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旗飘扬的舰队
2015-05-30陈虞文阮蓓怡
陈虞文 阮蓓怡
【摘要】:关于北洋水师,总是迷雾重重,传言不断,通过北洋水师的装备和人员素质与日本简单的比较,重新审视北洋水师的实力。
【关键词】:北洋水师;战斗力;主力装备;人员素质
今年是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120周年。由于这场战争对于中国近代化之路的重要意义,因而一直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而出于对清政府腐败卖国的痛恨,使得这次战争主角之一的北洋水师一直被人们所诟病,关于北洋水师的各种传言层出不穷,有感于此,重新审视北洋水师的战斗力。
1.北洋水师与日本海军主力装备之比较
北洋水师于1888年成军,从19世纪70年代末至19世纪90年代初,清廷自海外购进大量军舰,加上国产的一些军舰,使北洋水师在19世纪90年代初颇具规模,成为了一支当时亚洲第一,世界第九的海军劲旅。北洋海军共有“定远”级铁甲舰2艘,外加“平远”号近海防御铁甲舰,共三艘铁甲舰。也拥有济远等11艘巡洋舰,和大量的炮舰及鱼雷艇。
而日本联合舰队经过与清朝的海军军备竞赛,也从国外购进了大批军舰。为了对付北洋海军主力铁甲舰,日本从法国购进了的被称为“三景舰”的“松岛”、“严岛”和“桥立”这三艘巡洋舰,和装备速射炮的“吉野”号巡洋舰。此外还有大量的炮舰和较旧的其他型号的巡洋舰。日本联合舰队当时并没有新锐的铁甲舰,只有一艘二等舰“扶桑”号,是19世纪70年代的水平,较为落后。
北洋海军主力“定远”级铁甲舰于1885年到达中国服役,它是由德国制造的。排水量7335吨,主炮是双联装305毫米后膛炮;装甲堡装甲是203-356毫米,防护甲板76毫米,司令塔装甲是203毫米,主炮炮台装甲防护是305毫米;航速14.5节。
“定远”级铁甲舰以德国同时期的主力铁甲舰“萨克森”级为蓝本,并吸收了英国同时期的主力新锐铁甲舰“英弗莱息白”级的先进技术,可见当时中国人对于西方的技术并非盲目学习,还是集百家之长的,尤其是中国人提出的在铁甲舰上安放鱼雷发射管的创意,最后也被德国海军所学习。所以“定远”级铁甲舰在当时不仅雄冠东亚,也傲视全球,它当时中国人谈论“定远”,就如同今日国人谈论航母。
就算在1894年开战之时,“定远”级也并非如某些人说的“陈旧过时”,我们可以对比一下同时代西方几款典型铁甲舰/战列舰的参数:以“定远”级服役的19世纪80年代来看,1881年服役的英国“不屈”号铁甲舰装备了406毫米主炮,但是该炮是前装线膛炮,重量大射击耗时长,在当时就已经落后于新型的总量更轻,射速更快的后装炮,而“定远”级正是后装炮。而意大利的“意大利”号铁甲舰融合了当时最先进的铁甲舰技术,并拥有432毫米巨炮,但是未设置装甲堡和侧舷装甲,我认为其防护能力稍弱于“定远级”;而稍晚于“定远级”两年服役的英国“科林伍德”号铁甲舰主炮也是305毫米,总体实力和“定远”级差不多。只有1892年下水的排水量过万吨的,并具有革命性设计的世界上第一艘前无畏舰英国“君权”级才对“定远”级这类铁甲舰具有绝对性的优势。
而日本当时并没有新锐铁甲舰,与“定远”级相抗衡的所谓“优于北洋水师”的“三景舰”和“吉野号”也不过是巡洋舰,“三景舰”排水量不过4278吨,远远小于“定远级”,但它却装备了320毫米的主炮。虽然口径看似远胜于“定远”级,但是由于船轻炮重的矛盾,沉重的主炮导致舰体容易晃动,不仅使行进间瞄准极为因难,而且还降低了的发炮的速度,结果在整个战争期间竟不曾击中过一艘中国军舰,以至于战后日本海军得出了305毫米优于320毫米主炮的结论。可见,主炮优势对于当时的海军来说,还是专业巨舰——铁甲舰这样的战列舰比较能发挥效果,而强行嫁接的巡洋舰这点上是无法与铁甲舰相抗衡的。
但“三景舰”的优势在于其装备的120毫米速射炮,由于数量较多,因而容易形成密集的火力网,从而通过密集的打击来使对方舰艇失去战斗力,这是当时海军发展的潮流。但是由于“三景舰”采用法式间接防护系统,与英式的直接防护系统相比,它无法抵御120毫米以上口径的炮弹,因而在防护方面不敌“定远”级,而且战斗位易受打击。
从上可看出,日本联合舰队舰艇优势在于速射炮,而北洋水师则在于大炮巨舰,但由于日本联合舰队购进大批装备速射炮的新锐巡洋舰,而北洋水师铁甲舰只有两艘,而其他的巡洋舰大多较为老旧,尚算强大的也就是“济远”舰,由于经费问题而迟迟得不到更新,因而其余舰只不如日本。因此,双方总体实力互有优劣,差距并非是压倒性的。
2.北洋水师与日本海军人员素质之比较
北洋水师的军官大多是专业学校所培训出来的,而高级军官和他们的日本对手都有着留学西方学习海军知识的经历,所以在海军指挥方面并非不如人;而北洋水师提督,出身陆军的丁汝昌更是以勤奋好学赢得了全军的信任,他在黄海海战中所采取的“雁型阵”也是当时经典的阵型。而普通官兵也并非某些人所说的素质低下,他们也是经过层层挑选所进来的,并且还要学习很多的知识,这点从他们要背诵《北洋海军章程》就可见一斑,他们可谓是当时清朝军队士兵当中的佼佼者。
多年来,为了说明北洋水师人员素质低下,人们往往会举所谓的“北洋水师在“定远”级炮管上晾衣服”来作为例子,特别是一些人还把东乡平八郎所谓的回忆为例子,但经过考证这些都是臆造。
首先,根据著名学者陈悦的考证,就“定远”级铁甲舰的原始设计图来看,其305毫米口径主炮距离主甲板的高度接近3米,而平时主炮炮管露出炮罩外的长度不足2米。可以看出,攀爬到一个离地3米、长度仅不到2米,而直径接近0.5米(305毫米为主炮的炮膛内径,炮管外径则接近0.5米)的短粗柱子上晒衣服是何等艰难,甚至稍有不慎便有可能发生从高处摔落,而危及生命的可怕事故。纵观“定远”级,无论是栏杆、天棚支柱均为可以用来晾晒衣服的方便设施,就算北洋水师官兵真的不行,似乎也尚不可能为了晒几件衣服而甘愿冒生命危险。并且平时炮管也是大部分收回在炮罩内,由于火炮较小,露出炮罩部分炮管的长度就更短,又哪够晒衣服呢?
而东乡平八郎证明“主炮晾衣”说则在他留下的文字资料中并没有记载,其实这是上世纪30年代一些日本书籍以第三人称转述编成的故事,是攻击当时并没有访日的“平远”舰官兵在甲板上晾衣服的事情,而当时舰船上并没有专门的衣物烘干设备,所以这是无可奈何的事情,同时这也是当时各国海军的常事。
此外,根据统计,在战斗过程中,日本舰队平均一发炮弹致一人死亡,而北洋水师一发炮弹致二人死亡;日本舰炮的命中率为12%,北洋水师为20%;并且“三景舰”中的“松岛”号前侧在黄海海战中被打出大洞,失去了战斗力,可见北洋水师官兵素质高超,并不像人们所以为的那样低下。
3.结语
北洋水师的官兵们在战争中浴血奋战,证明了自己,虽然惨败,却没能充分发挥自己的实力,力挽狂澜,实在是令人扼腕叹息。甲午战争中国的战败是多方面的,我们决不能把责怪全部扔给北洋水师,他们是有不足,但是为了自强,他们尽力过,可是一国的命运岂能是一支海军舰队所能决定的呢?不敢碰触病根所在,让他们的努力显得那样的苍白。甲午战败,已过去120载,今天更应以理性的眼光去审视这支舰队的表现。而他们悲凉的命运,将时刻警示国人,如何决不让悲剧再次上演!
甲午戰争中与侵略者英勇战斗的海军前辈们永垂不朽!
参考文献:
[1]陈悦.北洋海军舰船志[M].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9
[2]陈悦.甲午海战[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4
[3]江泓.英国战列舰全史:1860-1906[M].北京:中国长安出版社.2015
[4]大卫·罗斯.世界上最伟大的战舰[M].广州:广东旅游出版社.2014