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核电安全有底气
2015-05-30何岸权
何岸权
5月13日,国内首家实体核应急支援基地在烟台挂牌。加上此前中广核集团、中核集团也分别依托大亚湾核电基地、秦山核电基地组建的核事故应急支援队,我国核电应急救援的犄角之势已经初步形成。
目前我国共有在运核电机组23台、在建核电机组27台,在建机组规模世界第一,总装机规模位居世界第四,是名副其实的核大国。
据环境保护部副部长、国家核安全局局长李干杰介绍,我国核电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上世纪80年代,秦山、大亚湾核电基地3台机组建设投产;第二阶段是“九五”期间,4个项目8台机组建设投产;第三个阶段是从2006年起,19台机组上马,规模大速度快。根据国际中长期能源发展规划推算,要达到规划目标,未来我国将拥有85台核电机组。
核能的迅猛发展,覆盖区域的不断扩大,使得我国核安全监管压力持续增大,应急风险也不断增加,站在确保核安全就是保障国家安全、确保核应急底线就是保障人民群众最根本利益的高度,必须切实强化核电集团应急支援工作。
从切尔a诺贝利核事故到2011年的日本福岛核事故,这些事故一次又一次提醒人们,核电安全重于泰山。这些事故的处置也给了业界深刻教训:当核电厂真正遭遇事故,单打独斗根本无法应付。如何破解这种难题?专业外援非常重要,建立核电集团公司层面的核电厂核事故场内应急救援队伍是重要一环。正因如此,福岛核事故后,我国便开始着手进一步完善核应急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
在此后的3年多时间里,以“形成整体合力,打造核应急工作命运共同体,共筑核安全纵深防御底线,构建有效应急合作平台,基本实现全国范围内核电厂核事故应急能力共建和应急资源共享”为目标,我国开始构建体系较为完善、应对比较有力的核电应急救援网络。
这其中,作为落实我国核安全规划、实施核安全改进的最新行动,核电集团核电厂核事故应急支援工作的新尝试颇受瞩目。3年来,核电集团核事故应急领域实施了两步战略:第一步,走快走实。中核、中广核集团依托大型核电基地组建核应急支援队,形成实战应对和支援能力,初步形成应对类似福岛严重核事故的能力和机制;第二步,走稳走强。推动中核、中广核、中电投集团建立实体核电集团核应急支援基地和支援队伍,构建专业化应急支援力量。时至今日,我国核电集团在核事故应急领域开始有了拧成一股绳的能力。
在同样重要的机制建设方面,五大涉核集团共同签署了《核电集团公司核电厂核事故应急场内支援合作协议》,建立了集团间相互支援协作机制;各邻近核电厂陆续签订了相互支援协议,编制了相互支援行动方案,建立就近快速相互支援机制,落实核事故应急相互支援要求和机制。
中核、中广核、中电投集团分别组建了核电厂核事故应急支援队伍。2014年至今,各核电厂一直在进行核应急综合演习。中核、中广核均实兵实装投入演习,开展联演联训。然而,光有队伍还不够,核电厂应急救援是专业性很强的工作,要求装备有很高的专业性,因此实体支援基地不可少。而这样的救援基地的选定与建设也是个技术性要求很高的工作。根据专业要求,中核、中广核、中电投集团结合所属核电厂地理区域分布特点等基础条件,选定了华东、华南、华北三大支援基地厂址,此次挂牌的烟台基地是其中的第一个。
“基地一般选在经济发达、交通便利、人才集中度高的区域,而且考虑核电厂救援的相容性,距离多个核电厂的距离以不超过300公里为宜。”苏州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副主任赵锋说,未来,三大基地的建成,将可为我国核电厂应急支援行动提供长期可靠保障,便于实施对各核电厂的应急支援准备与响应工作。
不过,有了队伍和基地,核电安全并非就万事大吉。中广核集团有限公司安全总监潘银生表示,硬件建设还是核安全应急万里长征的第一步,更重要的是探索经验、培养队伍、开发技术,这样才能有效面对实战。
此外,核电事故一旦发生,应急工作非常复杂,涉及厂内应急和厂外应急两部分,环保(核安全)、公安、民政、卫生等多部门的工作,形成合力最重要。
“要加强与有关部门沟通协调,明确国家核应急救援队和集团核应急支援队的定位和接口关系,避免重复建设和多头管理,切实协同推进、统筹加强核电厂核事故应急救援力量体系建设工作。”李干杰说,“安全是核电发展的基石,一定要站在确保国家安全、事业发展和人民健康的高度,把核电安全应急工作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