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课堂注意力培养儿童学习主动性

2015-05-30高丽微

东方教育 2015年6期
关键词:学习主动性注意力

高丽微

【摘要】有意注意是心理学的概念,是只有人具有的,属于注意范畴的一种高级形式。有意注意的培养和塑造主要是在人的儿童时期,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通过对低龄儿童注意力状况的分析,可以得出其正处在无意注意高度发展,有意注意逐步形成且极其不稳定的阶段,作为教师要从内外因综合着手,积极培养儿童的注意力。

【关键词】注意力;低龄儿童;学习主动性

一、概念界定

人们通常所说的“注意力”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注意力”,其实只能被认为是“注意”。因为注意有着更为广泛的含义,是指人的心理活动选择性地对待特定事物、指向和重点,这个活动可能是积极自主的,也可能是被动无意识的。注意在人的心理活动中有很重要的作用,是保障人更清楚、更完善地认知世界的重要条件。而注意力在心理学上被定义为:心理活动集中的某个对象,是伴随着观念的共同心理特征、记忆、思维、想象的心理过程,具有方向性和集中性的特点。即,注意力和智力相关联,同时也是决定智力高低的一个重要因素,只有较为集中的注意力,才能更好、更快的学习新知识和新技能。

有意注意(deliberate attention)也被称为随意注意,是服从于预定目的,需要作出意志努力的注意,通过内部言语来实现对自身各种信息活动的调节和控制。这种注意是人的心理活动有目的的、自觉的对特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维持有意注意最重要的条件是意志努力,它能自觉的使人产生排除一切干扰因素而使注意得以维持,因此也称为积极注意。有意注意是人所特有的、高级形式的注意。有意注意与人的情绪、过去的经验以及兴趣有关,但不是直接的影响,而是间接表现出来和它们的联系。

二、低龄儿童注意力情况分析

1.儿童的注意力发展

儿童的有注意力是在儿童与成人的交往中逐步发展起来的,比如,新生儿只有无意注意,而大一点的儿童开始产生有意注意。儿童注意力的发展大致需要经历三个阶段:在初期,成人用言语动作引导儿童把关注点指向特定人或物体,使儿童产生初步的注意。随着儿童的成长,慢慢的他也会开始自觉的进行某种行为,这就是自我命令,成人是外部语言会支持和影响儿童自我命令的程度,儿童通过出声的语言,比如“我会举起玩具娃娃”等来调节、控制自己的心理活动。在最后一个阶段,儿童学会用内部言语来维持注意,即外部语言的内化,他不必出声就可以进行脑中想象好的行为,这也是有意注意发展的相对高级的阶段。有关心理实验表明:3岁左右的孩子注意力可以维持大约5分钟,4岁左右的孩子可以维持10分钟左右,而5至6岁的孩子也只能维持一刻钟。

2.小学低年级学生注意力状况

在小学生身上表现得很明显的一个问题就是注意力不集中,这在低年级学生身上尤为突出,具体表现为:虽然有很强的表现欲和求知欲,但有意注意持续的时间很短,很快就会因其他信息的出现而分散注意力。小学低年级学生正是有意注意形成的重要阶段,然而无意注意在这一时期也会迅速的发展,低年级学生极易对新奇的、未知的事物产生兴趣,而且注意力很不稳定,一只偶然飞入课堂的小鸟即可以转移原本正认真读书的大部分同学的注意。

3.儿童注意力分散的几个原因

3.1.生理因素

研究显示,儿童的注意力发展伴随着大脑的生长而发展,如果干一件事情超过十几分钟,孩子就会把注意力转移到别的事情上来,或动一动,或东看西看,这是很正常的现象。儿童的年龄越小,有意注意的保持时间越短,这是因为他们自我控制的能力弱,在接受到任何干扰信息时就会转移注意力,很难将注意力集中在任务目标上去。

3.2.外部因素

儿童的注意力不能集中,还与一些外部因素有关,如:当前活动的内容不适合儿童,或者周围正在进行的其他活动多干扰到了儿童,孩子尤其是男孩子的精力如果不能发泄出来,就会由此变得躁动不安。此外,注意力不集中也可能是由疾病或情绪问题引起,如饥饿、疲劳、生病等等,坏心情或过大的精神压力也都可能引发儿童注意力不集中。

3.3.生活因素

作息不规律是影响儿童注意力的主要原因。学习是一种脑力劳动,如果父母过分期望孩子成功,经常强迫孩子长时间从事学习活动,将不可避免地造成孩子大脑疲劳进而引起分心,长期如此,孩子的注意力分散问题还可能变得更加严重。

三、培养儿童注意力的方法

1.兴趣是核心原则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同时兴趣引导也是培养注意力的核心原则。在儿童成长的过程中自发产生的兴趣是提高注意力最有力的驱动。我们知道意志力和理解能力与年龄息息相关,我们不可能按照成人的标准来要求年幼的儿童具备坚强的意志,而且,即使有了坚强的意志也未必能够带来长久的注意力。因此,假如希望儿童能有很长一段时间保持注意力,培养儿童的兴趣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因素。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通过长时间观察和研究发现,绝大部分孩子在某一阶段会对某些事物特别感兴趣,这种自发的意识是非常强的,即便有其他刺激也很难分散孩子的注意力,这个阶段就称为儿童的注意力敏感期。结合儿童不同的敏感期,合理引导孩子们生产对某样事物的注意力是一个很好的方法。

2.过有规律的生活

有规律的生活作息节奏对儿童的身心成长大有益处。由于儿童不容易集中注意力,需要对孩子的学习、休息和娱乐时间做出规律、合理的安排,管理并监督孩子严格执行,让身体形成生物钟习惯,在这一过程中父母是帮助孩子建立有规律生活的关键人物。

3.营造良好的环境

好的环境能够让儿童较少受到外界干扰,更好地保持注意力。比如,家中物品摆放整齐,用过的物品及时归位,父母要在孩子面前做出表率,在家里不要大声说话和大音量看电视,不做干扰孩子的事情。

4.限制儿童看电视和玩电子游戏的时间

儿童的感觉系统尚未完全成熟,充满声光刺激的电视节目或电子游戏,会极大的干扰儿童学习和思考的能力,很多儿童还会对此形成依赖,看电视或玩游戏上瘾。所以,父母要限制孩子接触这些事物的时间,平时尽量引导孩子多读书、多到户外、大自然中去玩。

5.以关爱调整孩子的情绪状态

儿童在身心状态不佳的时候,比如伤心、疲惫、生病或有压力时,这些负面情绪会干扰注意力的集中。此时,家长的关爱是安慰孩子的良方,多用关爱来让孩子保持愉快的心情,孩子才更容易专心学习和生活。

四、提高课堂注意力和学习主动性

低年级儿童由于他们的身心的特点,刚入学时他们自主自愿接受知识的意识还较为薄弱。在课堂上以无意注意为主,注意的持续时间很短暂。因此,教师要考虑学生的需要,从多角度了解学生心理,及时采取正确的方法和技巧,抓住学生学习的兴趣点,使他们能延长有意注意的时间。

首先,在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儿童学习的自主性,这在提高儿童注意力水平上有很大的意义。把有意注意培养为“有意后注意”是保持和巩固有意注意的重要方法。因为有意注意被分成两种类型,一种有意注意是,在学习的过程中必须做出足够的努力,以便将精力集中在相对困难和不好玩的教材上,让自己不至于分心。另一种有意注意的类型是,在学习的过程中有意识的让自己对学习内容逐渐产生兴趣,让学习变得有吸引力,而不再是一种紧张的努力过程。第二种类型的有意注意,也被称为“后有意注意”。乌申斯基说过:在教育的时候要注意,还应该注意,使之成为非自愿的关注。

其次,低年级的学生还没有形成学习的自觉性。这个时期的儿童虽然也能暂时控制他们的注意力,但坚持的时间很短。孩子们为了完成一个伟大的目标,被迫坚持不懈的注意必须要注意的事物,这是很痛苦的过程。低年级的儿童在学习中的自觉性往往是因为老师的要求,因为学生知道,他必须听老师的话,按照老师的要求行事,否则将会受到老师的批评。因此,这时儿童的有意注意,可以说是被迫的,而不是自觉形成的意识。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将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相结合,有节奏的交替使用。一般而言,在正常情况下的学龄儿童,平均可以维持一刻钟的注意力,此时可以进行较高难度的任务或讲授教科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时代教师应该多利用视觉教材和有趣的语言来吸引学生的无意注意。因此,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交替进行,可以显著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减轻学生的疲劳感。

再次,教师应注意教学方法,灵活把握学生的注意力,延长学生有意注意时间。生动的方法有助于提高幼儿园和低年级儿童的学习兴趣,增强注意力,由于幼儿园和低年级儿童不能自主产生较强的形象想象力,可以使用图形或声音进行辅助,在每节课上都运用直观教学,让学生多看、多听,要多使用低年级学生认识、知道、熟悉或感兴趣的事物,结合课堂教学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让授课内容简洁明快。对儿童来说,其注意力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受兴趣和情绪控制,将培养孩子的爱好与注意力相结合,使孩子们能在愉快的状态下做感兴趣的事情,孩子们自然而然就能集中注意了。通过设置悬念、聆听音乐、猜谜语、观察发现等小游戏。如利用多媒体欣赏,会点燃学生学习美术的热情,会给整个教学过程奠定一个良好的基调,创设情景氛围,为之后教学的展开作好铺垫,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成效。

最后,掌握教学节奏也是一名教师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法宝。对儿童的实验研究表明,7-10岁儿童能够持续保持注意力20分钟,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掌控最佳时间,而最佳时间是从课堂导入开始的。良好的开端往往是一堂课成功的一半,如果在开课之初就能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对整堂课的教学效果将大有裨益。教师要因课、因人、因地、因时而设计不同的导入部分,切不可生搬硬套,千篇一律,教师应该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灵活应变,使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密切结合起来,充分运用自己的教学经验和想象力营造有趣味的课堂环境。

五、结论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将使学生终身受益。低年级教师身兼重任,要注重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加强课堂教学方式的直观性、生动性、趣味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学生有意注意的阶段和无意注意的阶段都能引领学生的兴趣,进而让学生对学习产生长久的兴趣,培养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总而言之,提高课堂注意力培养儿童学习主动性任重而道远,我们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摸索、实践,不断修订、完善,加强教师和学生间,教师和教师间的交流学习,共同探索和总结出更加成熟的教学方法。

猜你喜欢

学习主动性注意力
让注意力“飞”回来
如何培养一年级学生的注意力
转移注意力
“扬眼”APP:让注意力“变现”
会计专业学生学习主动性探究
浅谈小学生主动学习的策略
在化学实验教学中促进学生健全人格培养的策略
中小学生学习主动性培养策略
浅论小学生学习数学主动性的激发
A Beautiful Way Of Looking At Thin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