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球普及初等教育:任重道远

2015-05-30舒帅司成勇;艰难的努力

世界文化 2015年6期
关键词:入学率普及儿童

舒帅 司成勇;艰难的努力

2000年9月,在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上,联合国191个成员国一致通过一项旨在消除饥饿、贫穷、文盲、疾病、环境恶化、对妇女的歧视等问题的八项行动目标,统称为“千年发展目标”,即“联合国千年计划”(Millennium Development Goals,以下简称“千年计划”)。“千年计划”中有一项重要目标就是普及初等教育:到2015年,确保不论男童或女童都能完成全部初等教育课程。

今年是“千年计划”的收官之年,这一目标是否已经实现?在实现过程中有何困难亟待解决?这些都值得我们了解并持续关注。

初等教育即小学教育,或称基础教育,即年龄在6—12岁的儿童接受的第一阶段的学校教育。这一阶段主要传授儿童基本的文化知识和社会生活最基础的技能。初等教育的质量不仅是人一生发展的宝贵基础,而且对国家的长期持续发展、对整个国民素质的提高、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都具有着深远的影响。因此,当今世界各国一般都将其规定为义务教育,尽力保障国民都能接受这个阶段的教育。

漫长的历程

初等教育的发展走过了一个漫长的历程。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时期都有各自的初等教育,如欧洲中世纪的教区学校、城市学校、拉丁学校,中国汉代的“书馆”、元代的“社学”、明清时代的“家塾”“学馆”“义塾”等。

随着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与形成,普及初等教育的思想首先在欧洲产生。世界上最早提出普及 6年初等教育思想的是17世纪捷克教育家J.A.夸美纽斯。1619年,德意志魏玛公国公布的学校法令规定,父母应送其6—12岁子女入学,否则政府将强迫其履行义务,这被看做是正式实施义务教育的发端。随后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通过立法的形式(颁布义务教育法)推行和确立初等教育义务教育制度,逐渐建立和形成了现代教育制度,走上规范化、制度化的发展道路。1870年英国国会正式颁布《初等教育法》;德国于1872年颁布《普通学校法》;法国是最先提出初等教育免费的国家,1881年颁布《费里法》;日本于1872年颁布《学制》,后又于1886年颁布《小学校令》;美国的初等义务教育以1852年马萨诸塞州的立法为先导,相继在全国推广开来。

20世纪初,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基本完成了普及初等教育的任务,他们的成果与经验极大地推动了世界普及初等教育运动的发展。世界各国初等教育的年限大多为 4—6年,个别的为3年或4年(苏联、民主德国等)、7年(泰国等)或 8年(美国的部分州等),还有的把幼儿教育年限包括在内(英国等)。

然而,放眼全球,历经近400年的发展,世界各国(特别是亚、非、拉发展中国家)普及初等教育的现状并不乐观,道路依然艰难。

艰难的努力

发达国家普及初等教育的成就与经验产生了很好的示范效应,世界其他国家纷纷学习借鉴。自2000年“联合国千年计划”签订以来,世界各国政府、社会和国际组织共同努力,在普及初等教育方面取得了突出进展。一般说来,一个国家的初等教育普及程度主要通过适龄儿童的入学率、男女儿童入学率比、教师与学生人数比和接受教育的质量等来衡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15年4月9日发布的《全民教育全球监测报告》显示:到2015年为止,青少年和儿童辍学的人数相比2000年下降了一半,全球约有3400多万儿童因“千年计划”的实施而重新上学。到2010年发展中国家初等教育的入学率达到90%。男女性别差异在教育上的不公正待遇也得到了很大改善。各国政府响应“千年计划”号召,通过实施各项措施,加大教育投资,注重小学教师的培养培训,提高学校师生比,尽可能减少辍学现象,保证更多适龄儿童入学,接受政府承诺的教育。

在取得如此多进步的同时,我们仍然面临着诸多残酷的现实:

首先,高辍学率是初等教育普及的主要障碍。而目前全球仍有5800万辍学儿童,大约1亿儿童不能完成初等教育。贫穷、性别以及居住地成为儿童失学的关键因素。最贫困地区失学儿童的人数是最发达地区失学儿童的4倍之多;在发展中地区,每四名小学生就有一名以上有可能退学;全球有7.81亿成年人和1.26亿青少年缺乏基本的读写能力,其中60%以上为女性。由此可见,各国教育发展极其不平衡,教育的不公平性不断增大。

其次,受战争和武装冲突影响地区的儿童、贫困农村家庭女童以及残疾儿童更可能失学。在5800万失学的小学适龄儿童中,有一半居住在受冲突影响的地区。撒哈拉以南非洲有44%这样的儿童,南亚约有19%,西亚和北非有14%。比如,在刚果民主共和国受冲突影响的北基伍省,2010年最贫困家庭小学适龄儿童中几乎二分之一从未上过学;在伊拉克受冲突影响的纳贾夫省,2011年最贫困家庭的小学适龄儿童有27%从未上过学。在最贫困家庭,女孩比男孩更容易被排斥在教育之外,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大洋洲、西亚和北非,对女童的普及教育仍处于明显劣势。包括残疾儿童在内的弱势儿童也面临威胁。全纳教育 (inclusive education,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过程,即容纳所有学生,没有排斥,没有歧视,没有分类)需要更多地关注残疾儿童以及那些更广泛意义上被边缘化的或弱势的儿童。

此外,援助的下降对最贫穷国家的教育构成威胁。捐助国对教育的援助从2002年起稳步增长,2010年达到高峰,此后便开始下滑。

因此,千年发展目标的最终实现情况,不能仅仅依据发达国家初等教育普及水平或者世界平均水平而定,更多应考虑亚、非、拉的发展中国家,他们普及初等教育的状况更具普遍性与代表性。

(一)飞速发展的拉丁美洲初等教育

拉丁美洲尽管都是发展中国家,但教育发展总体进步很快,初等教育普及程度高,不存在严重的教育不公平问题。2011年拉丁美洲多数国家净入学率都在90%左右,高于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像古巴、阿根廷、委内瑞拉和智利等都是教育普及程度很高的国家。但是拉丁美洲的教育质量存在地域差异,仍有一部分国家教育发展缓慢,教育基础薄弱,如巴西、圭亚那、巴拉圭等。

巴西是拉美大国,基础教育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之前积贫积弱,其发展最大症结就是贫富差距悬殊,地域发展不均衡。教育投入少、低普及率、高文盲率、高留级率、教师素质低等问题交织在一起,严重制约着巴西初等教育的发展。巴西新政府上台后,开始实施把基础教育置于优先发展地位的政策。为了解决贫困家庭儿童入学问题、教育评价标准问题、教师培训问题、教育技术革新等问题,政府先后启动了助学金计划,建立了国家基础教育评价体系,设立了“基础教育发展与教师专业发展基金”。一系列举措使巴西基础教育在较短时间内发生了革命性变化,儿童入学机会大大增加,入学率提高,地区发展不均衡状况显著改善——来自最贫困家庭的儿童有95%入学就读,最富裕家庭的儿童有99%的入学率,贫困和富裕家庭儿童入学率差距由1992年的23%下降到2003年的4%。巴西义务教育普及率高达97%,文盲率也显著下降。

(二)潜力巨大的亚洲初等教育

亚洲是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洲,居住着世界上60%的人口。教育是将人口负担转化为人力资源的杠杆,而初等教育普及程度与质量成为作用杠杆的关键支点。亚太地区各国都很重视教育发展,通过召开会议交流宝贵经验,促进亚太地区教育共同发展。《全民教育全球监测报告》中的数据表明,日本、新加坡、韩国、中国、马来西亚等国家基本实现了普及初等教育的目标,但仍有一些国家如孟加拉国和巴基斯坦,距离实现目标还有很长的道路——边远少数民族地区和农村教育滞后,是这些国家面临的共同问题,必须加大教育财政投资,保障这些地区的学生有学上。除了重视教育的普及,近年来各国开始重视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与教育的质量。2014年,亚洲多国代表汇聚中国北京,参加首届亚太可持续发展教育专家会议暨亚太可持续发展教育中心启动会,本次会议的主题是“可持续发展教育:优质教育之道”。与会各国代表重点讨论了提升教育质量和关注教育发展的持久力等议题。从注重初等教育数量增长走向教育质量提升的过程,是解决教育问题的途径,也是新的发展方向。

印度的高等教育发展水平在发展中国家中居于前列,但初等教育的发展却显得格外薄弱:适龄儿童入学率不高,中途辍学现象严重,女童受歧视,接受教育的机会低,忽视对少数民族和偏远地区的教育等问题,成为严重阻碍印度初等教育发展的桎梏。为了保证国家经济的长远发展,印度政府认识到需要大力扶持初等教育,积极响应2000年《联合国教育宣言》号召,于转年宣布实施“初等教育计划”,具体措施包括:1.大力投资学校基础设施的建设。2.支持教师的培训。3.减免学生的学费。4.为贫困地区的儿童提供免费午餐。5.为女童提供免费的教科书。根据2013年《全民教育全球检测报告》数据,2011年印度儿童的净入学率达到93%,超过世界平均水平(89%)。印度小学的师生比从2007年的40:1,下降到2013年的27:1。同时,一直困扰印度发展的性别不公平问题也得到很大改善,教育性别均等指数从2001年的0.84到2011年的1.00,是个重大的突破。尽管取得显著成就,但印度的初等教育依然存在不少问题:中途辍学现象依旧严重,2011年仍有160多万名儿童中途辍学;对特殊儿童的教育重视不足,2009年残疾儿童占失学儿童的比例高达34.19%;此外印度各邦之间的贫富差距体现在教育发展极大的不平衡上。

(三)困难重重的非洲初等教育

说到非洲,我们会不自觉地将它与贫穷、落后、饥饿和艾滋病联系起来,这虽然存在一定的片面性,但很大程度折射出非洲人民的生活现状。非洲地域辽阔,有10多亿人口,占世界人口的15%。由于长期遭受殖民统治,加之恶劣的自然环境以及艾滋病等疾病威胁,非洲各国的经济普遍落后,政府对于加大教育的发展实属有心无力。根据1999—2009年撒哈拉以南非洲教育数据统计,教育支出年均增长了6%,莫桑比克等经济发展较稳定国家的教育支出年均增长率更是达到了12%。由于财政投入的加大,南部非洲初等教育入学率10年间增长了48%,小学生人数新增4200万人,即从原来的8700万人增至1.29亿人。在非洲中东部的布隆迪,失学儿童数量10年间已从72万人骤降至10万人,受教育儿童数量增长了数倍。这源于布隆迪政府不断加大教育投入,增加初等教育资源,到2009年初等教育投入已上升至中等教育投入的两倍,占政府所有教育支出的53%。以上这些数据反映了非洲多数国家对初等教育发展的重视。然而,由于非洲初等教育起点低,教育资金投入总量不足,所以教育整体发展的落后状况并未得到根本性扭转。

自2000年签署《联合国千年宣言》以来,南非民主政府进行了广泛的教育改革。2015年的《全民教育全球监测报告》表明,南非在普及初等教育方面成绩突出,为千年发展目标的实现做出了卓越贡献。2003—2004 年南非开始启动“提高全民免费和高质量基础教育入学行动计划”和“全国学校营养计划”;2007年政府加大教育投入,改善学校食堂建设,提供必要的餐具;除此之外通过提供学生课本和交通补助,减轻入学儿童的家庭负担;加强教师的专业素质培养,打造优良的教师队伍,保证教育教学质量。通过以上各项政策的实施,据统计南非 7—13 岁儿童入学率超过98%,儿童完成小学教育的比例为 98.01%,而且男女童入学比例相当,没有明显的差距。当然,南非目前仍存在很多教育发展难题,比如免费学校教育并未普及全国,很多地区的贫困家庭依旧难以承担教育费用;疾病特别是艾滋病的困扰,造成很多儿童成为孤儿,他们没有条件接受教育。

几内亚是联合国公布的最不发达国家之一,国家经济发展缓慢,财政拮据,教育经费十分有限,主要依靠美、日等国的援助。几内亚初等教育实施义务教育,但实施情况相当糟糕。贫困家庭儿童上学困难,2011年几内亚小学净入学率为82%,低于世界平均水平7个百分点;中途辍学儿童达到27万人;女童失学现象更为严重,男女性别差异存在的教育不公平至今未能得到根本性解决。

任重而道远

《全民教育全球监测报告》表明,世界各国普遍重视普及初等教育,全球儿童入学率和学校的师生比显著提高,中途辍学率和男女入学率比均有明显下降。亚、非、拉等发展中国家的教育投资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由1999年的4.4%上升到2012年的4.7%,但尚未达到2012年全球平均水平的5.0%。发展中国家2011年儿童净入学率为88%,低于世界平均水平1个百分点,而发达国家几乎实现了所有儿童入学。2012年学校师生比发达国家为1:15,而发展中国家只有1:29。2000—2015年间亚、非、拉各国普及初等教育的情况也是参差不齐:2000年前初等教育发展水平已经处于领先水平的有马来西亚、以色列、古巴等国家;近十余年取得显著成绩的如印度、摩洛哥等;而几内亚、巴基斯坦等国由于历史和现实原因造成教育发展缓慢,初等教育整体落后。

然而截至目前,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2015年之前全球普及初等教育的目标只有一半国家已经实现。亚、非、拉国家普及初等教育的形势依旧严峻,原因主要是人口压力、国内落后经济、战争、武装冲突和不稳定的政治形势,以及疾病的困扰,尤其是艾滋病的传播,致使政府无力投资教育事业。

通过分析各国初等教育发展的历史及现状不难发现,切实有效的国家政策,如加大对基础教育的财政投入,减免初等教育的学费和提供其他的资金支持,保证教学质量并注重教师的培训等,对于教育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助力作用。对于2015年以后各国初等教育的发展前景与规划,应该依据各国基本国情,重新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目标。对于未完成目标的国家,要积极学习先进经验,加快教育发展步伐,争取早日实现普及初等教育;对于已完成普及初等教育的国家,应该重视教育质量,优化教育结构和学校课程,实现初等教育数量与质量的双重普及;发达国家应该继续给予人道主义援助,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开展切实有效的培训,为世界范围内普及初等教育做出努力。

展望未来,全球普及初等教育将继续面临诸多挑战:如教育数量与教育质量的双重普及;各地区各地域教育的均衡发展;保证女童平等入学受教育;提高师资培养培训标准,等等。要最终实现全球普及初等教育的目标,国际组织与各国政府不能不做出自己的回答。

相关链接

特色基础教育面面观

美国:注重个性化教育

在美国,基础教育是实施个性化教育的最重要阶段。因此,美国的中小学校十分注重保护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独立意识。

小学课堂气氛活跃,没有太多限制,可以窃窃私语,可以摆弄文具,还可以大大方方地走动、喝水。教师按自己的想法进行教学活动,有时又像大孩子一样,带着一群小孩子搞活动、做游戏。老师在课堂上是一个参与者的角色,注重对学生的引导、启发和鼓励,以幽默和童心实现教学。

同时,美国小学还比较重视优秀学生的培养,设有高智班或资优班,优秀学生可以跳级,获得各种奖励。特别优秀的学生还可以获得由学校校长、美国教育部长和美国总统签名并印有自己名字的“国家教育奖状”。

日本:学校犹如幼儿园

日本小学的教师,与其说是教师,不如说更像是幼儿园阿姨,而整个小学仿佛就是个大幼儿园。孩子们的课程中除了语文、数学、绘画、体育,还有综合课、家庭课等一系列有趣的课程。

日本同中国有着相似的东方文化传统,也曾有过应试教育的梦魇,很多学生经不起压力而自杀的现象非常普遍。出于对这种“填鸭式”教育的反省,日本引入了一种宽松的教育。经过30年的努力,已完成了基础教育的改革。现在的日本学校也同西方发达国家一样,有着相对宽松的课堂纪律和自由的教育氛围。所谓的“宽松”除了轻松之外,还提供给学生更多的科目选择余地,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课程,但必须对自己的选择负责。考试结束之后,学生如果不满意自己的成绩,可以向老师申请重考,直到自己满意为止。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此外,日本的小学还非常重视让孩子们充分接触大自然,锻炼生存能力,这是最基础也最重要的教育理念。

新西兰:没有教科书

新西兰的小学是没有教科书的,老师会根据教学大纲每天实施具体的教学内容。在小学六年中,学生们的综合成绩由阅读理解能力、写作能力和词汇量几部分构成。其中,阅读理解能力分为40个级别,这些级别不是根据学生所在的年级,而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来确定。学生只需要掌握其所在级别80%的阅读理解内容,就可以进入下一个级别。在课堂上,老师会根据孩子所在的级别进行分组教学,而不是一刀切。

每个学期末,学校会有固定的2—3天时间与家长沟通,相当于“家长会”。但与“家长会”不同的是,家长在提前预约后,可以与老师进行10—15分钟的单独会面,学生也会到场。老师会把学生具体表现跟家长进行沟通,学生和家长也可以提出自己下学期的学习目标。

新加坡:“全球知识交流”

“全球知识交流”(Skype in the Classroom)是Skype(一家全球性互联网电话公司,也是网络即时语音沟通工具,具备视频聊天、多人语音会议、多人聊天、传送文件、文字聊天等功能)在全世界中小学教育界推出的免费国际性社交网站,旨在将全球教师资源集中,相互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同时帮助教师和学生实现互联协作、共享知识和教学资源。新加坡在2007年开始试用Skype视频通话工具进行全球知识交流,能够同时和多人“面对面”沟通交流是非常有效的教学方式。

猜你喜欢

入学率普及儿童
2020年我国在校生2.89亿人
5G手机打响“普及战”
从小学入学率和师生比看我国基础教育发展特点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全世界都在扩招
总编数据
天文知识普及
引导发展 推广普及
“六·一”——我们过年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