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等职业教育对平潭综合实验区的价值贡献

2015-05-30陈颖

大学教育 2015年6期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价值

[摘 要]平潭综合实验区的建设发展离不开高等职业教育的支撑。高等职业教育对区域经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在区域发展战略、经济转型、人力资源储备、民生保障改善等方面,高等职业教育对平潭综合实验区的建设与发展有着重要价值。平潭综合实验区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存在瓶颈,但具有发展前景。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 平潭综合实验区 价值

[中图分类号] G710[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095-3437(2015)06-0173-03

2011年11月18日,国务院正式批复实施《平潭综合实验区总体发展规划》,平潭综合实验区(简称实验区,下同)开放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实验区的发展目标是:到2015年,基础设施显著改善,新兴城市框架初步形成,加快开放开发的基础条件基本完备;到2020年,基本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导、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特色产业体系,基本实现与台湾地区经济全面对接、文化深度交流、社会融合发展,共同家园基本建成。[1]实验区的最终目标是:打造机制先进、政策开放、文化包容、经济多元的现代化、国际化综合实验区。

职业教育是各级各类教育中与社会经济发展联系最为直接的教育类别。中国特色的高等职业教育横跨了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两大领域,是大学层次的职业技术教育。在实验区的建设发展过程中,高等职业教育有着重要的价值。

一、高等职业教育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意义

高等职业教育占据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据统计,2012年全国独立设置高职学校1297所,占普通高校总数的60%;招生数320万人,占普通高校招生总数的48%。[3]在布局上,全国95%以上的地级市至少有一所高职高专院校[3],我省每个地市至少有一所本科院校和一所高职高专院校,为当地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智力和文化支持。

高等职业教育所培养的社会经济发展重点领域急需的紧缺人才和高端技能人才,为现代产业体系和公共服务体系提供了人才支撑。在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升级的大背景下,经济相对欠发达的地区的快速发展,更需要高等职业教育提供应用型技术研究开发和高端技能型人力资源的合作和支持。

职业教育为劳动者提高劳动技能,提高了就业能力,从而保障民生,促进社会稳定。现代职业教育的外延在不断拓展,承担了社区教育、成人教育等提升市民科技文化素质的功能。[4]

二、高等职业教育对平潭综合实验区的价值功能

(一)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是平潭综合实验区发展战略要求

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平潭开放开发工作,2013年7月25日福建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的《福建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快推进平潭综合实验区开放开发的决定》指出“平潭综合实验区管理委员会是省人民政府的派出机构,按照省人民政府的授权,依法行使设区市的人民政府经济社会管理权限以及中央、省人民政府特别赋予的管理权限,统一领导和管理实验区开放开发”。

实验区自设立以来一直处于快速发展之中。当前平潭岛的城市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开放开发的基础条件基本具备,实验区从基础设施建设转向产业培育发展,正在深入推进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和现代农业的发展进程。在此社会发展背景下,实验区建设需要大量各层次人才,其中包括高端技能人才,实验区对高等职业教育的需求日益迫切。作为相当于或更高于行政设区市级别的实验区更需要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来培养人才,吸引人才,积聚人才,服务和支撑当地产业经济发展。实验区发展高等职业教育,能快出应用型人才,满足实验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以及文化发展、社会建设等领域的人才需求。

相比于研究型本科院校,应用型高职高专院校建设培育的周期短见效快,更能迅速形成高等教育规模。实验区设立的高职高专院校以及正在筹建中的平潭海洋大学,其教育消费能促进高校周边局部经济的增长,快速带动高校周边城乡文化环境的提升,带动以高校为中心的房地产业、商业、饮食业发展[2],还为完善实验区城市功能,推进城镇化进程作重要贡献。

实验区的高职高专院校可积极参与实验区经济活动,利用知识、人才、信息资源优势,为实验区政府企事业单位的发展研究、重大项目、工程建设提供技术咨询服务和决策参考,开展信息的共享与应用,进行知识推广、技术创新并转化为生产力,更深层次地推动实验区社会经济发展。

高职高专院校的应用型技术研究、高端技能人才培养、区域性社会服务正是实验区战略发展所需的。

(二)平潭综合实验区区域经济转型需要高等职业教育支撑

平潭原来是个离岛县,产业经济十分落后,岛内原有主导产业是以海洋养殖、远洋捕捞、船舶修造以及旅游为主的商贸服务业。截止2012年6月,船舶修造业年修造能力超过100万吨位;海上运输总运力达900万载重吨,居全省第一;岛外产业以海上运输和隧道工程业为主,其中隧道工程业从业人员近3万人,分包的全国隧道工程年产值超300亿元。

2013年,国家发改委颁布《平潭综合实验区产业发展指导目录》,实验区经济开始步入转型升级阶段,包括高新技术产业、服务业、农业及海洋产业、旅游业、社会事业、生态环保业、公共设施管理业的七大类产业[5]对技术应用和技术创新的需求出现大幅度增长,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等高附加值高端产业带来的岗位技术层次上移,对高端技能人才需求增加,急需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此外,实验区在探索两岸共同家园的合作模式上,注重对接台湾中下层民众、中小企业、中南部民众。而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不足、高端技能人才短缺等问题更为凸显。

应用型高职高专院校直接面向社会经济建设,能更主动对接产业,培养大批紧缺人才,解决企业生产技术难题,有效缓解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人才和技术瓶颈问题。高等职业教育促进区域产业向中高端发展,推动中小企业产业集聚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高端技能型人才的动手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强,能解决生产上遇到的问题和生产中的缺陷与漏洞,保障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和产能,在经济转型升级过程中提高竞争力,抢占制高点。

因此,实验区设立高职高专院校是实现区域经济转型,发展当地经济的当务之急。高等职业教育培养出的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需要的大量既懂基础理论又懂操作工艺的一线高端技能人才,能有效地缓解实验区产业结构调整升级过程中出现的技术和人才供求失衡矛盾,创造实验区行业品牌,更能密切实验区的政府、企业、学校的合作,实现“政府主导,专业与产业对接;行业引领,人才培养与岗位职业对接;企业参与,教学内容与技术进步对接”,政产学研协同创新,服务实验区产业经济转型升级。

(三)高端技能型人才是平潭综合实验区人力资源的重要储备

随着实验区的发展,产业规模不断壮大,产业类别不断扩大,实验区对人才类型的需求也发生了变化,原来已有的人才数量和行业类别已远远不能满足快速发展的实验区建设需求,人才的需求将随着实验区的建设发展更加迫切,特别是高端技能型人才。

例如,全球最大的触摸屏制造商宸鸿科技集团在平潭设立宸鸿科技(平潭)有限公司,总投资约30亿元人民币,从动工到投产不足一年时间,仅一期用人需求达六千多名,其中包括大量从事生产管理的高端技能人才,为了解决企业招人困难,实验区专门为此成立工作组,协助企业招收人员。目前,在平潭综合实验区落户的台资企业已超过100户,仅在金井湾组团有协力(平潭)科技产业园、冠捷(平潭)光电园、宸鸿科技(平潭)等科技企业,全部建成后预计将有300亿至500亿产值,3至5万人才需求,对高端技能人才需求的缺口将很大。[6]

在实验区发展需要的大量人才中,高端研究型人才可以通过省委省政府所支持的“四个一千”人才工程快速引进,而产业链上需要的大量应用型高端技能型人才和技术工人需要以立足于本地培养为主。《平潭综合实验区总体发展规划》提出,要积极发展各类职业培训,加强各级各类劳动力技能培训,为平潭开发建设提供坚强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1]目前,实验区只有一所职业中专,无论从质量上还是数量上,都远远满足不了实验区产业经济对技术人才的培养需求。

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人力资本促进社会经济的长期发展,离开了职业教育培养的大量技术技能人才,现代产业体系的建设就没有了人力资源的支撑。在某地区当地设立高职高专院校,可以依托当地的产业,开展集团化办学,结合当地产业人才需求,采取订单式培养,开展校企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实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等。因此,实验区设立高职高专院校,可以为实验区的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培养“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高级应用型人才,为实验区提供足够的高端技能人才储备。

(四)开展职业教育有利于平潭综合实验区保障和改善民生

平潭有近40万户籍人口,当地原先文化经济落后,大量人口外流。在平潭留下的人员中,大多由于缺乏资金、文化素质偏低、缺少专业技能,不能适应就业市场需求的变化而在当地生活水平较低,面临就业和提高生活品质的问题,与实验区的发展不相适应。对这些人口中的劳动力进行技能培训,既能解决实验区企业的产业工人的需求,又可提升实验区人口素质,解决居民就业问题,增加收入,改善民生,对促进实验区社会和谐稳定,对改善实验区人口素质结构有着重要的意义。

平潭现有高中学校11所(其中公立5所、私立6所),每年高中毕业生约四千人。其中,2011年高考考生4167人,升入本科院校的有1972人(47.3%),升入高职高专院校的有1535人(36.8%),未升学的有660人(15.8%);2012年高考考生3896人,升入本科院校的有2162人(55.5%),升入高职高专院校的有1302人(33.4%),未升学的有432人(11.1%);2013年高考考生4272人,升入本科院校的有2054人(48.1%),升入高职高专院校的有1188人(27.8%),未升学的有1030人(24.1%)。这些未升学的高中毕业生,都具备了较高的文化素质,是重要的潜在技术劳动力资源。此外,近年来随着实验区的开放、开发,吸引并涌入了大量的外来建设人口,实验区本地还有一些初中毕业直接进入社会就业的学生,有大量的技能培训的需求。

实验区设立高职高专院校,开展高等职业教育,能使更多的高中毕业生接受高等教育,扩大社会下层人员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提高其受教育水平,帮助其从社会弱势地位向上流动。[2]此外,还可以依托高职高专院校开展高水平的不同层次的职业技能培训,让实验区更多的劳动者有条件便利地接受技能培训,使社会低收入者获得更好的劳动技能,提高人口文化素质,减少收入差距,保障民生,促进社会稳定。

三、平潭综合实验区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瓶颈与发展前景

(一)高等教育资源匮乏

平潭岛离省会城市较远,远离大学群体和相关职能管理机构,缺少高等教育环境和教育链等支撑,在引进师资、吸引生源方面有劣势,对学术交流、获取信息、沟通联系、协会活动、与其他高校合作、与各机构合作、共享教学资源、学生升本培训甚至业务办事等方面都存在不便利因素。

现在,除了原有跨海大桥出岛第一通道外,平潭岛北部高速公路高速铁路的出岛第二通道即将动工,出岛交通会更加便利,实验区与省会的距离将拉近,平潭海洋大学正在规划建设,平潭高等教育“孤岛”的情况将会有所改善。

(二)高等教育基础薄弱

目前平潭区域仅有一所职业中专,没有高等院校可以作为基础,新建高职高专院校建设在校园建设、师资引进、教学仪器设备配置、学校规模形成等软硬件方面需要数以亿计的巨额资金投入。

高等职业教育以服务地方经济为主,目前平潭的产业规模还没有形成,产业培育还需要一个过程,高职教育与产业规模需要协调发展,相对应的高职教育规模及专业设置也要一个培育过程,否则会造成过度教育,导致教育过剩。

实验区将由基础设施建设转入产业培育阶段,全岛分线管理封关运作系统正在建设,全岛将享受海关特殊监管政策,即将进入产业快速发展时期,对高等职业教育的需求和投入也会随着产业规模的扩大而增大。

(三)生活环境艰苦

平潭岛原来很落后,现在也还不发达,目前以及今后较长一段时间内,生活和工作条件会比较艰苦。大学城区域与邻近村镇有一定距离,高校建成后周边配套环境形成需要一定的时间,高校师生生活还不便。平潭岛地处台湾海峡东部海上,风大沙多海水咸,冬季风大,夏季易受台风影响;平潭岛的空气湿度大、盐分高,仪器设备等易腐蚀老化,学校运行维护成本较高。

随着实验区建设发展,启动了国际森林花园岛建设,不断地改善环境,全岛绿化、彩化、花化已取得显著成效,最终将会打造幸福宜居的两岸民众共同家园,到那时生活环境将会大大改善。

实验区未来将建成对台交流前沿、科技智慧岛、全国大海岛、国际自由贸易港,相对应地可发展具有闽台合作特色、信息技术特色、海洋特色、国际特色的实验区高等职业教育。此外,可以结合实验区的产业优势、城市建设进一步拓展高等职业教育的集团化办学和社会服务功能。

四、结语

平潭综合实验区的建设是国家的重要发展战略,实验区快速发展彻底改变了平潭岛的落后面貌,为两岸共同家园建设提供良好环境。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既是实验区发展战略要求,也将在技术支持、人才储备、文化提升、民生改善等方面为实验区的建设作出重要贡献。实验区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时不要忽视其发展瓶颈,要扬长避短,这样才能充分发挥高等职业教育对实验区建设发展的价值。

[ 注 释 ]

[1]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平潭综合实验区总体发展规划[EB / OL].(2011-12-16)[2013-9-27].http://www.pingtan.gov.cn / show.aspx?Id=750.

[2] 王守法.高等教育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2005:36-38,57-60,62-63,77-82.

[3] 鲁昕.贯彻落实规划纲要,建设现代职教体系.提高高等职业院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EB / OL].(2012-9-26)[2013-9-27].http://www.docin.com / p-496589932.html.

[4] 陈文辉.职业教育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价值.[N].宁波日报,2012-7-10(A10).

[5]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平潭综合实验区产业发展指导目录[EB / OL].(2013-03-07)[2013-9-27].http://www.pingtan.gov.cn / show.aspx?ctlgid=456721&id=17421.

[6] 平潭电视台.全球触摸屏巨头年内在岚投产[EB / OL].(2013-06-20)[2013-9-27].http://www.pingtan.gov.cn / zdxmShow.aspx?id=1301.

[责任编辑:钟 岚]

[收稿时间]2014-12-08

[作者简介]陈颖(1968-),男,福建宁德人,副研究馆员,本科,理学学士,研究方向:高职教育,信息化及资源开发应用。

猜你喜欢

高等职业教育价值
践行初心使命的价值取向
价值3.6亿元的隐私
一粒米的价值
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SPOC混合教学模式设计探讨
“给”的价值
高职院校“三个空间”就业体系构建研究与实践
纺织行业职业结构变迁对高职现代纺织专业人才培养的启示
小黑羊的价值
放大你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