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人感悟/人人都是褚时健
2015-05-30王效平
王效平
20世纪90年代初,铁鹰负责管理香港华润集团旗下的一家制衣公司,此公司常年从欧美知名大品牌接单,为其贴牌生产服装,且多被指定使用日本面料,但就是攻不下日本的生意。经过多次尝试,铁鹰得知是因为过不了日本的品质关,对此他耿耿于怀,一定要搞个究竟。一天,他致电我说要来日本出差,问我可否介绍几家九州的制衣公司(厂)供他参观、访谈。我欣然答应,为他介绍了福冈市的一家老牌服装商社总部和佐贺县唐津小城的制服加工厂。
老牌服装商社是我教研室里一位教授老岳父家传几代的生意,到访时,社长毫无保留地打开仓库讲解他们在中国苏杭一带委托加工的尝试。服装部件完全在中国生产,仅最后一道工序运回日本,经过日本厂家缝合,再轧上“日本制造”的标签。老社长说,考虑到日本消费者对品质的挑剔,对海外工厂现场的技术指导和品质检验皆由派驻的日本人把关。
即便是佐贺县很乡下的一间制服厂,对铁鹰带来的欧美大品牌样品也没有表现出任何恭维。负责品质检验的两位女员工更是直接指出扣眼、袖口等几处显露的小线头应该剪掉,以及肉眼很难注意到的缝合处布料纹样的偏差等等。
起初铁鹰很是吃惊,那些西洋富人、名人都接受的品质为什么经不住日本普通消费者的检验?很快他明白了,消费者(市场)决定品质标准,要打进日本市场,就必须接受这个市场的特殊品味和品质要求。他刨根问底,了解了许多细微的品质要求之后,与两公司探讨可否小批量接单。可惜没有成功。因为日本公司不经过数次摸底,实际考察分析对方实力,是不会轻易拍板的—这是他们决策的特点。铁鹰信心大增:此行加深了对日本消费群体嗜好和要求的理解,了解了问题所在。回国前,他已经想好了解决方案:从江浙一带雇高级裁缝,对细节处理加强培训,严格把关,增加了成本但可以换回更高的价值。随后几年,他将服装厂做得有声有色。
2013年暑假,我请他来北九州给我们商学院做案例讲座,他提出不愿住在城里,我便安排他到福冈县临海的神凑港小镇,在一家很旧的传统式旅馆住下。本来担心他会感觉不便,没想到他兴致勃勃地走遍了小镇的每个角落,竟“发现了”一家江户末期开业的酱油酿造厂(前店后厂),他兴奋地要我带他访谈老板。店员知晓了这位外国客人远道来访,且很心诚,打电话将在外地老板召回。规模不算很大的地方,铁鹰竟在此泡了3个多小时,参观了老作坊、老住宅、新酿造厂、展厅和店铺,向老板刨根问底如何代代相传维持这家近170年的老店。老板永嶋多知先生已是第6代,并非爱讲话的人,铁鹰的执着却使他打开了话匣子,津津乐道起家世和接班人面对竞争延续家业的辛苦(他们除固定为传统日本料理店和大百货公司供应纯老牌酱油外,还随日本人饮食结构和年轻人嗜好的变化,增加了40多个新品种)。
铁鹰常常同我言及中国产业欠缺日本人的精细和认真精神,日本式管理有许多内容值得中国企业学习。我相信他让我看褚橙案例,其实是想听听我这个在日本呆了大半生的中国人的看法。我同意张志学老师的判断,在工业发达国家,像褚时健这样的人很多,在日本尤其多。
比如,我的研究室毕业过一位年过60岁的农民MBA,他曾绘声绘色地讲述自己在土壤改良上花费的工夫,用数十年的经验向我们证明:无论多好的品种,改善土壤都是第一位的。还有一位草莓果品专业农场的第2代掌门人,曾向我自豪地介绍他们可将出果日和其他农家错开,同时能严格控制每粒果子的重量和某月某日的出果量。可以说,在日本农业方面,像褚时健老人这样执着、认真的人有很多,日本农产品的质量和口味也是有目共睹的。
日本产品的精细同日本文化息息相关。让中国人感叹和好奇的是,日本社会保留完好的文化风土大都与中华文化有颇深的渊源,在发源地中国,历经战乱和朝代更替,传统逐渐流逝时,在日本却沿袭了下来。即使经过明治维新时期,日本脱亚入欧、崇尚西学后,仍旧保留了颇多有象征意义的文化传统:比如茶道、花道、书道(书法)、柔道、剑道,大都有不同流派,尊崇既定的规则演艺比试,划分等级,对段位达标者授予“师范”等资格证书,显示对其实力的评价和尊重,以求延续和发扬光大此流派的传统。在某些等级森严的行业或职业场所,师傅甚至有权强迫徒弟千篇一律地做非常单调的粗活,谓曰“修业”的一部分—与其说是必须的技能修炼或学习的过程,不如说是磨练意志和尊崇权威的意识。这些都是日本社会浓厚的崇尚权威、追求极致的表现。
几乎在所有的工作中,日本人都会表现出极强的敬业精神。清洁工默默地专注于程序化的清扫,在没有任何监督的情况下,即便没有丝毫灰尘和垃圾,也绝不偷懒省掉程序中应有的冲拖打磨次数;身着脏兮兮的大裆裤,头发染成蓝黄色的“浪荡”工匠,一旦各就各位,立即保持高效的协调,淋漓尽致地发挥各自的娴熟技能(特别常见于土木建筑工地);制造业生产线上的员工在遵照工序要求熟练作业的同时,每个小集体内的分工搭配极具弹性,大家以身作则,默契配合,使日本品质管理获得独到的成功……四年前,柳州市民营企业家访问团来到我院,我安排他们参观了直方精机公司。这家公司是由我院学员经营的,是日产汽车厂配套的引擎部件制造商,其产品加工线上不乏手工作业的成分,当听说该类产品的年次品率为零时,大家目瞪口呆。
日本式管理模式有其重程序、重细节、重组织一致性的特色,在生产线现场管理层面显现出其合理性和有效性,这是与组织超强执行力相匹配的一面。当然,世间万物都好坏参半,日本企业管理的弊端—过于僵化也来源于此。
褚橙案例研究为探讨中国农业产业化模式提供了一个极佳的视角,褚时健做的也正是日本农业家们一直在做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