胜利,1948年,毛泽东在西柏坡给正在湖南大学法学院任教的李达去信说:“吾兄乃本公司发起人之一,现公司生意兴隆,盼兄速来参与经营。”李达接信,自然明白毛泽东的意思,兴奋不已。
随后,这个“公司”的“董事长”毛泽东又两次电示中共华南局护送李达去解放区。1949年5月18日,毛泽东在香山双清别墅会见李达。他出门迎接,并握着李达的手对身边的工作人员说:“我这位客人你们就不要管了,今夜我们得好好谈谈喽。”
那天李达和毛泽东谈至深夜。李达那时因胃穿孔出院才不久,身体尚未完全恢复,谈着谈着就有点支撑不住了。毛泽东看到他那疲惫的样子,就留李达住下,还要他睡在自己床上。开始李达硬是不肯,要请秘书另外找个房间,毛泽东对李达说:“你就在我的床上休息吧!我晚上要批阅公文、看书,已是多年的习惯了。”
在毛泽东一再坚持下,李达才睡在了毛泽东的那张硬板床上。对于这份难得的殊荣,李达从双清别墅回来后,便向他的零陵小老乡唐棣华讲起了严光“加脚于帝肤”的故事。
李达不无得意地对唐棣华说:“严子陵加脚于帝肤,忘其尊贵。我可没有忘其尊贵加脚于帝肤。因为我要秘书另外找房子,是毛主席自己不让。”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李达担任过政务院文化教育委员会副主任等职,党中央和毛泽东希望李达留在北京工作,但李达多次要求回湖南继续从事高等教育工作。1949年12月2日,李达被任命为湖南大学校长,他也是被中央人民政府最早任命的一批大学校长之一。也是在这个月,李达又接到毛泽东的邀请,让他到中南海叙谈。在这次谈话中,李达郑重地提出了重新入党的请求。
不久,李达正式履行了手续。由刘少奇介绍,毛泽东、李维汉、张庆孚等3人为历史见证人,党中央特别批准李达重新入党。后来,李达意味深长地说:“从此我‘守寡的日子终于结束了,我决心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到底,鞠躬尽瘁,死而后已!”1952年11月,李达被任命为武汉大学校长。
新中国成立后不久,毛泽东的《实践论》和《矛盾论》先后在《人民日报》发表。李达非常喜欢这两篇文章,并决定解说这“两论”。这期间,李达对毛泽东佩服至极,对于毛泽东渐渐走向片面强调“阶级斗争”的理论,不但没有异议,还仍然扮演着毛泽东口号的解说者。
1956年7月,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第一次到武汉。时任湖北省委副秘书长、省委书记处办公室主任梅白受省委的派遣,到毛泽东身边帮忙工作。梅白后来生动地记载了毛泽东与李达在武汉相见的情景。
再次见到毛泽东的李达,面对毛泽东已经拥有的领袖光辉,一时竟不知如何称呼毛泽东。他想改口喊“主席”,但由于不习惯,一连“主”了好几次,都没说连贯。毛泽东见李达那副窘态,忙握住老朋友的手说:“你主、主、主什么?我从前喊过你李主任吗?现在我叫你李校长好不好?你过去不是叫我润之,我叫你鹤鸣兄?”
李达这才恢复常态。宾主坐定后,毛泽东与李达谈起了他们大革命失败后,在武汉分手时说的那些话。李达惭愧地说:“润之,我很遗憾,没有和你们一同上井冈山,没有参加二万五千里长征。”
毛泽东不同意李达的话:“你在国统区,冒着生命危险宣传马克思主义,也是难得的呀!你还遗憾什么?我看你是黑旋风李逵(因繁体字达与逵字十分相像,又加之李达的犀利风格,早年就有人戏称他为“李逵”)。但你可比他李逵还厉害,他只有两板斧,而你鹤鸣兄却有三板斧。你既有李逵之大义、大勇,还比他多一个大智。你从五四时期传播马克思主义算起,到全国解放,可称得上是理论界的‘黑旋风。胡适、梁启超、张东荪、江亢虎这些‘大人物,哪个没有挨过你的‘板斧?你在理论界跟鲁迅一样。”
两位老朋友边谈边开玩笑,一谈就是一个下午。
李达走后,梅白乘兴问毛泽东:“主席,你能否公开评价一下李达同志,或者把你刚才说的话发表出去?”毛泽东回答说:“他是理论界的鲁迅,还要我评价什么?历史自有公论。”梅白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1958年李达被任命为中国科学院武汉分院筹委会主任,接着任院长兼湖北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所所长、湖北省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联合会主席等。
然而,这以后,李达的思想与毛泽东的许多想法与做法渐行渐远。
对话逐渐变成了激烈的争论
李达毕竟是个讲究实际的理论家,在最初的对毛泽东的极度赞扬之后,生活实际让他渐渐冷静下来了。到了1958年的“大跃进”,他对一些不正常现象已经很反感了。他看到一家报纸神乎其神地宣传一个14岁的农村小姑娘是如何讲哲学的报道后,生气地说:小孩子都能这样讲哲学,还要我们干什么?
当时,中共湖北省委创办的《七一》杂志准备刊发一篇文章,题目是《学习马克思,超越马克思》,作者系湖北省委的一位主要领导。毛泽东让梅白就此问题去征求李达的意见。李达并不知道这篇文章已得到毛泽东审批并肯定,看后非常生气地说:“马克思死了怎么超越?恩格斯也没有说要超越马克思!比如屈原的《离骚》,你怎么超越?我们应当是学习马克思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
“大跃进”中,经中共湖北省委批准,鄂州县委大门口贴出了“人有多大胆,地有多高产”的标语。
李达知道后给梅白打电话,指出这是唯心主义,还提出要见正在湖北视察的毛泽东。
毛泽东是1958年9月10日由北京直飞武汉,下榻在东湖宾馆见李达的。
李达开门见山地说:“润之,‘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这句话通不通?”
毛泽东悠然地说:“这个口号有两重性。举长征的例子,人的主观能动性可以克服有时候看起来不可能克服的困难。人想飞敢飞,于是有了飞机,人想日行千里,于是发明了火车。”
李达打断了毛泽东的话,说:“你的时间有限,我的时间也有限,你说这口号有两重性,实际上是肯定这个口号是不是?”
“肯定怎么样?否定又怎么样?”毛泽东有些不悦。
李达说:“肯定这个口号就是认为人的主观能动性是无限大,就是错误。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离不开一定的条件。一个人要拼命,‘以一当十可以,最后总有个限度,终有寡不敌众的时候。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要有一定的地形条件,人的主观能动性是不能无限大的。现在人们的胆子太大了,润之,你不要火上加油,否则可能是一场灾难。”顿了顿,他说得更激烈了:“你脑子发热,达到39度发高烧,下面就会发烧到40度,41度,42度,这样中国人民就要遭受大灾大难了!”
毛泽东也有些激动:“你说我发烧,我看你也有些发烧了,也有摄氏百把度的。”
在场的梅白见此情景,赶紧出来打圆场说:“口号可以由省委取消。”
李达仍坚持说:“口号可以取消,思想不取消不解决问题。”
两位老熟人终于争得沉默下来。也许他们都觉出对方的固执,已难于抹平思维隔阂。
1959年夏天,李达带领哲学系教师萧萐父和助手陶德麟等人在青岛写作。一天,他的老朋友、时任海军司令员萧劲光来到他住的招待所,向他透露了刚刚结束的庐山会议反所谓彭德怀“右倾机会主义反党集团”的情况。李达听后百思不得其解。送别萧劲光,他立即把萧萐文、陶德麟等人叫到跟前,摇着头说:“现在本来应该反‘左,怎么反起右来了?”他为彭黄张周打抱不平,愤愤地说:“彭德怀同志出生入死,革命30多年,怎么会反党?真是怪事!”他说得很具体:“我很了解黄克诚同志,他为人朴实,对自己要求很严,他当省委书记的时候,规定家里的菜金一天不能超过一块钱,这样的好同志会反党,很难相信!”
本来,身为中国哲学学会会长的李达,准备在新中国成立10周年大庆时推出一篇有份量的赞扬毛泽东哲学思想的文章,题目都拟好了,叫《毛泽东——辩证法的巨匠》。现在,在听了萧劲光披露的庐山会议情况后,他心灰意冷了。他看了萧、陶写的初稿说:“现在再也没有什么好写的了!”并拒绝修改和发表这篇文章。
李达与毛泽东最后的对话是求救
李达于1966年2月又回武大暂住,指导助手编书。正当李达全力投入工作时,思想文化战线上又掀起了大批判运动,李达被列为“反动学术权威”。据当时的湖北省委第一书记王任重后来回忆说,他曾3次请示毛泽东,问“李达可不可以批判”,毛泽东前两次均未表态,直到第三次表示在校内批判一下,但不要点名,也不登报,又指示王任重“要照顾一下”。
1966年7月16日,毛泽东在武汉畅游长江的消息传遍了武汉三镇。7月18日,好心人劝李达去找毛泽东诉说冤情,李达想了想说:“我现在这个样子不好去找,去找他,他也不会见我的。”也就在这一天,中共湖北省委作出《关于开除混入党内的地主分子李达党籍的决定》。
19日下午,李达的血压和尿糖都升到了极限。他找到看守他的刘某,他用毛笔亲笔写了一封信。信封上写:“送呈毛主席 武汉大学李达。”信纸上写:“主席:请救我一命!我写有坦白书,请向武大教育革命工作队取阅为感。此致最高的敬礼!李达 七月十九日。”
便条写好后,李达小心地将它放进信封牢牢封好后,交给刘某转呈毛泽东。刘某不敢擅自将信直接送到毛泽东下榻的东湖宾馆,而是交给了武大工作队。
7月29日,工作队陆舒媏让其秘书将李达这封给毛泽东的“救命信”改换信封,以机要档交邮局寄“中共中央毛主席收”,邮寄到北京,因此时毛泽东已离开武汉。8月10日,正在北京主持召开中共八届十一中全会的毛泽东看到了李达的这张条子,上面写着:“李达(武汉大学)要求主席救他一命。”毛泽东用特制的粗红铅笔在条子上作批:“陶铸阅后,转任重同志酌处。”同日,陶铸又批:“即送任重同志。”毛泽东的批示起了作用,当权者们允许把李达“押送”去医院,化名“李三”(有李达三家村之意)看病。在这里,他并没有得到好的照顾。李达很不理解,愤愤地说:“等运动结束后,我们到北京去,向毛主席告状!”
然而,他的生命很快发出了最后的信号,8月24日死在武汉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1971年夏天,毛泽东南巡。他在湖南说:“我同林彪同志谈过,他有些话说得不妥嘛……什么‘顶峰啦,‘一句顶一万句啦,你说过头了嘛。现在看来还是李达正确,他是反对林彪搞顶峰的。”
正是毛泽东关于李达的隔空对话,终于使李达“问题”出现松动。1974年1月13日,武汉大学举行了李达同志追悼大会。
1978年11月12日,党中央批准公开发表毛泽东给李达的3封信的手迹,让世人再次看到这两位党的最早创立者之间的对话,看到了他们曾经深厚的友情。
(《湘潮》2015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