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白崇禧为何拒绝指挥国共大决战

2015-05-30

新传奇 2015年50期
关键词:白崇禧白先勇会战

白崇禧认为徐州易攻难守,不适合做指挥中心,刘峙也不是一流战将,直接下了判断:“中原大军分割使用,将来必败无疑!”白崇禧没有接受任命,避走上海,后因蒋介石派多人到上海敦促,勉强到汉口上任。

长期以来,白崇禧在历史上身影模糊。大陆历史书写者对他少有着墨,人们只知道他是蒋桂大战的另一方,桂系军阀;而在民国史上,白崇禧被称“逼宫”蒋介石退位,去台之后不得志而终。在白先勇新书中,他把白崇禧的一生和整个民国史相连,澄清了外界关于白崇禧的种种误会,梳理了他和蒋介石复杂的关系。这个两岸历史中都模糊的身影,慢慢地清晰出来。

大决战白崇禧避逃上海

1948年4月,李宗仁当选“副总统”成功,5月白崇禧由国防部长改任“华中剿匪总司令”。白崇禧上任后坚持“守江必先守淮”,建议将“华中剿总”设在紧靠南京的蚌埠,在徐州、蚌埠之间的江淮山岳地带,运用攻势防御,坚持长期作战;同时指出中原必须统一指挥,不能分割使用,提出山东、河南、江苏、安徽、江西五省联防。任命发表时,白崇禧“五省联防”的设想并未实现,蒋介石将华中战区一分为二,“华中剿总”设汉口,徐州另设一“剿总”,刘峙任总司令,白崇禧的设想被全盘打乱。他更认为徐州易攻难守,不适合做指挥中心,刘峙也不是一流战将,直接下了判断:“中原大军分割使用,将来必败无疑!”白崇禧没有接受任命,避走上海,因蒋介石派多人到上海敦促,勉强到汉口上任。

1948年10月,淮海战役(国民党方面称“徐蚌会战”)尚未开始,因国民党军队在东北失利,何应钦、顾祝同等在南京召开军事会议,希望白崇禧能出面统一指挥汉口徐州两个“剿总”。白先勇书中称,10月30日白崇禧由汉口飞回南京,当天看起来还颇有信心,第二天忽然拒绝接受统一指挥权。白崇禧发现徐州“剿总”早已把国军主力的几个兵团部署在以徐州为中心的陇海铁路及津浦铁路线上,各一字排开,成为一个“死十字”,徐州平原无险可据,一旦开战极易为敌军攻破,战事迫在眉睫,要重新迁动几十万大军已无可能。加上徐州“剿总”的部队将领邱清泉、黄伯韬、李弥等人都是蒋介石的黄埔爱将,白崇禧此前和他们并无渊源,难以指挥。

白先勇对“拒绝指挥”的评价是:“十月卅日晚父亲所作的决定,拒绝指挥徐蚌会战,可能是他一生中最艰难,但事后看来也是最明智的一次抉择……徐蚌会战,乃国共内战最后决胜负的一仗,成败责任非父亲一人所能担当。事后看来绝非仅仅是军事,他作这项决定,需要极大的勇气与智慧。徐蚌会战,国军溃败,折损60万大军。如果当初一开始蒋介石便采用父亲‘守江必先守淮,设‘剿总于蚌埠,由父亲统一指挥策划,恐怕戰争结果不致如此。父亲拒绝指挥徐蚌会战,蒋颇不谅解。”

“按兵不发”与“逼宫”

两岸都有史书称,国民党军队在淮海战役中失利,蒋介石嫡系部队损失几近殆尽,蒋数次命令白出兵救援,白“按兵不发”,“蒋愤掷电话筒、掀桌,痛骂粗话”。白先勇认为,这一段历史是外界对父亲白崇禧最大的误解:“两岸各自有各自的史观,大陆这边的历史会是国民党反动派内讧;台湾那边,徐蚌会战失败,蒋介石要负最大责任,但是国民党的历史也不好讲,要找个‘替罪羊,说我父亲按兵不动。但是父亲派了黄维军团12万人去,援助徐州、淮海战役,半路被拦截,黄维被俘虏,这些都是史实。别人都说他徐蚌会战冷眼旁观,按兵不动,让蒋介石失败,完全不是这回事。我父亲怎么会看着国民党败呢?覆巢之下岂有完卵,这么简单的道理他不知道吗?”

淮海战役后,国民党政权摇摇欲坠,白崇禧认为只有请美国出面调停和共产党议和,形势方能有转机。蒋介石当时有退意,但是迟迟没有宣布引退,白崇禧连发《亥敬》、《亥全》两封电报,请蒋介石下决议。

这就是后来被外界称为“逼宫”的两封电报,也有声音称正是这两封电报令蒋介石“被迫下野”。白先勇认为“逼宫”二字,亦不妥当:“当时国民党政权很危险的,我父亲认为唯一能救国民党政权的就是美国出面调停,跟共产党划江而治。不能再打,国民党的兵已经溃败了。美国人要出面调停的话,蒋介石必定下野。他就打电报给蒋介石,那时候这也是大忌讳,父亲是以国家利益为重的。其实按照我看的李宗仁回忆录,蒋介石知道大势所趋,自己已经先提出来下野了。”

“按兵不发”和“逼宫”,是外界对于白崇禧的误解,也是蒋介石一直对白崇禧提防的又一颗种子。

“小诸葛”的智慧

通常只认为说白崇禧是“小诸葛”,是因为他会打仗,但是白先勇的照片集却揭示了白崇禧更多的侧面。

北伐结束,蒋介石欲削藩裁军,白崇禧曾向蒋介石建言,自古以来“裁兵不难裁将难”,处置不当,即起祸乱;应将军队调往边疆戍边,巩固国防。他自己请愿带兵往新疆屯边,效法左宗棠治疆。身为回教徒,白崇禧对治理新疆回教少数民族有兴趣,列出过治疆纲要,作过边疆和民族问题的阐述。

北伐结束之后,白崇禧治理广西颇有成效,被称为“新斯巴达”。胡适曾经到访广西,对当地大加称赞。白崇禧在广西练兵也卓有成效,日后广西军在抗日战争中也是重要力量。

抗战期间,白崇禧也提出过“持久战”的想法。1938年,武汉军事会议上他说:“积小胜为大胜,以空间换时间,以游击战辅助正规战,与日本人打持久战。”这个方针为最高当局采用,遂成为抗日最高战略原则。白先勇也听父亲说过这个方针:“他是受了俄法战争的影响,俄国人对于拿破仑侵入,俄国人就把拿破仑拖到广大的内地,把他们给拖垮。日本人要速战速决,我们就是要延长它,把他们拖到内地。不在于一时一地的得失,要全面地对日本抗战。”

白崇禧到台湾之后,并无高位还一直被监视,逝世后蒋介石率国民党高层前往祭悼。白先勇用汉高祖对韩信的态度作比,描述蒋介石对白崇禧的心态:“韩信打天下功高震主,吕后设计把他给杀了。《史记》里说,高祖知道了,是‘且喜且怜之。一方面心腹之患被除掉了,他高兴,另一方面他为自己打过天下,这是将才。”

(《时代周报》2015.12.10)

猜你喜欢

白崇禧白先勇会战
马恩河会战(下)
马恩河会战(上)
扎实做好双减双抢 坚决打赢三秋会战
白先勇与《红楼梦》
库尔斯克会战
旅美作家白先勇的家国情怀
白先勇:我有一颗天真的老灵魂
「老妹子」白崇禧
白先勇笔下女性形象分析
白崇禧与抗日游击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