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展行业的兴起对展馆设计的影响
2015-05-30郭峰
郭峰
近年来,城市化发展进程日新月异,随之带动各个新型产业的迅猛发展,会展业在经济发展的同时,许多大型会展场馆的建设陆续建立,直辖市、很多省会城市都在新建各类专业展览场馆,很多地级市、县城也纷纷新建各种展览场馆,以提升文化品质内涵,现在的展览场馆建设规模宏伟,设计新颖,硬件设施日趋完善,功能也更加齐全,能够较好地满足“展中有会”、“会中带展”以及展览会议和大型仪式活动相结合的需求。如2010年上海世博会各国展馆的设计和中国国际会展中心等新建的展览场馆,均具备承办大型国际展览和国际会议的要求,场馆内均是高科技配备,同时保证周边配备合理的高级别商务配套设施。其他的展览场馆也与之相协调展示所需各类专业服务,所以说,会展业的兴起无疑会给中国当代展览场馆设计以及展示空间设计类行业无论从经济发展还是到社会城市发展带来巨大得变化,文中结合会展空间设计在高校的实际应用案例诠释了未来的会展业将会有更多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中国会展业现状
从调查收集到的中国会展行业数据来看,中国会展行业现状呈现出四大不同特点:(1)展览数量增长,数量扩张明显;(2)展览馆建成为城市文化建设的必要设施;(3)展览的主办多由政府主导;(4)展览地区集中在经济发达地区。其具体表现为:
1.数量增长,数量扩张明显
中国会展业近几年来以每年20%-30%的增长速度发展,与展览项目的国际化比较而言,我国已居亚洲第一,世界第二,成为一个真正的“展览大国”。但是,我国的展览项目无论规模与项目的品牌都有待提高。就及展览所带来的国际影响而言,我国的大型专题型展览还需提升自身品质。
2.展览馆建成为城市文化建设的必要设施
近年来中国的展览场馆建设往往从发展会展经济这一板块着眼,现在许多城市已不单单是为了发展会展经济,而是通过对城市举办各类专业会展活动,把展览场馆作为城市的必要基础设施建设,纷纷规划建设展览场馆与大型会展中心以提升城市形象为主题。
3.展览的主办多由政府主导
各项展览活动一直以来都是政府为促进各类化交流发展的重要促进手段与实物载体,因此,我国的众多展览活动大多由相关机构主办,随着多元化展览特征的出现,我国的会展业活动呈现出越来越大的发展势头。所以说,更希望这一些主办机构可以作为主导给会展业提供更多的机会,也可以让近年来更多的与展览相关的企业参与其中,为会展业的兴起贡献力量。
4.展览地区集中在经济发达地区
目前全国各个省市都拥有自己的展览场馆,也都会举办相关的会展活动,并且提出要大力发展会展业经济。但是,中国的会展业实际上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广州这几个大型城市,三者的会展综合竞争力完全已是世界会展业的百强城市;而且这几个城市在国内的的会展行业也最具影响力。这也就集中反映了我国会展业主要集中经济发达省份的现状。这要求会展行业不得不面临急需转型与调整模式的现实。
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向全世界充分展示了中国会展行业的兴起对中国展馆设计的积极影响,中国馆“东方之冠”具有明显的中国特色,它融合了多种中国元素与中国符号,运用现代手法加以整合、提炼和构成了具有中国文化的设计理念。作为本国世博会的标志性性建筑,独特的造型审美,能够传达出力量感和权威感,呈现出挺拔奔放的气势,使得这个庞大建筑体摆脱了压抑感。将空间设计的运用与人文气息紧密联系在一起,给人一种“动感”的视觉效果,独立的前倾斗拱又传达出了一种力量的感觉。合理的布局,使得整座建筑极富中国特设设计。将传统的建筑构件科学地运用,是中国人的又一发明创造,向世界人民传达了一个中国设计的理念,也向世界展示了中国人的文化自信与修养。
放眼其它国家场馆,也是各有千秋,如:沙特阿拉伯馆。沙特馆是唯一由中国建筑师独立设计的外国自建馆,两年前,由中国电子工程设计院总建筑师王振军带领的设计团队,通过国际竞赛层层选拔,最终在全球八个国家的四十多个方案中脱颖而出,夺得设计权,而今面对沙特馆的超高人气和赞誉,这支中国设计团队最自豪的是在这次规模宏大的国际建筑秀场上,让世界听到了中国建筑师清晰和悦耳的声音。这是一次中国设计的精彩展示,这是一次中国智慧的闪亮登场。这就向世界证明了我国会展行业的逐渐兴起对展馆设计的影响,能够做到更节能,低碳,安全,不仅外型美观,内在更加注重细节,这和我国的会展行业的兴起和发展是密不可分的。
将来对展览场馆的要求更高
我国华东地区和华南地区的展览馆资源丰富,在数量和规模上均远远领先于全国其他地区。从省、直辖市的层面看,浙江、山东、辽宁、江苏、河南、陕西组成了2009年全国展览业二级省份展览会市场,年经贸类展览会数量50个以上或是展览会面积100万平方米以上,占全国经贸类展览会总面积的23.08%。从以上数据分析可以看出,北京、上海、广东将继续领先全国展览行业,中西部地区则继续紧抓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经济上将会有较快平稳的发展,会展业随之发展,今后中西部的会展场馆的建设将进一步的增加,会展企业及行业的规模还会进一步的扩充,功能上将朝着综合性、功能性和规模化方向发展。
会业会的专业化、规范化水平日益提高,发展日趋完善,已涉及到各个不同行业。以成都新会展中心为例:为了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新的国际会展中心作为成都地标式建筑群其建设规模、配套设施都处于国际一流水平。这也有效地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会展业对于专业人才的需求
会展业的发展作为一个新兴产业,将极大地拉动其他文化及经济产业的发展,同时也给市场人才需求结构带来了巨大变化。然而,会展专业人才的缺乏也从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会展业的发展。
1.会展行业专业人才的需求
会展人才的专业知识和素质都有很高的要求,需要有一定的策划、组织管理、沟通协调、宣传推介等能力。会展业人才的匮乏,已经成为制约会展业发展的瓶颈。会展行业现有的人员很少受过专业的培训,缺乏系统的会展知识和相应的组织、策划、管理与服务等实践能力,同时我国也缺乏相应的人才培养体制。这就在一定程度制约了会展行业的发展,一定要从人员的素质、能力培养,树立展会的品牌。
对于一支熟悉会展业务,具有管理经验的专业队伍,对会展业走向规范化、专业化、品牌化都至关重要。我们应学习发达城市在会展业人才培养上的经验,制订高标准的会展专业人员资格评定体系,也可以在相关艺术高校设立会展相关专业,进行本土培养,充分发挥高校和行业资源整合的双重优势,强调理论与实践结合,注意提高学生在理论素养学习的同时,突出实践能力的培训,为会展业的长远发展提供人才储备以增强我国会展业发展的后劲。
2.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随着中国国际化程度的进一步提高,许多国际大型会展在中国举办,由于展会的产品种类繁多,有很强的专业性,因此,不仅要具备良好的语言能力、沟通能力,还要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工作人员不仅要有良好的外语表达及沟通能力,还要掌握会展业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这对于展示设计专业的人才是一个极大的挑战。
展览场馆在高校的实践应用
由重庆科技学院与四川美术学院合作的生态文化协同创新项目:包含艺术实验中心、档案馆、校史馆三馆设计方案是实施正是展览场馆走进校园,为校园文化建设,推动展示设计艺术走进校园、为学生服务的一个实际案例,即满足了该校艺术学院学生的实践教学场地,又为工科院校背景的其它专业学生提供艺术文化交流的一个好的平台。方案的规划设计是由四川美术学院著名设计师潘召南教授主持设计,他将生态的设计理念融入到建筑之中,以中国艺术的自然主义精神与现代设计相结合,为这一展馆的设计打上了生态建筑特色的烙印。相信这一展览场馆的投入使用不仅仅可以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同时还可以满足校企间的各方面合作,企业的产品、形象展示走进校园,开拓学生的视野。这些都将有利于学校自身文化的展示,类似专业平台的搭建才是真正的目的所在。
总体鸟瞰
会展业未来的发展趋势
我们从宏观上分析:现代会展场馆建设的驱动力主要源于区域经济发展需求与产业经济需求,然而,从根本上讲,区域经济需求才是展览馆建设的最主要动力,这也是我国近年来会展行业兴起的主要原因。随着我国经济发展逐渐进入平稳期,对展览场馆修建的需求增长也会进入平稳期。
总之,我国会展行业的兴起对中国当代展馆设计的积极影响是毋庸置疑的,并且是具有推动作用的,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随着会展行业兴起的逐步深入,我国展馆设计将会更加完善,更合理化,朝着综合性,功能性,高档次迈进,让我们放眼未来会展行业,相信它的兴起能给我们展馆设计带来新的迹象。
会展经济已经越来越多地得到政府的扶持和引导,在相关政策和措施的出台有利于会展业经济市场秩序的规范,为未来会展业经济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会展行业将会是今后设计产业中最具发展潜力的行业之一。会展业的发展不仅前景广阔,还会给商务、会展、贸易相关专业的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这就要求相关专业从业人员提高自身的能力素质和专业素养。作为高校教师,又是设计专业人员,我感觉自身肩负重要使命,要努力提高自身会展相关专业能力的同时,还要为学生挺高能更好的实践机会,共同来促进我国会展事业的进步!
(作者单位:重庆科技学院人文艺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