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策略
2015-05-30张大志
张大志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是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贯穿于数学课堂始终的课堂提问,是教师开启学生心智、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增强学生主动参与意识的基本手段,更是提高数学教学效率的核心. 因此,如何有效地优化课堂提问,是今天我们每一个数学教师思考和研究的重要问题.
一、面向全体的问
推行课程改革,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就课堂教学而言,就要面向全体学生. 不难发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提问的机会往往是优等生居多. 究其原因,因为优等生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的正确率较高,而教师又用不着花多少力气点拨. 从表面现象看来,似乎课堂效果较好,但是,此举有悖于课标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精神. 课堂教学要求是使全班的教学质量都得到提高,不能抓住少数而丢掉多数,应该对学困生给予更多的关照,课堂提问应尽量多给他们参与机会,要热情耐心,开拓学生思路,发展思维,因此,提问要看对象,要坚持面向全体,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机会参与知识的获取过程.
二、讲究实效的问
课堂教学要讲究效率,作为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课堂提问,就必须讲究实效. 如果提问不能达到应有的效果,那么课堂教学效率就会受到影响. 课堂提问,并不是表面上的随堂问答或“满堂问”,而是一种由教学目标所决定的有目的有计划的重要的教学手段. 《学记》载:“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后,后其节目. ”就是说问题设计应由浅入深,由易到难,遵循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要由直观表象到具体形象,由形象识记到抽象识记,由机械记忆到理解记忆. 脱离了学生实际的过高或过低于学生的认识水平的提问,或给学生造成重负担,挫伤其积极性,或使学生觉得乏味而厌学. 提问要紧扣主题,切忌漫无边际,不宜每句话都带问号,开口“对不对”“是不是”,闭口“好不好”“行不行”. 学生在这问号的海洋中,随波漂流,不利于唤起学生的兴趣集中注意力上课. 课堂提问要结合教学环节的特点,把握准课堂提问的类型,不失时机地进行. 如“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一节,通过让学生折三角形、圆以及平行四边形等活动,进行提问:“对折后两边的图形完全重合吗?完全重合意味着什么?它有什么特点?”使学生集中注意力,全身心地投入到问题的探究之中,在操作和答问中自然地引入轴对称概念. 呆板、简单、形式化提问要尽量避免,假如只是一带而过没有让学生深究细思,这样的提问等于白费口舌. 所以提问要围绕教学重难点,在知识的结构上、知识的关键地方进行启发、点拨,还要让学生阐明自己的观点,说出解题的思路、算法、方法等.
三、松紧有度的问
课堂提问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在时间、内容、语气、方式等方面要因人而定. 有的学生在课堂上生怕回答不出教师提出的问题,心理较为紧张,刚好教师点到他的名字,在慌乱中,甚至能够回答的问题,也会结结巴巴、逻辑混乱. 这时,教师可采用“慢慢来仔细想一想”“再完整地讲一遍”来稳定学生的情绪,语气要平缓、亲切,切不可连珠炮似地发问,必要时给予点拨. 有的问题本身有一定难度,或者知识综合的容量较大,学生要把一系列的思维过程用语言完整、有序、严密地表达出来,确实不容易,所以提问要看内容、看对象,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做到松紧有度.
四、循序渐进的问
课堂提问切忌随意性,没有条理. 提问要促进学生有序思考,启动思维,开拓思路. 如教学“多边形的内角和”时,设计如下一系列问题,为证明定理做思想和方法上的准备:
① 四边形的内角和是指哪些角的和?内角和等于多少度?是怎样知道的?
② N边形有几个顶点?几个内角?是否可以“转化”为多个三角形的角来求得呢?如何“转化”?
③ 还可以怎样做?
通过老师的点拨启迪,学生抓住了求证的关键,寻找到解证的方法,同时也明确了“转化”这一数学思想方法,奠定了进一步学习数学的基础.
五、言简意明的问
课堂提问,教师的语言要简练,要有一定的思维指向,切不可使听者不知所云或模棱两可. 要弄清问题的性质,使用不同层次的发问形式. 每节课的提问要有总体设计. 在认真分析教案内容的过程中,设计几个关键问题,使得中心突出,环环相扣. 要能引起学生学习兴趣,有启发性,有利于发展思维. 比如在接触确定一次函数的解析式问题时,部分同学是不理解“解析式”的意义的,那么可以举例:“请同学比较 y = 2x - 3和y = kx + b.”然后再问:“确定函数的解析式就是要我们求什么?”最后可以和同学一起探讨:“给出什么样的已知条件能求出k和b?”
课堂提问是一种经常使用的教学手段和形式,加强课堂提问艺术的修养十分重要. 能够科学地设计并进行课堂提问,就可能及时唤起学生的注意,促进学生知识迁移,创造积极的课堂心理气氛,优化课堂结构,提高教学效率. 因此,我们都要注意探索课堂提问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