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亚文化视野下的“神回复”现象探究
2015-05-30范叶蕾蔡思聪
范叶蕾 蔡思聪
内容摘要:“神回复”作为一种当下流行于网络论坛、贴吧等平台上的独特的交流模式,表现出形式随意、自铸新词、不拘一格、批判权威的特点。从文化学角度,我们可以将其归为一种“亚文化”现象,在此基础上,本文对“神回复”的多元性、反抗性、娱乐性等主要特征进行探究。
关键词:亚文化 多元性 反抗性 娱乐性
“神回复”作为一种当下流行于网络论坛、贴吧等平台上的交流模式,具有自身的特点和规范,并逐渐成为初具规模的文化现象。这种现象并不严格符合主流文化所倡导的积极向上、标准规范的要求,而是与其他网络流行语、“段子”、恶搞等具有一定的相通性,表现出形式随意、自铸新词、不拘一格、批判权威的特点。
目前,段子文化的研究已经有了一个相对完备的结构,从文化学角度我们将其归入亚文化的范畴。而“神回复”一问一答的形式往往被视为对话体的段子,因此也可以被视为一种“亚文化”现象。在网络“亚文化”的视野下的参照,我们必将能更好地把握这一现象的实质与内涵。
“神回复”现象借助网络媒体而生,集结了相当一部分拥有相似的思维模式和生活方式、热衷于创造神回复的网民,最终构建出独立的圈子和群体,这也是网络亚文化形成的基础。“‘亚文化群体所特有的心理、角色定位及精神需求、生活方式、行为模式等都与大众文化有着天然的联系,它是与大众文化伴随产生的一种文化形态,”①其形成不是一人一时的功绩,而是在特殊环境中由一批人慢慢发展形成的,而网络传媒的广泛传播性也使这一批人涉及到各个领域和阶层。因此,作为网络亚文化现象的表现形式之一,“神回复”具备了多元性、反抗性、娱乐性等特点。
一.多元性
“神回复”的创作主体和创作题材的多元性。网络用户身份的虚拟化,使我们无法确切知道“神回复”创作和传播主体的确切信息,可以明确的是在这样一个大群体内,成员的年龄、性别、身份、性格都参差不齐,由此形成的“神回复”题材也是千差万别,涉及层面既广泛又驳杂,总体上形成了一种多元化的特点。有的“神回复”关注娱乐八卦、街谈巷闻,缺乏一定的科学性;有的涉及文史知识,或与自然科学相关;有的纯粹是网络游戏延伸,也有的来自传统文化或民俗技艺。
根据其来源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一是自主创作型,或是发牢骚抱怨,发泄情绪的,如:
每天对着单位那群白痴说话让我感到前途很渺茫……
神回复:幸福吧你,因为对牛弹琴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一群牛每天对着你弹琴!
或是表达生活感悟,往往含有某种哲理意味,如:
老人遛狗时倒地猝死,小狗护主不许民警靠近。
神回复:人的悲哀不在于不如狗,而是认为自己比狗强很多!
或是纯粹恶搞调侃的:
最新消息,花果山旅游,属猴的游客凭身份证免费。
神回复:我是属猪的,是师弟,能不能半价?
第二类是就社会热点事件或新闻娱乐八卦等有感而发,即兴创作。如:
网易做的新闻投票选项简直太不靠谱了!
神回复:嗯,我孩子最近就不爱学习,我就吓唬他说:“你若再不好好学习,长大后就只能到网易当个新闻编辑!”这句话虽然对六岁的孩子来说有点残酷,但果然好用,今天他一直在学习……
这一类语料多不胜数,几乎是顺发性的,创作主体遍布各地,即使是小范围的事件,一旦被关注并有人提及,通过网络再被众网友加工,“神回复”甚至不是一条两条,只要有精妙的回复并让人眼前一亮都能被称为这一话题的“神回复”。
第三是对影视文学作品的改编,有时也有恶搞的成分。如:
武松和鲁智深的身体素质放在今日是什么级别,适合做什么?
神回复:保安。
如果荆轲当年有一把手枪,那么他能否刺秦成功?
神回复:荆轲都有手枪了,秦王也该有防弹衣了。
“神回复”丰富的内容与主题不是任何一种文化现象都可以相媲美的,这要求该载体必须具备足够的包容性和开放性。“神回复”代表的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和表现形式,在内容上并没有过多限制,其表达方式更是多元,要的只是那种诙谐幽默、妙趣横生的效果,这正是多元性的精髓。
二.反抗性
亚文化有别于主流文化的相对独立性决定了其本质中必然带有某种反抗性,这种反抗性多表现为文化偏离和标新立异的倾向。“神回复”自出现时起就带有对传统模式的颠覆,像是叛逆期不服压抑和拘束,抛开语言的限制,创立符合其自身特点和需要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这也是“神回复”能打破常规拥有创造性魅力的原因。
神回复的反抗性主要表现在内容和形式两方面。
形式上主要是“神回复”现象的一些语言特点。一些回复令人拍案叫绝,靠的不仅仅是思维的巧妙,很大程度上是创作时有意无意地运用了许多修辞手法。除了常见的比喻、比拟、夸张、排比、引用等能提高语言的内涵和外在形式的独特外,一些则全靠语言修辞的作用才能达到“神”的效果。谐音双关是“神回复”中最常见也最重要的一类修辞,利用词语的多义或同音特点,在构成的语句中则会形成不同的意义,接话人如果故意理解成另一种意思并作出回复,就能借此产生出人意料、回味无穷的效果。比如最典型的对“你幸福吗?”回复利用谐音双关的修辞“我不姓福”。“一个谐音词中,如果有两个或两个以上谐音成分组合使用,形成双重或多重谐音,会提升谐音双关的修辞效果。”②“幸福”的两个语素分别映射“姓”和“福”,第一个字利用了谐音,第二个字则是不同的语义,由此把“幸福”这个名词换成了“姓福”这个动宾结构。另外,就语言表达形式来看,“神回复”所彰显的独特思维模式和对语言的戏仿所体现的高超运用技巧是很有研究价值的。
从内容来看,一些“神回复”是在抒发内心的不满,对于社会问题中的种种矛盾和不公平加以指责,对主流文化的嘲讽等等,还有一些内容带有明显的批判性和讽刺意味。如:
买一双新鞋,左脚磨出了泡。脱了鞋一看,一只是7号,一只是8号,让售货员坑了!
神回复:哈哈,别怪售货员,一只是建筑面积,一只是实测面积。
就日常生活中买鞋时出现的问题上升到更有现实意义的问题,不仅表达了心中的不满,还把消费者权利受损这一共同主题表现地淋漓尽致,十分具有批判意味,“实测面积”小于“建筑面积”这种买房时遭遇的虚假手段实在令人义愤填膺,可见“神回复”直刺问题核心的力量。
“神回复”主要借助网络传播,集中产生、传播于新浪微博等社交网站。这种反抗性也与创作主体大部分为青年网民有关。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于2015年1月发布的《第3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止2014年12月中国网民集中在10-39岁年龄阶段共占78.1%,其中20-29岁人数最多占31.5%。根据新浪微博数据中心发布的《2014年微博用户发展报告》,19-35岁用户占月活跃用户总量的72%,80、90后为微博活跃用户主体,且年轻化用户有较为明显的增长趋势。这个时期的青年本身就带有对抗社会的意气,有强烈的逆反心理,他们追求自身的价值和生存模式,还对一些社会现象、传统权威表达内心的不满,调侃人生。而且从学历结构来看,他们的整体素质不高,且不容易找到好工作,属于“屌丝一族”,因而他们排斥主流文化,对抗各种规则条例,热衷于网络恶搞。
反抗性还归因于网络媒介提供的平台,在这里任何人都有表达自己的机会,这使广大网民有了话语权,他们可以对社会现象做出评论,哪怕见解不深也可以发表,这给了更多人想要表达的动机,也给了他们反抗的机会。
三.娱乐性
“神回复”的娱乐性是其本性性质所固有的,是读完以后令人会心一笑的一种文体,不论是天马行空的想象还是跳跃性的思维都能给人带来无限乐趣。再加上大众创作融入了一些通俗化的成分,讨论的是诸如明星八卦、笑话、脑筋急转弯、鬼故事等普通大众喜爱的话题,还有些不时出现的方言俚语,故意的恶搞改编,所有这些都构成了一场“娱乐的狂欢”,属于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大众文化。比如:发射用英语怎么说?神回复:biu!完全不按照正常的思维方式,没有知识含量,给人一种底层的、轻松的娱乐气息。还有涉及男女两性关系的题材也很受欢迎,常常是被用来调侃的对象:
妻子:“我们刚结婚时,你每次吃肉都只挑小块,把大块的都留给我。现在你每次都自个儿挑大块的吃,你不爱我了!”
神回复:亲爱的,别胡思乱想!那是因为你现在做的饭我能吃得下去了!
婚姻、爱情和家庭是每个人都要经历的人生,所以这类话题不仅很有现实意义,也能引起大部分人的兴趣,特别是当多数人都有相同经历时,感触也就越深,其娱乐性也就越强。网络语言的使用和感叹词、符号、动画表情的陪衬也相当重要,反映在我们面前的是一种极其随意的娱乐方式,连同很high的狂欢气氛,这些都赋予了“神回复”强烈的娱乐性。
尼尔·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中说“印刷机统治的社会里话语清晰易懂,严肃而有理性,但是在电视机的统治之下,却变得无能而荒唐。”③虽然他强调的主要是电视这一媒体,但网络的影响力更为深远,如他担心严肃而理性的时代远去,崇尚娱乐的“弱智”时代来临,我们也应正视当下局面,虽然“神回复”中所体现的娱乐性给沉闷的文化环境带来一股自由清新之气,但这种娱乐里带有一些不健康的成分,色情文化、幸灾乐祸、颠覆破坏等因素给大众造成的消极影响也不容乐观。
“神回复”的创作主体更多的是自觉创作,并没有固定、有规律的制度和规范,虽然这一想象已经初步具有自己的规模和特点,但是这一发展机制还不完备,还是一种边缘化的文化,其内容和形式都有不可掩饰的不足。“神回复”中包含的一些不太健康的东西,也因为创作主体太过驳杂,一些“神回复”现象开始走向粗俗化,不仅语言太过口语化以至于意义的表达不够清晰,而且涉及的内容也是黄色信息,满足的不再是那种因语言技巧和思维激荡而达到的“神”效果,而是倾向于流俗的低级趣味,这其实不能算是网络亚文化,而是一种负文化现象,由此反映出新媒体环境下网民的媒介素养亟待提高,“神回复”现象想要达到一个新的高度,也应该自觉摆脱这种不良的发展状态,加强反思社会和人生的思想深度。
关照论坛、贴吧等网站出现的“神回复”语料,不难发现大量重复、千篇一律的状况,好些参与者只是发现好笑的回复后再加以转发,或是普遍点赞,人云亦云,没有自己的看法。这种现象的背后是群体的身份认同心理,通过“神回复”的内容唤起了他们的共鸣,从中得到一种归属感,转发、点赞、评论等手段是他们表达这种心理的方式。但是,这一代人还有一种跟风、随大流的习惯和风气,他们没有自己的观点,只是看到流行的东西就大加追捧,长此以往不利于“神回复”的正常发展,创作主体丧失创造性,“神回复”也会丧失应有的活力,变得浅薄而庸俗。
对于“神回复”的发展应该扬长避短,把握住其反抗性中积极的成分,充分发挥其舆情监控的作用。由于创作主体来自不同阶层,对社会问题表现得更为全面,像是环保、娱乐圈、主流媒体、官员贪污腐败等等都受到了关注,可以说“神回复”现象形成了反映现实的一面镜子,背后支撑的是公众的正义感和社会责任。虽然“神回复”现象并没有引起足够的关注度,且像那种十分经典的回复更是可遇而不可求,无法大规模的制造,但是只要朝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凭借网络传播在速度和范围上很具影响力,“神回复”一定能取得瞩目的成就。
参考文献
[1]迪克·赫伯迪格著,陆道夫,胡疆锋译.亚文化:风格的意义[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2]安德鲁·本尼特,尼古拉·罗伊尔著 汪正龙,李永新译.关键词:文学、批评与理论导论[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3]尼尔·波兹曼著,章艳译.娱乐至死[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4]李宗桂.《段子舆情与社会思潮》,《人民论坛》,2010年6月。
[5]陈望道.修辞学发凡[M].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1.
[6]鲁承发.谐音双关修辞效果的鉴别标准——从语义场理论的角度[J].社会科学论坛,2013(7).
[7]王凯.网络亚文化现象理论解析[D].西南政法大学,2010.
注 释
①王凯:《网络亚文化现象理论解析》,西南政法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年。
②鲁承发:《谐音双关修辞效果的鉴别标准——从语义场理论的角度》,《社会科学论坛》,2013年7月。
③尼尔·波兹曼著,章艳译:《娱乐至死》,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第二章。
(作者单位: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2012级汉语言文学试验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