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唯物史观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的发展

2015-05-30马丽

2015年50期
关键词:三个代表唯物史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马丽

摘要: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念的发现和创立体现了马克思卓越的智慧,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也是时代发展过程中必然会产生的思想。唯物史观的创立,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现提供了思想、理论以及哲学基础,也为广大人民和无产阶级的自身解放都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思想武器。就中国而言,唯物史观的中国化在实际的表现中是:“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邓小平理论。这些理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上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引领着中国建设朝正确的道路迅速发展。

关键词:唯物史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邓小平理论创造性地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历史观,是唯物史观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的产物。“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在新形势下的创造性运用。科学发展观深厚的哲学基础就是唯物史观,它是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对唯物主义历史观的一种继承、创新和发展。

一、中国特色主义社会主义在唯物史观的影响下产生了邓小平理论

在邓小平看来,发展生产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核心内容。因而,邓小平再次的提出了生产力的标准理论,并将其转化为具体的方法论原则,全面而系统地对社会主义核心任务的生产力标准理论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进行论述,也就是对生产力的解放,对生产力思想进行发展,并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观点。从理论上看,唯物史观的生产力理论具有恢复和发展的意义。生产力标准观是邓小平生产力理论的基本观点之一。提出的生产力标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二、“三个代表”是唯物史观的创新运用

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马克思主义在发展生产力的过程中特别注重,党的发展目标,是围绕解放和发展生产力,通过不断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所有的目标都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生产力的发展是不同的,也有先进落后的点。党要想达到先进生产力的要求,必须努力工作,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规律。通过理论、程序、路线、政策、政策的制定以及正确的实施在生产力的发展方面起到推进作用。

当代中国的先进文化包含了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的民族、科学、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在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政治一体化、相互渗透。现如今,文化在日益成为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组成部分和国际之间竞争力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深刻的影响着一个国家的国民活力、国家感召力以及人民凝聚力。一个强大的文化支撑,可以影响到国加的繁荣昌盛、名族的自主和独立自强以及人民的幸福。

在2001年召开的“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且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这一论断的提出是在对科技发展,科技与生产力的深刻关系的高度认识并且深刻理解了生产力的发展离不开科技的进步,反过来,生产力的发展又反作用于科技的进步。首先,对于科学的发展与发生,在最初阶段就是由社会生产力决定了的,为了适应当前先进的生产路的发展的需要,都需要去开展科学的发现以及技术反面的创新。第二,伴随着人类科技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人的主观能动性在发展中起的作用越来越重要。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是人类自身主卦能动性不断发挥作用的外在表现。在科技创新过程中,在不断生产先进生产力的过程中,逐渐抛弃原有的跟生产力不匹配的技术,先进的技术和生产力最终会将落后的技术和生产力取而代之。所以,科技不但是第一生产力,还是先进生产力的外在表现形式和主要标志。

三、科学的发展来自于唯物史观的继承以及发展

(一)唯物史观关于人与自然的辩证思想的具体体现为以全面协调可持续作为基本要求,平衡作为基本方式

作为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核心内容,需要紧紧围绕着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基础作为主要的依据,一方面,把握好,人与自然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人类的发展和自然的探索之间的关系是辩证与统一的关系,自然给人类提供物质,人类利用物质产生先进生产力,反作用于自然,让自然更好的发展产生更多的物质。将人类的发展和资源的不断消耗、环境的恶化以及生态破坏的压力等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另外一方面,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人之间也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辩证统一关系,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先富起来的人带动后富起来的人达到共同富裕的辩证的统一关心。实现经济的平衡发展,有着深刻的哲学内涵。

1、人与自然的平衡关系

人类和自然之间具有统一的特性,自然是人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人类对自然界的能动认识和改造,所以,科学发展观认识到全面的可持续发展是基本要求,平衡发展作为根本的方式,这是唯物史观关于人累和自然之间辩证思想的具体体现。

2、可持续的发展道路是人类反正的唯一选择

可持续发展指的是资源在满足现在我们的使用需要的情况下对后代人的需要不造成损害的能力。换而言之,也就是说社会、资源、经济和自然环境的保护四者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协调,四者是一相互密切联系的有机的统一整体。在满足经济高度发展目的的情况下,还要对人类赖以生存的水、大气、土壤、森林和其他自然资源环境进行有效的保护。

(二)发展作为第一要义是唯物史观在社会发展理论上的具体应用

发展作为第一的任务,唯有发展才是硬道理,而且“三个代表”的思想主题也是发展,中国想要发展起来成为强国,也就需要共产党将发展作为重要的思想潮流来开展。科学发展观也是依托发展而成立的。那么,我国需要解决当前问题发展将会是关键所在。所以,发展为第一要义是唯物史观关于社会发展理论的具体运用。

(三)以人为本作为核心是唯物史观的核心,是对历史主题思想的具体阐述

1、将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念的核心理念

以人为本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在十六届三中全会中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就已被提出,这是我党在相关的重要文件中第一次提出这样的要求,以人为本就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客观需要,是唯物辩证主义的自然观,也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理念,科学发展观的落脚点和出发点便是以人为本。

2、以人为本——把人作为发展的根本动力

以人为本是将人当做主体来发展,把人当做发展的原始动力,以人为本是通过对人潜能的探索,以发挥人的智慧,以此给人类创造出更好的生活、发展条件。所以我们必须要树立正确、良好的群众观、人才观,充分尊重群众的主体地位。尊重劳动,尊重知识,让人才充分发挥出自己的聪明与才智,使不同种类的人才、各个岗位的劳动人民能充分显示出自己的能力,为人类创造出越来越好的条件。

3、以人为本——实施人才强国的战略

人才强国战略概念,就是依靠人才实现国家富强的战略。它的基本内涵可以从两个方面解释:一方面可以通过加强对人才的培养,打造出一支有科学的组织架构、有优良的素质、有宏的大规模的人才队伍,我国将可以从人口大国转变成为人才强国,另一个方面就是通过改进人才管理的方式来挖掘人才的潜力,激发人才的活力。唯物史观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得到了继承和发展,还会得到进一步的完善。研究唯物史观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的发展,有着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作者单位:内蒙古大学)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1-4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邓小平文选(第 2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3]丁永慧:《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理论述要与实践意义》[J].青年科学,2010年(7)

[4]陈先达:《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M].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5]谢殿波:《历史唯物主义中国化在于解决实际重大问题》[J].社科纵横.2010.

猜你喜欢

三个代表唯物史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整体性视域下的功能解释唯物史观批判
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工作发展方向
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途径
社会主体研究方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中的运用
从“五大发展理念”看习近平的创新思维
唯物史观下关于“礼”的起源的理论阐释
从唯物史观角度分析辛亥革命
唯物史观与思想方法
论人的全面发展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辩证关系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推动军事历史研究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