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理婚嫁音乐研究与探索

2015-05-30王叶曼

东方教育 2015年6期
关键词:媒人小号白族

王叶曼

白族是我国西南边疆一个具有悠久历史文化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少数分布于丽江、保山、碧江、南华、元江、昆明和贵州毕节、四川梁山、湖南桑植等地。总人口在1858063(2002年)人左右。由于历史和自然原因白族人民不断与外来文化融合,但始终保持着本民族独特的生产生活方式,由此形成了今天特有的白族文化体系。

海东地区的音乐文化在白族生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几乎渗透到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不论是婚丧嫁娶还是民间重大节庆都有与民间习俗相对应的音乐,这些音乐有明显的界限,一般不可混用,不同场合使用的音乐已经形成了固有的类型,有各自鲜明的特点,每一首曲子都用在习俗中的固定场合,如:《三催花》用在催促新娘起程,《辞娘调》用在新娘起程出门时,而《拜堂调》在新娘被迎娶进家门拜堂的过程中演奏等。由此可以看出当地音乐文化与民俗文化相互渗透,通过这些音乐我们可以挖掘出当地音乐背后的民间民俗文化。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在白族的传统生活中婚姻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婚姻意味着一对成年男女青年组成家庭,从此开始生活。在白族旧时的婚姻习俗中同样在讲究媒妁之言父母之命,曾经流传着“提拿上无云不下雨,地上无媒不成亲”、“男不招亲妹不嫁的说法”。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前男方最小在在十一、十二岁时父母就开始为其托媒人张罗“说媳妇”,因此,在男婚女嫁方面也形成了一套传统的习俗。

一、大理婚嫁民俗

婚嫁音乐的仪式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明察暗访

男方家人过看上谁家姑娘,男方父母一般会在早晨到女方家“明察暗访”,“明察暗访”的内容包括:姑娘家的经济情况、社会地位,及在村子里的为人处事、与邻里间的关系如何,姑娘是否勤劳善良、孝顺长辈等等。经过“明察暗访”后如果男方家觉得在各方面两家条件匹配,就会找当地能说回道的媒人上女方家提亲。如果说男方父母在“暗访”过程中觉得女方家在社会地位和经济关系强于男方家,或者女方家过多弱于男方家配不过自己的儿子,就不会再到女方家提亲。从“明察暗访”这个婚俗程序我们可以清楚看到,白族也是一个及其讲究门当户对的,一桩婚姻是否能成除了要两家经济条件相当,还要女家家庭和睦,与邻里关系融洽,女孩要勤劳善良,尊老爱幼。

(二)说媒

说媒是提亲的第一步,男女双方的父母通过“明察暗访”互相了解后达成共识。男方父母会先请媒人带着一份“小礼”(糖果、红糖等,小礼的内容各村镇不同,渔民的小礼包括鱼,而坝区以耕地为生的白族不送鱼。)领着小伙子到姑娘家与姑娘见面,初次见面男方父母一般不参与。如果男方有意就会主动跟女方交谈并示意媒人自己喜欢这个姑娘,男方不能当着媒人和女方父母的面直接说自己喜欢这个姑娘,以后男方才有“三回九转”登门提亲的机会。如果男方没有看上这家姑娘从此就不再在这家提亲,父母会为儿子留意别家的姑娘,直到选到意中人为止。

(三)讨“八字”合“八字”

男方家请人择一良辰吉日,告知媒人,请媒人转告女方家,按习俗男女双方家各摆酒席(男方家在早上摆宴,女方家在下午摆宴,宴请族中亲朋好友,以示婚姻已定)。男方家请村中有文化的老者写“八字贴”,八字贴用长6寸、宽4寸的红纸红壳四折八页而成。

(四)“说财礼过礼”

男女双方相处一段时间男方的父母依照女方的生辰八字请先生择日出嫁。

综上所述,婚庆音乐在婚嫁客堂中、迎娶新娘、拜堂、闹洞房等几个婚俗环节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音乐贯穿在整个婚礼仪式中。具有引导婚礼仪式过程的功能和作用,婚庆音乐同时也承载着白族婚嫁习俗的丰富内涵。

二、大理婚嫁习俗与音乐的融合

(一)乐器搭配

白族的婚姻庆典中音乐运用得较单一,在乐器搭配上与房屋庆典、丧葬仪式相比显得比较单调。海东各个镇的婚庆乐器有些微差别,如挖色镇迎亲结婚时不用唢呐(近几年开始用唢呐),主要以打击乐器为主,如:鼓、锣、镲等;海东镇、双廊镇、宾川大营镇主要用唢呐迎亲,辅用民间小号①。

(二)民间小号的作用

民间小号声乐浑厚,有庄严感,在婚庆过程中有提醒、叫门的作用,由于白族民间小号只能演奏音高而不能演奏音乐,因此小号在白族婚庆音乐中的作用很有限,一般用在新郎到达新娘家门口时,由唢呐匠吹小号叫门,直到新娘家打开门为止,新娘离开娘家门和进新郎家门时均用吹民间小号的方式提醒。

(三)曲目和特点

流行于海东地区各镇娶亲时用唢呐吹奏主旋律,锣、鼓、镲伴奏,主要曲目有《迎亲调》、《三吹花》、《辞娘调》、《大摆队伍》、《拜堂调》、《送客调》。以五声羽调式和徵调式为主。多用2/4拍,少部分为3/8拍或6/8拍,大多数曲目无固定拍,速度由唢呐演奏者掌握,锣鼓和之。多用倚音、颤音、波音。

锣鼓节奏相对简单,主要节奏型有:四分、八分、前八后十六或前十六后八、十六分为主,音域跨度在七度、六度、五度之间,喜调音乐声音高亢喜庆,节奏欢快。

如曲子《大摆队伍》,曲子为五声G徵调式。由主音G开始主音G结束。有三小节的引子动机,九小节的展开部分和两小节的结束部分组成。曲子有一个鲜明的特征是,由引子部分的第三小节作为一个衔接,使整个乐曲可以在该乐句的基础上不断的扩展反复或结束。第二声部为一个打击乐器的伴奏,只用了一个很规律的前八后十六节奏型。和声上面由于没有出现变宫音所以主要运用了一级六级和五级,没用四级和二级。

曲子为六声E商调式。二拍子的节奏,由弱起开始。第10小节虽然变成了八三拍的节奏,但节奏型较规律每一小节重拍的位置为八分音符,弱拍的位置为16分音符,典型的一板一眼,第二声部鼓的节奏也遵循了旋律板眼的轻重特征,板处为前八后十六节奏,眼处为4个16分音符节奏。旋律上也是第10小节跟随拍子的变化突然出现了偏音变宫,使曲调的色彩由五声变成了六声,增加了喜庆的味道。除此之外曲子的音区较高,大部分在小字一二组的高音区,最高音为小字三组的e3音,所以适合高亢亮丽的唢呐演奏。

《三催花》为加了两个偏音清角和变徵的七声C宫调式。2/4拍,多用颤音演奏法,主要节奏型有前八附点后十六,前十六后八和八分音符。锣鼓节奏规律,主要以前八后十六的节奏型为主。

《拜堂调》为五声G徵调式。作为新娘与新郎拜堂时的背景音乐,节拍在2/4拍、2/4拍、3/8拍间频繁转换。主要音型有小切分、十六分、前八后十六、前十六后八。多用倚音、波音。

海东地区的婚庆音乐严格按仪式过程演奏,仪式进行到哪个阶段演奏哪首乐曲,如:催促新娘启程时演奏乐曲《三催花》,新娘离家时演奏《辞娘调》,拜堂时演奏演奏《拜堂调》等。婚庆场合也可演奏节庆音乐中曲风欢快的曲目,如:《龙船调》等。

参考文献:

[1]伍国栋.白族音乐志[M].云南人民出版社,1991.

[2]李晴海.大理白族民歌概述[M].民族音乐出版社,1987.

[3]杨秀.大理白族原生态民歌的特性[J].民族音乐,2008(3).

[4]杨婷.大理白族婚丧习俗变迁及伦理观察[N].云南财经大学,2008.

注释:

①海东地区白族民间小号只能吹奏音高,不能演奏乐曲。

猜你喜欢

媒人小号白族
媒人
简析小号的演奏风格
小号的K-1 宾得KP
白族火把节:一天星斗下人间
早期——文艺复兴时期小号的演奏和室内乐发展
现代小号的演奏艺术分析
专职媒人的变化
白族敬酒歌
56个民族56枝花 白族
新媒体崛起下报媒人的应对和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