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国文学的批判现实主义特质

2015-05-30王红茹

作家·下半月 2015年6期
关键词:英国文学特质发展

摘要 英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不仅取得了辉煌的文学艺术成就,而且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本文以英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为研究对象,在对19世纪英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兴起做出简要论述的基础上,对19世纪英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所具有的特质做出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英国文学 批判现实主义 发展 特质

英国在经历19世纪的资产阶级革命之后产生了一种新的文学流派,并且逐渐发展为英国19世纪最有益、最壮阔也是最主要的文学流派,而因为这种文学流派对现实社会做出了强烈且鲜明的揭露与抨击,所以这种流派被后人称作批判现实主义。英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中的大量作品都专注于对社会拜金、腐化、虚伪、邪恶与不公的批判,虽然这些作品并不能找到解决社会问题与缓解社会矛盾的根本出路,但是却以敏锐的社会观察力与尖锐的社会批判对真实的社会现实做出了描述,同时也呈现出了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作者对社会黑暗做出的讥讽与对社会底层人民所抱有的同情。

一 英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兴起

19世纪的英国享受着工业革命带来的成果,但是同时也面临着资产阶级与物产阶级之间产生的巨大鸿沟。在此背景下,英国浪漫主义文学逐渐式微,而替代英国浪漫主义文学出现的则是英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19世纪四五十年代,英国文坛出现了大批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这些作家包括勃朗特姐妹、狄更斯等。他们利用自身所创作的作品对社会黑暗面做出揭露与抨击,在对社会底层人物进行同情与关怀的同时也对资本主义社会问题的改良之路做出探索。19世纪70年代之后,肖伯纳、哈代、梅瑞狄斯等人成为了英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流派中的代表人物,此时英国垄断资产阶级逐渐形成并成为了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主要的抨击对象。例如,梅瑞狄斯通过《利己主义者》塑造了一个以自我为中心的人物形象,而哈代所创作的威塞克斯系列小说则对资本主义经济给农村经济带来的影响以及小农破产之后的悲惨命运做出了反映。直到19世纪后期,英国文坛出现了多元化的文学流派格局,这些文学流派分别为公社文学、自然主义文学、现实主义文学与各类具有现代特征与非理性特点的形式主义文学。虽然此时的英国文坛文学流派纷呈,但是占据主流的仍旧是现实主义文学。

二 英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所具有的特质

19世纪英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源自于英国现实主义文学,同时也源自于社会、科学以及大众思想的发展。英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特质与价值不仅体现在对社会现实的真实反映、揭露与批判,同时也体现在对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作家与作品主人公所具有的无畏精神以及所体现出的人道主义思想。

1 时代的忠实描写——英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对社会现实的真实反映

19世纪英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在对现实的批判中,需要对现实做出真实的描写与反映,因此,英国批判现实主义主要是在社会与文学的联系中来对文学所具有的本质做出探索与探讨。在创作批判现实主义作品的过程中,批判现实主义作家需要以事实为依据,并通过观察生活来在生活中找到结论,并以所找到的结论为依据开展文学创作。因此,英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中可以看到英国资产阶级的发家史,并且可以看到被细腻描绘的社会生活以及被客观展现的社会人物。从英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作品内容来看,这些作品中一般都具有丰富的社会生活画面、充满戏剧性的冲突与矛盾以及完善的情节发展。一些文学作品甚至在内容中指明了故事发生的时间,这种具有纪实性色彩的表达和描述让英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作品具有更好的透明度以及真实性效果。

当然,更倾向于反映現实并不代表着英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作品中毫无夸张与虚构,因为我们不能否认狄更斯、艾略特等英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作家在文学创作中所使用的夸张手法与虚构内容。然而,需要认识到的是,英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作品中的虚构和其他流派文学作品中的虚构具有着明显的不同,因为英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作品中的虚构内容也往往与现实之间保持着紧密的联系,并且作品中人物的性格、经历发展以及故事情节的设置也是符合心理逻辑与社会生活逻辑的。如夸张是狄更斯小说作品创作中经常使用的艺术手法,小说《董贝父子》在对董贝做出描述的过程中,狄更斯使用了木头人和全身直挺挺不会打弯等比喻来描述董贝的僵硬与机械,从而对其内心世界所具有的冷酷特点做出表现,在此我们不能仅仅将这些夸张手法当做对人物外貌的描写,而应当认识狄更斯在塑造人物个性特征方面所作出的努力。因此,即便是英国现实主义批判文学中存在一定的夸张与虚构,也并不影响这些作品所具有的真实性,或者说,这种夸张手法的使用以及虚构内容的设置能够让英国批判现实主义作者更好的对现实做出反映,并在强化作品内容真实性的基础上刺激人们的思想与心灵,从而使人们对作品中所描述的内容作出反思。

2 将一切障碍都摧毁——英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无畏精神

英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作家之所以能够创作出具有批判性色彩的文学作品,主要是因为这些文学作家在文学创作过程中具有着无畏的精神。从英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作者群体来看,他们具有面对现实、反思现实、剖析现实与抨击现实的勇气,在对现实社会做出描写的过程中,他们并非以揭露现实罪恶为乐,而是以揭露现实罪恶为责任。他能看到世界的丑恶,但更多的是对改造丑恶抱有一份美好的幻想。例如,伊丽莎白·盖斯凯尔所创作的《玛丽·巴顿》《露丝》《克兰福德》,在这些作品中,主人公都是受苦受难的社会底层人物,但是他们最终都获得了资产阶级的同情并过上了幸福生活。由此可见,狄更斯在对现实进行讽刺与批判的过程中,是以具备乐观态度为前提的。同时,从这些作品的人物经历中也可以看出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希望通过善良与仁爱来解决存在于社会中的现实症结,并试图利用社会底层人物的悲惨与温情来让阶级之间实现妥协与谅解,然而事实上,这种希望是不可能变成现实的。正因为英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作家对现实的热爱以及对现实抱有希望,才会对现实做出严肃的思考与严厉的批判,从而希望能够找到现实的症结,并对社会进行拯救。也许,由于所处时代的局限性,造成了一些英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并没有为社会的改良指出正确的道路,但是他们对社会的热爱以及敢于批判和敢于探索的勇气仍旧是值得肯定的。

从英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作品中的主人公来看,在英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作品中,许多主人公都并非完美无瑕,在宗教、金钱以及权欲的侵蚀、利诱与驱使下,他们会堕落、会异化。但是这些人物在堕落、异化的同时也会彰显出一些英雄品质。即便是作品中出现的失败者形象,他们的举动也诠释出了无畏的精神与勇气,如勇于追求爱情的希斯克利夫。在《呼啸山庄》中,希斯克利夫是一个复仇者的形象,他具有孤僻、乖戾的性格,并作出了迫害他人和毁灭他人幸福的种种举动。但是,《呼啸山庄》本身所描述的就是希斯克利夫的爱情悲剧,在看到希斯克利夫人性扭曲的同时,也可以看到希斯克利夫对爱情的执着与渴望,因此,希斯克利夫是一个迫害者,但是同时也是一个弱小者与无畏者,他用自身的行为反抗着社会偏见对爱情的摧残,并最终通过自杀实现了自身的爱情梦想。同时,在希斯克利夫身上,读者也可以看到他对目标的执着,而这种精神是英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中反面主人公普遍具有的品质。

3 上帝老了——英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人道主义思想

虽然19世纪的英国受到资本主义价值观的挑战,但是传统价值观念仍旧占据着重要地位,因此英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作家都具有着强烈的人道主义思想。这种思想不仅是英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作家开展文学创作的动力,同时也是他们利用文学来对现实罪恶进行揭露与批判的武器。英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对人道主义思想的体现主要通过两种途径来实现,首先,英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作家通过塑造具有人道主义思想的人物来实现对人道精神的体现。例如,在狄更斯所创作的《双城记》中,劳拉、露西、黛尔娜、梅尼特等人物都具有人道主义思想。其中作为《双城记》中心人物的梅尼特主要是通过自身的不幸来控诉社会的黑暗与统治阶级的罪恶,同时他使用博爱和仁慈对社会矛盾进行调节,因此,梅尼特是《双城记》中人道主义的典型。这一人物形象与作为具有民主思想与仁爱精神的青年贵族代表黛尔娜等共同对人道主义思想作出了彰显。

其次,英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作家通过对社会底层人物的关注与关怀来对人道主义思想进行彰显。在英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作家对待人民的态度方面,主要体现出了两种特征,其中一个特征为文学作品本身的情感与社会大众的情感相同,并为社会大众探索通往幸福与理想的出路。英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大部分都深入社会底层并对社会底层人民的情感做出体验,同时利用自身的作品来对社会底层人民的情感做出反映。大多数英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都曾具有與社会底层人民共同生活的经历,如《简·爱》被普遍认为是夏洛蒂·勃朗特所创作的具有自传性色彩的作品。1824年,姐姐玛丽亚和伊丽莎白被送到豪渥斯附近的柯文桥一所寄宿学校去读书,不久夏洛蒂和妹妹艾米莉也被送去那里。由于条件恶劣,第二年学校里就流行伤寒,夏洛蒂的两个姐姐都染上此病,被送回家后没几天就痛苦地死了。那里的一切已在夏洛蒂的心灵深处留下了可怕的印象,后来在她的小说《简·爱》中,她又饱含着痛切之情对此作了描绘,而小说中可爱的小姑娘海伦的形象,就是以她的姐姐玛丽亚为原型创作的。在英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对待人民的态度方面所具有的另一个特征表现为这些作家注重学习并在文学作品中注重使用大众语言。大部分英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作家都关注对民间文学的研究与人民语言的学习,因此,在他们的作品中,文学语言不仅简洁紧缺,并且十分朴素。例如,在萨克雷所创作的《名利场》中,个性化语言对于人物形象的塑造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中作品中的社会底层人物所使用的语言都与其身份十分相符。而正因为英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具有这一特质,也才让英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作品得以广泛地流传和影响。由此可见,每一位英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都对社会底层劳苦大众保有深深的同情,并通过对比这些社会底层人物与贵族资产阶级的生活来凸显出社会人民的水深火热,这些内容的体现,能够引起人们对社会现实合理性的怀疑,并唤醒更多并不善于观察社会罪恶或者并不敢于抨击社会罪恶的社会大众。

三 结语

综上所述,19世纪英国文坛中的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具有着旺盛的生命力,以狄更斯、勃朗特姐妹等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作家利用自身的作品将社会黑暗进行了逐层剥离,在反映社会现实、体现无畏精神与人道主义思想的同时也引导社会大众对社会秩序做出深入的反思。虽然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在英国文坛中占据主流地位的时期已经结束,但是英国评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创作手法以及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作家所具有的人文精神却对英国文坛乃至世界文坛的发展都发挥出了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桑艳霞:《简析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及其创作特点》,《时代文学》(上),2010年第5期。

[2] 王莉:《19世纪西方现实主义文学特征分析》,《大众文艺》(理论),2009年第1期。

[3] 潘秋琳、彭小强:《浅析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狄更斯》,《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第4期。

[4] 罗礼贵、吴莉:《论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现实意义》,《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6期。

(王红茹,洛阳经济学校讲师)

猜你喜欢

英国文学特质发展
文化观念流变中的英国文学典籍研究:殷企平教授访谈录
文人的心理探索之“痴颠狂怪”特质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中世纪晚期英国文学中的农民写作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论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特质
抓住特质,教出说明文的个性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
英国文学经典化的溯源研究——回顾与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