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中美关系:乱云飞渡仍从容
2015-05-30
随着12月的到来,2015年也即将画上句号。在这一年,国际局势风云激荡,中国外交别开生面。中美两国在纷乱的国际舞台上表现抢眼,可谓“各美其美”、“美美与共”。总结起来,这一年的中美关系仍有不少新变化。
观察2015年以来中美关系的演进,大致呈现出两高两低发展走势:年初中美关系开局良好,3月至5月博弈的色彩明显增加,6月以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为契机,两国关系开始逐步导入高访时间,9月下旬习近平主席对美的成功访问为中美关系的稳定发展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10月份美方派军舰闯入中国南海南沙岛礁邻近海域,又使中美关系掀起新一轮波澜……
中美合作稳步推进迈上新台阶
2014年底的习奥“瀛台会晤”使中美关系带着浓浓暖意步入新的一年,双方积极落实元首会晤成果,双边投资协定谈判、双边联合军演、气候变化合作稳步推进,两军交流继续密集展开,尤其2月和4月两国海军在南海地区的联演联训对于双方管控分歧,防止在敏感区域发生擦枪走火具有重要意义。而反腐合作,正成为两国关系中的新亮点。
两国元首在互致新春问候时,便早早地确定了习近平9月访美的计划,也定下了2015年中美关系稳定发展的主基调。外交部长王毅总结说,习近平此行为中美关系发展拓展了思路,增强了动力,带动“跨越太平洋的合作”迈上了新的台阶。
应对气变合作在2015年成为中美关系新亮点,充实两国全球合作内涵。9月习近平访美期间,中美元首发表关于气候变化的联合声明。借这个声明,中国首次在国际上宣布2017年推行全国碳市场的目标,并承诺向发展中国家提供200亿元人民币的基金用于应对气变,规模与此前美国向绿色气候基金承诺的30亿美元相当。11月30日习近平在出席巴黎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期间与奥巴马举行年内第二次会晤,此后又于12月11日应约与奥巴马通电话,气变问题都是主要议题。事实表明,中美事先达成双边协议,对巴黎大会最终在12月12日通过全球减排协议发挥了主导性的引领作用。
除此之外,中美双方在伊朗核问题、打击海盗问题以及控制非洲埃博拉疫情方面也有着积极的合作。
例如今年7月,伊朗、欧洲联盟和伊朗核问题相关六国(美国、英国、法国、俄罗斯、中国和德国)在日内瓦达成协议。根据协议,伊朗不得从事5%以上丰度的铀浓缩,停止阿拉克重水反应堆建设,允许更多核查,有关六国将不追加对伊新制裁并松绑部分现有制裁。在这场历时9年的马拉松式艰难谈判中,中美进行了建设性的协调与合作。该协议10月18日生效,中美随即达成《关于联合全面行动计划(JCPOA)中阿拉克重水研究堆改造项目的联合意向声明》。根据该声明,中国国家原子能机构和美国能源部将作为伊朗核问题六国工作组双组长,与伊朗共同推动阿拉克重水堆改造项目。
美提出对中国第三次“抵消战略”
但中美关系的发展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竞争与合作并存是中美关系的常态,随着中美实力的不断拉近,中美之间的战略互疑愈发明显。
2015年,中国全力推进“一带一路”、亚投行倡议,与亚太和周边国家积极加强互联互通,取得重大进展。
2015年3月12日,英国宣布申请加入中国倡导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无意间再度拉开了中美间密集博弈的大幕。这导致美国政府战略疑窦上升,“中国将挑战美国主导的世界秩序”论调在华盛顿更有市场。奥巴马在这一年的国情咨文中再次唱响21世纪贸易规则应由美国而非中国制定的调门。美国政府一度试图阻挠亚投行,反被国际社会热情拥抱它的事实打脸。作为“亚太再平衡”战略的重要支柱,奥巴马政府极力推动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10月在亚特兰大谈成,成员不包括中国,这在亚太地区加剧了几组多边贸易服务协定谈判相互竞争的态势。
美国对“中国挑战美国主导的世界秩序”的焦虑感持续增强。随之而来的还有约翰·霍普金斯大学高级研究员蓝普顿5月发表的提出中美关系已近临界点之说的演讲、兰德公司在习近平访美前夕發布的“美中军事计分卡”报告,等等。美国国内表达了对中国改革发展方向不符合美国期待的失望和焦虑情绪,充斥着美国应如何扭转对中国的“败局”并保持优势的建议,助长了“中国威胁论”在美国国内的上升,对奥巴马及其继任者的对华政策调整构成直接而显著的影响。这一讨论与美国2016大选两党初选阶段相重合,造成了借选举提前炒作中国话题、各路参选人争相对华示强的怪现象。
再加上中美围绕着美日安保条约问题、南海问题、网络安全问题的博弈日趋激烈,不少人对此忧心忡忡,认为中美已经坠入了“修昔底德陷阱”,支撑中美关系发展的战略共识正走向瓦解,中美关系已经到了一个“战略临界点”上。
近几年来,中国除在高超音速武器上投下巨资外,还在集中资金和科研力量,大力发展电磁脉冲武器。据悉,中国研制中的先进电磁脉冲武器,主要利用短时间强大的电磁场,“杀伤”对方的电子系统。以打击美国的航母为例,当美方的目标遭到电磁脉冲武器攻击时,可能会使军事目标的雷达和通讯系统全部瘫痪,从而使任何先进的武器装备难以发挥作用。
2014年9月,美国时任国防部长哈格尔,向国防工业部门表示:“我们正在进入一个时代,即美国要想在海洋、天空和太空——更不用提网络空间——获得优势地位已不再是理所当然的事”。
在此大背景下,近一个时期以来,美国媒体提到对中国的第三次“抵消战略”。冷战时期,美国曾经两次提出“抵消战略”。第一次为20世纪50年代。时任总统艾森豪威尔,提出以其核技术优势对抗苏联强大的常规部队,使苏联企图在战场上实现“以兵换兵”的战争规则无法实现。然而,在苏联加强核技术优势后,美国的这次“抵消战略”未能全部得以实现。
第二次提出“抵消战略”始于20世纪70年代,时任国防部长哈罗德·布朗和副国务卿威廉·佩里提出以先进的微电子和信息技术,对抗苏联数量优势常规部队,阻止了苏联战略范围向西欧扩张。
美国媒体认为第三次“抵消战略”的主要意图是,通过美国在高科技技术武器装备上的技术优势,将中国在高技术武器上的几个突破全部抵消掉,从而确保美军在未来战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南海是中美间难以逾越的一道坎
就在这同时,南海问题进一步成为美国“格外”关注的焦点。
2015年,美方极为关切中国南沙岛礁改扩建工程,以维护航行自由、避免南海“军事化”为由,不仅美国领导层、政府要员在重要双边接触中屡屡向中方施压,美国军方更对南海海域采取了加强巡视、强化周边军事部署的实际举措。5月美军P-8A“海神”反潜巡逻机搭载CNN记者巡航南海,7月美军新任太平洋舰队新任司令斯威夫特乘P-8A飞越南海上空,10月美海军“拉森号”导弹驱逐舰进入南沙渚碧礁附近海域,11月美国国防部官员称美海军计划今后每季度在南海人造岛屿12海里范围内进行约两次巡逻。至此,美国在美国对南海问题的公开介入更加直接、明显,这是在美国继续推进“亚太再平衡”战略的背景下发生的,中美分歧的本质是战略博弈,两军在南海发生意外摩擦冲突的事实风险更高。
法新社的报道称,在美国总统奥巴马抵达菲律宾准备参加在马尼拉召开的APEC会议时,美方宣布向菲律宾、越南、印尼和马来西亚提供援助,用于海上安全。声明披露,在这些援助中,菲律宾得到的援助最多,为创纪录的7900万美元;越南将得到4010万美元。
美国这样做的直接目的有两个:一是造成地区局势的紧张,借此向一些国家和地区推销武器装备;二是给中国造成军事压力,企图以此将中国拉入亚太地区的军备竞赛中,尤其,企图以此将中国拉入发展对美国威慑不大的常规武器装备的竞争中,这样,美国便可以借“抵消战略”中的科技优势和尖端武器装备,颠覆中国的常规武器装备,实现既定的第三次“抵消战略”目标。
随着南海问题越发成为横亘在中美之间一道难以逾越的坎儿,东南亚国家在美国亚太战略中的地位显著上升。
以第27届东盟峰会的东道国马来西亚为例,文章写道,作为对中国南海活动的部分回应,马来西亚自2013年起正稳步提升与美国的伙伴关系。纳吉布政府已先后加入TPP,加入美国主导的打击“IS”联盟,此外允许美国侦察机使用其机场,允许美海军舰船停靠其港口。
但同时,纳吉布政府否认任何扩大同美国的防务合作有针对中国之意。实际上,马来西亚同时也在发展同中国的军事联系。在习近平2013年10月访问马来西亚之际,两国关系升级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
今年9月,中国同马来西亚在马六甲海峡完成了两国间首次实兵军事演习,这也是中国与东盟国家举行的最大规模军演。11月,马来西亚允许中国船只停靠靠近南海海域的哥打基纳巴卢港。就在1个月前,美国海军的“拉森”号驱逐舰曾在航行南海期间使用该港。
马来西亚强化同中国军事联系的同时,两国已经建立起强有力的经济联系。马来西亚是中国在东盟最大的贸易伙伴,而中国则是马来西亚在世界范围内最大的贸易伙伴。然而同样,马来西亚政府并未完全投入北京的怀抱。在保持与美国长期关系的同时,馬来西亚同样也在运用以东盟为基础的论坛平台和其他多边机制调和中国崛起带来的风险。
文章表示,马来西亚的做法并非个例,几乎所有东盟国家(菲律宾除外)和美国在亚太地区的传统盟友——如韩国和澳大利亚——均在一些问题上对华显露亲近之态,在另一些问题上则表现冷淡。
中美关系走向全球层面的分水岭
归根到底,崛起中的中国身份和利益的这种双重性和矛盾性对中国处理对外关系构成非常严峻的挑战。在无法确定中国意图时,美国采取了一些防范措施,如“重返亚洲”或“亚太再平衡”。美国这些防范措施引起中国的警觉,后者因此也采取一些应对措施。与此同时,两国国内都有一些人认定中美必然要冲突,对于他们来说,上述情况说明他们的这种看法是对的,于是纷纷发表对抗言论,相互印证两国必然冲突的看法。在此背景下,中美互动越来越多地呈现负面特征。
所幸的是,习近平主席和奥巴马总统都意识到,中美关系和则两利、斗则两伤,在此共识下举行了三次特殊的峰会,目的是管控分歧和推动合作。在双方努力下,这三次峰会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短期内,由于上述原因,中美关系还会不断出现负面互动的局面,比如说,三次特殊峰会后,中美关系都出现了负面互动的情况。
所以总体上来看,今年一年,中国的经济转型稳步推进,大国外交更加积极有为,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再现亮点,“一带一路”、“亚投行”等战略性谋划快速推进、气势恢宏。美国的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奥巴马在美古关系、伊核谈判等难点问题上实现突破,在推进“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和“跨大西洋贸易与伙伴协定”上初获成功。中美关系从年初的高位开局,到近期的平稳收官,虽几经波折,但经受住了一系列问题的考验,波澜不惊,整体上保持了螺旋上升的态势,新型大国关系建设无论是从深度还是广度上都有所提升。
从以上事件可以看出,中美关系已经进入一种竞合的常态,竞争、摩擦、对话、合作的因素交替增长,相互作用。但至少从目前来看,中美关系的总体状态仍是稳定发展的,首脑外交的引领作用表现得极为突出,且这一关系的全球意义加速上升,全球治理结构中的中美协调成为决定21世纪基本走向的关键动力。从此意义上讲,2015年的中美关系还是积极面大于消极面的。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纵然杂音不断、新问题持续涌现,但中美两国领导人超越历史宿命、共同致力于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的决心未改,中美两国互利共赢的合作基础仍存,两国妥善管控分歧、坚持对话与合作的政策导向未变。
2015年对中美关系来说无疑是一个具有历史性意义的重要年份,喻示着这一关系将在来年面临更多的发展机会和冲突陷阱。2015年将作为中美关系真正从双边层面提升至全球层面的一个分水岭载入史册,提醒两国决策者今后要更加小心翼翼地处理这一关系,也要求两国决策者在运筹这一关系时具备更为高远的战略视野。
(海外网2015.12.9 董春岭/文、财经网2015.12.8 贾庆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