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音乐鉴赏教学的有效方法
2015-05-30张晶
张晶
【摘要】高中音乐鉴赏不仅能够让学生掌握基本的音乐知识,还能够帮助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在高中生美育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作为非高考科目,高中音乐鉴赏课一直处在十分尴尬的境地,没有得到足够重视,因而缺乏严格的教学目标、课程安排以及有效的教学方法。本文就高中音乐鉴赏教学的有效方法进行了探讨,旨在为改善当前高中音乐鉴赏教学质量提供有效的方法指导。
【关键词】高中音乐;鉴赏教学;方法
音乐鉴赏课涵盖的内容十分广泛,比如声乐、器乐、舞蹈、乐理、音乐美学、音乐史等都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一名合格的高中音乐教师应该掌握相当数量的古今中外音乐作品,不仅能够演唱、弹奏,还要能够真正理解作品的内涵,了解它们的内在美,这样才能够给学生带来专业的、有深度的、有趣的高中音乐鉴赏课。但是,当前我国的高中音乐鉴赏课仍旧停留在“耍耍课”的阶段对其审美培养作用的开发还不够,,很多高中的音乐鉴赏课就是给学生放放音乐,理论照本宣科,以拿到学分为最终目标,忽略了音乐鉴赏课本身的价值所在。有些落后地区的高中根本就没有开设这一门课程,即使有也只是一个摆设,应付上面的检查,实质上的课程实施则被其他重要的高考科目所占用。因此要上好音乐鉴赏课,首先要转变“音乐鉴赏课不重要”的观念,确定明确的教学目标,设计科学的教学计划,最重要的是改善照本宣科,毫无生气的课堂教学方法,真正从激发学生的兴趣入手,帮助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那么什么是科学的、适合当前我国高中音乐鉴赏课的教学方法呢?笔者有以下几点建议:
一、比较教学 深化音乐理解
音乐的形式和风格各异,不同的音乐作品涵盖了不同的音乐内涵,运用比较式教学方法可以在帮助学生区分不同音乐作品的基础上,深刻理解各个作品的内涵。新课改要求教学不能只停留在知识表面,让学生死记硬背,还应该带领学生认识教学内容的深层含义,全面了解和把握课堂教学内容。这就要求高中音乐鉴赏也要超越原有的播放音乐——照本宣科——拿到学分的教学规程,将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不仅要了解不同类型和风格的音乐,还要能够通过对这些音乐的学习了解和把握作品中所表达的深层含义。因此,引入比较教学法就成为高中音乐鉴赏课的必然选择。教师需要在大量的经典音乐作品中筛选出适合高中生身心发展特点的音乐作品,用于教学,以便有针对性地提高学生的音乐认知领域和鉴赏能力。
对于不同音乐作品的比较性鉴赏,可以加深学生对作品本身的理解,了解不同形式和风格的音乐作品所传达的不同内涵,提高学生的音乐鉴别和审美能力。例如,在进行爱国歌曲《歌唱祖国》的鉴赏时,可以将1950年刚解放时的原版与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林妙可童声版进行比较鉴赏,带领学生们去体会同一首曲目,不同时期、不同演唱者所表达的不同情感。在原版的《歌唱祖国》中采用的是大合唱形式,表达了当时广大中国人民取得了解放全中国胜利时的喜悦,以及成为国家真正主人的骄傲和自豪,记录了新中国朝气蓬勃、蒸蒸日上的新面貌,新时期人民雄壮前进的步伐,以及对未来充满了希望。而对比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林妙可的童声演唱版本可以发现,该曲目去掉了磅礴雄浑的气势,变得柔和悦耳,干净的童声独唱清脆宛转,彰显了奥运盛会中国大气迎客姿态的同时,还展示出了绝对的民族自尊和自信,让听的人不禁热泪盈眶,爱国情感油然而生。通过这样的对比教学,在具体的音乐作品中教给学生不同音乐形式的区分以及不同演唱方式的区分,能够帮助学生更深刻理解乐理知识和作品内涵。
二、横纵综合教学 多角度把握音乐魅力
综合性教学在高中音乐鉴赏课中的运用就是需要教师综合多学科知识,在纵向音乐教学和横向多学科联系上面下功夫,帮助学生在提高音乐学科知识的同时,教会学生将多学科融合,系统理解音乐作品,提高对音乐作品的整体鉴赏能力。首先,从纵向角度来看,音乐课是重要的人文学科之一,是对学生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也是基础教育阶段必修的一门课程,高中阶段的音乐鉴赏课虽然不像语数外等其他科目需要参加高考,但是它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方式,尤其是在鉴赏美的能力培养方面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传统的音乐教学包括四大领域:“感受与鉴赏”、“表现”、“创造”、“音乐与相关文化”。这也是音乐教学需要纵向把握的四个方面,它们相互联系、相互渗透。比如只有具有了良好的感受与鉴赏能力才能够很好地表现音乐作品,创造具有高水准的音乐作品。而要具有良好的感受与鉴赏能力又必须认真学习音乐理论知识与相关文化,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能够真正感受与鉴赏音乐作品的美。同样音乐知识与相关文化也是表现与创造的基础,比如如果连基本的乐谱都不认识何来动人的演奏和高水平创造。其次,音乐鉴赏课的横向角度,就是教师要具有多学科知识,并联系音乐作品创作时的现实社会背景,向学生讲解音乐作品所表达的情感,提高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把控力。比如在对国歌《义勇军进行曲》进行鉴赏时,教师要带领学生回顾聂耳在创作这首歌曲时候的社会背景,用历史的眼光去审视音乐作品,把握其中的感情精髓。通过回顾历史教师和学生能够了解到这首歌曲创作于抗日战争时期,是一种誓死救国的慷慨陈词,对鼓舞当时全中国人民的抗日士气起到了极大作用。在今天来看这首歌,不仅是要警醒我们不忘国耻,更重要的是要热爱和平、反对战争。横向教学中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的文学知识来对音乐作品中的歌词进行鉴赏,提高学生的文字审美能力。
三、参与式教学 锻炼学生鉴赏力
高中音乐教学之所以困难重重主要是因为学生兴趣不够,课堂参与度差,要改变这样的面貌必须变教师主导课堂为师生共同参与。音乐教育的目的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不只是完成任务,获得学分,高中音乐鉴赏要教会学生的是如何去品味音乐的美,进而发展其综合审美能力。因此,教师需要交给学生如何鉴赏音乐美,更应该提供足够多的机会让学生参与到音乐美鉴赏的实际活动中来,即参与到音乐课堂中来,并且这种参与应该是主动性大于被动性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知识的获得不仅通过教师讲学教授,还能够通过课堂讨论辨明知识的真伪,从而发展知识,形成能力,审美能力的培养更是如此。良好的审美是需要通过不断地尝试而提高的,音乐的感受力也需要不断的练习,因此在课堂中引入互动是提高学生音乐鉴赏力的必然要求,能够在多元化的交流中获取更多的音乐审美角度,还能够增强学生对音乐鉴赏教学的兴趣。例如,在对流行乐进行鉴赏学习时,可以将课堂的主导权交给学生,了解他们对流行乐的理解以及什么是他们喜欢的流行乐,增加教师在教学中的与时俱进,也让学生有更多机会参与进来,表达自己的音乐喜好,提高学习兴趣,并结合适当的教师指导,提高其音乐鉴赏能力。
参考文献:
[1]周世春.让音乐审美之花盛开——浅谈高中音乐鉴赏教学[J].新课程(中学版),2010,(08).
[2]田兆丰.高中音乐鉴赏教学策略浅析[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09,(03).
[3]潘来好.分析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J].成功(教育),2013,(16).
[4]吴仁培.提高高中音乐鉴赏课有效性的教学探析[J].歌海,2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