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考证热”对江苏省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影响的调研与分析项目研究报告

2015-05-30储文静印明月徐倩倩雷霄姜宏伟

东方教育 2015年6期
关键词:职业资格证书资本

储文静 印明月 徐倩倩 雷霄 姜宏伟

一、研究背景

1.研究背景及意义

(1)理论价值

布迪厄文化资本理论为我们解读“考证热”提供了思想资源。资本是一种通过实践、以物质化、身体化形式存在的积累起来的劳动,可分为物质形式的经济资本和非物质形式的社会资本、文化资本和象征资本等。文化资本通过积累模塑成个人的整体文化习惯而成为进入现代社会分层秩序的一个重要砝码。文化资本又具体分为身体化、客观化和制度化三种形式,其中“制度化的文化资本”表现为制度性的规定(如学历认定、学术资格、文化能力证书等),摆脱了资本拥有者的个体生物性限制,赋予其具有合法保障的非个体性价值,更具有集体的代表性和权威性,并给予行动者所拥有的文化资本以体制上的承认,还能在文化资本和经济资本之间设定某种转换率,由此确立其劳动力市场上的货币价值,获得人自身价值的认同和保障。为此,现代人抛弃了个体性的独特成才方式而争相获得官方认可的文化资本,除了竞相获取高等教育文凭,各级各类教育机构颁发的形形色色的证书也成为人们为了赢得弥足珍贵的“文化资本”而不得不被迫接受的社会权力话语。文化资本的体制化使文化资格拥有者间的相互比较成为可能,而经济资本转化为文化资本的策略又导致稀缺优质教育资源被近乎疯狂地争抢;规格统一的人才批量生产又日益巩固着这种公认的体制化权力话语。在文凭略呈贬值趋势的今天,证书成为了新的标榜个体价值的符号、新的个体文化资本价值的合法屏障。

(2)实践价值

随着中国经济融入全球经济大家庭后,出现了一大批行业,这些行业需要大量有专业知识、有上岗职业资格的人才。因此,许多用人单位普遍认为,职业资格是从事某种职业所必备的学识、技术和能力的基本要求,是做好该项职业工作的一个依据。用人单位认为通过“考证”提高了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职业道德水平和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其次,它促进了有关行业管理体制的改革,规范了市场经济秩序;此外,它还推动了我国人才管理制度与国际接轨。另外,随着时代的变化,用人单位的用人标准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用人单位变得越来越务实,会从自身的经济利益出发,对大学毕业生的要求也变得越来越高。因此,大学生“一张文凭,多张证书”也已经成为市场经济导向的必然结果。

另一方面,从学生的角度来看,绝大多数高校学生面临就业压力,现在每年都有六,七百万左右的毕业生,大学生的就业压力难有缓解。有调查表明,在未来几年这种状况还呈增长的态势。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很快,大学教育已逐渐大众化,高校扩招后的毕业高峰来临、“双向选择”就业制度以及最近各行业“持证上岗”制度的实行,严峻的就业形势使相当多的大学生充满危机意识感。而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证书有助于提高其自身在人才市场的竞争力,那些具有学历证书又有专业职业资格证书的大学生很自然地就有更大的胜算机率。为了毕业后谋求到一份好职业,大学生们在完成正常学习的前提下,纷纷去参加各种各样的职业资格培训。“考证热”已经成为大学里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

大学生考取职业资格证书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必然趋势,要妥善解决当前大学生考职业资格证书过热的问题,需要社会重视和转变观念,需要高校教育工作者的正确引导,需要学生慎重对待,如此才能保证有效的社会资源不会被浪费,才能真正发挥职业资格证书的实效,使各类证书真正成为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有效凭证,使学生成为不仅精于本专业、同时具有广博的知识与技能的人才,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真正发挥作用。

考证是大学生在各种社会因素的作用下,根据主客观的需要,自发做出的一种适用性选择,这种现象有弊有利。“考证”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进学生自主意识和竞争意识,促使其开发自身潜能。大学生“考证”行为,是一个有选择地学习的过程,它可以大大激发高校大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与主动性。应该根据社会的发展和自身情况出发,找到适合的道路。

2.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外研究现状

皮埃尔·布迪厄、华康德(1998).《实践与反思——反思社会学引导》指出根据社会冲突论的观点,这种状况并非与经济需求有关,而是与人们竞争权力、财富和声望有关;迫使人们不断提高学历层次、证书级别。而它的压力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专业化职业本身要求新成员必须符合很高条件,作为保卫自己利益的手段:二是受教育者也希望文凭、证书能够使自己在竞争市场上更加有利。斯沃茨(2004)在《文化与权力——布尔迪厄的社会学》表明,高校人才培养规格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之间存在诸多不统一,专业设置不合理,学生知识结构和实践能力不足,在培养和输出学生时产生“离市场较远”等问题。

(2)国内有关研究

中央民族大学的张伟豪(2004)的《探析高校考证族》,主要从人类学的视角对“考证族”的日常行为、价值取向、心理特征进行详尽的分析。对由“考证”而产生的各种现象做深入细致的观察和思考。运用参与观察、访谈和问卷调查等方法来研究“考证族”参加考证的原因和目的。进而分析了“考证族”复杂的心态和这种现象背后的社会文化因素。肖河水(2008)的《浅析大学生烤证热》从当前大学生面临的就业难的问题入手,主要旨在分析考证的原因及其利弊关系,最后提出了一定的建议。宋红岩和王克(2003)在《当前高校大学生“考证热”面面观》分析了大学生热衷各类证书的现象,同时还有一些报刊、网络对此进行了相当多的报道,散见于各种媒体之中。

二、“考证热”的主要现状

从上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我国的高校校园里出现了“考证热”现象。时至今日,大学生考证愈演愈烈.考证已经发展成为大学生学习、生活期间的一个重要部分。据一项对2008年某城市高校的调查研究显示,大学生“考证”率已经达到68.7%,而暂时没考证的大学生中有“考证”打算的更是达至76.23%,那些铁了心坚决不“考证”的大学生只占了极小的一部分。由此可见,“考证热”已经成为大学里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

在经济科技飞速发展的21世纪,随着中国经济融入全球经济大家庭后,出现了一大批行业,这些行业需要大量有专业知识、有上岗职业资格的人才。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综合实力的要求随社会发展而变高,社会竞争日趋激烈。因此,许多用人单位普遍认为,职业资格是从事某种职业所必备的学识、技术和能力的基本要求,是做好该项职业工作的一个依据。高校大学生在学好自身专业同时,充分利用空余时间学习专业之外的知识,以提高自己就业竞争力的现象越来越普遍,考证无疑为大学生群体中的这一现象提供了良好契机。

我国从1993年起,开始推行学历文凭和职业资格证书并重的制度。这几年,我国的职业资格制度逐渐建立起来,已经有多项职业资格证。随着越来越多的行业要求从业者必须具备职业资格,考证的种类也就会越来越多。

三、“考证热”中出现的主要问题

在为期一周的调研中,本团队主要发现了“考证热”对江苏省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影响存在如下几点问题:

自身问题:从客观方面来说,目前大学生面临最难就业季,每一年不断增高的就业人数给大学生造成了巨大的压力,他们要想在激烈竞争的人才市场占得先机,必须有超越其他人的特长,这就产生了考证一族。证书有助于提高自身在人才市场的竞争力,通过数据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学生考证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提高个人的就业层次,扩大就业范围。而职业资格证成为大家热衷的目标,究其本身而言,学生本身对于考证的意愿不高,但在就业市场面前,不得不改变原先的想法,为考证而考证,忽视其他个人能力的提高,也限制了学生知识的全面接收和个人职业的自由发展。

从主观方面来说,大学生对自己的未来职业缺乏规划,不了解自己的专业,不加强内在修养,缺乏创新、创业意识,亦不了解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内功没有修炼好,面对激烈竞争的就业市场,,在面对“双向选择”以及“持证上岗”制度的时候,只好盲目地跟风,不得不用考证的形式证明自己的能力,以便增加就业的砝码。

高校问题:目前,由于一系列政策为推手,许多高校在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上急功近利。就业指导课程成为单纯的“就业知识”灌输,就业指导讲座成为应景式的“求职技巧”的“比拼”。仅仅盯着近期就业率的就业指导只能为大学生奉上“求职快餐”,而无法解决大学生长期的职业发展问题。

在培养目标方面,我国不同类别的高校都有着浓厚的“文凭唯上”的观念,一味追求升格,升级。其结果是重点高校,普通高校改和职业学院大同小异,没有自身特色,培养目标也没有实质性的差异,造成培养出的学生就业能力同质化。

在专业设置方面,由于大学生所学专业与未来就业有着密切的关系,高校受利益驱动,盲目追求所谓就业前景良好的“热门专业”,甚至有些高校强制学生去考一些与本专业无关的证书。相对于快速变化的人才市场,高校缺乏灵活变动性,专业结构与经济发展状况不协调。

社会问题:许多企业工作岗位的要求被提的越来越高,门槛难进,学生只能考更多的证来应付工作部门的需要。实际上一些用人单位在人才引进上存在着明显的矛盾,招聘时侧重认“证”,在工作中又重能力,这反映出用人单位择才方法缺乏科学性。其次劳动供求结构矛盾依然突出,就业市场信息网络服务不完善,创业市场的政策支持不完备,公共服务投入不足,劳动力质量不高。同时,政府的就业政策也不够完善,就业渠道比较窄。

四、解决方案

(一)大学生本身

首先,大学生应该从自身的兴趣和爱好出发,为自己的专业需要和就业前景去考证,这样就会形成良性循环,而不是盲目跟风采取“四处撒网”式考证法。要清醒地认识自己,对自己有个清晰的定位,弄清楚究竟什么样的专业书才是适合自己的。其次,在考证的同时要注重自我能力的提高,让证书和自身能力成正比。要认识到能力与职业证书之间的区别,理性对待“考证热”现象。最后,大学生应该及早的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根据定位和规划,有针对地考取一些职业证书,不管是在专业内考证还是跨专业考证,都要与自己未来发展相结合,不要随波逐流,提高就业竞争力。

(二)高校

高等教育对于专业设置的论证、专业培养方案的修改、招生人数的设定等等都要有科学的论断。高等教育培养的是复合型、创新型人才,要跳出传统观念的窠臼,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进入高科技领域。高校应该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创业观,高校可以通过开展各种专业知识讲座,举办各种科技竞赛和创业竞赛,培养大学生的勇气和能力,提升大学生承受创业挫折的心理素质;其次,优化课程设置,加强实践教学和就业前培训。高校应该结合专业课程的学习,利用寒暑假时期,组织学生深入企业,社区或老少变穷地区,体察民情,为民服务;最后加强就业指导,提供完善的就业信息服务。高校应该尽快建立和完善教育,管理,指导和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毕业生就业指导和服务体系,帮助大学生客观地分析自己,指导学生在就业前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帮助学生在就业之后能够更好的择业和发展。

(三)社会

对于企业而言,考证固然重要,职业资格是从事某种职业所必备的学识、技术和能力的基本要求,是做好该项职业工作的一个依据。但是证书并不能完全证明一个人的实际工作能力,应以长远的目光来审视人才,企业未来需要具有综合能力的人才。

政府的相关部门加强思考,完善就业政策,引导学生进行科学的职业规划,改变大学生“考证热”现象,促进人才市场健康发展。另外,政府相关部门要完善政府财政投入结构和机制,突破体制性障碍,扩大就业渠道,为民营资本开放更多的领域,制造就业机会。可以采取以下措施:第一,增加高校教育发展的财政收入,同时重在提高教育质量;第二完善欠发达地区的社会保障制度,尤其是“五险一金”保障;第三,进一步促进行业分配公平,缩小行业收入差距;第四,运用财政补贴或税式支出的手段,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完善的配套制度;第五,政府应采取措施管制各类证书的培训机构,承担起必要的社会责任。

猜你喜欢

职业资格证书资本
WJCI 收录证书
CSCD收录证书
收录证书
收录证书
注册安全工程师职业资格制度解读
资本策局变
第一资本观
职业资格制度的执行困境
VR 资本之路
“零资本”下的资本维持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