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村上春树《1Q84》反美学语言风格探析

2015-05-30曹永馨

作家·下半月 2015年6期
关键词:青豆村上春树后现代

摘要 村上春树是当代日本最为重要的作家之一,也是诺贝尔文学奖呼声最高的作家之一,其作品向来被冠以后现代的标签。《1Q84》是村上近年来最重要的作品,也是最具后现代气质的一部作品。文本以《1Q84》的语言为切入点,探析其所具有的后现代美学特征。同时以当代法国理论家巴迪欧的“非美学”思想,评析后现代反美学的得失及未来文学美学之可能。

关键词:村上春树 《1Q84》 反美学 阿兰·巴迪欧

客观而言,“后现代性”至今仍旧是一个暧昧不明的词语。自成为世界文化主流以来,关于后现代性的争议始终不断。其最终的归宿在哪里,其最终的目的又是什么,至今都无法给出一个明确的界定。有学者认为,后现代性的基本特征正是这种“不确定性”。村上春树的作品往往被冠以“后现代”的标签,这种标签化的评论往往无法揭示作品的真正内涵。笔者试从《1Q84》的语言入手,分析其所具有的美学倾向,由此说明其是否具有后现代的特征及其是否是一部反美学的作品。同时结合当代法国理论家阿兰·巴迪欧的“非美学”思想,来评价反美学的价值及其对未来文学创作的现实意义。

一 《1Q84》的后现代性特征

《1Q84》单从书名来看,便已经具有强烈的后现代特征了。法国理论家罗兰·巴特在《形象的修辞学》曾说:“图像是意义的极限之地”。也就是说,图像可以表达语言所不能表达的东西。因此村上春树用“Q”,替代“9”,显然不是一种故弄玄虚的做法。那么他到底意欲何为呢?首先,比较一下作品的异同。尽管有人认为,村上春树的《1Q84》是一部向奥威尔《1984》的致敬之作,但是两部作品无论从各方面来看都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奥威尔的《1984》是一部高度意识形态化的作品,其主要目的是为了捍卫西方民主制。在奥威尔看来,如果人类不捍卫民主,那么最终将走向一个“1984”的世界。尽管奥威尔赋予西方民主制一个人类救赎的能指功能,但其最终也并未完成这样的历史使命。恰恰相反,西方国家在建立主权的过程中,不断地从事各类反民主的勾当,从而制造出恐怖主义这样的怪物。再来看《1Q84》,据村上春树所言,此作品的创作背景是“奥姆真理教”恐怖袭击,用村上春树的话来说,是想要解释“不可理解之事”。确实如此,在常人看来,恐怖袭击是一件完全不可理解之事,尤其是发生在日本这样一个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民主国家之中。如果民主是人类走向幸福的唯一道路,那么为何会在全世界范围内出现大规模的恐怖袭击呢?村上春树将自己的思考转化成了《1Q84》,由此也完成了一次对于现代民主制的反思。反思民主可以说是后现代性作品的一个重要主题,因此在这个意义上,《1Q84》可以视为是一部后现代作品;其次,从内容来看,《1Q84》的世界并不是一个乌托邦世界,村上春树想要揭示的是现实世界背后的世界。用弗洛伊德的术语来说,就是前意识世界,是人类本我的世界,是被人类压抑掉的那部分。在村上春树看来,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恐怖分子,人性之善恶是不确定的。按照高宣扬教授的观点,后现代的典型特征是“不确定性”。从这个意义上而言,《1Q84》是一部后现代作品;再者,是其语言风格。语言是作品的主要形式,语言的后现代性决定了作品的后现代性。尽管学界没有一个明确的关于后现代语言的定义,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它是不同于传统语言的。因此一部作品的语言与传统语言差异越大,那么其后现代性的特征也明显。《1Q84》以字母和数字作为书名,已经是一种颠覆传统的做法了。“1Q84”可以说是一个毫无意义的书名,同时又是一个具有无限意义的书名。而在小说的正文中,村上春树让语言无限地流动起来。村上春树式的日语夹杂着英语单词,构成了一个后现代的语言迷宫。因此,在这个意义上而言,《1Q84》是一部后现代作品。

二 《1Q84》的反美學倾向

作为一部后现代作品,《1Q84》具有反美学倾向是可以确定的。长期以来,美学一直是艺术创造的理论指导。而在后现代主义者看来,传统美学已经不能够指导文学的创作了,必须创造出一种新的美学,即反美学。“反美学”应当如何来界定呢?如同后现代一样,反美学实则是没有界定的。当代法国理论家巴迪欧甚至认为,“反美学”根本不是美学。此外据高宣扬教授的观点,后现代文学创作的基本策略是“不确定性”,因此反美学也应当是“不确定的”,即美是不可确定的。假定“不确定性”是反美学的基本特征,那么接下来要做的事情,就是分析《1Q84》的语言是否是一种不确定的语言。

从小说的目录来看,每一章节都是以人名开头的。例如,第一部是以“青豆”与“天吾”二人之名交替展开的。第三部则是以“青豆”、“牛河”、“天吾”三人之名为开头,交替展开的。此外诸多章节名十分奇特,一眼望去令人不明就里。例如,第一部第七章“青豆,要静悄悄地别惊醒蝴蝶”;第一部第九章“青豆,风景变了,规则也变了”;第一部第二十章“天吾,可怜的吉利亚克人”等;第二部第五章“青豆,一只老鼠遇到素食主义的猫”;第二部第二十二章“天吾,只要天上浮着两个月亮”;第三部第一章“牛河,冲破遥远的意识边缘”。如此罗列虽然显得十分累赘,但是足以证明此部作品在语言上的不确定性。或许有人会质疑,认为标题不足以说明问题。的确,标题本身是高度概括内容的,标题因而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不明确性,其自然不能作为小说语言“不确定性”的直接证据。因此有必要进一步探究标题及其对应的内容,由此来判断小说语言是否具有不确定性。

例如,第一部第七章“青豆,要静悄悄地别惊醒蝴蝶”。此章节主要讲述了青豆前往新的客户家中,接受新的委托任务。从描述来看,客户是一位非常富有的老妇人,其丈夫有出轨的举动,并且多次实施家庭暴力。除女客户外,此章中的另一个主要人物是一位名叫Tamaru的保镖。“Tamaru”是假名的罗马拼命,或是为了增加神秘感,因此刻意不将其与某个确定的日文汉字联系在一起。这位名叫Tamaru的保镖,其大体的形象是四十岁左右,热衷于各类器械及摇滚音乐。青豆与保镖Tamaru的对话,几乎没有一个确定的主题。一开始Tamaru用一种隐晦的方式试探青豆的杀人能力,然后又跳跃到主人家豢养的宠物犬,最后又探讨了一下由于日本法律的缺陷,让受家暴的妇女权益得不到保障。读者很难从他们的对话中获取连贯的信息,因此他们对话的意义,几乎是无法确定的。在保镖的引荐下,青豆在一座暖房里见到了女客户。暖房中豢养了很多蝴蝶,隐喻了女客户的脆弱及优雅。女客户给青豆看了一组赤裸裸的出轨照片,及自己所受到的家暴伤害。青豆和女客户之间的对话也是极为飘忽不定,游离于主题之外的。按照常理来说,双方的对话应该围绕暗杀展开。然而纵观这一章节,却没有丝毫和暗杀有关的情节。青豆和女客户的对话十分简单,前后仅寥寥数语,几乎都是闲聊。青豆临走时,女客户说了一句“谢谢你特地赶来。”如果脱离语境来看,这样的句子太日常不过了。用日常语言去表现潜在的暴力可以说是一种非常后现代的行为,其突破了常规写作时的思维态势。

再如,第二部第二十二章“天吾,只要天下浮着两个月亮”。在这一章节中,天吾自称看到天上有两个月亮。“两个月亮”意象源自于他所创作的小说《空气蛹》。是真实,还是非真实,对于读者来说是难以判断的。此章主要的人物是“天吾”和“深绘里”。两人都是高中生,天吾是深绘里爱慕的对象,也是无法理解的对象。从两人的对话来看,天吾貌似有着一种常人不具备的感知能力,因此他的语言也是极为扑朔迷离。如深绘里说:“我感知,你接受”,天吾则答道:“你感知,我接受”。这样的对话到底有何意义呢?实则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只是为了营造出一种神秘的气质。由此可见,《1Q84》的语言是一种后现代的语言,其美学风格是一种后现代的美学风格,即反美学。

三 《1Q84》語言美学之反思

村上春树作品的反美学特征不仅是明显的,而且是一以贯之的。自1979年开始从事文学创作以来,村上春树一直采用反美学的手法。村上春树的这种奇特风格,是其风行日本文坛的关键。尽管后现代主义自诞生以来备受争议,但是越来越多的作家以后现代美学为标准,甚至不断地提出更多离经叛道的美学思想。在这种情况下,未来的文学创作应该如何走下去呢?或者说村上春树的创作思想,对于未来文学之创作的意义到底何在呢?笔者在此并非是想要否定后现代主义的价值,而是认为有必要重新审视传统美学的症结所在。正如雅克·德里达所言:“解构的目的不只是为了摧毁,而是为了新的创造”。如果只是为了反对美学而反对,最终无法建构出一种新的美学理论,那么这种反对的价值和意义是非常有限的。

法国作为后现代主义理论的发源地,其对于后现代的思考也是最深刻与最前沿的。当代法国思想家巴迪欧曾深入思考后现代问题。巴迪欧认为,后现代的核心症结是主体的消解,即福柯意义上的“人之死”。虽然后现代反思了现代,但是并非从根本上解决现代性的症结。后现代实则成为了一个另类的现代性,其本质仍旧是现代性的。只有产生新的主体,一个完全不同于现代性的主体,现代性的问题才能得到根本的解决。以巴迪欧的理论为基点,可以清晰地发现,类似于村上春树这样的后现代作家,往往在作品中提出很多问题,但是从不会正面去解答这些问题。这种被德勒兹称之为“游击战”的写作策略,实则无法起到从总体上击毁现代性的目的。那么到底该如何是好呢?巴迪欧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非美学”思想。“非美学”不同于“反美学”,它是一种全新的美学方案。虽然后现代主义者坚称“反美学”也是一种美学方案,然而在巴迪欧看来“反美学”的实质问题在于其偏离了美学的基本主题,即艺术和真理之间的关系。因此“反美学”在严格意义上来说并非是一种美学方案。

那么,巴迪欧的“非美学”到底有何特别之处呢?首先,巴迪欧的“非美学”重新界定了艺术和真理的关系。在巴迪欧看来,艺术不是真理的附庸,不是真理的传声筒,不是真理的镜像。艺术是一种真理程序,其可以产生真理。其次,艺术之美不再是一种抽象的思辨,而是有一个伦理维度的,即真理伦理。任何反真理的真理的艺术,都不能够被称之为艺术,都是伪艺术,都是一种恶。再者,艺术不再接受哲学的指导,艺术创作无需接受传统美学理论的指导。相反,哲学需要艺术的启发。艺术中可以诞生出新的哲学,或新的美学。巴迪欧理论的最大启示在于,尽管类似于村上春树这样的后现代作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对于未来的人而言,他们所具有的借鉴意义是非常有限的。一个人之所以能够被称之为作家,或是艺术家,其作品必然要有自身的独特性。同时艺术创造必须有一个真理的维度,坚决反对任何哗众取宠,低俗媚俗的伪艺术。可以说,巴迪欧的“非美学”思想是当代最具批判价值的文艺学理论,对于理解当代文学具有十分深刻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毕日生:《阿兰·巴丢“内美学”思想初探》,《文艺理论研究》,2011年第6期。

[2] 阿兰·巴丢,艾士薇译:《身体·语言·真理》,《当代艺术与投资》,2011年第5期。

[3] 蓝江:《政治性与政治:后原教旨主义的政治视野——以穆芙和巴迪欧为例》,《江苏社会科学》,2011年第1期。

(曹永馨,山东女子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

猜你喜欢

青豆村上春树后现代
《坠落的人》中“拼贴”的后现代叙事意义
长大的瞬间
90后现代病症
麦唛套餐
《宠儿》中的后现代叙事策略
村上春树文学翻译论争背后的译论之辨
青豆的神奇功效
村上春树和他的猫
探究村上春树《挪威的森林》的特色
青豆姑娘是个吃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