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实践教学探析
2015-05-30张海防
张海防
摘 要: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成功与否,不但关系到人才的成长、而且关系民族的存亡、国家的强盛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成败。随着形势的变化,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针对大学生思想特点的基础上,探讨了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与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重点对如何改进理论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问题和途径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17-0167-02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扩大和深入,经济全球化已经成为发展趋势,我国社会处于经济转型期,传统的、外来的思想文化互相激荡,对大学生产生了极其复杂的影响,呈现出很多特点。
一、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特点
第一,思想价值观呈现多元化趋势,理想信念偏差。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受世界经济全球化,社会政治经济转型期影响,各种腐朽思想文化侵蚀,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在学生中表现强烈的功利性倾向,对国家、集体和个人利益关系不能正确认识。
第二,独生子女的性格特点。当代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优越感很强。自小生活在父母家人创造的“理想”环境中,极为缺乏自我认知、人际交往和现实环境的磨炼。据调查显示,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欠佳,普遍存在以自我为中心、自我期望高与现实实现率低的矛盾,对环境高要求与自身低奉献的矛盾,其学习、生活、交往、就业的压力很大程度上源于其成长的优越的生活环境。
第三,思维活跃但心理问题较多。高职学生年龄多在17~20岁之间,处于生理成熟期,特别是性心理的成熟,有追求异性恋爱的冲动和迷茫;心理尚未完全成熟,强烈关注自我发展,有人际交往的困惑等问题较多。
第四,信息的高速传播及全球化视野。当今世界是一个信息化、网络化的时代,信息技术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阻隔,新媒体的快速发展,成为大学生学习、获取信息、人际交往等社会行为极为方便、快捷、高效的工具。大学生对新事物的好奇与渴望,为腐朽落后文化和有害信息的传播留下了可乘之机,部分意志力、辨别是非能力不强的大学生陷入精神空虚、无所事事、行为失范,有的甚至走上歧途。手机上网成为大学生重要生活一部分,一些学生在课堂上听歌,看视频、玩游戏等,给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带来挑战。
目前一些大学生“三观”产生了一定程度的扭曲,如何使大学生能够经受起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悖的、与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要求相抵触的种种腐朽思想观念的侵蚀,必须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有机结合,才能真正解决大学生的思想问题。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与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极其重要的阵地,当前高校在强化思政课理论教学同时,也在探索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模式,但也表现出很多问题。
1.理论课教学与实践相脱离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堂教学,是由一支专业的教师队伍来完成的,学校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形成一套固定的教学和测试模式,教师手中拿的是统编的教材,都必须按照要求完成教学计划,就理论讲理论。多数学生只是把课堂教学的重点作为“死记硬背”教条,为应付考试而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理论说教乏味,教学形式单一。课堂上的教学联系实际,一般采取案例教法,就是举点例子、放个视频,很难保证学生的持续学习兴趣,更难转化为自觉的行为,在实践中学生缺乏如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受实践场地、教学课时、活动组织管理等因素影响,思想政治课的社会实践很难在课堂教学中开展,而参与校外社会实践基地的活动,又受交通经费及接纳人数限制,不能普及到每个学生。
2.理论研究与实践相脱离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大多为了职称晋升而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在上课期间则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就课本谈理论,下课后较少与学生交流沟通,不能发现学生思想问题并进行思考研究;辅导员虽一直身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之中,却大多忙于琐碎的日常事务,即便在实践中发现问题,也无暇让自己沉淀下来去思考并进行理论研究,这就直接导致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研究与实践相脱离。
3.理论与社会现象出现反差,大学生对理论丧失信任感
目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大多仍采用传统的教育模式,即通过课堂教学、讲座、主题教育等活动方式来进行灌输和开展的。但面对着信息化、网络化的飞速发展,青年学生所接受的学校教育和看到的、听到的社会问题存在反差,不禁产生疑问、迷惑或彷徨,而思想政治理论课堂教学中针对社会一些负面现实问题往往回避,这就使得当代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丧失了信任感。
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理论来源于实践,在实践的基础上发展,并不断地指导着实践。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正是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经验总结,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开展,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提供研究的现实依据。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是指在科學理论的指导下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所进行的各种活动的总称。正确的理论是行动的指南。人的思想要保持先进,纯洁,就要不断接受正确的理论熏陶,现代社会一些人思想道德滑坡,人生观、价值观扭曲,就是理论上贫乏,政治不清醒,行动上就会出问题。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必须理论与实践教学相统一。
1.社会实践活动在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社会实践活动有利于扩大思想政治教育的受益面,有利于政治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的结合。现代的大学生大多是书本知识中成长起来的,对我国的国情知之太少,大学生走向社会亲身体验生活,看到贫富差距,感受劳动的价值,有助于青年学生加深对现实社会中诸多问题和矛盾的认识,思想得到升华,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社会实践还有利于大学生正确认识自己,让学生感受到自己与社会需要之间的差距,看到自己在知识与能力上的不足,对待学习知识会产生紧迫感和危机感,促使大学生思考自身发展问题,强化提高素质和能力。随着社会的发展,对各类人才的要求会越来越高,一些专业面窄,社会适应能力不强的大学生将在市场竞争中会处于劣势。通过社会实践,使大学生广泛接触社会,在实践中直接与各类人群打交道,锻炼动手、动脑、动嘴能力,增长才干,将知识和行动有机统一,以适应社会需要。总之,社会实践在大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2.社会实践活动的形式
思想政治课的社会实践教学,不是在课堂上空讲理论联系实际,也不是走马观花的让学生参观一下教育基地,必须让大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实践活动的组织形式可以是分散活动,也可以是集体组织活动。具体形式可以灵活多样。
一是参加社会劳动,便民服务、勤工俭学或打义工,在劳动中锻炼和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当代大学生作为时代的骄子,缺乏吃苦精神,好高骛远,眼高手低不是个别现象。只有在劳动实践中经受风雨,去掉娇气,增强集体合作精神,才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是参与社会调查,实践考察。毛泽东当年走遍湖南农村进行社会调查,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写出著名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为探索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进行工农割据武装斗争道路奠定思想基础。大学生可以围绕社会热点问题,结合专业学习,课外兴趣有关的科研活动进行调研。
三是校内外素质拓展,这类活动是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指导下,在校内外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形式多样的有利于培养健全人格和促进全面发展的实践活动。深入社会实践,对于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知识、锻炼品格、培养能力,增强社会意识和历史责任感具有重要的作用。
3.社会实践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途径
强化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把社会实践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在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今天,具有其广阔的空间和深刻的内涵,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为此,必须不断地强化其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具体要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要让社会实践形式多样化。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不仅是在校内实践基地或是寒暑假中的活动,可以与大学生的志愿者服务、勤工助学、教学实习、社会调研、技能比赛等各类课外活动和社会活动有机地结合,树立广义社会实践的观念,使社会实践活动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样。
二是要让社会实践教学规范化。“高等学校要把社会实践纳入学校教育教学总体规划和教学大纲,规定学时和学分,提供必要经费。积极探索和建立社会实践与专业学习相结合、与服务社会相结合、与勤工助学相结合、与择业就业相结合、与创新创业相结合的管理體制,增强社会实践活动的效果,培养大学生的劳动观念和职业道德。”[1]因此,将其纳入学校教学计划和管理之中,加以科学的管理,确保有教师负责,有时间安排,有经费保障,从而变临时活动为长效教育,变临时考核为规范管理。
三是要加强实践教学师资队伍的专业化。要使社会实践持续深入地开展,必须建立一支业务精、能力强、勤思考、善研究的专兼职相结合的组织指导队伍,由思想政治课、心理健康、法律、就业和专业课老师担任。依靠这支队伍,精心组织、认真督导、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创新工作方法,适应时代要求,使社会实践活动常做常新。
四是要丰富思想内涵,使社会实践功能化。要强化社会实践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就必须对实践的各个环节赋予丰富的思想内涵,寓思想教育于实践活动中,使大学生随时都可受到教育,从而丰富和提高其思想政治素质。
总之,在学习中要将所学的知识与实际联系起来,用实践来强化自己所学的理论,学以致用。实践联系理论就是经常将自己的各种实践活动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反思自己的实践活动,回答解决实践中的问题,改进不足,这才是大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之路。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Z].(中发[2004]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