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常态下推进基层治理法治化的路径探析

2015-05-30董彦宏

中国市场 2015年52期
关键词:基层治理法治化新常态

董彦宏

[摘要]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新常态下,十八届四中全会对于基层治理提出了法治化的战略定向。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首次以全会的形式专题研究部署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并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其中指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基础在基层,工作重点在基层”,并提出了“推进基层治理法治化”的要求,这为基层治理指明了方向和道路。可见,在依法治国的新常态下,如何正确把握和理解基层治理法治化的要求,找准推进基层治理法治化的路径,是摆在所有基层组织和基层干部面前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新常态;基层治理;法治化

[DOI]1013939/jcnkizgsc201552091

1科学把握基层治理法治化的内涵和特征

基层治理法治化,是指县级以下(县级、乡级、村、社区等)的行政区域,在党的领导下,将基层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一切活动都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使基层的一切需要和可以由法律来调控的活动和工作,都纳入规范化、法律化的轨道,从而提高基层治理的效率。

具体的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党的领导是核心

推进基层治理法治化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有序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最本质、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坚持党的领导。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程中,党始终都发挥着根本性、全局性的领导作用,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根本保证。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把“坚持党的领导”作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首要原则,同时,把“加强和改进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领导”作为了战略重要部署,充分强调了党的领导的核心地位。

12法治政府是关键

基层治理法治化的重点关键是约束和规范公权力,建设法治政府。基层行政机关作为基层的主要执法机关,其依法行政的水平如何,将直接影响基层治理法治化的程度。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中明确提出:各级政府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在法治的轨道上开展工作,加快建设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廉洁高效、守法诚信的法治政府。当前,在基层执法的过程中,尤其是政府执法领域,还存在不少问题,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行政不作为和乱作为的现象还比较突出,损害了群众利益和法律权威,影响了群众对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信心,极大地影响了基层治理的效率。因此,必须通过建设基层法治政府,推动基层治理法治化的发展。

13法治文化是基础

法治文化是法治的基础。推进基层治理法治化,必须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增强全社会成员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的法治意识,以法治文化建设为基层法治奠定坚实根基。文化是一种社会氛围,对人们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行为方式具有非常大的影响力。有什么样的文化,就有什么样的社会行为。可以说,整个社会对法治文化的普遍认同和坚决支持,是推进基层治理法治化,提升基层治理水平的基础和保障。

2全面认识基层治理法治化的重要性

21基层治理法治化是全面依法治国的基础环节

“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基层是整个社会的细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基础在基层,工作重点在基层。”基层治理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基础。基层治理法治化的水平,直接影响着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进程。当前,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关键时期,要实现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我们必须从全局性、基础性、战略性高度出发,以基层为基本载体,通过总结提炼基层实践探索中行之有效的好做法好经验,来推进基层治理的法治化。

22基层治理法治化是实现和谐稳定的坚实保障

习近平同志深刻指出,和谐社会本质上是法治社会。法律是协调社会关系的调节器,在调节各种复杂利益关系,减少和缓解各种社会矛盾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有力保障。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当前,我国正处于改革的攻坚期、经济转型的关键期,利益格局调整的困难,矛盾风险挑战的复杂都是前所未有的,基层治理的局势更是纷繁复杂,其治理任务更为艰巨和繁重。法治是“治理的基本方式和最有效手段”,以法治为手段的治理将是人类治理的未来和趋势。要维护基层经济社会秩序,实现基层的和谐稳定,必须把基层治理纳入法治化轨道,强化法律在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中的权威地位,推动形成法律至上的良好社会氛围。

23基层治理法治化是保障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的有效手段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老百姓开始重视自己的权利并运用各种方法维权,越来越关注日常生活中的法治和公平正义,逐渐成为有公民意识的老百姓。然而,有些干部,却习惯于“通不通,三分钟,再不通,龙卷风”的暴力斗争思维来解决社会矛盾,习惯将群众看成是自己管理的对象,运用强制命令的行政的思维看待和处理问题,结果只会导致矛盾的激化。与之相反,法律是公意的体现,法治所蕴含的价值包含自由、平等、公正和秩序,在维护合法利益的基础上预防和解决矛盾纠纷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对于基层政府来说,要从根本上化解矛盾,回应百姓呼声、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利益,必须大力推进基层治理法治化,不断提高基层治理的能力和水平。

3全面推进基层治理法治化的路径探析

舟楫相配,得水而行。基层要实现经济发展、政治清明、文化昌盛、社会公正、生态良好,实现各项目标任务,必须发挥好法治在基层治理中的引领和规范作用,主动融入法治新常态。

31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基层党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推进基层治理法治化最基本、最直接、最有效的力量。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推进基层治理法治化”的战略任务,并将“要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作为完成这一战略任务的重要保障。一是全面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牢固树立责任意识,基层党组织要自觉以法治为导向,切实担负起推进基层治理法治化的主体责任和领导责任,充分发挥党组织在依法治理中的领导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二是加强和规范基层法治党组织建设,围绕基层法治建设,确立工作目标、工作内容、工作方式、工作制度,着力解决制约法治建设的突出问题,与此同时,将法治型党组织建设工作纳入“联述联评联考”内容,与年终考核挂钩,从而建立法治型党组织建设的长效机制。三是扩大党组织覆盖面,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轉化为管理优势和服务优势。以岳麓区为例,岳麓区高度重视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通过将网格化管理与网格党建的深度融合,推出“五星网格”创建活动并将“成立网格党小组”作为“五好”内容之一,进一步统筹区域化党建资源力量,规范提升网格党组织建设,逐步形成了以党组织为核心、自治组织为主体、社会各方力量共同参与的基层依法治理的新格局,促进了基层治理法治化的推进。

32提高基层干部的法治思维和法治能力

法治政府建设是基层治理法治化的关键环节,法治政府的建设与领导干部的法治思维和法治能力是密切相关的。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在《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着重指出:提高党员干部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基层干部是基层各项事务的实践者,是全面依法治国的直接推动者、实践者,是基层法治建设的“落地桩”,必须提高法治思维和法治能力。在推进基层治理法治化过程中,必须采取各种措施着力提高基层干部的法治思维。一要在基层干部中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加大对法治理念和法治思维的培训和引导,完善基层干部学法用法制度,进一步教育基层干部要认真学习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带头守法用法,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开展工作的水平。二要完善基层干部学法、知法、守法等法治实绩考评标准和办法,把法治建设成效作为衡量基层领导班子和基层干部工作实绩重要内容,纳入政绩考核体系,在相同条件下,优先提拔使用法治素养好、依法办事能力强的基层干部。三要建立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机制,增强监督合力和实效,从而提高基层干部法治意识和依法办事的水平。

33建立重心下移,力量下沉的工作机制

建立重心下移,力量下沉的基层治理工作机制是有效化解社会矛盾的迫切需要,是破解基层综治工作薄弱的有效举措。一要着力完善基层治理体系和法治网络,构建与网格化管理相适应的区(县)、街道(镇)、社区(村)三级联动的法治网络,组建街道(乡镇)、社区(村)法律服务中心,建立干部连网格的“四位一体”(排查、化解、稳控、处置)机制,把法制工作网络机制和人员逐步向基层延伸。二要整合基层法治力量,把网格治理纳入法制化轨道,在网格的基础上健全社会矛盾和冲突的化解机制,构建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信访调解“四调联动”的矛盾调解机制,尽力把各类矛盾解决在当地、解决在基层、解決在萌芽状态。三要以“服务在基层、扎根在基层”为导向,推进法治干部下基层活动。要有效利用“信访接待日”、“三服务”一线法工作日、民情日等多种形式,积极引导、推荐优秀法治干部到基层挂职、任职或驻地服务,真正将矛盾纠纷的解决纳入法治的轨道,从而提升基层法治治理水平。

34培育社会主义基层法治文化

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必须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增强全社会厉行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文以化人、文以养心。法治文化是基层治理法治化的精神土壤。徒法不足以自行,仅有写在纸上的法律是不够的,只有人们真正信仰法治,法律才能被有效地实施,基层治理法治化才能更好地推进。一要建立健全法治宣传教育机制,实行“谁执法谁普法”的普法责任制,建立以案释法的长效制度。二要创新法治宣传教育形式,要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加大法治宣传力度,充分运用电视、微信、QQ等媒体扩大宣传,特别是善用周边的典型法律案例以案说法,引导人民群众尊重法律的威望,树立法治的信仰,使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成为一种基本价值取向。

参考文献:

[1]孙菊有效推进基层治理法治化探析[J].商业经济,2015(7)

[2]王春雷推进基层治理法治化的路径选择[J].中共太原市委党校学报,2015(3)

猜你喜欢

基层治理法治化新常态
家庭教育法治化的几点思考
基层纪检监察机关履行监督责任的问题与对策
党组织怎样下好“基层治理”这盘棋
宋代民间社团对基层社会治理影响几何
信访法治化中的权利义务配置
国企改革法治化的“知”与“行”
推进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