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五年内,中国农村如何脱贫

2015-05-30

新传奇 2015年50期
关键词:基层干部贫困人口贫困地区

在很多集中连片贫困地区,群众产业发展基础差,尤其是处于扶贫线边缘附近的农户,可能一场洪水、一场冰雹、一场大病就让他们瞬间返贫。

贫困问题,一直以来是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拦路虎”,是国家领导人的心头之痛。

12月7日,酝酿已久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发布,意味着未来五年,我国将使7000多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那么,这块“硬骨头”该怎么“啃”?

怎样“定位穷人”

习近平曾指出,要解决好“扶持谁”的问题,确保把真正的贫困人口弄清楚,把贫困人口、贫困程度、致贫原因等搞清楚,以便做到因户施策、因人施策。

两年多来,全国数十万基层干部参加了这场“寻找穷人”的行动。

山西省岚县岚城镇的前庄村,在2014年5月初开展贫困人口建档立卡工作,196户村民全部填写递交了贫困户申请书。

“谁都想当贫困户,把关一定要严。”村支书程润珍说,前庄村专门成立了10个人组成的评审组,挨家挨户发放上级统一制作的收入测算表,对各户家庭收入进行测算。

评审组是村民们选出来的,对每户的情况都比较了解。他们先按照县里制定的11条标准,把相对富裕的村民排除掉,又将已享受政策救济的村民也排除掉。整个识别过程,总共公示了四次。

然而,一些非贫困户成了贫困户,一些未脱贫的人“被脱贫”——这样的“不精准识别”,在一些地方贫困人口建档立卡中不同程度地存在。

“农户的各种补贴、低保等政策性收入很好核实,但务工收入、种植收入,只能根据群众自报和行情进行大致测算。”程润珍说,评审组在测算收入时,“确保家庭收入核算精准”是块难啃的“硬骨头”。

为解决这些难题,各地都在不断探索。

全国扶贫系统已展开建档立卡“回头看”,对已经初步识别的贫困人口逐一进行甄别,对发现的问题进行整改,实施动态管理,做到有进有出。

要做到“决不落下一个穷人”,特别需要动态眼光。基层干部深有感触地说,在很多集中连片贫困地区,群众产业发展基础差,尤其是处于扶贫线边缘附近的农户,可能一场洪水、一场冰雹、一场大病就让他们瞬间返贫。

谁来“啃”

据统计,7000多万贫困人口主要分布在我国中西部欠发达地区,也是最难摆脱贫困的群体。对此,习近平要求,要层层签订脱贫攻坚责任书、立下军令状。

作为长久以来扶贫开发的绝对主力,政府固然要在本轮攻坚战中发挥中流砥柱的作用。

甘肃农业大学教授尚勋武指出,“未来脱贫攻坚最大的困难在于培养贫困地区农民的自我发展能力。国家要从教育、医疗等方面补齐贫困地区发展短板,并加大对现有劳动力的培训力度。”

有专家表示,仅靠扶贫部门是做不好扶贫工作的,需要更多合力。其中,社会组织是不可忽视的一股力量。“社会力量由于组织结构、活动方式灵活,比政府更具低成本、高效率的优势。再加上公信力是社会组织发展的生命线,缺乏公信力或效率不高会使社会组织很难获得持续的资源支持,这种压力客观上促使社会组织廉洁自律并不断创新、提高扶贫效率。”西安市市委党校教授吕雅琴坦言。而且,“社会组织更加接地气,深入基层,可以根据扶贫对象的具体情况、真实需求制定一些扶贫项目和办法。”中国慈善联合会副秘书长刘佑平认为,慈善组织更能充分了解个体和群体的特殊需求。

因此,中国社会科学院扶贫领导小组副组长杜晓山认为,政府与社会组织的相互配合,才是扶贫的未来发展方向。“从长远来看,中国扶贫的最理想模式是政府提供扶贫资金,而资金的传递和管理应主要由农民自己的组织和专业性的民间机构来负责。”

怎么“啃”

在脱贫攻坚的宏大目标之下,扶贫资金容不得一丝浪费。习近平提出扶贫要做到“六个精准”,其中之一就是资金使用精准。据粗略计算,每年我国投入扶贫开发的专项资金和行业部门资金高达数千亿元。

2014年,山西省预算对扶贫龙头企业及产业支撑项目贴息贷款只用出去了一半。这边钱花不出去,那边扶贫企业想用钱却用不上。

也是在2014年,山西扶贫办成功为百企千村产业扶贫项目太原双合成食品有限公司和太原市本草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发行了1.15亿元的私募债券,但发行债券1年多了,贴息的事情还没有着落。按现行规定,只有银行贷款这样的“正规军”才能享受贴息,私募债券这样的“野路子”只能靠边站,数千万元扶贫资金则继续趴账上“睡觉”。

这不是个别现象。河南省审计显示,截至2014年9月底,53个县结存扶贫资金18.19亿元。知易行难。这需要上级的信任、放权,需要下级的担当、创新,需要政策的灵活性,需要制度的严密性,需要让实施者轻装上阵,又无隙可乘,要做到,绝不是一件容易事。

中国乡村为什么穷?回答这个问题,可能绕不开“涉农腐败”。据报道,从2013年至2015年5月,各级检察机关共查办涉农和扶贫领域职务犯罪28894人,占同期检察机关立案查办职务犯罪总人数的22%。扶贫问题的普遍可见一斑。

由于基层干部的腐败行为,国家政策工程成为少部分人中饱私囊的工具,导致政策失效失灵,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丧失有效支撑,社会治理秩序脆弱,农村发展环境恶化,进一步造成农民中的“能耐人”逃离农村。而农村资源的枯竭化、村民的脫离,又会加剧农村的贫困以及政治生态、农民生存条件和生活环境的整体恶化,进而反向激励进城农民对乡土社会的疏离、隔离与排斥。

另外,部分基层干部以不当手段牟取私利、恣行特权、将个人利益凌驾于公共利益之上,将导致利益之剑斩断社会道德链条,利益侵夺取代道德契约,邪气压倒正气,固有的纯朴伦理、礼义廉耻最终让位于巧取豪夺的“流氓文化”,农村社会道德秩序因此遭到破坏。

从各地反馈的信息来看,很多扶贫资金“苍蝇蛀虫”正在被清理。而提高扶贫投入的决策水平,比“拍蝇清蛀”更关键。

明洞易补,暗穴难防。用到容易,用好难,要达到习近平总书记对扶贫资金精准使用的要求,还有不少路要走。

(人民论坛网2015.12.8、新华网2015.12.9等)

猜你喜欢

基层干部贫困人口贫困地区
山西省政府采购贫困地区农副产品1.42亿元
有坑没萝卜,有人留不住 不能让基层干部“心不安”
对贫困地区乡村学前教育的几点思考
基层干部为何“左右为难”
交通运输部累计投入约7100亿支持贫困地区交通建设
上学不如“混社会”? 贫困地区的“厌学症”如何治
基层干部“累”在哪里?——应当累在服务为民,而不是形式主义
一些基层干部“血不再热”
隐形贫困人口
十八大以来每年超千万人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