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融合,助力成长
2015-05-30张海钧
张海钧
【摘要】微课学习作为一种基于现代教育技术的新型学习方式,正逐渐改变着传统课堂的教学模式,其在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也具有明显的应用价值。文章结合中职计算机学习要求,探索“融专业”式的学科微课开发实践,构建了中職《计算机应用基础》微课的开发模式,从前期准备、中期设计、后期制作和评价发布等环节阐述了这一开发实践的具体方法。
【关键词】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 微课 开发
【中图分类号】G6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6-0025-02
“微课”最早脱胎于“微课程”这一概念,2007年由创建了可汗学院的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孟加拉裔毕业生萨尔曼?可汗首创。国内广东佛山胡铁生老师基于现有教育信息资源利用率低的现状,2010年率先给出了微课的概念。近年来,随着国内外微课实践的不断深入,人们对微课认识也越来越深刻,其内涵发展也日臻完善,尤其是手持移动数码产品和无线网络的普及,基于微课的移动学习、远程学习、在线学习、泛在学习必将走进人们。
“融专业”式的微课就是指用专业基础知识及应用内容作为案例的微课。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作为一门各专业的公共基础课,在教学实践中结合“融专业”式的微课将改变传统的教、学、评、测等模式,有效促进师生的专业成长。
一、实践的背景及现状
作为一门强调技术及素养的公共入门学科,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在大部分专业只开一学期或一年,现今存在种种不足,不少学生学习了该学科后,仍无法在自己的专业或职业生活中较好地应用计算机技能。究其原因,一则技能步骤一旦不用易生疏,二则专业结合不强易脱节,迁移力较弱。可以不断重复点播的微课则为技能学习和概念理解带来福音。进行“融专业”式的微课开发,既是对传统计算机基础教学方法的继承,又是改进课堂效率的有力保障,它一方面可增强学生专业兴趣,提高其学习积极性,变被动为主动,为其专业终身成长打开基础,另一方面因结合不同专业基础案例进行微课开发,也更新了基础学科教师的观念,提高了开发技术和水平。选择“融专业”式微课开发及应用,贴近了专业,改进了方式,提高了学习兴趣,促进师生共成长。
研究微课在计算机基础学科中开发,目前国内外虽有人着手的先例,但基本以高校为主,在中职学校中开展“融专业”的微课应用研究的更是少之又少,就专业成长的开发实践更无相对较好的模式,值得深入探索与研究。
二、实践的模式与步骤
关于微课开发,其实践模式最早由戴维·彭罗斯(David Penrose)提出,国内梁乐明等老师也提出过自己的见解。综合这些,笔者结合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学科特点,对微课开发模式进行了新的建构,主要包括三个基本环节(前期准备、中期设计、后期制作),并以评价发布为节点,形成循环。如下图1所示。
(一)基本环节
1.前期准备
本环节是指对所涉专业学生的学习需求进行认真分析,确定微课教学主题,然后对涉及的教学目标进行化“微”聚焦,同时密切联系学生的专业或职场实际,为后续的过程设计打好基础。
(1)需求分析
这里的需求特指学生的学习需求。余文森教授曾说,“一切教学都必须从学生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原有知识状况进行教学。”我们面对的中职学生,他们的学习需求可从已备的计算机应用能力、生活体验、可能面临的问题及感兴趣的话题等方面进行了解,他们所学的专业决定了以后的从业方向。如财会专业需要的是电算能力,动漫专业需要的是设计要求,计算机网络专业需要的则是网络技术等。选择有意义的专业内容使学生感兴趣,然后进行潜移默化地渗透是做好“融专业”式微课开发的前提。
(2)主题确定
微课主题可从两方面进行确定:一是选取必须要老师讲的内容;二是确定需学生自学的内容。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中的微课主题并不需要覆盖所有教学内容,而可根据不同专业、不同层次(即来自不同基础的城乡学校)学生的学习水准和内容难易程度等进行遴选,从而确定出学生最需要的。主题选择要精练,内容要明晰,针对课前导入、关键概念教学或难点突破,总之要能在短短几分钟里体现微课魅力。以财会专业为例,在选择教学主题时,关键的电算能力中最难的是各个Excel公式的使用,教学时可选择公式分析与应用推导作为微课主题,而在动漫专业中要强调设计要求,可以最关键的PS及PR等静、动态图像的编辑操作做微课教学主题。主题选好了,微课开发之路就顺了。
(3)目标化“微”
微课内容短小,其教学目标自然不同于以往40分钟的常规课,需对教学目标首先进行化“微”处理,即对现有教学目标进行分解,根据“目标细、内容小”的原则确定一堂微课需完成的教学“微”目标,该目标可以是多目标中的一项,如财会专业“Excel公式教学”中的“条件结构使用”,也可以是一些目标的组合,如“多条件混合”等,采用工资计算导入等。动漫设计专业“图像处理基础”单元教学中可选“PS魔棒使用”或“抠图选取综合”,用卡通游戏 “愤怒的小鸟”贯穿全课。“融专业”式微课实例开展,事半功倍。
2.中期设计
接下来进行的是微课中期设计,它主要包括两方面:
(1)过程设计
过程设计即微课的教学方案设计,其内容包含了微引入、微讲解和微作业三个基本设计。每一设计又分两部分:教学画面和教学语言。教学画面主要是指微视频呈现给学生的图画、文字和操作。微课程中,由于时间有限,画面和语言的准确简明显得更为重要。在设计课程的过程中,语言上要求生动、富有感染力的同时,力求做到精练。
①微引入,即导入教学,时间约为30秒。通常以一吸引学生的短小问题或情境聚焦导入到微课学习。其基本要求是快速引入课题,并能吸引学生。不管采用何种方法和途径,都要引人注目,力求新颖,更要与题目关联紧凑,迅速切题。如财会专业中“工资”计算引用,动漫专业中“游戏”导入,均不失为好方法。
②微讲解,即知识与技能的讲解与演示,时间4-6分钟左右,是微课程的核心内容,基本要求是内容讲授线索要清晰。讲授中要尽可能围绕一条线索展开,在这条线索上突出重点内容,呈现主干内容。如财会专业的Excel公式条件结构讲解,直接以if格式进行说明,不需的侧枝则去掉,重在格式理解,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③微小结,即对涉及的三维教学目标进行精练总结,给学生以完整的意义构建,时间也为30秒,基本要求是总结收尾要快捷。如果是系列微课,还可对下次的学习有所指引。同样是财会专业的“工资计算”,从1种条件过渡到2种,2种条件到3种,自然延伸,逐层深入。专业学生能在几堂微课学习过程中体会专业学习乐趣,体会计算机工具的必要,何乐而不为。
(2)支持设计
好的教学方案(过程)设计,自然也离不开必要的教学支持。教学支持设计主要包括配套的微课件和相关素材等。这两点的采用,如同画龙点睛,让菜肴更为精美。
当然,以上这些设计过程,时间相对较长,也十分考验教师这一设计开发者的智慧,微课要生动有趣,让学生学有所得,这是个功夫活。
3.后期制作
以上二环节结束后,就进入我们常说的微视频制作了,微课的最后呈现更多的也是看这一点。教师可依据前面的微课设计方案和教学支持资源,对教学实施活动进行录制,并进行必要的后期编辑,形成5—8分钟的微视频学习资源。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由于其信息技术类学科的特殊性,其制作方法可以更灵活。根据内容,目前可用的录制微视频方法主要有两种:
(1)概念讲述型微视频录制
顾名思义,概念讲述型主要以教材中相关概念为教学目标,如计算机的发展趋势、组成、应用分类,计算机病毒等。由于不涉及具体操作,可以采用的方式较多,智能手机或数码相机拍摄、录屏软件录制均可。
(2)操作演示型微视频录制
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学科的技能性,使得这种录制更为普遍,“录屏软件录制法”就是目前这一操作演示型微视频录制的有效方式。其设备除一台多媒体电脑、一个麦克风外,只需装一录屏软件,如个人较为推崇的Camtasia Studio。其清晰生动的界面、简易的制作技术,受到众“微”粉的青睐。执教者只需按下“录制”键后,一边讲解,一边演示幻灯片或操作即可完成录制过程。
录制出的视频可直接用后期制作软件(如Camtasia本身)进行编辑和美化(包括添加字幕等),最后生成所需的微课视频。这一过程就计算机教师而言,相对简单,不作详述。需要说明的是,视频录制时需保证画面清晰、准确、稳定。
上述两种录制及制作方法,都需准备合适的PPT课件、精准的教学设计及流畅的教学语言。同时微课录制最好是一次性完成,当然声音也可后期配录,这既是技术活,也是个艺术活。
(二)评价发布
经过以上过程,微课开发基本完成,但怎样才算是一堂好的微课呢?发布前需制订评价标准来进行衡量,而且这种评价还应贯穿整个微课开发过程。笔者这里参考了近年中国微课大赛的标准,对“融专业”式的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微课制作进行了规范,以便开发中参照,如表1所示。良好标准下制作的微课才有吸引力,也更具生命力。
表1: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微课制作基本要求
制作完成的微课最后需要上传到能支持在线发布和学习的平台,如网站、博客、微信公众平台等,以便拓展学习时空。便携式智能手机或iPad的盛行,使微课制作更为方便,传播更为快捷,教与学都有了新的用武之地,也适应了中职学生的时尚追求。
三、实践的成效与思考
本微课开发实践呈现三个特性:一是在中职特别是计算机基础教学开发微课属较新课题,具有创新性;二是结合了学生专业为其综合运用及职业应用提供参考,具有前瞻性;三是打破了学科技能限制,照顾学生基础,因人而宜开展,具有人文性。
經过几年的开发实践,学校师生的面貌都发生了明显变化,整个教研组的状态也得到改变,尤其因及时挖掘了学生年龄兴趣点,将所学专业知识应用到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学生学习《计算机应用基础》的主观能动和兴趣大为提高;其次是由于不断钻研微课技术与工艺,教师研究意识得到增强,其教学水平技能也得到改善,可以说师生教学相长。同时,微课开发简单易上手,人人可参与,人人可达到,整合了资源,集中了智慧,又间接地促进了教研组资源库建设,提升了全组专业化能力。
当然微课的开发也需要有一些保障,最好能有较好的网络点播平台、微课制作环境,人员除有计算机基础学科知识、视频制作技术等技能外,还需有一定的所教学生的专业知识(这可与专业老师请教合作)。学校除有支持开发应用的校级科研班子外,最好还有专业组老师能积极配合开发和实施。
“融专业”式的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微课开发是一件新事物,需要大家呵护,也需要不断地实践与探索。随着教育技术的发展,新技术、新应用的不断涌现,笔者展望,本“融专业”式的微课开发实践定能在助力师生成长的道路上走得更远,走得更好。
参考文献:
[1]李玉平.微课程——走向简单的学习[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2,(11)
[2]寻素华.浅析微课程开发在校内外的应用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3,(9).
[3]梁乐明,曹俏俏,张宝辉.微课程设计模式研究——基于国内外微课程的对比分析[J].开放教育研究,2013,(2).
[4]黎加厚.微课程教学设计[EB/OL]http://wenku.baidu.com/view/5ea54ed70242a8956bece4b2.html
[5]余文森.论有效教学的三条铁律[J].2009.9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9969d70100dxjm.html
[6]中国微课网. http://www.cnweik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