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视角下的南阳中心城区河道景观建设研究
2015-05-30代丽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城市中心城区河道景观建设的不断破坏进而引发一系列的生态问题。在生态学的基础研究上,对南阳中心城区河道景观建设进行实地调查分析,针对南阳中心城区河道景观建设的主要问题,提出以下完善意见:一是系统化、全面化的科学规划,提高城区河道景观建设环境。二是注重生态,改善水质。三是立足本土,传承地域文化风韵。四是加大教育宣传,提升全民参与意识。
关键词:南阳;生态学;城市内河;景观建设
从城市选址之初,河流便与城市结下不解之缘,把城市系统模拟成自然生态系统,为城市人群提供一个与自然和社会发展相匹配的、持续稳定的物质环境,保证城市人口的身心健康发展。[1]作为城市生态空间系统的河道景观对城市发挥了生态、经济、社会等服务价值,然而这些价值得以充分发挥,需要以内河的生态健康为基础,而景观是河道构成的主体,其生长的状况和构建的群落关系深刻地影响着河道的生态安全。
1 关注生态视角下中心城区河道景观建设的意义
1.1 城市河道是城市景观环境的重要依托,良好的河道景观与滨水环境是现代化城市重要内容
(1)进一步加强河与城市的密切关系。人类文明的诞生,城市的出现和发展都与河流息息相关。在古代,河流主要为城市提供了水源、灌溉、运输等作用,人与河流密切联系,孕育了悠久水文化。而伴随工业革命的到来,大机械化的生产模式,影响了城市与河流的关系,对河流水质造成严重污染,许多河流变成臭水沟,城与河流的关系走向背离。而当代受到自然报复的人们开始意识到破坏自然带来的恶果,生态思想的觉醒再次拉近了人与河流的关系。河道景观的生态研究与城市的繁荣与衰落相关,对城市社会、经济、环境协调发展有至关重要的意义,这将进一步加强河流与城市与人的关系。
(2)促使河道景观发挥更大的生态作用。城市是当今人类最主要的聚集地,大量人群的涌入,导致高强度的发展模式,带来严重的生态问题。在这样的条件下,城市内河景观也受到严重破坏,自然河流的廊道模式基本上不复存在,大大失去了生态价值。河道景观的生态研究,将从整体上分析河道景观实环境、河流水体、自然生态及变动因素、人工景观要素为主体的生态问题,对这些问题的解决可以促使内河廊道的生态修复,发挥该有的生态效益,对城市严重的环境条件的改善能够起到积极作用,使城市及城市中的人能够健康的发展。
1.2 城市河道景观生态营建是文明城市的价值体现
(1)提升城市物质环境。通过改善空间环境,形成优美的景观,提供完善的文化、体育、休闲娱乐、亲水活动的场所。保护水环境,确保足够的水量和清洁水质,维持水域的净功能;恢复良好的生态环境,形成良好的植物生长和动物栖息繁衍环境,为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和演替提供条件。
(2)提升城市精神环境。河道景观建设需要在充分了解河道整体情况的基础上对河道进行功能分区布置、景点设置、交通组织、人文景观的打造、植物的配置等,使整条被规划设计的河道的各个区段均有不同的主题和景观效果,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河道功能及景观效果的充分表现,才能充分体现出每条河道各自的主题故事。
1.3 城市河道景观生态营建是文明城市的改革创新
生态城市和宜居城市的建设就是要实现城市的生态可持续发展。河道景观是组成城市中生态空间的主要部分,是城市系统中“主体”结构。基于此目标,笔者做了以下创新性研究:首先,试图对城市生态学理论综合运用寻找城市内河廊道景观生态分析研究的思路。其次,通过追踪南阳中心城区河道景观的生态现状,并提出生态改善的设计建议。为其他地区正在遭受生态破坏或开始进行生态建设的其他城市河道景观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2 生态视角下的南阳中心城区河道景观建设研究现状
随着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人们对所居住的城市环境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优美的环境,良好的生态系统已经成为城市建设的重点,建设生态城市已经成为大多城市的目标和理想。城市内河是指流经本市城镇规划区,依照法定授权由市、县(市)城市内河行政主管部门实施管理的河流。[2]
南阳市位于河南省西南部,与湖北省、陕西省接壤。南阳三面环山,北靠伏牛山,东有桐柏山,西依秦岭,南临汉江,总面积2.66万平方公里,构成向南开口的马蹄形盆地。在中心城区规划控制区内的城区内河,主要有温凉河、梅溪河、护城河、汉城河、二里河、岂河等6条河道,总长近50km,流域面积达140km2,与汉江支流白河一起共同形成了完整的生态水系,是北方城市少有的天然景观。在经济快速稳定增长的同时也伴随着城市河道的过度开发、低效利用和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许多河道狭窄弯曲、水量锐减、水质污染、淤泥严重;生态护岸受损、桥梁路面多年失修;依赖河流的生物群落水鸟远去、鱼虾绝迹、河面种植庄稼、蔬菜现象较为普遍;河道两侧基础配置低、植物绿化单一;尤其是点源污染时有失控、面源污染越来越重、垃圾污染堵塞河道等现象依然存在,城市安全、市容环境和广大市民的生产生活受到严重威胁。
3 生态视角下的南阳中心城区河道景观建设研究对策
城市内河景观建设是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相互接触的部分,根据了解客观事实的影响强度、空间范围、时间范围和可恢复性,根据南阳中心城区河道建设所存在的问题,吸收和引用国内外先进的成果以及他们丰富的经验,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将生态理念纳入内河景观建设的总体规划中,我认为南阳中心城区河道景观建设时道循以下几个方面:
3.1 系统化、全面化的科学规划,提高城区河道景观建设环境
城市河流生态环境以及景观的恢复是一个复杂的综合问题,涉及多个研究领域,城市生态系统以人为中心,由人类主导建立的自然—社会—经济复合人工生态系统。我市城市河道最观改造和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从单一水利部门到市政局、园林局、规划局等多部门的参与建设,但未形成系統化、全面化的设计观念,同时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内河景观建设作为城市自然空间中重要部分,对其生态环境的建设不能只是从片面的角度观察问题,应对城市整体状况进行统一景观生态规划,因地制宜、规范施工,确保内河景观建设质量,实现有限资源的合理分配,形成一个相互衔接的有机整体,考虑不同内河景观建设的差异性,结合各个河道的具体要求如周边土地类型、水面、建筑、园路等,因地制宜的选取植物种类,形成同一廊道不同河段的景观差异化。
3.2 注重生态,改善水质
河道水质应遵循固有的生态环境,保持河流自然弯曲的形态,因势利导,增强河水的自净能力,削弱污染源,促成河道流域与自然的良性循环。同时通过沿河全线截污和清除淤泥是河流生态化整治的基础。截污工作:根据河道规划断面,结合河道的基础条件,对河道沿线主要污染源进行排查摸底,确定河道污染源的位置和来源,最后对周边城市居民和工业厂房排水管进行截污改造,确保生活污水和工业污水不排内河,输送到污水处理厂,提高污水处理的利用率。清除淤泥:根据南阳中心城区内河特征,确定河道淤泥的深度,减少对底部生态的破坏,清除河道内排污口、水闸、河埠等附属设施周边区域的废弃物、堆积物,彻底消除影响水质环境的各种污染物。注重本地植物与生物的良性循环生态系统,增强内河的循环再利用。
3.3 立足本土,传承地域文化风韵
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地域文化丰富了内河文化,彰显了城市个性,增添了城市魅力。以传统历史题材文化为基础,把场地的性质、特征、价值等具体到景观环境中,立足于本土文化,因地制宜,表達地域文化的独特景观魅力、反映不同的人文背景。同时也是历史发展的见证,民族智慧的结晶,它不仅承载着人类社会的文明,体现地域文化的多样性,同时也构成一个民族、社会、国家的源和根。将“水文化”和“本土文化”相融合,打造“水文”结合的景观特色。南阳悠久的历史文化如“汉文化”、“楚文化”、“玉文化”、“医药文化”等文化元素,结合内河街巷原有的空间尺度,为居民从事水文化活动足够的场地。因地制宜地建设南阳内河文化长廊,结合现代高科技手段,把城市建设成适宜居住的山水城市,同时也是人们获得文化认知、确认地域身份的重要途径。
3.4 加大教育宣传,提升全民参与意识
河道景观的建设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参与使用的是社会上的每一个人,河道景观建设应进一步加强公众的参与意识,政府通过提供政策扶持、引导和资金支持,开展河道景观保护的宣传教育,依法进行行政管理,强化市民爱河、护河的意识,主要包括对河道水质的监督、河道垃圾和生活污水的监控、河道滨河景观的养护和公共设施的维护,进而提高内河景观整治质量。内河景观散步在城市之中,地域范围广,管理难度大,公众是协助管理部门实时监测内河景观状态最有利和最可靠的主体。通过把公众的意见和建议反馈到管理和建设中去,完善内河网络及相关平台建设,将设计成果分阶段按不同类别向公众进行展示,让大众积极参与其中。激发公众参与设计的愿望和责任,提高其城市内河景观的安全性和开放性,将河道景观的设计工作更加公开化,更加人性化。
实施中心城区河道景观建设是把内河打造成水清、岸绿、景美、功能健全和人水和谐的生态长廊。生态环境下的河道景观建设是一个复杂而系统的工程,是所有人平等参与城市活动的平台,是城市形象发展的方向。通过对南阳中心城区河道景观建设现状的调研,我们发现南阳中心城区河道景观的建设正处在一个转折期,针对南阳河道景观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总结其中的成败得失经验,促进我国城市内河景观建设及设施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 阎水玉,王祥荣.城市河流在城市生态建设中的意义和应用方法[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1999,12(6):36-37.
[2] 哈尔滨市城市内河管理办法[S].哈尔滨市人民政府令第101号,2003.
作者简介:代丽(1985—),女,河南商丘人,硕士,南阳师范学院助教,研究方向:城市形象与环境艺术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