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用的负担
2015-05-30封雨希
封雨希
有这样一位农妇,在其丈夫去世后,她独自拉扯着几个年幼的子女。她吃不饱,穿不暖,睡不好,还必须超负荷地干活。生活的压力让她看起来比同龄人苍老很多,但好在身体健康。她没有时间生病,也不能生病。正是这种超强负荷的压力让她坚定而健康地生活着。
当风浪大作时,轻舟往往易覆。这时,往船舱中灌水之后船体便不再摇晃。失去丈夫的农妇就如同船体一样,虽然生活辛劳贫苦,但身为人母的她却“没有时间生病”,正是这份责任让她生活得坚定而健康。
这么看来,负担有时也是有用的。
动荡不安的民国时期,莘莘学子背负着家国复兴之重担进入大学。在兵荒马乱、百姓为衣食担忧之际,他们义不容辞地肩负起了救家国于水火之中、光复中华之职责,且不敢有丝毫懈怠。不论是游行示威时的激昂雄辩,抑或是汲取知识时的如饥似渴,这沉重的负担都盛在丹心中、淌在碧血里。莘莘学子的意气风发在国将不国的背景下得以升华,他们头悬梁、锥刺股,揣着当代大学生所无法体会的凌云之志,于书山学海里苦苦跋涉。他们一心追寻与闲适绝缘的生命轨迹,在历经众多磨难之后,终于将呕心沥血熔铸成了新中国摄人心魄的辉煌。正是负担唤醒了民国时期原本沉睡的青年学子们,并激发了他们的潜能。这也让我们明白了,为什么如今的学子、学者难成大师,因为他们缺少了负担的磨砺。负担是一个人焚膏继晷的原动力,当然是有用的。
纳兰性德身在福中而不自知,整日闲吟伤春悲秋之幽愁,大抵也是没有负担之故吧。因为出身显贵,所以他无须负担家族兴亡之责;因为风花雪月,所以他无心负担民生之疾苦。生在上帝为他一手安排的、幸运得令人咋舌的命运之下,纳兰的词自然多为无病呻吟的愁苦之作,而少了家国情怀。身处底层的乡野樵夫是绝不会为了亡妻而终年郁郁的。他们嗷嗷待哺的孩子正食不果腹、衣不蔽体,他们身负重担,无暇感怀春日之哀伤,无暇啜饮秋日之残花。他们虽然谈不上有多么幸福快乐,但也绝不是哀戚痛苦的。负担阻隔了闲愁雅忧对人的侵扰,负担让人不得不抖擞精神迎接明天,创造出生命的价值。负担自然是有意义的。
年轻人就像一叶轻巧的扁舟,在父母的庇佑下成天无忧无虑,不曾背负过负担,只是天真地想要扼住命运的咽喉,进而成为一个有用的人。但只有当船舱里灌上了水,他们才能成为可靠的、成熟稳重的对社会有用的人。
负担是让人拼搏奋发的最佳能源,波澜壮阔的人类文明历史正是因为它的催化;负担是“我自岿然不动”的底气,精华源于沉淀,成就源于负担。
点评
当人人都期望减轻负担、轻装上阵的时候,本文作者却提出了一个与众不同的观点:负担是有用的、有意义的,在一个人成长的路上、在一个国家复兴的路上,负担是“焚膏继晷的原动力”,是“让人拼搏奋发的最佳能源”,是人类进步发展的催化剂。文章观点新颖、视角独特,不人云亦云,是一篇见解独到的议论文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