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社会工作社团发展模式探析

2015-05-30赵玲玲

学理论·中 2015年6期
关键词:发展困境学校管理校园文化

赵玲玲

摘 要:高校社会工作社团的成立与发展是高校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和专业教育实践的重要环节。对高校社会工作社团的发展困境,提出解决策略,为提升高校社会工作专业学生综合素质,促进高校社会工作社团良性发展和完善高校社会工作专业教育提供参考依据。主要方法是:搞好性质和功能定位;界定宗旨和根本目标;提升服务能力;活动的专业化、特色化和品牌化;选好活动场地和实践基地;拓宽资金来源;完善评价机制;搞好对外宣传;有专业教师督导。

关键词:高校社会工作社团;发展困境;对策;学校管理;校园文化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17-0203-02

高校社会工作社团对高校校园文化、大学生专业理论知识深化、专业技能提高和综合素质提升等具有重要意义,是高校不可缺少的学生组织。随着大学生对社团参与兴趣越来越浓厚,对社团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希望社团能提供自己兴趣与专业技能发展相结合的平台,实现个性、兴趣和技能的融合与统一。因此,探索社会工作社团的发展模式,实现良性和可持续性发展,对更好地发挥其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一、高校社会工作社团发展现状

高校社会工作社团在本文中是指高校学生以社会工作专业为共同志趣爱好,秉承社会工作价值理念,利用社会工作专业技能和方法,有组织地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和参与社会服务,以实现共同目标和理想,按照一定的程序、通过一定的形式自主组织起来的开放性群体性学生团体。

至2014年11月,全国有306所院校设立社会工作本科专业,104所单位设立社会工作硕士专业学位。据调查,58%开设社会工作专业的院校成立了社会工作社团。社会工作社团主要由社会工作专业学生发起和组成,社团成员一般在20~100人不等,社会工作专业学生占全体成员的60%~100%。开展的活动主要秉承“助人自助”服务宗旨,结合专业教学方向和本土特色进行专业性学术研讨和公益性志愿实践活动。高校社会工作社团作为专业性和实践性社团,对社团专业发展具有较高要求,是集兴趣、理论、技能、公益于一体的组织。但其在各高校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定发展困境。

二、高校社会工作社团发展困境

第一,定位单一。一是社团性质定位单一。目前,高校社会工作社团一般是由校党委领导、校团委指导下的学生社团联合会监管和自我监管,作为专业技能高要求的高校社会工作社团,不能仅仅只是学生社团联合会单一管理,需要专门的社会工作负责部门进行管理和指导。二是功能定位单一。高校社会工作社团一直被作为学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阵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繁荣校园文化的平台,但高校社会工作社团对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的补充功能却没有得到专业教育重视,没有纳入专业教育管理当中。

第二,专业服务能力不强。一是社团骨干专业能力不足。从大部分高校社会工作社团看,社团骨干主要是大二开始担任,大三换届,基本上是一年一届。而高校社会工作专业课程设置一般都从大二开始,也就是,社团骨干还没有正式掌握足够的专业理论知识就要承担社团专业服务。这对社团专业性来说是一种挑战,对社团骨干来说也是一种压力。二是社团整体专业服务能力不足。高校社会工作社团成员主要是大一大二学生居多,社团成员自身不能具备较好专业知识基础和技能,外专业学生对专业服务更是陌生。整体社团成员的专业理论知识水平不足直接影响专业社会服务开展。

第三,活动内容专业性不强。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活动内容与社团目标相背离。很多高校社会工作社团在执行服务时,大多停留在表面的浅层服务内容上,如讲座、节日志愿活动等。二是活动没有体现专业特色,未形成专业品牌。高校社会工作社团的特色就是依据社会工作专业技能,开展专业公益服务,并形成社团品牌活动[1],实现可持续化发展,而很多高校社会工作社团没有做到活动品牌化。三是活动与社会工作专业实践相脱离。社团活动大多在学校内部开展,闭门造车,没有与专业实践基地结合或者是去联系实践单位开展社团活动,没有结合已有专业教育资源,其实这是一种专业割裂。

第四,活动经费不足。目前,高校社会工作社团的经费主要来源于会员费、学校拨款和社会赞助。85%高校社会工作社团经费来源于会员费,一般是每人每年10~20元,也就是社团每年会费大概是300~2000元之间,有限的会费无法满足日常社团公益服务的开展。高校社会工作社团筹资渠道单一,活动经费缺乏保障,长时间发展下去,社团发展必然会受到很大制约。

第五,规范的专业学习交流平台缺乏。高校社会工作社团学习交流平台缺乏表现为:一是社团内部学习交流不足。社团成员结构打破了院系、专业和年级的界限,形成了多层次、多方位的纵横交错的学识交流、沟通网络,使社团成员之间能够相互取长补短,共同提高[2]。但社团并没有将这种优势资源进行运用,进行知识和经验的相互学习和交流,而是遵从社团骨干的意見。二是校际间交流少,没有全国性的高校社会工作社团学习交流平台。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正式的规范的全国性高校社会工作社团学习交流平台,这导致了各高校社会工作社团发展的封闭性和缓慢性,各高校社会工作社团经验得不到很好的分享与借鉴,阻碍高校社会工作社团发展进程。

第六,管理评价制度与专业教育分离。高校社会工作社团因为归属关系,社团管理评价制度都是有学生社团联合会制定的相关制度来进行社团管理的,社团管理缺乏针对性。同时,校团委在激励时,侧重社团荣誉和个别特别优秀社团骨干或者成员进行荣誉奖励和增加社会实践分,没有惠及全体社团成员。而社团成员的实践在专业教育实践具有重要意义,却与专业教育实践学学分没有联系,这与专业教学实践隔离开来,不利于提高社团成员的积极参与性。

三、解决策略

高校社会工作社团是社会工作专业教育重要实践环节,将高校社会工作社团纳入高校社会工作专业教育体系,探索社会工作专业教育下的高校社会工作社团发展模式,克服社团发展困境,实现良性和可持续性发展。

第一,性质和功能定位。重视高校社会工作社团地位作用,明晰高校社会工作社团不仅是学生社团联合会监管下的一般学生社团,同时也是社会工作专业所在院系管理和指导下的专业社团,也就是在学生社团联合会监管下,社团寻找所在专业院系作为挂靠单位,实现两者共同监管,体现社团重要地位。同时,社团不仅是高校繁荣校园文化场地,更是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实践的重要平台,是提升社会工作专业学生专业综合素质的重要场地,是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必不可少的部分。

第二,宗旨和根本目标界定。社团的宗旨及其定位决定着社团“为何而生”的问题,这个问题解决不好的话,必将导致社团思想的盲目与混乱,活动的形式化和虚无化[3]。社团宗旨和根本目标是围绕社会工作专业价值理念和教学特色制定的近期和长远目标:专业助人,服务社会。

第三,专业服务能力提升。优化社团干部选拔机制,选拔具有专业能力强和具有领导风范的社团骨干,带领其他成员一起开展特色专业服务。社团成员积极参与学校社会工作专业组织举办的各种专业学习交流培训,如专业交流会、专家学者讲座、社会工作知识和技能培训班、国内社会工作专业论坛和主题会议等,以提高社会工作社团成员的学术理论水平和专业技能及创新能力,提升专业社会服务水平。

第四,活动的专业化、特色化和品牌化。社团活动与专业教育相结合,将课堂学习的专业社会工作理论知识开展社会服务,同时,根据学校所在地区的实情和培养特色,开展符合专业培养特色和地方本土特色的社会工作服务,可持续进行,最终形成社团的专业化、特殊化和品牌化社会服务项目,保持和不断提升专业服务品质。

第五,活动场地和实践基地遴选。高校可以为社会工作社团提供固定的校内活动场所——社会工作实验室,保障活动场地的固定性和常态化。同时,社团活动可以在学校已经建立的社会工作实践基地开展服务,获取新成果和深化巩固已有成果,或者社团先行开创新的专业实践基地,学校根据成果将其挂牌为学校社会工作专业教学基地。

第六,服务资金来源与支持。社团活动与专业教育相结合后,更具有计划性、有序性、规范性和保障性。首先,日常活动开展可以申请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实践经费;其次,社团可以参与申请专业教育组的比赛和专业项目,解决活动经费困难;再次,社团活动与院系共同开展专业活动,如共同举办社会工作文化节、学术文化周等,争取院系资金;最后,社团活动参与到专业教育实施项目活动中,如学校与其他公益组织合作开展的中央财政支持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服务项目、福彩基金公益创投项目等。

第七,管理评价机制的完善。将社团活动纳入专业实践成绩考评。将社团活动纳入专业实践成绩考评,不仅有利于社团激励机制和考核评价机制的执行与完善,更有利于为社会工作专业教育新增考评指标和途径。学生利用课外时间自愿主动参与社团活动,发挥专业技能,无疑是检验专业教学进行专业实践,学习与兴趣吻合的良好平台。

第八,内聚力培养与对外宣传。一是高校社会工作社团建立完善的网络交流平台,实现社团活动成果共享,也可以使社团成员之间、成员与老师之间、校内外专业同学之间互动学习与交流。二是建立全国高校社会工作社团培训、学习和交流平台。通过全国性高校社会工作社团学习交流平台,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社团交流活动,内容主要包括:社团经验交流分享、国内外知名学者专家讲座、专业社会工作技巧培训、高校社会工作社团论坛、专业学术论文竞赛、社会工作服务项目设计竞赛等。

第九,专业教师督导。社团聘请社会工作专业教师担任指导老师,对社团成员和社团活动进行专业督导。社团指导老师发挥专业老师团队力量,对社团成员进行情感支持、技能培训和行政督导。社团专业指导教师需要对社团活动进行长期规划和总体把握,保障社团活动与专业教育的对口,保證活动的专业性,在活动经验总结上,形成社团特色和品牌项目。

四、总结

重视高校社会工作社团发展,探索高校社会工作社团发展模式,在发挥高校社会工作社团在培养社会工作专业学生专业能力、创新能力和增强综合素质等方面重要作用同时,将高校社会工作社团纳入社会工作专业教育体系,充分体现和强化高校社会工作社团在高校社会工作专业教育中实践作用。

参考文献:

[1]陈竟.大学生品牌活动建设的历史考察和现实思考[D].西安:西北大学,2012.

[2]宋家荣.高校学生社团功能定位[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7(1).

[3]张发平.高校学生社团建设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2010,27(2).

猜你喜欢

发展困境学校管理校园文化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新课改视阈下我国小学英语教育发展困境与对策研究
宁夏回族民族传统体育发展困境及对策研究
大数据时代下免费手机软件盈利模式探讨
基建投资预算贴合工程造价控制阶梯化管理研究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诚朴决策管理学校的探索研究
情感管理是最高效的管理
GIS在教育管理中的应用探析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