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体化教学在中职机械制图课中的应用

2015-05-30寿祖平

职业·中旬 2015年6期
关键词:一体化教学机械制图中职

寿祖平

摘?要:机械制图是中职机械、电子等专业学生必须学习的专业理论基础课,更是后续专业实践课的关键。由于中职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匮乏,学生在学习机械制图课时有明显的畏难情绪,甚至厌学情绪,为彻底改变这一状态,本文就一体化教学在中职机械制图课的应用作了一些探讨。

关键词:一体化教学?中职?机械制图

机械制图是中职机械、电子等专业学生必须学习的专业理论基础课,更是后续专业实践课的关键。该课程以培养学生画图的技能和看图的本领为主,同时养成学生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不畏艰难的吃苦精神。近几年来由于中职学生入学成绩相对较差,导致对学习缺乏兴趣和动力,自主学习的能力更是匮乏,少部分学生显得百无聊赖,纯粹是度日子混文凭的状况,而机械制图课又要求学生有较强的空间想象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故学生在学习机械制图课时有明显的畏难情绪,甚至有厌学情绪,改革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迫在眉睫。一体化教学打破了传统的授课方式,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教学,教师仅是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为学生创造优良的学习环境与条件,指导学生设法解决各种相关知识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掌握知识和本领,积累实践经验,提高自己的综合职业能力。

一、一体化教学概述

所谓一体化教学,就是师生共同围绕某一工作任务进行边教、边学、边做来完成某一具体教学任务,全程构建素质和技能培养框架,丰富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环节,提高教学质量。它把理论与实践教学、能力与素质培养融为一体,对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彻底改变了以往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现象,教学环节相对集中,它强调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总之,一体化教学是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教育三者有机融合于一体的教学方法,是一种先进的教学模式及教学理念。

二、一体化教学目标

一体化教学的目标不仅要将学生培养成有较高素质的技术型人才,而且要将其培养成具备较高的个人综合职业能力的全面型人才,即:培养学生具有认真的态度;独立和学习工作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团队能力和对团队负责的意识;专业能力;接受意见能力;创新能力;交往、协调、沟通和合作能力。一体化教学实现了专业理论、多种实践和多种职业素养的“一体化”,非常适合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图1)。

三、机械制图中一体化教学内容的整合

一体化教学目标更多地着眼于专业技能的培养,淡化对专业理论知识的机械记忆,强调用理论来指导实际操作,同时通过实际操作来消化和巩固理论知识。如机械制图中的点、直线、平面的投影理论性比较强,而对画图的技能和看图的本领提高影响不大,故删除这一块内容。又如制图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在学生没有一定概念情况下直接讲解比较空洞且难弄懂,可分散穿插到各个相关环节中。又如笔者学校的机械工程系一年级同时开设了机械制图和钳工技能训练项目教程,我们进行了这样内容整合:一方面,将其中的许多工具像样冲、平垫铁、V形架、角铁、千斤顶、台虎钳等直接作为教具使用,以提高学生直观的形象思维。另一方面,贯彻“工学结合”的指导思想,以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将机械制图和钳工实习两者内容有机结合,结合任务驱动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现场教学法、尝试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灵活运用,通过师生双方边教、边学、边做,两门学科之间相互促进,从而提高画图的技能和看图的本领。将机械制图知识和相关的技能有机地融为一体进行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继续深入探究的欲望,实现“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转化,并在快乐学习中体验成功。

四、一体化教学在机械制图中的尝试

机械制图课实践性很强,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要求比较高。为消除学生畏难和厌学情绪,应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分层递进,由浅入深,化整为零,各个击破。

1.基本体的表达与识读采用项目教学法为主,辅以现场教学法,以动手促进学习

该模块主要学习用平面图形来表达空间基本体的方法,通过完成具体的画图实践任务,学会基本体三视图的画法,进一步理解基本体与三视图的转换规律,逐步树立空间概念,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空间思维能力。按照“工学结合”的总体思路,以完成任务的过程作为教学活动的中心。一方面,机械制图课中直接可用机械图样(如带孔六棱柱)来引领激发学生的兴趣,并拿样冲、平垫铁等工具结合任务讲解。另一方面,钳工实习内容相应可安排做不同尺寸的长方体、六棱柱,学生在训练时,应围绕“多动手、多思考、多总结、多提问”的学习方式学习,并要求学生课余时间参观普车实训工场,并向实训工场指导教师借用不同尺寸的圆柱、圆锥等。这样,通过动手增强学生空间概念,培养其空间想象能力和空间思维能力,进而学会学习。同时通过学习基本体的三视图的画法,促进学生在钳工实习时的读图能力,体验学习机械制图的重要性。

学习时最好能把基本体及三视图存储在头脑中(形象储备),以便看图时一旦见到这些基本体的视图,就能立即想象出基本体的形状,为提高看图本领奠定良好的基础。

2.组合体的表达与识读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为主,辅以竞赛教学法,以创新促进学习

该模块工作任务是学会组合体的三视图画法和尺寸注法,掌握绘图和识图的基本方法——形体分析法和线面分析法,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空间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形成绘制和识读组合体的能力,为识读零件图打下良好的基础。为此,教师用顶针、螺栓坯、台灯等实物以及V形架、角铁等工具来讲解组合体的组合方式(图2),提高感性认识和求知欲,增强其主动尝试参与的欲望,改变学生被动的学习模式,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

同时可以让学生把前阶段自己做的不同尺寸的长方体、圆柱、六棱柱、圆锥等自由组合,比赛谁能创造性设计出新颖独特的组合体最多,理由是什么?为什么为产生这种情况?……例如组合体各组成部分的连接关系及其相对位置是工作任务中重点和难点之一,同学们通过不同尺寸的长方体摆放,就能发现平表面相贴中两表面平齐与不平齐的问题;通过长方体和圆柱不同位置摆放,就会发现除两者平表面相贴外,不管怎么样放,两者都贴合不好,需要挖去长方体相应的部分后才能贴合良好,说明组合体组合时可以是完整的也可以是不完整的,且由于长方体尺寸的不同情况也有所不同,就出现两表面相交和相切的问题。这样教师通过合理的搭建平台、创造情境、设计问题,在其循循善诱下学生主动参与工作任务,从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尝试创新。激发自主学习的动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工作任务中重点和难点也就一一迎刃而解了。

钳工实习内容相应可安排为直角块加工、凸块加工,对组合体的叠加、切割等组合方式有了更深的理解,对基本体之间相对位置的重要性有了更充分的体会。同时有利于区分组合体线框相邻、包含的关系,有助于组合体视图线框的划分,降低了该模块工作任务中另一个重点和难点的难度。

3.零件图的识读采用任务驱动法为主,辅以尝试教学法,以活用促进学习

通过完成该模块中识读各种典型零件图的有关实践任务来学习各种零件结构形状相应的表达方法,熟练掌握识读零件图的主要方法和基本步骤,全面理解零件图中的尺寸和技术要求,主要以学生为主体开展教学,教师仅为主导作用,通过以完成工作任务的形式来培养学生识读零件图知识和技能;并为实习实训和以后工作中识读各种零件图打下良好的基础。以任务3识读螺纹轴零件图为例,教师课前给出工作任务单——识读图3的螺纹轴零件图,回答下列问题:

由于前3个问题在任务1、2中已经学习,故可对学生进行分组,以合作讨论形式解决前3个问题,充分发挥团队合作精神。后2个问题要运用新知识点——螺纹规定画法和标注,而学生在钳工实习课中已进行螺纹加工实习,对内、外螺纹的形成及相关要素已有一定的概念,可采用尝试教学法:即让各小组课前预习螺纹规定画法和标注,讨论并列出自己先前自学中碰到的疑惑,教师进行归纳总结。以课堂提问的形式呈现于课堂,让各小组讨论并进行竞赛抢答,相互纠错进而解决疑惑,最后教师对该课所学精华进行梳理,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4.装配图的识读采用现场教学法为主,辅以小组合作学习法,以实践促进学习

由于机械制图课程以培养学生画图的技能和看图的本领为主,重点在于读装配图,且学期结束前几周,钳工实习课刚技能鉴定考试结束,完全可以带学生进钳工工场,分组后对平时多余或需要维修的台虎钳进行拆装实习,在真实的工作场景下将所要学习的新技能、新知识隐含在学习任务中——理解各个零件的功用、装配体的工作原理、零件之间的装配关系,从而提高装配图的识读能力,在完成任务的教学活动过程中实现实践和理论高度融合。

五、小结

总之,中职教学应用一体化模式有利于改变目前中职学校学生普遍存在的厌学状况,积极实现“要我学”向“我要学”学习兴趣的转变,进而极大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多渠道、多角度拓宽学生的就业门路。这就要求必须有一支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同时兼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和高超的实践技能的教师;并拥有新颖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真正做到教师课下流汗,学生上课“忙碌”——心、口、手、脑四联动,实现“教、学、做”一体化教学。

参考文献:

[1]王国栋.浅谈中职一体化教学[J].教育界,2014(13).

[2]许瑾娜.一体化教学探索及在实践中的应用[J].科技信息,2010(12).

[3]伍慧.浅谈对中职数控课程的教学反思[J].中国科技纵横,2010(4).

(作者单位:浙江诸暨技师学院)

猜你喜欢

一体化教学机械制图中职
CAD三维转二维在《机械制图》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Visual LISP的机械制图自动组卷
基于工程师启蒙教育的机械制图课改的几点思考
多媒体在《机械制图》课中的应用
机修钳工专业模块式一体化教学探索
汽车制造与维修专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渗透与实践
基于技工院校市场营销专业一体化实践教学方法的思考
提高钳工实习教学质量的探索
果真是“误了百万中职生”吗?
构建中职生成才通道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