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让孩子远离“电子保姆”
2015-05-30陈碎达
陈碎达
当今社会,手机、普通电脑、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的普及,让孩子们开始和这些新“玩具”形影不离,而且有年龄越来越小的趋势。国外的一项调查报告显示,iPad已经成为小孩子的忠实玩伴。55%的家长表示,自己没有时间照看小孩子时,就把iPad丢给孩子。另有41%的人表示,去餐馆的时候会把iPad给孩子,这样可以有效地让他们停止哭闹。
上海社会科学院青少年研究所所长杨雄说过:“电子产品看上去好像很先进,但这样做对于孩子的认知、计算等能力的培养不但无益,还有害处”。他又说,“电子产品是没有生命的,是虚拟的。孩子们应该走进大自然,多和小伙伴接触,锻炼交往能力,而这些在虚拟空间是体验不到的。”
一、“电子保姆”的危害
(一)诱发近视眼病
北京医院眼科主任医师夏群表示,孩子玩普通电脑、平板电脑、手机等电子产品,眼睛不知不觉就凑上去,长时间近距离的注视,会诱发近视眼。另外,手机的字很小,平板电脑的画面为了吸引人,往往做得闪烁不定,看的时间长了就会引起视疲劳。“如今青少年近视的发病率越来越高,而且年龄越来越早,度数越来越深,这种现象都跟过早使用电子产品有关。”
有段时间,我女儿迷上了动画片。没事的时候,她可以不声不响的看上一整天。没过多久,孩子的眼睛就发生了不适,眼睛发干发红,我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但不管我怎么提醒和干预,女儿总是盯着电脑,不愿远离,而且越靠越近。那是一段不堪回首的日子,怕孩子视力发生问题,我整日坐立不安又手足无措。
(二)破坏神经系统
英国《微波理论与技术》期刊研究显示,儿童颅骨厚度显著低于成人,对辐射的吸收率明显高于成人。孩子的神经系统正处于发育阶段,受到的潜在威胁更大。法国克莱蒙·费朗大学 一项测试表明,儿童使用手机时,大脑对手机电磁波的吸收量要比成人多60%。近期,英国《每日邮报》更撰文指出,儿童用手机会造成记忆力衰退、睡眠紊乱等健康问题。英国华威大学的杰勒德·凯都博士警告说,手机辐射会破坏孩子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从而引起记忆力衰退、头痛、睡眠不好等一系列问题。
(三)影响生长发育
大剂量的电磁不仅对儿童的生长发育不利,还会带来诸如哮喘、白血病之类的疾病。北京儿童医院新生儿专业专家任仪逊介绍,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身体组织中的含水量比成人丰富,而手机微波具有对水分越多的 器官伤害越大的特点,因而,微波对人体眼睛的伤害最大。此外,长期发短信还可能导致孩子手指发育畸形;低头玩游戏等,会对孩子的颈椎带来很大伤害。
(四)加深交流隔阂
解放军总医院儿科主任邹丽萍教授表示,目前孤独症在青少年人群中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孤独症的特点是无法与人沟通,思维刻板。其病因有遗传方面的,也有环境因素,其中不排除过早使用电子产品所带来的影响。邹丽萍说:“现在都是独生子女,孩子间交往本来就少,容易孤僻。如果孩子有孤独症倾向,尽早矫正,还有缓解的可能,但扔给他一个iPad,就好比给一棵长歪了的小树再挂一个书包,只会雪上加霜。”据杨雄介绍,美国硅谷的IT科学家们,本身就是这类电子产品的研发者,但他们都不让孩子过早接触,而是鼓励他们走进 大自然,用泥巴、纸张等天然材质做手工。这种手脑并用的学习方式,才是开发心智的关键。
长时间看电视、玩手机,导致年仅3岁的女儿常常不愿与我们交流。每次叫她也总是没有回应,充耳不闻,性格也越变越内向。
二、亲子阅读的策略
“电子保姆”成为家庭教育中迫在眉睫需要解决的大问题。那么我们该如何解决这个棘手的问题呢?我认为良好的阅读习惯就是让孩子远离“电子保姆”的有效手段之一。如果想要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必须采取有效的阅读措施。
(一)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
1.客观环境
英国当代著名青少年文学大师艾登·钱伯斯说:“阅读总是需要场所的。”而说起对于阅读场所的要求便是见仁见智的问题了。家长应该给孩子营造出一种健康、干净、温暖和快乐的阅读环境和阅读氛围。儿童阅读的场所,只要是适合自己的就是好的。往往,家长在选择阅读孩子的阅读地点时总是不拘一格,有床、沙发、地毯、书桌等。尽管地点各不相同,但都能为孩子创设一个自由的、不受干扰的空间。在这个空间里,摆放着丰富的、孩子喜欢的读物,可以让儿童重温享受阅读中的自在和快乐。从我女儿3岁开始,家里的床就成了她的阅读场所,她喜欢的书摆满了整个床头书柜。可见一方书柜也是营造一个良好阅读场所的不错选择。好的阅读场所能够让儿童对阅读的兴趣更持久、阅读时变得更专注。
2.人为氛围
专家指出,阅读的兴趣要从小培养,其中环境的熏陶最为重要。要想孩子爱上阅读,父母首先要对阅读也产生兴趣。最理想的环境是:充满书香的家。书在家里无处不在,读书是家里成员的休闲活动之一,而且父母经常与孩子交流阅读经验和心得,在这种环境中,孩子必然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鼓励幼儿将书当“玩具”去玩,视“书”为好朋友的观念。儿童在很小的时候就对书面语言产生了兴趣。在儿童语言发展关键期内,我们应及早地为孩子提供完整语言的学习机会。
(二)保证合理的阅读时间
时常有家长会问,现在的孩子每天到底读书多长时间。根据我个人的例子来看,孩子3岁时,我们给她讲故事的时间为15分钟;5岁时,她与我一起阅读的时间已经达到半个小时左右。调查显示,有14%的家庭每天的亲子共读时间在1小时以上,65%保持在半小时左右,17%只有15分钟左右,4%的家长很少陪孩子读书。然而,保证一定的阅读时间却是十分重要的,它是培养孩子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的基础和前提。
(三)注重科学的阅读方法
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父母需要注重对孩子的阅读指导。
1.选择阅读书目
除了儿童读物的数量,还要关注孩子读的书的质量,选择适合其心理年龄段的儿童读物是孩子阅读的黄金定律,这样孩子才能收到最佳的阅读效果。
以我个人为例,根据年龄特点将我女儿的阅读书目分为几个阶段选择:幼儿时期,以绘本书为主,例如:《逃家小兔》《我爸爸》《大卫,不可以》等;6-8岁,以与动物有关的趣味性读物,例如:《夏洛的网》《跑猪噜噜》等;9-12岁,可选择少儿版名著,例如:《西游记》《曹文轩纯美系列》等。
2.解决阅读障碍
亲子共读需要相互的交流,其中简单的阅读问题,要及时给孩子帮助。调查显示,45%的孩子在阅读中存在字词理解的障碍,23%的孩子会被句子难住,其余的阅读障碍还包括不理解的情节、混淆复杂的人物关系等等。
3.创设阅读情境
对此,家长各得其法。有的和孩子一起讨论故事或图画内容;有的引导孩子提出问题,启发孩子思考;有的指导孩子复述、推测或假设故事的结果。家长还可以采取和孩子一起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创编、讲述自己的故事、帮助孩子把故事内容记录下来、制作自己的故事书等多种方式,帮助孩子克服障碍,体验阅读的乐趣,引导孩子成为主动的阅读者,增加他们的阅读乐趣,提高阅读的能力。
当我女儿3岁时,她总是要求我反复讲同一个故事,而且常常会指着插图提出疑问,我也会不厌其烦的一遍又一遍给她讲述和解释;当我的女儿5岁时,我和她最常做的互动游戏就是讲故事、演故事,她总是不厌其烦的给我一遍又一遍的讲同一个故事,然后邀请我充当她故事中的某一个角色,要求一起走进书本。
好的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培养孩子读书习惯的养成是天长日久、不断重复的结果。贵在持之以恒。听故事是每个孩子的天性,讲故事是每个家长的天职。而总有那么一天,孩子会捧起以前由家长捧着的书自己看,也不用大人在一边陪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