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性教学在专业课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2015-05-30谭立龙史德琴刘安山
谭立龙 史德琴 刘安山
摘 要:为了达到理想的专业课教学效果,教师除了在课前精心地备课、试讲、说课,在课堂上进行有效地讲授,教学前后的反思也是至关重要的。反思是一种良好的习惯,不仅有利于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而且对学生主体的发展也非常重要。本文分别从反思的内容、反思的方法策略和反思的程序等几个方面探讨了反思性教学在专业课教学中的应用,对提高专业课教学效果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反思性教学;专业课;教学效果;教学方法;师生互动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教学工作是在以教师教和学生学为中心的多方位和多环节的环境中进行,为了达到预定的教学效果,教师除了在课前要进行精心地备课、试讲、说课,并通过课堂上有效的讲授来传递知识和学习方法外,教学前后的反思对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也是至关重要的。反思性教学是以追求教学实践更加合理、更加有效为目的的教学探究活动,教师对教学实践整个过程中的教学行为、对行为发生的原因与后果、对行为的有效性与合理性,从多方位、多环节不断进行反思,发现问题,并通过深入的思考和观察,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以期达到自我改进、自我完善的目的。教学反思是教师把自己的教学活动、课堂情景、教学结果及其发生在教学周围的现象作为反思的对象,对其进行有意识的分析、批判、调整、补充、完善、改进、提高和再认知、再完善的过程。
课前课后的反思是教学的重要环节,是课堂教学的有效延续,也是提高教学效果,實现有效教学的重要手段。叶澜教授曾说过:“一个人写一辈子的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位教师写三年的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作为教师,只有真正意识到教学是永无止境的,才会自觉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不至于满足现状。反思是一种积极的、坚持不懈的和严肃认真的思考。教师要经常思考自身的教学行为是否有利于教学对象,是否符合学生的要求,是否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及时、有效的反思不仅是汲取经验教训和发现问题、识错纠偏的最有效手段,也有助于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学能力的提高。下面笔者就如何在专业课教学中有效运用反思性教学谈一谈自己粗浅的想法。
一、反思的内容
(一)反思不足之处
对教学中的不足或失误及时进行反思并记录下来是反思的第一重要内容。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即使教师非常熟悉教材,也精心进行了课程设计,精心准备了教案,也难免会出现疏漏或失误,如教学过程中出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欠妥,列举例子不典型,师生互动不协调,教学效果不理想等,如果教师把课堂中发现的这些不足、失误或听课专家提出的建议、“毛病”及时记录在教学反思中,然后加以认真思考、虚心请教,并及时调整、改进、补充和完善,则可以避免在以后教学中犯类似的错误,形成良性循环,最终使教学效果达到光辉的顶点。反思不足之处也可作为集体备课中大家共同商议和探讨的主题。
(二)反思成功之处
授课结束后要认真反思,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了哪些有效的、创新性的教学方法手段,哪些做法起到了教学共振效应,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积极参加讨论与互动。针对具体课堂和具体教学对象,临时采用了哪些应变得当的措施,教学设计有哪些环节取得了预期的效果,预先设计的教学目的中有哪些达到了等等。不仅要反思自己授课的成功之处,也要反思同行授课的成功之处,可以将这些成功之处详细记录下来,作为以后备课和教学时的参考和借鉴。
(三)反思教学灵感
教学灵感是在课堂教学中,随着师生思维的发展及交流互动的深入,教员在课堂教学中可能产生的瞬间灵感。这些瞬间灵感可能来自教员自己的想法,也有可能是受到学生的提问和讨论启发临时产生的,没有预设,但比预设更精彩。这些瞬间灵感在课后要及时通过反思去捕捉,否则就会烟消云散。利用临时产生的瞬间灵感,启发引导学生去思考,可能会取得比预设更好的教学效果。
(四)反思教学目的
教学的目的不仅是传授知识,还要传授学习知识的有效方法,“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员在反思成功之处和不足之处的同时,还要反思学生是否学到了本门课的知识,是否学到了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不同的学生,受知识基础、工作经历和个性差异的影响,接受新知识的难易也不同,教员是否将有效的“教法”和有效的“学法”有机结合起来,最终使学生不仅“学会”,而且“会学”。通过反思教学目的是否实现,有利于教员总结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有利于教员完善备课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五)反思教学内容
反思教学设计是否合理有效,是否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岗位任职需求、部队工作实际等来安排教学内容,有无拔高或降低标准,是否贴近部队、贴近实战,反思实验实训过程是否流畅安全,是否达到了理想的教学目的。
(六)反思教学方式方法
反思教学过程中是否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是否保护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反思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是否利用得当,反思采用的案例教学、启发式教学、体验式教学手段是否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反思实践实验环节的教学手段是否有利于学员动手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
(七)反思教学效果
在课堂上要时刻关注学生学习情况,细心捕捉学生的反应,如是否大部分学生都萎靡不振,缺少互动交流,要及时加以调整;从作业中发现教学问题,及时改进;从考试测验中暴露的问题,要及时反思并加以补救;从教学调查中获取信息,及时加以整改;对学生的评价和要求要重视。
(八)反思师生关系
师生间的关系应是主体之间的关系,教师是教学主体,学生是学习主体。教师要反思自己是否对学生履行了责任,是否存在不合理现象,与学生之间是否采取了理解、宽容、平等对话的措施,遇事是否善解人意,将心比心,是否通过讲道理解决问题,是否在教育学生的同时又向学生学习,达到教学相长。
总之,教师要重视教学前后的反思。备课时要充分估计,尽量做到“未雨绸缪”,上课时要察言观色,细心捕捉,讨论时要注意收集,集思广益,阅卷时要认真分析,仔细归类,讲课后要及时小结,复习时要注意强化,对待学生的建议能有选择的借鉴,合理吸取,对待同事的提醒能深刻铭记、扬长避短,对待领导的批评能虚心接纳、及时改进。
二、反思的方法策略
实施反思性教学要掌握必要的方法策略,总的来说,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反思。
(一)调查学情
不仅要调查学生自身的情况,还要调查学生对课程的认识和建议,因此学情调查分为课前调查、课中调查和课后调查。课前,教师制定一份学情调查表,调查所授课班级学生人数、思想状况、个人发展目标、文化基础、专业方向、学过的课程、工作经验等,连同课程教学设计一起下发到学生手中,让学生在了解课程设计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情况,有针对性地提出建议。在课程进行过程中,调查学生对自己所授课程的满意程度,包括内容的难易、重点难点的讲授、教学方法手段的运用等,并制定相应的改进策略。课程结束之后,再调查学生对该门课程整体授课情况的看法,包括内容、方法手段、时间分配、考核方式等,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可以作为教师后期改进教学的依据。
(二)请教同行
教学经验是要不断积累的,为了获得更多的教学经验,一方面要多听课,不仅要去听专家型教师的授课,而且也要听一些非专家型教师授课,这样除了可以学习他人的优点以外,还可以看到他人的不足,从而在自己的教学中扬长避短。另一方面,主动邀请同行听课,主动请人给自己“挑毛病”,客观的甚至是不留情面地提出批评和建议,尤其是专家型教师,认真听取其指导性意见,之后自己再结合这些评价和建议,在课后认真思考,改进自己的教学,这对青年教师自我提高与发展会起到非常大的作用。自己反思不得其解的问题可以征求同事或同行的意见,使自己感到困惑甚至棘手的问题,往往在有经验的教师那里会得到答案和合适的解决办法,没有必要顾虑太多,怕难为情或被取笑,所謂“今日他人为己师,明日为他人之师”。
(三)继续教育
充分利用各种渠道学习他人的长处,比如参加短期培训、教改研讨会、国内教学专题论坛,以及到其他学校参观学习等,接受继续教育,给自己充电,不断更新和学习新的教育理念和先进的教学方法。积极参加教育教学改革,积极申报教育教学理论研究课题,广泛阅读、汲取与借鉴他人的优秀成果,结合自己的实践,形成自己的观点,并撰写科研论文,既能锻炼表达能力,又能使思维更明晰。尝试新的教学模式和考核模式,对学校组织的各种教学比赛要积极参加,即使自己不是参赛者,也要积极去旁听,汲取他人的长处。
三、反思的程序
(一)教学前的反思
教学前的反思主要是在课前的备课阶段。(1)反思课程教学设计:即课程设计是否满足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教学策略是否合理,是否具有针对性,讲授的内容是否进行了合理有序的安排,突出教学重点,强化教学难点。(2)反思教学资源:即教学资源是否能满足教学需求,是否对教材进行了有效的提炼、归纳和总结,是否利用学生的经历、职位,谈感受,谈经验,是否利用教学实验基地和现有装备进行现地教学。(3)反思教案准备:在进行教学内容准备时是否做到精、新、实、活,所谓“精”就是突出重点和难点,所谓“新”就是注意增加本学科专业的新知识、新技术、前言理论和国内外发展趋势;所谓“实”就是讲授的内容要符合学生的需求,不能脱离实际需求;所谓“活”就是要有典型的例证,能激发学生的兴趣。(4)反思学情:即是否了解学生的情况,包括知识基础、实践经验、心里特征和发展需求等。(5)反思教学方法:即是否针对教学对象和内容的不同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6)反思教师自身:即教师要及时了解国内外的先进教学理念,并在自身的教学过程中及时更新,不仅要对讲授的内容要烂熟于心 ,而且在教学过程中要充满激情。
除了以上的反思,教师还要反思他人在讲授这一节内容时,曾遇到过哪些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策略和方法是什么;同时根据自己所教班级学生的实际预测学生在学习这一内容时,可能会遇到哪些问题,可采取什么策略和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
(二)教学中的反思
课前的教学设计、教学资源、教案、学情、教学方法和教师自身等内容的准备是否合理,还需要经过课堂教学实践的验证。教学设计再完整,也难免有与实际情况不符的地方,如教学设计中既定的难点,可能并不使学生为难,而原先认为容易的地方,反而使学生犯难,这就需要教师及时反思。因此,教学实践活动中的反思主要解决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出现的问题,主要包括对教学情境、过程、态度、内容、方法的及时反思并有效调控,对学生注意力集中程度、参与教学互动情况的反思,对课堂中教与学情况的变化及时进行调整等等。
(三)教学后的反思
教学后的反思主要是教师在课后对整个课堂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如反思教学设计中有哪些成功之处,有哪些不足之处,内容的安排上有哪些不妥,课程进度和教学效果是否吻合,采用的哪些教学改革和有创新性做法起到了教学共振效应,供以后教学时参考使用。有哪些措施较好地处理了课堂中的临时突发事件,采纳学生或其他教师提出的建议,对教学内容和方法进行改进后是否收到了效果,对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迷惑点,作业和考试中出现的失分点进行反思,并力争在短时间内有针对性地进行补救。同时也要记录课堂教学中出现的疏漏和失误,对他人的失误自己要避免,对自己的失误要认真进行剖析,寻找原因,并向经验丰富的老教师请教。通过与老教师的交流和探讨,可以学到优秀教师的经验,吸收集体的智慧,激活教师的思维,有助于形成多元而合理的专业知识结构。还要把学生一些独特的见解记下来,为今后教学补充新鲜血液。
四、结语
某次课堂授课的结束,并不意味着教学的停止,“课堂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教师在开展反思性教学的过程中必须认识到,反思是一种教学态度,也是一种学习方法,其实质在于使“身在此山中”,难识“庐山真面目”的教师,以旁观者的眼光客观审视自己的教学过程,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完善教学的各个环节,通过经验的积累和教学过程的反思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提高教学技能,拓展教学思路,提高专业课的教学效果。教师要坚定这样的信念:不能保证每一次授课都是真理,但必须努力使下一次授课更接近真理。
参考文献
[1]仲启媛,谭立龙,何润生.课后反思在提高青年教师教学效果中的作用探讨[J].高教论坛,2013,(9).
[2]黄影妮,邓杏华.反思性教学:提高外语教学效果的一种有效方法[J].高教论坛,2004,(1).
[3]刘海峰,对反思性教学的思考[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1).
[4]李靖宇,万永刚,金成等.教师在反思性教学中成长[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4).
[5]张志利,仲启媛,谭立龙.A Few Thoughts about Preparing Lessons Effectively in the Holding a Post Education, EET2011.
[6]仲启媛,党春宁,谭立龙等.提高个人备课有效性的几点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2,(2).
[7]谭立龙,谢建,高钦和.探讨课后反思在任职教育有效教学中的作用[J].继续教育,20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