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小学数学例题教学的“扶”与“放”
2015-05-30朱显齐
朱显齐
【摘要】 现代教育形势的要求下,越来越重视对于学生教学的灵活性,传统灌输式的教学已经遭到了淘汰,教学方式要进行转变,才能够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教学的质量. 本文主要针对小学例题教学中“扶”与“放”的教学方法进行了研究,教学中要重视扶,又要敢于放,采用扶放结合的方式,扶中有放,放中有扶,让学生能够得到有效的学习,从而提高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 小学数学;例题教学;“扶”与“放”
小学数学中的例题起着示范教学的作用,是接下来要学习知识的整体概括. 小学数学例题对于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有着重要的引导作用.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都是采取“手把手”的教学方式,完全是教师掰开揉碎式的教学方式,不想放手,也不敢放手,导致学生对教师过于依赖,自身独立解决问题和自主学习的能力都不高,这对于学生能力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 所以在新课改的要求下,小学数学例题教学中,教师应该学会对学生“放手”,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应该采取扶放结合,教师的指点和学生的自学统一结合起来,才能够有效地提高数学教学的效率,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1. 精讲例题,以“扶”为主,打下基础
对于教材中出现的新的知识点,学生根本就没有接触过的情况,教师还是要引导学生,以扶为主,将基础知识打牢,才能够让学生掌握和独立应用. 教师在新的例题的讲解时,要善于引导,帮助学生熟悉并建立对未知事物的概念,引导和讲解的过程中可以设计一些小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练习生活,更容易接受新的概念和知识. 比如:在小学三年级“分数”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对分数的概念有所认识,教师可以以问题的形式进行引导,“如果说现在只有一个苹果,而现在又有两个小朋友都想吃,那么就只能将苹果切开分成两份,那么每个小朋友得到了其中的几份?”学生肯定会异口同声地回答:一份,那么每个小朋友得到了两份中的一份,所以得到的是二分之一,用分数形式表达就是■. 那么如果现在又来了两个小朋友共同分这一个苹果,那么平均分的话,每个小朋友得到几分之几?学生通过这种简单的举例,比较容易理解. 这也和生活联系比较密切,很容易得出四分之一的结论. 教师可以告诉学生像这样平均分配的情况下就可以说是得到了几份中的几份,这就是分数表达的形式,学生由这样的生活中的例子和问题能够对分数的概念有所了解. 还可以适当进行知识的扩展,比如让学生比较一下分数的大小,为接下来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以逐渐引导的方式进行例题讲解,开启学生的思维,提高学习的效率.
2. 采用放扶结合的方式教学
2.1 先扶后放的教学方式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像教小孩走路一样,先进行帮扶,然后适当的时候选择放手,这样才能够让学生更加独立,走得更远. 教师可以采取先引导的方式,让学生在学习的时候产生新旧知识的联系,通过教师的引导,对新的知识有更好的理解和学习. 比如:在三年级上册的“有余数的除法”的学习时,教师可以先从学过的知识出发,逐渐引导学生,比如: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学校想要布置会场需要摆放鲜花,现在一共有15盆鲜花,每组摆放5盆,那么可以摆放几组呢?这是整数的除法知识,学生肯定会争先恐后地回答是15 ÷ 5 = 3,一共可以摆成3组. 调动起学生热情之后,可以接着发问:那么现在如果有23盆花,还是每组摆放5盆,现在可以摆成几组?由于学生习惯了整数除法得到整数的回答,所以这样的一个问题学生不知道怎么样回答了,教师可以给学生进行示范讲解,23盆花最多可以摆放成4组,还多出了3盆,那么就是23 ÷ 5 = 4(组)……3(盆),这就是有余数的除法. 那么如果现在变成了27盆花,每组摆放4盆,那么可以摆放几组?通过教师的示范,学生很快地学会了这种表达,然后教师就可以进行让学生尝试着独立完成这样的题目,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 先由旧的知识点入手展开新的知识的学习,帮助学生理解,然后再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自主地进行锻炼,体现了先扶后放的教学方式.
2.2 先放后扶的教学方式
先放后扶的教学方式也是扶放结合的一种体现. 比如:在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例题时,学生已经学习了两位数乘两位数、三位数乘一位数,已经有了一定的乘法的计算方法,所以学生根据学过的知识应该能够对这样的知识进行尝试,所以教师可以让学生先自己进行计算,根据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让学生能够表达出算法的原理. 最后教师根据学生得出的答案,针对一些思维反应比较慢的学生和一些模糊的认识,进行具体的讲解,两位数的乘法,用三位数百位上的数乘以被乘数得到的应该是千位数,这样类推,得到正确的答案,其实和两位数的乘法也是大同小异,当学生掌握算法之后还可以进行简单的三位数乘三位数的乘法运算,让学生明白其实这些运算的算理都是相通的,只要彻底地掌握一种方法就能够得到联系应用. 通过学生的讨论和研究学习发现其中的规律,再加上教师的正确指导,让学生形成知识体系的联系.
3.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有些时候学生可能会有独特的学习想法,一定要给学生机会,放手让学生来表达. 在遇到一些比较简单的、算理也比较容易掌握的例题时,教师应该以让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开发学生的智力. 比如:在学习例题的时候要让学生多去想,如果到游乐场玩旋转木马,一个人需要25元,那么6个人需要多少钱?并且要快速地算出来,给学生机会表达自己想到的算法. 有的学生会说6个25相加就能算出来了,采用传统的加法的形式;有的学生则会说25 × 6可以快速地算出来,25 × 6 = 20 × 6 + 5 × 6 = 150(元),这种方式就能快速算出来了. 学生通过自己的想法能够总结出很多算法,这对于学生的创新思维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让学生独立地思考和学习,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4. 总 结
总之,在小学数学例题教学中,要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采取扶放结合的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能力,教师适当地起到指导学习的作用,将教学的主体放在学生的身上,采用恰当的方法,让学生能够有效率地进行学习,提高数学教学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