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植《洛神赋》的创作动机臆解
2015-05-30熊国芳
摘要 曹植是一个有着较为复杂经历的人,并因此而创作出了著名的代表作之一《洛神赋》。该部文学作品主要描述了曹植与洛神之间浪漫的人神之恋,但是,最终又由于人神是不同的而惆怅的分离了。这是一个爱情悲剧,其中有着现实与想象两个不同层面的创作意识的相互交汇。它是曹植通过对人神交接来表达出自己的情感需求,同时又无法逃脱掉黑暗现实的禁锢的无奈与愤懑。因此,曹植创作《洛神赋》的动机就是借此人神之恋的爱情悲剧来传达自己试图超越现实,实现自我灵魂救赎的远大理想与美好愿望。
关键词:曹植 《洛神赋》 创作动机
一 引言
曹植创作的文学作品《洛神赋》是一个爱情悲剧故事。其中,曹植与洛神谈起了人神恋爱。但是,终究因为人神是有着巨大差别的,因此,他们不得不惆怅的分手。应该来说,《洛神赋》是曹植的重要代表作之一,是曹植复杂的人生经历下的成果,反映了曹植复杂的心理变化与想法。这部作品得到了当时人的重视与喜爱,并成为了历代评论家所关注的焦点。但是,很多评论家对于《洛神赋》的研究或解說更多的集中在其写作时间与内容主旨方面。随着对该部作品的研究范围不断扩大,开始有研究者对其作者的创作动机有所关注。因此,本文也将从曹植的创作心态入手,阐述《洛神赋》的创作动机所在。尽管迄今为止,学术界对于曹植的《洛神赋》的创作动机并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定论,但是,我们可以综合多种不同的理解与言论,尝试着提出自己的想法。
二 曹植《洛神赋》的创作动机
曹植在创作《洛神赋》的序文中已经谈到了自己的创作缘由,主要是当他行走至洛水的时候,忽然想起了有关洛神的民间传说故事,同时又对宋玉的神女一事颇有一番感触。因此,我们说,从曹植本人的叙述中来看,他创作《洛神赋》的动机主要就是出于洛水的景色,睹物思人,产生了极大的内在情绪,试图通过创作人神之恋的爱情悲剧来抒发自己对于美好政治生涯的强烈渴望,然而这种渴望又无法得到很好的实现的人生无奈之情。而曹植选择宋玉的神女之事的诗赋作为自己的创作模板,从而很好的抒发了自己人生远大抱负无法顺利实现的内在不满情绪。这是曹植本人明确提出的自己的创作动机,是他在看到洛水景色时有感而发,基于情感方面的起伏而产生了创作的冲动,并进而想到了宋玉的神女赋而触发了自己的诗情创作灵感。因此,我们又可以说,曹植的《洛神赋》是他对宋玉神女之事的重新认识与再创造,以此诗赋作为创作模型来表达自己的政治失意,试图找到精神方面的宽慰与依托。
1 政治失意的精神安慰与填补
曹植作为一个政治家,他创作了《洛神赋》并不是随意而为之的一件事情,实际上,他表达了内心里的想法,通过诗赋来传达内心中的忧闷与烦躁。因此,我们说,作家的文学作品创作,更多的情况下都是有感而发的必然产物,是作家本人情感表达的内在需要。事实上,我们说,文学作品与情感抒发本来就是一对孪生兄弟,它们常常是相伴而生的,文学往往就是情感的抒发手段,而情感往往也是借助于文学作品来得以充分的表达出来。因此,国外文学中把文学当作是苦闷心情的象征之物,而我国文学界则把它当成是愤懑的抒发渠道。从这些角度来看的话,文学的确是为作家提供了一个有效的精神慰藉和心灵补偿,尤其是为那些精神空虚或痛苦的失意者提供了情感的发泄渠道。
那么,曹植的文学作品《洛神赋》同样也有着这样的创作心态。当时的曹植正在回京城的途中,本来是带着满腔的希望而来的,但是,最后却遭遇了沉重的打击而回。在曹植的眼中,他看到了在京城不明不白死去的任城王曹彰,而他与白马王曹彪也不可以一起回去。他当时的心情是极其糟糕的,然而他又束手无策。因此,他内心里的痛苦与纠结可想而知。这个时候的曹植正试图通过一个合适的渠道来抒发内心里的愤懑,他内心里纠结着诸多的复杂情绪,比如说,愤怒、悲伤、不安、无奈、抗争等。那么,这个时候出现的《洛神赋》就是他情感全面爆发的有效途径:当他看到汹涌奔腾的洛水的时候,他忽然想到了诗人屈原的不幸而类似的遭遇,也想到了宋玉对楚王言说的神女的事情。这一切的一切一起涌上心头,促使了他开动了创作的机器,即创作出了著名的诗赋《洛神赋》。
在该部诗赋中,曹植开头部分的叙述有着明显的急促的节奏,把当时归来途中的奔波与劳累等都描述了出来,同时又让人感受到其中所含有的现实压力与心灵羁绊。作者还在诗赋中描绘了一个令人焦躁不安的环境,预示着生命的征途中充满了暗淡与疲惫的色彩。曹植在赋中让人看到了生命的沉沦,处于生命之舟上的人不断地挣扎着,迷茫着,但同时又无比地期待获得解脱与救赎。因此,我们说,作者在感到现实的征途中充满着如此多的无奈与困苦的时候,他仍然怀抱着某种人生的希望,即使是感到无路可退的窘境的情况下。所以,他就开始幻想着一种生命的救赎之神——洛神。从本质上来说,洛神只是作者在走投无路时的想象物而已,他把她描述成一个救世主的形象,试图让自己从看似纯洁与美丽的洛神形象上来释放自己内心里的苦闷,从而让自己仍然可以看到生命的希望。
根据著名心理学家弗洛伊德的心理学理论,文学本质上是一种与现实情况相对立的现象,它是作者用来麻醉自己灵魂的方式之一。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文学的创作者可以与精神病患者相提并论,因为他们内心里都有着被扭曲的精神世界。而当时归来的曹植由于看到现实的残酷而无法自拔,精神方面甚至达到了癫狂的状况。因此,他在创作《洛神赋》的时候,其心情是非常变化莫测的,这才有了美丽如仙的洛神,也有了人神之间的悲欢离合,还可以想象着众神对于洛神的保护等。如此多的场景,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可能出现的,只有当人进入到一种似幻非幻的境界之中的时候,才会这种忘我的仙境,似乎是作者做起了白日梦的感觉。正如弗洛伊德所说,梦从本质上来讲,就是人内心里被压抑的某种愿望以不同的形式表现出来的东西,文学创作只是作者以一种伪装的外表呈现出来。这说明了文学家与普通人是不一样的,他们有着更强的艺术感染力与容易冲动的个性化特征。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这也属于一种病态的心理特征。
那么,在文学创作中,我们为什么会把作家的心理现象解释为一种心理变态呢。事实上,这是因为创作者往往是由于恶劣的社会环境激发了他创作的欲望与动力,有时也是一种较为合理的心理反应。在当时的社会状况中,一些看似正常的人实际上并不正常,因为他们已经被主流阶层所控制,而那些实际上的反抗者却表现的格格不入,反而显得有些病态。这些反抗者在对现实情况不满的时候,又无法去改变现状的情况下,通过自己幻想而营造出一个与现实对立的精神世界,以此来获得某种精神方面的慰藉与解脱。而《洛神赋》的作者曹植正好印证了这样的人生经历,他由于司马门事件而逐渐失去了政治受宠的地位,并且在争立太子的政治斗争中又以失败而告终,他的一众好友都遭到陷害或谋害,他承受了多重的壓力与打击。从此,他开始过上了那种圈养的日子,整个的心情是一种无处发泄和倾诉的状况,久而久之就演变成了一个心理变态的人。为了满足自己的心理欲望,他开始逃避生活,继而在文学的抽象时空中寻找自己的居所,营造出一种美轮美奂的世界。在那个梦幻的世界里,他可以与洛神恋爱并享受男女之爱,极尽幻想与夸张,表现出他在遭受残酷压迫的情形下有着强烈的反抗精神。
2 似是而非的梦境中的满足感
根据弗洛伊德的说法,感到幸福与满足的人并不会进行幻想,只有当现实状况不能满足的时候,才会促使人开始寻求解脱的办法。因此,每一个幻想都是创作者的愿望满足的一种表现形式。它实际上是创作者对于没有实现的愿望的弥补。所以,在《洛神赋》中,曹植有着丰富而浪漫的幻想活动,一种是野心勃勃的愿望,还有一些就是爱欲的愿望。就前者来说,曹植当时的社会处境并不是很理想,甚至可以说是有些糟糕或落魄。他通过塑造了一个美丽的洛神的形象来表达其内心中里对于报国理想的追求,这应该是曹植更为深层次的创作动机。曹植身为一个政治家,有着远大的人生理想与抱负,但现实却给了他沉重的打击。因此,他在现实生活中无法实现的报国愿望全部融入到了文学创作中。我们可以在《洛神赋》中看到他鲜明的政治主张。他抛却了现实生活中的各种顾忌,把洛神塑造的完美无瑕,无论是从姿态与仪态方面来看,还是从服饰与举止方面来看,洛神都是一个完美的化身。在幻想中,曹植可以悠闲地散步,并可以自由自在地表达自己的爱欲,甚至可以对于女神的爱表现出质疑。这其实说明了曹植在幻想中把现实中无法满足的愿望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宣泄,他有着超越皇帝的一切权力。女神甚至在他恣意妄为的情形下都开始无奈地离开了他。但是,他依然可以自由地行使自己的权力。
因此,我们说,曹植在《洛神赋》中获得了现实中无法实现愿望的精神慰藉和心灵补偿,尤其是洛神可以让其他的神灵聚集过来,而且在他离开的时候又像皇帝出巡一样。整个的幻想场景让曹植感到无比的洒脱与愉快,心情是舒畅的,虽然说也有一些失落夹杂在其中。应该来说,这首诗赋是曹植借用了宋玉的那种女神赋体而进行的创作,它让曹植抒发了很多的人生感慨。在他感到现实无法得到满足时,他对于未来感到迷茫与失落,因此,他便开始寻求从幻想中寻求心理的解放。于是,他在诗赋中描述了对美丽的洛神求爱不成的场景,隐喻了自己对于远大理想无法实现的愤懑,并逐步演变为一种孜孜不倦的永恒追求与深深的失落。
此外,曹植创作这首诗赋,除了表达出自己的报国理想以外,还含有个人的私欲抒发。尽管说这种私欲的表达并不是十分清晰与直接,但是,我们仍然可以从中窥探出来。曹植描述了人神之恋的爱情悲剧,但是在其中他们还可以享受云雨之乐。这种幻境实际上慰藉和补偿的是作家个人未得到满足的私欲。曹植让自己的私欲表达通过文学作品的诗赋方式进行隐藏与淡化,并不会让人感到突兀和不适,反而成为让人感到不能自拔的特殊情感需求,它是一种巧妙的升华情感表达方式,继而让人产生一种特殊的陶醉感。因此,虽然在《洛神赋》中,曹植描述了一场人神之间长时间且异常激烈的性爱经历,但是却并不让人感到低俗与淫秽,而是具有一种温和的意蕴,即“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崇高精神境界。
三 结语
综上,曹植是一位独特的文学家,他所创作的诗赋《洛神赋》是一篇具有里程碑式意义的诗赋作品。他有着起起伏伏的人生经历,这也为他该篇诗赋的最终创作奠定了一定的心理基础。他本来是一个有着远大抱负的智慧之人,但是却遭到了残酷现实状况的打击与迫害,成为了一只无法施展本领的笼中困兽。为了寻求心灵的解脱,他开始求助于文学创作来抒发愤懑的情感。因此,他创作了《洛神赋》,并在其中描述了大量幻想的场景与人神交往场景,最终叙述了一个人神爱情悲剧,实际上暗示了他自己在政治理想以及个人私欲方面无法得到满足的无奈与痛苦。
参考文献:
[1] 李泽需:《〈洛神赋〉探微》,《作家》(下半月),2008年第7期。
[2] 孟晖:《想念梦幻的桂旗——读〈洛神赋〉随感》,《青年文学》,2000年第10期。
[3] 莫莉:《曹植〈洛神赋〉主题新论》,《安徽文学》,2008年第11期。
[4] 相明、徐鹏:《略论曹植思想的变迁》,《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版),2006年第1期。
(熊国芳,西安文理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