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李可染“孺子牛”作品的童心之缘
2015-05-30谭军
谭军
李可染在中国画发展的现代进程中,开创了不同于传统的新的艺术形式。他的山水瑰丽雄伟,在用心经营、着意表现祖国壮美山河的同时,也创作了一大批以“孺子牛”为题材的作品,这些作品充分体现了孺子牛精神与表达了对纯真童心的感受。他主张摆脱所有的修饰,以表达内心真诚的情感,在创作的过程中发现纯朴的童真,也是对人类自身灵魂的净化和心理平衡的关注。它永远跳动着天真的童心,不倦地歌颂“孺子牛”的高贵精神、道德理想。李可染的牛,是孺子牛精神与纯真童心的完美结合,其意义已经远远超出具体的事物形象,升华为一种坚不可摧的艺术力量和不可磨灭的精神力量的永恒象征。
李可染孺子牛作品中的孺子牛精神
1.李可染孺子牛的精神源头
1941年,李可染在文委会的工作完成后,重新开始了对中国画进行更深一步的研究。那时李可染住在重庆郊区金刚坡下的农民家中他所住房屋的紧邻着隔壁的牛棚,里面养着一头壮大的水牛,每天都能见到,清早起床刷牙时能近距离观察它。白天在田里耕地的牧牛、粗声喘气的牛、晚上安静吃草的牛、闲逸蹭痒啃蹄的牛,都能听得清清楚楚,看的明明白白,而牛身上的温驯质朴的品性深深震撼着李可染。忆起鲁迅曾把自己与无私奉献的挤奶的牛相比拟,牛辛勤劳动一生,它用自己无私奉献、鞠躬尽瘁的品质让世人为他所钟爱,它那质朴憨厚的形象让人印象深刻,于是李可染把牛作为模特用水墨开始了从事牧牛题材作品的艺术创作了。同时在《水牛赞图》跋中也说过:“回忆当年郭老与吾同住在重庆郊区金刚坡下,吾始画牛,郭老写此诗,共三十六行,盛赞牛之美德,并称之为国兽,益增我画牛情趣”。把牛作为绘画题材特别描写,将其的独特形象放在自己的艺术创作中,歌颂牛的无私奉献、坚韧朴实的精神。这是李可染创作牧牛题材作品的起点,也是李可染创作“孺子牛”作品精神源头的完美体现。
2.李可染孺子牛精神的发展
在1981年为鲁迅诞辰100周年纪念时,李可染在写鲁迅联语时说自己画牛是源于鲁迅先生“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灵感启发,开始了对孺子牛精神锲而不舍的追求与对艺术道路孜孜不倦的探索,并给画室取了一个名字—“师牛堂”。“师牛堂”寓意以勤恳无私的牛作为自己的老师,以此共勉。鲁迅把自己比作默默无私的孺子牛,齐白石称自己是勤恳朴实的‘耕砚牛,以及郭沫若都是用辛劳和甘愿奉献的牛的精神为榜样予以自己勉励。牛也,力大无穷,俯首孺子而不逞强,牵犁驾车,终生劳瘁,事农而安不居功,纯良温驯,时亦强辈,稳步向前,足不踏空,皮毛骨肉,无不有用,形容无华,器宇轩宏。于是便祟敬其性,喜爱其形,尊牛为师。“孺子牛”精神的另一特点是把牛与自己相比拟、以牛的品行勉励自己,充分体现了大师以牛为师刻苦进取的生活态度和对艺术孜孜不倦的追求。人越是敬畏自然的生命,也就越敬畏精神的生命。一切源于自然,自然生活中对人们对牛自身珍贵品德的发现,激起了人对于牛的崇敬之情。一生勤恳的牛,任劳任怨的无私奉献,给予人类显而易见的物质财富,也在无形之中给予人类无尽的精神财富。人类应多学牛兢兢业业,踏实工作,无私奉献的高贵品质,用牛的精神更好的建设我们所生活的社会,那么社会主义的道德风尚也将更上一层楼,这是李可染先生对他自己所创作的牧牛题材作品作过的解释,这也是李可染先生对新时代牛画寓意的全新阐释。
3. 孺子牛精神在李可染作品中的体现
老舍在《看画》一文中写道:文艺协会义卖会员们的书画,可染兄弟画了一幅水牛、一幅山水,交给了我,这两张我自己买下了,那幅水牛今天还在我的书斋兼客厅兼卧室里悬挂着,我极爱那几笔抹成的牛啊! 李可染于其后期的创作的《牧牛图》系列作品最为精彩,其中的《四季牧牛图》是李可染艺术深化发展的结晶。无论是乡间放牛的牧童和憨实的牛的融洽相处,还是对古人贤者艺术境界的创新追求,这些作品中所展现的天真烂漫的美感与勤恳憨厚的质朴,哪个不是画家关于人生体验的灵魂的深化?李可染在残酷的抗日战争时期、动荡的十年文革的艰苦环境中对于艺术道路的不舍追求,反复对于意境、题材的一再深化提炼,都是以瑰美的东方艺术在博大精深的世界艺术之林得以自立为基础的爱国情怀的表现。李可染一生中画了无数的牛,有无私的老牛在田地里勤恳耕田,有质朴的水牛悠闲的在水中嬉玩,有在天真的牧童跨下悠闲散步的憨厚黑牛等。李可染所画的牛,表达了人与牛之间亲密无间的融洽关系,赞美牛的默默付出、无私奉献、憨厚的天性及在平凡中坚韧的伟大品质。在他的画中充满了对孺子牛的精神的提炼与喜爱,充分体现了李可染对于孺子牛精神的付诸实践决心。
李可染作品中的童心之源
1. 传统画论中关于童心之源的探索和理解
明代李蛰提出了“童心说”的艺术理念,“童心”就是真心,也就是真实的思想感情。童心说中更多的是对创作态度的表达,是艺术家对内心情感最纯真质朴的直接表达。董其昌在其所作的<<画禅室随笔>>中对童心说所作的相关论述,充分体现了其对童心说的推崇之意。他认为童心的再现是文学艺术中最有成就的表现,也是艺术创造追求的一种可能。近现代时期,著名漫画家丰子恺对儿童的崇拜也很是钟爱,丰子恺认为儿童的心灵、手和眼睛没有受到成人对文化与社会的咀嚼和沉淀。在客观事物的前提下以情感的活动为主的艺术创作中,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秉持一颗童心,可以更率直的表达最纯粹的情感。不要忘记自身善良无邪的本性,从生活中找回纯真和幸福,滋润干枯的心灵。丰子恺对于童心世界热切的向往:我相信一个人的童心,切不可失去,大家不要失去童心,则家庭,社会,国家,世界,一定温暖、和平而幸福。童心的回归更实际的就是人类寻求的精神回归。在人类文明相互传递、科技知识迅速发展的时代,引导人类回归本真,拥有自己的精神家园,也是艺术家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的一种方式。
2.童心对于李可染作品的影响
李可染拥有一份艺术家必不可少的纯真,其为人性情和蔼,其治艺孜孜以求。如果说他崇高肃静的山水画体现的是为祖国山河立传的雄心壮志的话,那么其率真质朴憨态可掬的牛则更多的体现出了对质朴静逸的真我的追求。如果说壮丽雄伟的山水景观是民族精神连续蒸馏的不断升华,那么天真无邪的孩童与质朴奉献的牛就是李可染对自我灵魂的进一步净化。在山水画革新的坎坷路上,有意趣丰富的牛与牧童相伴也可以说是劳逸结合了。培养童心,就是培养趣味。他画的牛与前人得不同之处在于他创立的独特的表现手法和作品中所具有的质朴而寓意丰富的意境,作品中继承并发扬了前人在画牛时所表现的丰富的意趣。20世纪50年代,李可染以“白发学童”自谦蕴意深沉。一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自谦精神,在现代社会也一直被世人群赞颂“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同时也体现了李可染作为苦学派对世人的标榜作用。二是一种创作的心态,李可染主张摒弃一切外在修饰,专注于表达内心真实质朴的情感。在李可染创作的牧牛图中,人们总能找到一种天真童趣的怡然之感,也正是他要追寻的艺术境界。同时也让人感受到老画家那颗质朴、纯洁的艺术童心,“白发学童”在提倡了勤恳苦学的同时也表达对保持纯真童心的创作心态。李可染创作的牧童与牛的独特意匠耐人寻味,笨拙坚实的牛与无邪纯真的牧童的形象结合更加强了李可染牧牛作品的生命感染力与艺术表现力。
3.李可染作品与童心的相生相长
文艺创作是盲进的,不期然而然的。李可染接受并实践了生活是艺术的创作源泉,他的独特性在于将平凡的生活与激情的创作相结合。李可染中年后把情感寄托在牧牛与牧童这一创作题材中,这是仅次于恢宏雄伟的山水的题材。如果牛是自况,那性情纯良温驯、终生无私奉献、勤恳工作、稳步前进的俯首的孺子,象征的就是典型的父亲形象的。如果纯真无邪的牧童是儿辈,那李可染笔下天真顽皮的牧童活脱就是直接以李小可为样的生活原型,这或许也是李可染创作的牧牛作品感动人们的关键。早期牧牛图主要源于现实生活中的李可染对牛的细微观察、真实情感为基础,又把民间传统艺术和文人画的元素加以借鉴、深化融入于创作,产生新质。到了80年代,李可染的牧牛图在他瑰丽的山水、沉逸的书法之下创作了牧牛图的新画风。大师生命的最后三年里突破了中期的艺术图式,在他的笔下的牧牛图大“放”异彩,把中国传统书法艺术的精华融合在牧牛图的画面构成之中。不起草稿就创作也是与其山水在创作手法上的独特之处,时而用焦墨创作出全身乌黑的牧牛,和用灵动的白描勾勒出牵着牧牛的天真牧童;或用大块的黑墨对仅留一小块白的衬托,和俏皮的牧童悠闲的伏在笨拙憨实的牛背部休憩;或是燥热夏日在绿意茵茵的树下,一二稚嫩牧童在浓郁的树荫深处躲藏嬉戏,远处的牛只留下那淡淡墨色的虚笔身影。他在淳朴憨实的牛与天真无邪的孩子的生活情趣中挖掘了艺术创作中形式对照的艺术手法,以彰显的牧牛题材作品无穷的韵律美感,这也是人们被牧童与牛如此的吸引的重要之处。而画家心眼望见的瑰丽的河山,正在牧童眼中纯真的流转与牛只安稳沉静被展现的淋漓尽致。李可染笔下的牛,不管是正在前行,还是娴静的卧着给牧童一个坚实的靠背,都把牛朴实无华的性格和牧童的天真融为一体,构成一幅质朴却充满盎然生机独特景象。牧牛图系列以欢愉的艺术表现、和谐的艺术画面直率地表达了万物融洽和谐、向往真自然、回归真自然的现代人理想。
结语
童年快乐的终结使童年情绪成为成年人最发自内心的宗教情绪,追忆童梦则成为成年人寻找精神家园的基本内容之一。人们寻找被歌颂的童心,可以说艺术家在寻找童心的同时,同样也是对精神世界的理追求。李可染作品中的童心体现引导着人们不断地理解生命与享受人生与生活中的缤纷寓意,对自我的进一步完善追求,感受精神的解放与自由,给以生命赋予灵魂以更加通透的关照,也是人类价值观和人生目标的至上归宿。李可染创作的牧牛图寓情于景、寓景于情的意境创造,好似绵延清澈的溪水清新、永恒,这其中蕴藏的深意包含着在更高层次上人类对重返纯真童年的谆谆期望,也对建构人们心之所向的美妙的世界中孺子牛精神的发扬与继承的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幽默诙谐的意趣、质朴纯真的心性都蕴藏在李可染的牧牛图作品中,都是他的真情真性的表现,他对永葆纯真童心的艺术追求的表达,是身为一个具有创新精神的艺术家必有的童真。可以说对牧童与牛的不断提炼与探索是他自身灵魂的不断净化,李可染的牛是无私奉献的孺子牛精神与天真无邪童心的完美结合,他对艺术的追求已经远远超出生活中具体的事物形象,升华为一种坚不可摧的艺术力量和不可磨灭的精神的永恒象征。
(作者单位:阜阳师范学院美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