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秀上司和抗命下属

2015-05-30刘原

高中生学习·高一版 2015年6期
关键词:孙立人杜聿明财宝

刘原

一次看纪录片,注意到一个历史细节:中国远征军在缅甸抗日时,战局不利,分散朝北撤回中国,戴安澜即是在后撤突围时重伤殉国。当时孙立人麾下的38师,在撤退中途,忽然违反命令,掉头直接死磕日军先头部队,杀出一条血路,径直一路向西,进入印度境内,在兰姆伽基地整训后,孙部成为反攻驻缅日军的主力,最终携手史迪威复仇。

关于孙立人抗命的一个说法,是他乃弗吉尼亚军校出来的人,非黄埔系,比较桀骜不驯,在战场上听自己的多于听上峰的,所谓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其时孙的上司是杜聿明,梁子从此结下。杜聿明率残部在野人山九死一生,也来到印度,英军不提供给养给他,只给孙立人——孙曾在仁安羌之战中孤军救出了七千英军。饱受羞辱的杜聿明回到重庆就向蒋介石告状,若非罗卓英说情,没被日本人取下头颅的孙立人差点就要被宪兵队拿下了。

对于长官而言,最尴尬的就是部下没听你的话,而事实又证明他是对的;对于部下而言,最痛苦的是与长官意见相左,你违抗吧,说你反骨,自此难免小鞋,你服从吧,又明知难免覆灭的命运。但孙立人之性格,只怕也没什么痛苦的,他对蒋介石的种种口号都嗤之以鼻,对杜聿明也不会在乎。孙立人撤入印度时被印军阻拦,他说你们不闪开我就打,客居他国养病时他对英军也是呼来喝去的,说来也是一彪悍奇才。

军队最重要的是军纪,将领的控制力往往决定战局,所以孙立人虽然没什么错,但杜聿明好像也没错。只是在决策时,每个将领都要做好承受一切后果的准备。在太平洋海战中,美国一位将军抓住了黄昏的一次机会,调动大量战机轰炸日军航母,大捷,但战机返航时天已黑,油将尽,要降落只能打开航母上的灯,但如此航母又极易遭到日机袭击,而不降落就只能掉进海里。

该将军在派出战机时就预见了这点,最后一咬牙,开灯,即便如此,掉到海里的飞机还是远超此前战役的损耗。

一个合格的下属,应该是本格派。曹操将死,分财宝给妻妾,他最宠的小妾选了中等的财宝,操问何故,妾答:取最小的宝物,谓之伪;取最大的宝物,谓之贪。做人呢,就是要这般中不溜秋才好。

但是,永远不抗命的下属,对长官也没多大用处。内战时,孙立人在四平和公主岭数度击败同样经常不听毛泽东命令的林彪,但杜聿明终究看他不爽,把他赶回了南京。杜聿明拔掉了宿敌,但最终自己却到功德林的战俘学习班念经去了。我猜测,杜聿明在功德林里边改造边反思自己对美式教育的偏见,长夜唏嘘之余,让女儿嫁给了在美国做学问的杨振宁。

(转自《青年博览》)

猜你喜欢

孙立人杜聿明财宝
二战名将——孙立人(下)
疫情时期的“财宝”
孙立人(下)
孙立人(上)
杜聿明瞻前顾后成俘虏
孙立人『兵变』背后的谜团
迷宫
我所认为的贵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