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带植物病理学”系列课程教学实习改革与探索
2015-05-30丁晓帆刘晓妹张荣意缪卫国郑服丛
丁晓帆 刘晓妹 张荣意 缪卫国 郑服丛
[摘 要]实践教学是高校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课程教学实习是“热带植物病理学”系列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使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巩固理论知识,掌握专业技能,更重要的是能全面培养学生的专业热情、综合素质、研究能力和创新思维。“热带植物病理学”系列课程联合教学实习的运行,使学生形成合理的知识构架,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融会贯通,调动学生参与教学实习的兴趣和热情,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的学习意识,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客观完善的评价机制体现教学相长的优势,不仅调动学生的实习积极性,更促进指导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热带植物病理学 教学实习 改革 海南大学
[中图分类号] G642.0[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095-3437(2015)06-0148-02
实践教学是高校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其教学质量直接关系到高水平、高质量人才的培养。[1] [2]课程教学实习是“热带植物病理学”系列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使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巩固理论知识,掌握专业技能,更重要的是能全面培养学生的专业热情、综合素质、研究能力和创新思维。“热带植物病理学”系列课程之间既相对独立又关系密切:独立体现在作物种类间各不相同,关系密切体现在各种植物之间病害诊断和防控措施具有一定的共性,所以实习期间势必出现实习内容、路线、地点、方案等部分重叠现象,使学生逐渐失去参与实习的新鲜感和积极性,从而影响实习效果。笔者就海南大学植物保护专业近几年来实习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以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达到实习的既定目标,真正培养和造就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植保人才,以顺应新形势下现代农业对新型植保人才的要求。[3]
一、“热带植物病理学”系列课程教学实习存在的问题
海南大学是由原华南热带农业大学和原海南大学在2007年8月合并组建而成的海南省属综合性重点大学,植物保护专业由于办学需要于2011年8月全部完成从儋州校区到海甸校区的搬迁,但海甸校区因为土地资源有限,植保、农学、园艺三个农科专业教学实践基地占地面积仅100亩,无法满足农科专业实践教学的需求,所以近几年来每个学期均安排农科学生到儋州校区完成相应的课程实习。但由于缺乏整体规划,各门课程之间存在实习内容、地点、路线等部分重复现象。比如在每年的12月底,热带作物橡胶树白粉病和热带果树白粉病在症状识别和诊断上就存在内容相似等重复现象;又如不同实习指导教师带队都去植保学院实习基地,虽然观察的对象和学习的内容不同,但存在实习地点重复去的客观现实,势必导致学生在开展实习过程中逐渐丧失新鲜感,缺乏耐心和动力。为了高效利用实习时间,优化整合实习资源,突出热带特色,节省不必要的经费开支,减少资源浪费,应对“热带植物病理学”系列课程教学实习所存在的问题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改革。
二、“热带植物病理学”系列课程教学实习的改革措施
(一)开展系列课程联合教学实习
实践教学的整合与优化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规律对高等学校的要求,同时也是规范农科人才培养方案的需要。[4]“热带植物病理学”的主干课程:普病、农病、热病和果病一般被分设在两个连续的学期,可以结合专业必修、选修课程如标本采集与制作综合实习、热带花卉病理学等,利用每个学期期末统一时间,整合各门课程的实习时间,统一安排学生到儋州校区开展实习,按班级配备相应的专业指导教师,统一讲解单季不同作物间相同的病害,既能减少实习路线的重复次数,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避免实习内容的重叠,同时也减少学生往返海口儋州两地的经费开支。
(二)增强实习内容的丰富性和系统性
为了避免教学实习出现走过场、应付了事、流于形式等现象,在实习内容设置上要确实体现专业特色,增强内容的丰富性和系统性,培养扎实的专业技能。传统的教学实习形式比较单一,多以“走马观花式”跟随指导教师走一趟为主,且由于实习场地有限、学生人数过多,师生均容易出现应付了事的心理,不免使实习流于形式。为了培养学生参与教学实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建议在原有病害诊断的基础上扩充实习内容:1.标本的采集与诊断:通过田间采集病害标本、手眼直接感受病害特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病情调查与统计分析:指定某一成片规模生产的作物,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病情调查与统计分析,了解病害流行规律,进一步理解掌握专业理论知识;3.防治方案的拟订与论证实施:经过病情调查和统计分析,拟定综合治理措施并开展辩论环节,锻炼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等。这样,从基础入手,提高要求,可以使学生能真正独立完成植物病害的诊断到防控,系统掌握植保专业技能,拓宽学生的专业知识面,达到融会贯通使用专业知识的能力。
(三)推行冬、夏两季教学实习模式
由于海南地处热带,多数植物病害的病原物不需要进行越冬或越夏,作物和病原物均存在世代重叠的现象。在海南,冬季温暖阴湿的气候有利于白粉病、霜霉病、锈病、白锈病、黑腐病等的发生流行;夏季高温高湿或高温干旱的气候有利于炭疽病、疫病、青枯病、溃疡病、软腐病、病毒病等的发生流行。所以,对于植保专业高年级的学生至少要安排两次儋州实习,冬季、夏季各一次,使学生在海南两个不同的生产季,看到不同的作物种类,了解不同的耕种模式,采集和认识不同的病害种类,学习系统的植物病害诊断和防控技能。对于毕业前的综合实习,建议取消第3次前往儋州校区实习的计划,整合社会资源,组织学生参观各种科研院所、农资企业、生产基地等,不仅为学生学习兴趣保鲜,更关键的是使学生了解专业前景,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为就业、踏入社会做准备。
(四)野外实习实行分组小班制
由于近几年扩增招生,海南大学植保专业由原来的2个自然班60人左右增加到现在的6个自然班近180人,整个年级一起外出不仅存在一系列的安全隐患,更为关键的是学生普遍反映“队伍过长,后面学生根本听不清指导教师在前面讲什么”的问题难以解决,有时限于实习环境的客观原因,大队人马无法同时进入农民狭小的生产自留地,以致大部分学生不能紧跟指导教师的步伐参与病害标本的采集、诊断,失去了深入了解生产模式、病害诊断和防控方法的机会。这样,实习就变成了一部分人参与、一部分人看热闹的“游玩”活动,根本达不到教学实习的设置初衷。因此建议按自然班分组,增设相应的实习指导教师带队,协调教学实习内容、地点和路线,并通过小组指导教师的轮换得以实现全面覆盖但又不重复,保证每位学生拥有均等的学习机会。
(五)完善教学实习评价机制
1.教评学。教评学要客观反映学生的实习效果,体现公平、公正的评分标准,要有利于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要有利于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独立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因此,要把评分点放在整个实习过程中。[5]教评学评分标准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部分:①考勤,占10%。外出实习和实验室出勤纳入实习总评,采用随机点名的方式或自然班班长汇报出勤率,强调集体活动的纪律性和调动学生的实习积极性。②标本采集、诊断数量及电子标本图片的质量,占40%。每位学生除了以组为单位完成标本采集和诊断外,还要进行单独的实物标本口试,回答指导教师随机指定的5份病害标本相关问题,并完成病原物的临时玻片制备、镜检及绘图。③病害调查统计分析、诊断防控方案论证互评,占50%。以实习小组为单位完成某一病害调查后,撰写病害调查分析报告并拟定相应的防控方案,然后开展年级汇报会,通过小组间的提问与辩论、修改并完善防控方案,以达到相互学习和监督评分标准的目的。
2.学评教。学评教主要通过学生对教师的指导过程及结果进行评价和提出建议的方式实施。鼓励学生以组为单位在实习报告中大胆对教师的指导态度、答疑解惑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综合管理和协调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价,并针对相应的不足之处提出合理建议。这种学评教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促使指导教师不断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更新实习理念和方法,掌握学科发展前沿,从而提升指导教师的整体业务水平。
三、结语
通过“热带植物病理学”系列课程联合教学实习的运行,不仅能整合办学资源,节约经费支出,而且能使学生形成合理的知识构架,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融会贯通,调动学生参与教学实习的兴趣和热情,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的学习意识,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客观完善的评价机制体现教学相长的优势,不仅调动学生的实习积极性,更促进指导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海南大学植物保护专业“热带植物病理学”系列课程教学实习改革方法中,仍有很多问题值得探讨,今后将在教学实习中不断总结和提高,以期能更好的培养新形势下现代农业高素质植保人才。
[ 注 释 ]
[1] 孔俊英,卜国辉,卢国中.加强农科实践教学 确保人才培养质量[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03(1):11-13.
[2] 郑小波.构建广适型本科人才培养体系的实践与思考——新世纪植物生产类宽口径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农业教育,2003(1):1-3.
[3] 青玲,孙现超.浅谈新形势下植物病理学专业素质教育的困境及应对策略[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2010(2):238-241.
[4] 姚永生,冯宏祖,王兰,等. 《农业昆虫学》和《农业植物病理学》联合教学实习模式的探索[J].塔里木大学学报,2009(1):93-97.
[5] 孙江,黄风立,胡红生.大学生工程能力培养之实践教学改革及探索——以嘉兴学院机电工程学院为例[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12):42-44.
[责任编辑:钟 岚]
[收稿时间]2014-12-29
[基金项目]海南省中西部高校提升综合实力工作资金项目;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313029)。
[作者简介]丁晓帆(1979-),女,硕士,海南大学讲师,从事植物病理学方面的教学和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